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4日 星期五

閱讀-哲思-伯凡:熱愛贏,不怕輸,不動心

出處:熱愛贏,不怕輸,不動心 2017-01-19


摘要:
◎王陽明年輕的時候見到一位老者,老者在與他簡單的交談交往之後。
這位老者對別人說,“此人日後必成大事”,別人問這位老者,
為什麼這樣說,老者說,“他能夠做到不動心”。
王陽明的心學聽起來很玄乎,其實可以理解為“不動心學”,意思就是如何做到不動心。
王陽明所有的學問都可以歸納為:如何做到不動心。
在王陽明看來,人要做到不動心,不是坐在一個地方不動不說話,就能夠練就的,
在王陽明看來,要達到“不動心”的狀態,只能夠在世上練,
也就是只能夠通過在面對得失榮辱生死的種種場景裡頭,來練就這麼一種不動心的功夫。

當我們面對那些處於困境當中,甚至是處於生死邊緣的人,
以及心中油然而起各種嬉笑怒罵情緒的時候,應該做的是一種自我反省。
我現在越來越意識到,我們對一件事,對一個人的評價,
很難說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這個人、這件事的真實價值。
§一個人很難評價§
而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在對別人進行種種議論和評判的時候,
更多的是反映出我們自己的價值,我們自己的成色。
當別人處在逆境,困境和險境中的時候,我們不要偷著樂,
我們之所以沒有那麼不幸,也許恰恰是因為我們不配。

§整篇最重要的是這段。§


◎在北魏時期,有一個雄才大略的謀士,叫崔浩。
當所有人都反對拓跋珪去討伐樓蘭的時候,只有崔浩站出來堅決主張要打這一仗,
他當時對拓跋珪是這樣說:
“夫聖明禦時,能行非常之事。古人語曰:非常之原,黎民懼焉,及其成功,天下晏然。”

意思是說,如果你是在做一件非同尋常的事情的時候,絕大多數人都會感到驚恐,
而只有等到你成功的時候,天下人才會覺得這件事是順理成章的。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口中會減少很多議論,我們的心裡也會減少很多評判

閱讀-醫健-伯凡:人類能夠克服睡眠這種“病”嗎?

出處:人類能夠克服睡眠這種“病”嗎? 2017-01-17


摘要:
◎據統計,中國人晚睡的最大原因是娛樂社交。
70後睡前最愛遊戲和閱讀新聞,80後睡前喜歡購物和聊天,
90後的睡前時間花在視頻和音樂。
除了個人娛樂之外,還有1/3的晚睡是因為加班和工作應酬。
工作的時候,睡眠是原罪,要想盡一切方法對抗睡意。
看看近年來咖啡在中國消費量的增長速度就知道了。


◎如果說,一個人服老,是從不熬夜開始的,
那麼,熬夜晚睡,或許能代表人類間接追求壽命延長的願望


人可以不用睡嗎?
2002年4月17日的事件,美國空軍少校哈里·施密特由於亢奮藥物的影響產生了誤判,
將正在演習的加拿大士兵誤認為“塔利班目標”,開火導致4人死亡,8人重傷。
這種以生命為代價的慘案最終使美國軍方禁止了安非他命。

既然亢奮藥無法代替睡眠,反而因為剝奪睡眠產生了代價,
人們便轉而改變策略,追求“效率”,就是在更短的時間內濃縮睡眠的所有功能
譬如,作為美國國防部研究項目局的研究夥伴之一的
“先進腦監控”公司(AdvancedBrain Monitoring)就專門為軍事人員開發了
一種名為“索姆尼奧睡眠訓練器”(Somneo Sleep Trainer)的面罩。
...這個面罩的最大優勢就是能夠讓士兵在移動的睡眠環境下,
抓住一到兩個小時進行戰略性睡眠。


◎“戰時清醒主義”對睡眠的探索,雖然推動了科技的發展和進步,卻也付出了巨大代價。
已經證明,慢性睡眠的剝奪具有累積效應,對人的腦部帶來了永久性的損傷


兩名麻省理工學院的電氣工程師開發出一種可以讓電流穿透骨頭和頭顱的產品,
這種產品能夠達到醒神的效果,並能幫助人擁有更高的睡眠質量。

這種用電流刺激大腦前額皮質的方法,已經成為現在流行的抗睡眠研究方向。
一種叫做tDCS的直流電刺激技術被認為是目前最有前景、也相對成熟的技術。
這種技術能穿透顱骨最薄的地方,
通過對背外側前額葉皮質施加交流電,達到刺激大腦的作用。

