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膾炙人口」,許多人知道聽過且知道意思,
但膾與炙個別代表什麼,似乎就沒這麼多人曉得。
我的高中老師,我忘了是歷史老師或是國文老師(國文老師的機率較高),
他教說:「膾,就是滷肉;炙就是烤肉,肉放在火烤」,
順手還寫了「炙」的甲骨文給我們看,又說:
「滷肉跟烤肉很美味,人人喜愛,所以就拿這兩種肉來形容讚不絕口的事情。」
我老師應該是很喜歡吃滷肉吧。
查字典,就能發現:膾,是細切肉阿。
論語裡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肉切得越細越好,精緻的講究。
不只這樣,還找不任何資料支持"滷"和"膾"的關聯。
因此,我覺得我老師愛吃"滷肉",膾是滷肉,"膾炙人口"才對他有說服力。
「炙」沒爭議,就不聊了,單說「膾」。有人講「膾是生魚片(魚生,註1)。」
而且有歷朝歷代許多文字可以證明(註2),它就是生魚片。
生魚片說的是兩件事,
------------------------
註1:維基百科:生魚片
生魚片,又稱「魚生」,古稱魚膾、膾或鱠,
是以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食用的食物總稱。
吃生魚片有低機率感染廣節裂頭絛蟲,
所以一般只能吃海水魚的生魚片、且一定要經過低溫冷凍或其他殺菌處理。
但膾與炙個別代表什麼,似乎就沒這麼多人曉得。
我的高中老師,我忘了是歷史老師或是國文老師(國文老師的機率較高),
他教說:「膾,就是滷肉;炙就是烤肉,肉放在火烤」,
順手還寫了「炙」的甲骨文給我們看,又說:
「滷肉跟烤肉很美味,人人喜愛,所以就拿這兩種肉來形容讚不絕口的事情。」
我老師應該是很喜歡吃滷肉吧。
查字典,就能發現:膾,是細切肉阿。
論語裡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肉切得越細越好,精緻的講究。
不只這樣,還找不任何資料支持"滷"和"膾"的關聯。
因此,我覺得我老師愛吃"滷肉",膾是滷肉,"膾炙人口"才對他有說服力。
「炙」沒爭議,就不聊了,單說「膾」。有人講「膾是生魚片(魚生,註1)。」
而且有歷朝歷代許多文字可以證明(註2),它就是生魚片。
生魚片說的是兩件事,
一.肉是魚肉;二.料理方式是維持"生肉",且應當是包含"細切"。
但有人不贊成這觀點(註3),堅持"細切肉"不是"生魚片",
就不知道他是認為"魚肉錯了",抑是"生肉"錯了。不可考,就尊重其見解吧。
「膾」字的專門解釋最早出現在戰國:
膾最初的意思是指切細的生肉,
《禮記·內則》:“肉腥細者為膾;《漢書·東方朔傳》:“生肉為膾。”
「膾」與「炙」兩個字第一次結合一塊是在《孟子 》盡心下,即"膾炙人口"的由來。
春秋時,有父子兩人,同是孔子的弟子。
父親曾皙愛吃羊棗(一種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
兒子曾參是孝子,父親死後,竟不忍心吃羊棗。
到了戰國時,孟子的弟子公孫丑對這件事不能理解,於是就向孟子請教。
公孫丑問:「老師,膾炙和羊棗,哪一樣好吃?」
孟子:「當然是膾炙好吃,沒有哪個不愛吃膾炙的!」
公孫丑又問:
「既然膾炙好吃,那麼曾參和他父親也都愛吃膾炙的了?
