文章出處:40年如一日,每天一本書(作者王作榮)
§我一再言之,讀得多才讀得快。那怎麼要讀得多,就是要讀得快。善性循環。
◎讀書有很多種境界。
摘要:
◎我追求的只是「好玩」,只是讓生命多一種從未有過的體驗。
◎我追求的只是「好玩」,只是讓生命多一種從未有過的體驗。
紀德的《人間食糧》中有句話,一直印象深刻:
「你永遠也無法理解,為了對生活發生興趣,我們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讓一輩子的時間充滿幾輩子的體驗,是我畢生所求。
與生命的長度相比,生命的厚度和廣度才是區分庸庸碌碌與卓卓錚錚的標尺。
...有趣二字足以成為不走尋常路的動力。
◎讀書的量與質是共生共榮的
一直有人問我是如何積累知識,怎麼保持過目不忘的,
一直有人問我是如何積累知識,怎麼保持過目不忘的,
其實,我的閱讀習慣超過40年,每天一杯茶、一本書是雷打不動的保留節目。
都說一個習慣堅持21天,就養成了。
可知,這40年如一日的愛好已經形成血脈貫穿我全身。飯可以一日不食,書不可一日不讀。
也許是經年累月的閱讀鍛鍊了我看書的速度,也許是碎片化的時間迫使我一目十行。
也許是經年累月的閱讀鍛鍊了我看書的速度,也許是碎片化的時間迫使我一目十行。
通常,我看一頁書只需15到20秒,一本300頁的書,一個半小時即可閱畢。
有人質疑,這樣讀書會不會不求甚解?以我的理解,量與質是共生共榮的。
很久以前,這種囫圇吞棗也曾讓我迷茫過,但是當我看的書足夠多,
儲備足夠多的時候,我發現我可以在十行俱下的速覽里輕鬆記住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明白個中含義,並漸漸形成了自己的知識體系。
不管工作多忙,壓力多大,只要徜徉在詩書之澤,
聽到弦誦之聲,我的心就能在紛繁世界中沉靜下來。
§我一再言之,讀得多才讀得快。那怎麼要讀得多,就是要讀得快。善性循環。
註解「弦誦」:語本《禮記.文王世子》:「春誦,夏弦。」
指樂歌聲與讀書聲,泛指學校的教學活動。
《晉書.卷九一.儒林傳.序》:「雖尊儒勸學亟降於綸言,東序西膠未聞於弦誦。」
宋.蘇軾〈潘推官母李氏挽〉詞:「杯盤慣作陶家客,弦誦嘗叨孟母鄰。」
最初級的是把書當做一種工具,
為了滿足眼下的需要,臨時湊書,或為增加談資或為追趕時髦讀些暢銷書。
比如明天要去西藏,今晚讀一本關於藏傳佛教的書,
這樣或許可以讓你在旅行途中收穫更多感受,但未必能讓你收穫內心的充盈。
比這個高級一點的是為自己讀書,讀一些經典的大家之作,燈下長卷修身養性。
這類人非好書不讀,多少有點功利心。
我認為讀書的最高境界是不管好書壞書,都不妨一品。
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
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
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在拋卻功利心態後,才能在真知灼見、筆底波瀾中認識世界,認識自我。
所謂開卷有益,大抵也是這個意思。
◎用持之以恆的閱讀影響女兒
在選書上,我也給她最大的自主權。哪怕她不小心選了一本很爛的書,也未必是壞事。
在選書上,我也給她最大的自主權。哪怕她不小心選了一本很爛的書,也未必是壞事。
以此養成批判的眼光和辯證的思維,不是更難能可貴嗎?
我想我對她最大的影響就是耳濡目染、持之以恆的閱讀。
我想我對她最大的影響就是耳濡目染、持之以恆的閱讀。
讓她從我身上看到讀書的快樂,進而得到快感。她是我的驕傲。
◎我不太喜歡列書單,但是我願意跟大家分享我閱讀次數最多的一本書——《圍爐夜話》。
◎我不太喜歡列書單,但是我願意跟大家分享我閱讀次數最多的一本書——《圍爐夜話》。
這本書是清代王永彬所著,
和明朝人洪應明寫的《菜根譚》、陳繼儒寫的《小窗幽記》並稱為處世三大奇書。
王張榮推薦書單:《圍爐夜話》王永彬著,
《老人與海》[美]海明威著,《曾文正公全集》[清]曾國藩著
◎閱讀和旅行是我放飛靈魂的一對翅膀。我去過將近50個國家,護照已經用到第六本了。
王張榮推薦書單:《圍爐夜話》王永彬著,
《老人與海》[美]海明威著,《曾文正公全集》[清]曾國藩著
◎閱讀和旅行是我放飛靈魂的一對翅膀。我去過將近50個國家,護照已經用到第六本了。
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都有我的足跡。
走過名山大川,看過長河落日;住過精品酒店,也寄居過小巷人家。
走過名山大川,看過長河落日;住過精品酒店,也寄居過小巷人家。
我有四分之一的德國血統,精通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日語和韓語可以進行對話,
節目中我也和幾位選手用英語和韓語簡單交流過,此外我還會15種方言。
這些在別人眼中的一技之長、天賦異稟,
於我而言,都是跟這個世界交流的工具而已,它們讓我更接近真實,接近自然。
◎有書讀、有茶喝、有三兩至交,有豐富的故事可說。
希望有朝一日,賦閒在家,我也能和摯友圍爐暢談,拋棄紛繁的俗,喚醒心底的雅。
最後,我想給這些仍然奮鬥在路上的年輕人一句暖心話:
最後,我想給這些仍然奮鬥在路上的年輕人一句暖心話:
願那些在黑暗而寒冷的夜裡,曾經鼓舞過我夢想的光芒,永遠在你們身上閃耀。
------------------
整篇文章的重點在於這句:
「有人質疑,這樣讀書會不會不求甚解?以我的理解,量與質是共生共榮的。」
而且讀書與旅遊,可以相輔相成。
正如我喜歡的那一段話:「要嘛讀書,要嘛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
整篇文章的重點在於這句:
「有人質疑,這樣讀書會不會不求甚解?以我的理解,量與質是共生共榮的。」
而且讀書與旅遊,可以相輔相成。
正如我喜歡的那一段話:「要嘛讀書,要嘛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