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1日 星期三

詞彙-「猶」「豫」

我記錯「猶豫」的解釋了!

我不是不知道「猶豫」是遲疑不決的意思,
為什麼「猶豫」指的是遲疑不決的原因,我解說錯誤了!

那時,我是這麼說的:
"猶",是"像,如同"之意,而"豫"是一種類似猿猴的動物,
 經常因為畏懼敵人來襲,爬上樹躲藏,
 一會兒覺得安全重到地面,但一會兒又覺得不安心,慌張返樹,
 老是地面樹上上上下下、來來回回,張惶忙碌。
 所以,「猶豫」,指的是"像豫那樣",就被拿來形容遲疑不決。

然而,我說完後,再查資料核實對不對。發現有問題!
事實上,「猶」、「豫」皆是動物名,
《禮記正義》的<曲禮>(註1)在為"定猶豫"釋義時,
引用《說文解字》的「猶」(註2)、「豫」(註3),
說「猶」是猿猴類動物,「豫」是大象類動物。
並說這兩獸生性多疑,一會前進,一會後縮。
因此,我說錯了,我上述所說的"猿猴",是「猶」,並非「豫」。


要想像「猶」,猴子的模樣驚慌地上下亂竄,蠻容易的,成語中亦有「心猿意馬」。
就是假想「豫」,一種大象類別的動物徬徨地蹀踱,些許不簡單,真實世界也不常見。

網路上有篇文章<「猶」「豫」原是兩種動物>(註4)是這麼描述的:
 「猶」屬猿猴類,是一種非常活潑、靈巧又生性多疑的猴科獸類。
 它一旦發現「敵情」,便迅速爬到樹上,躲藏在樹枝或茂密的樹葉之後,
 探頭探腦,偷偷查看,等平安無事了,就跳下樹來,
 下來後東張西望一番再生懷疑,又慌慌張張爬到樹上。
 如此反覆,沒有一點主意,毫不果斷。

 「豫」是中原一帶的大象...大象「豫」,
 雖身大力不虧,但它伸長鼻子嘗試取物時總是搖搖晃晃難以確定。
能不能接受象鼻搖搖晃晃表徵心疑,就看個人了。我覺得,這還蠻牽強的。


若根據《史記索隱》的說法(註5),對於"豫"還有另一種說明。
它在<呂后本紀>講解"猶豫未決"。
先是提到狐狸,於冬天走過結冰的河面,深怕踩破冰薄處而步步戒慎恐懼。
而後說到《老子》的「與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猶與,即「猶」「豫」兩獸。
間接地講,與(豫),可能是狐狸。這樣說,我就能接受了。
但,畢竟我沒有真的見過「豫」,也不敢肯定就是這樣。



---------------------------------------------
註1:《禮記正義》<曲禮>
○「定猶與也」者,《說文》云:「猶,獸名。玃屬。」與亦是獸名,象屬。
此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與」。

註2:
1. 漢典:猶(說文解字)

註5:《史記》<呂后本紀>
猶豫未決:
索隱猶,鄒音以獸反。與音預,又作「 豫 」。
崔浩云「 猶,蝯類也。卬鼻,長尾,性多疑」 。
又說文云「猶,獸名,多疑」,故比之也。 
按:狐性亦多疑,度冰而聽水聲,故云「狐疑」也。
今解者又引老子「與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 ,故以為「猶與」是常語。
且按狐聽冰,而此云「若冬涉川」,則與是狐類不疑。
「猶兮若畏四鄰」,則猶定是獸,自不保同類,故云「畏四鄰」也。

參考資料,豫的另一義:豫卦
今本《周易》卦名作豫,經文應解釋為豫樂,安逸、快樂,
但綜合《易傳》,豫也有豫備,豫防之義。
歸納之後,豫卦有三個層面的意義:
一是預備、預防,有備無患。二是有餘,寬裕。三是豫樂、逸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