那為什麼曾參不戒吃膾炙,只戒吃羊棗呢?」
孟子回答說:
「膾炙,是大家都愛吃的;
羊棗的滋味雖比不上膾炙,但卻是曾皙特別愛吃的東西。所以曾參只戒吃羊棗。
好比對長輩只忌諱叫名字,不忌諱稱姓一樣,姓有相同的,名字卻是自己所獨有的。」
(順道解釋)簡單說,大家都愛吃的,不能禁止孝子吃。
比如,孝子的父親生前愛吃飯,就不可以禁止孝子吃飯。
就好像,父親與孩子同姓,不能因為避諱,而令孝子改姓其它。
關於跟"膾",相關的文字紀載,多不勝數。舉個我最感興趣,想說的。
《世說新語》任誕第38條,(原文,看註4):
車騎將軍桓沖任荊州刺史時在江陵鎮守,
當時張玄任侍中,奉命到江陵出差,坐船路經陽歧村,
忽然看見一個人拿著半小筐活魚,一直走到船旁來,
說:「有點魚,想託你們切成生魚片。」
張玄就叫人拴好船讓他上來。問他的姓名,他自稱是劉遺民。
張玄聽到過他的名聲,就非常高興地接待了他。
劉遺民知道張玄是奉命出差以後,問道:「謝安和王文度都好嗎?」
張玄很想和他談論一下,劉遺民卻完全無意停留。
等到把生魚片拿進來,他就要走,說:
「剛才得到這點魚,估計您的船上一定有刀具切魚,因此才來呢。」於是就走了。
張玄就跟著送到劉家。劉遺民擺上酒,酒很濁,酒味也很不好,
可是張玄敬重他的為人,不得已喝下去。
剛和他一起對飲,劉遺民先就站起來,說:「現在正是割獲的時候,不宜停工太久。」
張玄也沒有辦法留住他。
就不知道他是認為"魚肉錯了",抑是"生肉"錯了。不可考,就尊重其見解吧。
「膾」字出現得很早,引百度百科(註2)所寫:
中國早於周朝就已有吃生魚片(魚膾)的記載,
中國早於周朝就已有吃生魚片(魚膾)的記載,
最早可追溯至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出土青銅器“兮甲盤”的銘文記載,
當年周師於彭衙(今陝西白水縣之內)迎擊獫狁,凱旋。
大將尹吉甫私宴張仲及其他友人,主菜是燒甲魚加生鯉魚片。
《詩經·小雅·六月》記載了這件事:“飲禦諸友,炰鱉膾鯉”,“膾鯉”就是生鯉魚。
《禮記》又有:“膾,春用蔥,秋用芥”,
《論語》中又有對膾等食品“不得其醬不食”的記述,
故先秦之時的生魚膾當用加蔥、芥的醬來調味。
「膾」字的專門解釋最早出現在戰國:
膾最初的意思是指切細的生肉,
《禮記·內則》:“肉腥細者為膾;《漢書·東方朔傳》:“生肉為膾。”
「膾」與「炙」兩個字第一次結合一塊是在《孟子 》盡心下,即"膾炙人口"的由來。
春秋時,有父子兩人,同是孔子的弟子。
父親曾皙愛吃羊棗(一種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
兒子曾參是孝子,父親死後,竟不忍心吃羊棗。
到了戰國時,孟子的弟子公孫丑對這件事不能理解,於是就向孟子請教。
公孫丑問:「老師,膾炙和羊棗,哪一樣好吃?」
孟子:「當然是膾炙好吃,沒有哪個不愛吃膾炙的!」
公孫丑又問:
「既然膾炙好吃,那麼曾參和他父親也都愛吃膾炙的了?
那為什麼曾參不戒吃膾炙,只戒吃羊棗呢?」
孟子回答說:
「膾炙,是大家都愛吃的;
羊棗的滋味雖比不上膾炙,但卻是曾皙特別愛吃的東西。所以曾參只戒吃羊棗。
好比對長輩只忌諱叫名字,不忌諱稱姓一樣,姓有相同的,名字卻是自己所獨有的。」
(順道解釋)簡單說,大家都愛吃的,不能禁止孝子吃。
比如,孝子的父親生前愛吃飯,就不可以禁止孝子吃飯。
就好像,父親與孩子同姓,不能因為避諱,而令孝子改姓其它。
關於跟"膾",相關的文字紀載,多不勝數。舉個我最感興趣,想說的。
《世說新語》任誕第38條,(原文,看註4):
車騎將軍桓沖任荊州刺史時在江陵鎮守,
當時張玄任侍中,奉命到江陵出差,坐船路經陽歧村,
忽然看見一個人拿著半小筐活魚,一直走到船旁來,
說:「有點魚,想託你們切成生魚片。」
張玄就叫人拴好船讓他上來。問他的姓名,他自稱是劉遺民。
張玄聽到過他的名聲,就非常高興地接待了他。
劉遺民知道張玄是奉命出差以後,問道:「謝安和王文度都好嗎?」
張玄很想和他談論一下,劉遺民卻完全無意停留。
等到把生魚片拿進來,他就要走,說:
「剛才得到這點魚,估計您的船上一定有刀具切魚,因此才來呢。」於是就走了。
張玄就跟著送到劉家。劉遺民擺上酒,酒很濁,酒味也很不好,
可是張玄敬重他的為人,不得已喝下去。
剛和他一起對飲,劉遺民先就站起來,說:「現在正是割獲的時候,不宜停工太久。」
張玄也沒有辦法留住他。
我為什麼感興趣呢?因為劉遺民,也就是劉驎之,
就是陶淵明<桃花源記>故事中的漁民之原型(註5)。
就是陶淵明<桃花源記>故事中的漁民之原型(註5)。
最後要問,中國食物到底什麼最好吃呢?