這種電流十分溫和,起初會有輕微短促的刺痛感,之後就不再會有任何不適。
測試的結果也同樣喜人,在半個小時的應用治療後,被試者感覺精力充沛,
擁有了雙倍的學習效率,在隨後的睡眠中也變得更沉,清醒週期更短,深度睡眠時間更長。

目前為止沒有發現這種技術對大腦有副作用,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批准了相關的治療設備。
而且,tDCS技術的實現也很簡單,可以僅僅只用到幾根電線、電阻、
穩流器和一個9伏特的電池,就能對自己的大腦進行刺激治療——像喝咖啡一樣簡單。

於是,一些人不顧專家對擅自DIY可能對大腦造成損傷的警告,
對這項技術需要的設備自行拼裝,
並在Youtube和Reddit等網絡上上傳視頻或者探討自行經顱直流電刺激的方法和經歷。

§最重要的研究結果是這一段§



2017年2月23日 星期四

❤閱讀-學習-新生:我個人保持鬥志的秘訣


出處:我個人保持鬥志的秘訣 2016-03-09


摘要:
◎最初的時候,寫字只是為了讓自己記住一些事情——
因為若是不寫下來的話,等時間過去,要么忘了,要么那事實就被記憶給扭曲了。
我寫日記的時候,只羅列事實,不書寫感受,就是這個道理。
感受這東西用處不大,因為它總是被當時當刻當地所限制,並不一定真實。
...好像是王朔就在某部小說裡提到過:“記憶不靠譜,總是讓你更舒服”。

§我寫日記也遵守這原則。


◎生活中發生的事情,紀錄感受用處不大。
在學習的時候紀錄感悟是靠譜的。因為它會刺激更多的思考。
學了一個新概念之後坐在那里胡思亂想其實很享受,
而因此越來越容易在接下來的時光中體驗掌握那個概念的好處,
進而刺激自己對於學習新概念的渴望。

花很長時間找到一本好書,拿到好書之後迫不及待地讀完(哪怕沒完全讀懂),
讀完之後忍不住地胡思亂想,記錄下來之後又習慣性地重新翻來翻去,
看到更多聯繫,想到更多怪點子…… 
這些都起源於讀的同時隨手記下來的那些念頭,那些零零碎碎的字詞。

§讀書一定要作筆記,寫重點歸納及感想。


我個人有個保持鬥志的秘訣,我總是提醒自己:殘疾人也有生活的權利。

每當我發現高山仰止的標杆的時候,一方面要忍受自己的不足,一方面要保持足夠的鬥志,
這很難啊!那怎麼辦?我的方法就是“ 把自己想像成殘疾人 ”。
這聽起來很好笑,但真的好有效!每次我這樣提醒自己之後,就開始各種理直氣壯:
做得不好怎麼樣?難倒因為做得不好就不可以做了嘛!
當我體會到自己的短板的時候,也開始各種心平氣和,甚至理直氣壯:我是個殘疾人麼!你跟我這麼個殘疾人一般見識什麼?做到這樣就不錯了!
嗯。不過,我又沒有那麼殘,所以還是會有更多改善的,走著瞧!

§本文的重點,
覺得自己不足,可那又怎麼樣!努力讓自己進步。就是保持鬥志的秘訣。

閱讀-學習-學:學習(磨練技能)永遠是創造驚喜的最根本手段

出處:學習(磨練技能)永遠是創造驚喜的最根本手段 2016-02-17


摘要:
◎當人們在某件事上獲得成功的時候,通常有兩個要素在起作用:技能、運氣。
從這個角度望過去,成功可以用一個公式表達:成功= 技能+ 運氣
這裡的運氣,可能是好運氣,也可能是壞運氣。


◎我們正在討論的所謂“運氣”,是完全不可控的,
與之相對,技能卻是可控的—— 通過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
絕大多數技能都可以獲得極大的提高。
於是,由此直接可以想到的應對策略是:通過選擇迴避壞運氣。

