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如何成為新時代中前2%的受益者?
摘要:
◎第一個例子,會做 PPT 的人都知道要用圖表,
而不是用數字列表來說明問題,因為認知學家早就發現人對大數字是無感的。
今天很多人數100,000,000這個數字,還是從後往前,個十百千萬地數。
第二個例子是王健林在2016年半開玩笑地講,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說一個億”,被全社會吐槽,
因為即便是在今天的美國,也很少有人能一輩子掙一億人民幣(也就是1400萬美元左右),
關於這一點我在上一季的《矽谷來信》第138封信中有詳細分析。
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思考這件事情,
這也說明了人對“大”和“小”這兩個概念的理解,其實受限於具體生活的環境。
你習慣了某一個環境的度量,其實很難理解在量級上大得多的世界。
對大部分人來講,一億等於財富自由,等於無窮大。
...1946年人類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時,每秒鐘能進行5000次運算。
雖然這個速度只有 iPhone 計算速度的一百萬分之一左右,但是比人已經快得不得了了。
◎我在商學院給MBA,特別是EMBA 的學員講課的時候,常常會對學員們做這樣的調查:
請有100雙以上鞋子的女生舉手,
一般來說,MBA 的女學員中會有一半舉手,而EMBA 班這個比例則高達80%。
然後我再讓只有不到10雙鞋子的學員舉手,一般會有一些男生舉手。
接下來我就問這兩組不同的人管理自己鞋子的方法。
那些不到十雙鞋的人都是將鞋子隨意地放在一起,不需要管理,
出門之前掃一眼,選擇一雙就好了。
而那些超過一百雙鞋的人,幾乎無一例外地進行了分類管理,
否則的話,出門前這一百多雙鞋每一雙花20秒鐘考慮一下,
將近一個小時就過去了,約會恐怕就要遲到。
◎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兩個要點:
1、生活在不同世界裡的人,習慣性的做事方法不同。
2、從小數量總結出來的方法無法應用到更高量級的問題之上。
◎我曾經看到一位總監批評下面年輕的程序員,但是程序員似乎不服氣,我就問他原因。
這位總監講,那個程序員居然在用一種很笨的排序方法,自己就去批評他,
而程序員則狡辯說,總共參加排序的數目不大,只有個位數,
採用什麼排序方法時間上都差不多,他因為任務時間緊,
就用了最容易編寫程序的方法,他覺得總監是雞蛋裡面挑骨頭。
我對那個程序員講,
人生活在小數字世界裡,難免保留固有的習慣,但是既然從事了計算機這個行業,
就需要按照計算機這個行業的規矩辦事,不能先驗地假設數值一定不多。
萬一多了,笨辦法增加的計算量可不止十倍、百倍,恐怕是千倍,甚至一萬倍。
不換這個思路,永遠成為不了合格的電腦工程師。
其次,在計算機這個世界裡,幾乎任何常見的問題都已經有了優化過的答案,
作為從業者,首先要擅長使用專業人士給出的,驗證了無數次的答案,
而不是自己憑著生活經驗拍腦袋想出一個做法。
◎很多人問我在智能時代是否要學習計算機編程,我倒不覺得這對大多數人有必要。
在新時代,更重要和有益的恐怕是在思維上要提升,這樣才容易成為新時代前2%的受益者。
摘要:
◎第一個例子,會做 PPT 的人都知道要用圖表,
而不是用數字列表來說明問題,因為認知學家早就發現人對大數字是無感的。
今天很多人數100,000,000這個數字,還是從後往前,個十百千萬地數。
第二個例子是王健林在2016年半開玩笑地講,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說一個億”,被全社會吐槽,
因為即便是在今天的美國,也很少有人能一輩子掙一億人民幣(也就是1400萬美元左右),
關於這一點我在上一季的《矽谷來信》第138封信中有詳細分析。
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思考這件事情,
這也說明了人對“大”和“小”這兩個概念的理解,其實受限於具體生活的環境。
你習慣了某一個環境的度量,其實很難理解在量級上大得多的世界。
對大部分人來講,一億等於財富自由,等於無窮大。
...1946年人類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時,每秒鐘能進行5000次運算。
雖然這個速度只有 iPhone 計算速度的一百萬分之一左右,但是比人已經快得不得了了。
◎我在商學院給MBA,特別是EMBA 的學員講課的時候,常常會對學員們做這樣的調查:
請有100雙以上鞋子的女生舉手,
一般來說,MBA 的女學員中會有一半舉手,而EMBA 班這個比例則高達80%。
然後我再讓只有不到10雙鞋子的學員舉手,一般會有一些男生舉手。
接下來我就問這兩組不同的人管理自己鞋子的方法。
那些不到十雙鞋的人都是將鞋子隨意地放在一起,不需要管理,
出門之前掃一眼,選擇一雙就好了。
而那些超過一百雙鞋的人,幾乎無一例外地進行了分類管理,
否則的話,出門前這一百多雙鞋每一雙花20秒鐘考慮一下,
將近一個小時就過去了,約會恐怕就要遲到。
◎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兩個要點:
1、生活在不同世界裡的人,習慣性的做事方法不同。
2、從小數量總結出來的方法無法應用到更高量級的問題之上。
◎我曾經看到一位總監批評下面年輕的程序員,但是程序員似乎不服氣,我就問他原因。
這位總監講,那個程序員居然在用一種很笨的排序方法,自己就去批評他,
而程序員則狡辯說,總共參加排序的數目不大,只有個位數,
採用什麼排序方法時間上都差不多,他因為任務時間緊,
就用了最容易編寫程序的方法,他覺得總監是雞蛋裡面挑骨頭。
我對那個程序員講,
人生活在小數字世界裡,難免保留固有的習慣,但是既然從事了計算機這個行業,
就需要按照計算機這個行業的規矩辦事,不能先驗地假設數值一定不多。
萬一多了,笨辦法增加的計算量可不止十倍、百倍,恐怕是千倍,甚至一萬倍。
不換這個思路,永遠成為不了合格的電腦工程師。
其次,在計算機這個世界裡,幾乎任何常見的問題都已經有了優化過的答案,
作為從業者,首先要擅長使用專業人士給出的,驗證了無數次的答案,
而不是自己憑著生活經驗拍腦袋想出一個做法。
◎很多人問我在智能時代是否要學習計算機編程,我倒不覺得這對大多數人有必要。
在新時代,更重要和有益的恐怕是在思維上要提升,這樣才容易成為新時代前2%的受益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