應該是人肉,魯迅《狂人日記》: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
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
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如果不好吃,不然中國歷史為什麼充斥著"人吃人"的故事呢?嘻嘻,開玩笑的。
------------------------
註1:維基百科:生魚片
生魚片,又稱「魚生」,古稱魚膾、膾或鱠,
是以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食用的食物總稱。
吃生魚片有低機率感染廣節裂頭絛蟲,
所以一般只能吃海水魚的生魚片、且一定要經過低溫冷凍或其他殺菌處理。
註2:百度百科:膾炙人口
◎原文:
曾哲嗜羊棗,而曾子不忍食羊棗。
公孫丑問曰:「膾炙與羊棗孰美?」
孟子曰:「膾炙哉!」
公孫丑曰:
「然則曾子何為食膾炙而不食羊棗?」
曰:「膾炙所同也,羊棗所獨也。諱名不諱姓,姓所同也,名所獨也。」
*****
唐是食用生魚片的高峰期,有不少詩詞反映魚膾的流行程度。
◎原文:
曾哲嗜羊棗,而曾子不忍食羊棗。
公孫丑問曰:「膾炙與羊棗孰美?」
孟子曰:「膾炙哉!」
公孫丑曰:
「然則曾子何為食膾炙而不食羊棗?」
曰:「膾炙所同也,羊棗所獨也。諱名不諱姓,姓所同也,名所獨也。」
*****
南北朝時,出現金齏玉膾,
是中國古代生魚片菜色中最著名的,此名稱出現在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書中。
在“八和齏”一節裡詳細地介紹了金齏的做法。 “八和齏”是一種調味品,
是用蒜、姜、橘、白梅、熟粟黃、粳米飯、鹽、醬八種料製成的,用來蘸魚膾。
*****唐是食用生魚片的高峰期,有不少詩詞反映魚膾的流行程度。
李白的《魯中都有小吏逢七朗以斗酒雙魚贈餘於逆旅因鱠魚飲酒留詩而去》
於詩題就提及生魚片;王維在《洛陽女兒行》詩中寫道“侍女金盤膾鯉魚”;
王昌齡的《送程六》詩道“青魚雪落鱠橙虀”;
白居易的《輕肥》詩就提到:“膾切天池鱗”,
又有《松江亭攜樂觀漁宴宿》寫道:“朝盤鱠紅鯉”;
晚唐夏彥謙的《夏日訪友》詩則有“冰鯉斫銀鱠”;
五代後蜀君主孟昶寵妃花蕊夫人的《宮詞》亦提到“日午殿頭宣索鱠”。
可見唐至五代時,生魚片不但是宮廷中常見的食品,也是平民的日常菜餚,
甚至出遊時也會就地取材。生魚片亦是於唐代傳至日本。
註3:42. 「膾炙人口」的「膾」是指什麼? - 阿摩線上測驗
42. 「膾炙人口」的「膾」是指什麼?
(A)生魚片
(B)燴飯
(C)細切肉
(D)料理技巧
註4: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10)
註5:漁人是誰
註6:維基百科:狂人日記
*****
宋朝,蘇軾與陸游都喜歡吃生魚片,
宋朝,蘇軾與陸游都喜歡吃生魚片,
他們現存的與魚膾有關的詩詞就分別有十三首和三十七首之多。
蘇軾的《將之湖州戲贈莘老》列舉了湖州的美味,
其中一句是“吳兒膾縷薄欲飛”,就是指湖州的生魚片。
陸游《秋郊有懷四首》提到“縷飛綠鯽膾,花簇赬鯉鮓”,
又有《醉中懷江湖舊遊偶作短歌》寫道“野魚可膾菰可烹”。
註3:42. 「膾炙人口」的「膾」是指什麼? - 阿摩線上測驗
42. 「膾炙人口」的「膾」是指什麼?
(A)生魚片
(B)燴飯
(C)細切肉
(D)料理技巧
答案:C
難度:適中
難度:適中
*****
胾:大塊肉
胾:大塊肉
註4: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10)
桓車騎在荊州,張玄為侍中,使至江陵,路經陽岐村,
俄見一人,持半小籠生魚,徑來造船云:「有魚,欲寄作膾。」
張乃維舟而納之。問其姓字,稱是劉遺民。
張素聞其名,大相忻待。劉既知張銜命,問:「謝安、王文度並佳不?」
張甚欲話言,劉了無停意。既進膾,便去,
云:「向得此魚,觀君船上當有膾具,是故來耳。」於是便去。
張乃追至劉家,為設酒,殊不清旨。張高其人,不得已而飲之。
方共對飲,劉便先起,云:「今正伐荻,不宜久廢。」張亦無以留之。
註5:漁人是誰
註6:維基百科:狂人日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