選擇很重要。甚至可以不誇張地講,人生就是選擇。
對於選擇這件事,我的好朋友鐵嶺有個精彩的陳述
所謂的(創業)成功,無非是解答題高手作對了選擇題。

可這世界上真的有很多人不相信自己有選擇的!
更準確地講,他們完全不相信自由意志的存在。
說實話,我完全沒辦法理解那些不相信自由意志存在的人有什麼接著活下去的必要……
我們可以通過兩個層面做出更優的選擇:
1. 提高技能值
2. 降低壞運氣的絕對值

再換個說法:
在技​​能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別指望運氣。因為壞運氣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格外可怕。

§人類的努力,就是在提升技能、當壞運氣發生時,傷害最小。
所以,我不是很理解,有人將心力放在求運氣(寄望),而不放在技能的提升。


◎學習(磨練技能)永遠是創造驚喜的最根本手段:
當壞運氣發生的時候,有能力抵禦、有能力承受,那麼壞事可以變成好事——
因為那些沒有幹掉我們的事兒會使我們變得更強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 有首歌的歌名就是這句話。)……
若是沒有能力抵禦、沒有能力承受,那麼壞事就鐵板釘釘,
又因為“因此要提前出局”所以要蒙受的損失大到無法估量……
所以,當我們說驚喜可以創造的時候,
我們並不是說我們有本事完全剔除壞運氣——
壞運氣永遠可能發生,且總是在最不該發生的時候發生
(可能正因如此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壞運氣)。


◎這一篇相當於給《驚喜的定義與創造驚喜的方法論》中的七個原則中
的1、2、4做了更多的解釋:
1. 你必須相信你自己會有好運的
2. 盡量不做可能倒霉的事情
3. 保持開放
4. 持續學習
5. 創造更多的連接
6. 保留適當的隨機
7. 多管齊下,齊頭並進


很多人其實是不相信自己會變得更好的—— 
本質的原因是他們各項技能在某個時間點開始徹底停止進步,
而自己騙自己多少有些難度,於是已經接受自己“就是那樣了”的現狀…… 
這樣的人,是沒有辦法相信自己會有好運的,只因為他們沒有辦法相信自己會變得更好。
這樣的人,其實早已經不再有未來,也就更沒辦法對自己的未來自信—— 
只是他們自己意識不到,沒有能力想得這麼清楚而已。
這樣的人,沒有壞事發生就已經該謝天謝地了,根本不可能有什麼驚喜。

§我喜歡3, 4兩點。



---------------
最慘的狀況永遠都會發,靠學習,才能降低最慘的狀況,乃至轉負為正。


2017年2月22日 星期三

閱讀-教育-逼老師扮小丑?

出處:逼老師扮小丑? 林從一:大學生上課像「人形墓碑」 (2013年)


摘要:
◎學生在課堂的直接反應,對大學教授而言,只能用直接又殘酷來形容。
他說,越來越多學生上課,遠遠看去像人形墓碑,害台上老師感到痛苦萬分。

林從一強調,他並非要求每位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言,
有時光從眼神散發的光芒,就能帶給教課老師無比的信心,和加倍的熱忱。
他也認為,要使學生更主動學習,不能總要老師「扮小丑」、「說笑話」,
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比較容易讓師生之間產生共鳴。

§我身為一個旁觀者,發表偏向負面評論,應該被說是講風涼話。
這些學生讀書,是一種「被迫、不得不」的跑龍套,也就沒什麼動力,
那就得靠學生自省。
而且,不曉得什麼時候起,
老師得配合要講笑話,扮小丑,讓他們"開心學習",就顯得有些詭異。
倘若如果是先活絡氣氛,無可厚非,但要整堂課都這樣,
會不會變成買櫝還珠了呢,以好不好笑來判斷課堂價值呢?

大學,University,講的就是全體人類所知的廣博學識,悉皆囊括在內呀。
只要是老師懂得說話的抑揚頓挫,而非照本宣科的話,
上課最大的精彩趣味之處,應當是宇宙包羅萬象的知識體系吧。


◎義守大學國際長危永中說,自己上課時也常有「對對牆壁說話」之感。
但自從陸生來台後有了改善,通常陸生都搶著坐第一排,後來台灣學生受到刺激,
也開始擠著坐第一排,甚至跟陸生討論激辯,為課堂增添不少互動。

§求知慾、好學習,才是生命力所在。

2017年2月21日 星期二

閱讀-理財-「重點不在你一年賺多少,而是10年後你靠什麼賺錢」但是大多數人都搞錯重點了!

出處:「重點不在你一年賺多少,而是10年後你靠什麼賺錢」但是大多數人都搞錯重點了!


摘要:
◎沒有累積性的工作在大學打工做做就算了,千萬不要畢業後還持續做這類的工作,
不然過五年十年後你會發現整個職業人生都白費,以後最先被淘汰的都是這種人。

◎股神巴菲特投資公司有一個最重要的條件,
他只找護城河夠高的公司,公司的護城河可能是強力品牌,
可能是高深的技術,護城河越高=不可取代性越高。
其實每個人也都需要想辦法讓自己的護城河越墊越高,
你的護城河越高,你的不可取代性越高,你這個人的價值就越高。


1. 開始利用下班時間去學習,
 學習一種技能,例如說:寫程式、演講,甚至健身、音樂、插花,
 反正就是你學會以後可以靠這個吃飯的技能,
 等你出師了就可以跳槽到薪水更好,也更有前景的產業。
2. 學習投資賺錢

§我敢說,所有人懂這個道理,
第一點,知道的或知道之後做了半途而廢的,比做成功的,少得太多了。
還沒不說,有人學習技能是為了娛樂的。多數人習慣"穩定",不可能有危機意識的。
總是一動不如一靜。

第二點,也是大家都知道,但真的能賺得比專業收入多的人,仍是少之又少。
而我關心的是,他指的假如十年之後,是所謂的退休之後,那應該怎麼辦呢?
可見得,搞懂投資理財,
尤其以現在這個長壽的年代,退休之後可能仍有二十年可以活,
投資,讓錢賺錢,比起第一點,那更是必修課!


閱讀-邏輯-《解決問題最簡單的方法》- 教你麥肯錫解決問題的方法

出處:《解決問題最簡單的方法》- 教你麥肯錫解決問題的方法
參考資料:羅輯語音-邏輯-獨立思考能力的5步養成法


摘要:
◎解決問題四大步驟
書中定義「何謂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大致上來說可以分為以下的四個步驟:
「正確地理解現狀」(認清並定義問題)
「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拆解問題)
「徹底思考有效的解決方案」(對各分解後的點提出針對性方針)
「執行」(操作層面)


◎第一、二步驟:「分解樹」是一套透過對實際現象的觀察,
並透過一步步向下分解的方式來找出現狀發生的可能原因;
反覆詢問「為什麼」(Why so?),
才能確保在理解現狀、分解問題時能夠鉅細靡遺而無任何面向的遺漏。

§分解樹,就是專案常用的break down。
 這可以應用在 找問題&分解任務。
 因為事情太大很難下手,切割成數個「可交付成果」的子任務,
 一方面有成就感,推動繼續前進。另一方面不會望而生怯。


◎若想要完全的掌握「分解樹」的概念,
則不得不引入另一個概念 -- 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ed),
亦即「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前者指的是機率上完全沒有交集的事件,
後者指的是在機率上可能出現的事件完全不遺漏;唯有把握好了 MECE 原則,
才可能在進行「分解樹」時達到最完整且考慮進各種可能性,
以推估出真正問題的存在緣由。


◎第三步驟:正確設立目標,才能一步步達成:思考解決方案
SMART 原則,亦即:
Specific(明確)
Measurable(可衡量)
Attainable(可達成)
Relevant(有相關的)
Time-based(有明確的截止日期)



-----------
這篇講大原則方向,而我認為,我附的參考資料,比較好。

2017年2月19日 星期日

閱讀-理財-債券理財六大關鍵



摘要:
◎債券殖利率誘人
截至2006年4月,國內一年期定存利率約2%的水準。
換句話說,每年存放一千萬在銀行的投資人,領到的年息僅20萬,
以過去5年(2006~2010年)海外債券投資經驗顯示,
若以美銀美林美國全球政府債券或公司債或高收益債券指數觀之,
平均每年分別提供5.5%與12.0%的原幣報酬,正迎合不敢貿然追高股市的投資人、
卻不甘心於低利環境之需求。(資料來源:Bloomberg,2011/08)

§雖這麼說,如果投資國外,要考慮匯差;投資國內,要考慮通貨膨脹。
這一篇文章說得很基本,沒什麼特別的。

❤閱讀-法律-即使是臉書公開的「內容」,未經同意就「下載轉傳」一樣違法

文章:
即使是臉書公開的「內容」,未經同意就「下載轉傳」一樣違法
共同參考文章(這篇寫得比較清楚、專業)


摘要:
◎(中央社記者黃雅娟台北5日電)臉書一鍵就能分享貼文,這樣做會不會侵權?
智財局指出,雖然設定分享權限為「公開」,但未取得當事人同意,下載文章、
相片或影片,自行轉貼、轉傳等「重置」行為,已構成侵權。
§單純只看這一段話,真的很難理解「重置」、後頭還提「重製」。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提醒,
(A)有許多網路賣家,因為販售相同類型商品,
自行取用他人照片,下載後轉貼、轉傳等行為,
都涉及著作權法91條的「重置」行為,可能觸法及侵害他人權益。

而民眾如果發現自己分享的內容未經授權就被使用,
可以第一時間要求對方先行刪除,或是搜集相關證據進行訴訟,維護自己權益。
至於在轉貼文章或是相片、影片之前,
也最好先行取得當事人同意,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糾紛與爭議。

(B)至於分享YouTube影片到Facebook上,會有著作權問題嗎?
智慧財產局日前在臉書上解答這項疑問,由於並未涉及「重製」,
因此可自由分享,但播放上映中的影音平台影片則屬於非法盜版行為。
連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今天是開春上班第一天,小美想把在YouTube等影音平臺上有趣的影片,
PO到自己的Facebook上跟親友分享,讓大家掃除長假憂鬱,這樣會有著作權問題嗎?
告訴大家,提供YouTube影片的網址(超連結)分享影片
不會涉及「重製」與「公開傳輸」之著作利用行為,
可以放心讓Facebook上的眾好友觀賞影片!
但還是要特別提醒,如果明知影音平台上的影片屬非法盜版
(例如目前上映中的院線電影),
千萬不要分享,以免捲入侵害著作權的法律糾紛喔。)
...
(C)值得注意的是,去年7月就有民眾到電影院觀賞電影時,
拿出手機利用臉書直播,警方事後找上門時,該民眾直呼很後悔,並強調不是故意的。

智慧局官員表示,若是在欣賞演唱會或觀賞電影時,
使用手機直播功能,將精彩的表演、音樂,與臉書上的網友分享,若未得到著作權人同意,
該行為已涉及將他人的音樂及表演家以重製及公開傳輸的利用行為,恐侵害著作權。

官員指出,上述侵權行為恐違反著作權法第92條規定,
擅自以公開口述、公開播送、公開上映、公開演出、公開傳輸、公開展示、
改作、編輯、出租方法侵害他人著作財產權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或科或併科新台幣75萬元以下罰金。

§判斷合不合法,並非公開轉貼之後,有沒有因而獲得利益作為標準。
 就像他後面的例子(C),那位民眾便沒牟利。

法條上寫:
擅自以公開口述、公開播送、公開上映、公開演出、
 公開傳輸、公開展示、改作、編輯、出租方法侵害他人著作財產權者。
智產局(行政單位、執法單位)則說:
提供YouTube影片的網址(超連結)分享影片,
 不會涉及「重製」與「公開傳輸」之著作利用行為。

致使我認為,(A)和(B)的合法與不合法最大差別在,"提供原始的出處"及"原始出處合法"。
(C)就屬於"原始出處不合法",電影就只能在「智財權持有者」,
在他願意的特定平台(可能跟他簽合同),才能播放。
像youtube就是智財權持有者」願意的平台。


◎徐律師網頁上寫的:
 三、透過超連結方式利用他人著作是法律所允許:
(一)其實網路上利用他人著作時,可以主張合理使用的機會,
 並不如多數網友所想像得這麼多。但我們要利用其他人的著作,
 尤其是已放置在網路上的著作,並不是除了授權和合理使用之外,真的別無他法。
 目前單純的超連結被認為是不構成他人著作的利用行為,
 因此,
 除非明知所連結的檔案是侵害他人著作權的檔案,可能涉及「幫助」侵權的問題之外,
 當我們需要透過他人著作來使自己的部落格內容更加豐富、完整時,
 不妨利用超連結的方式來處理即可。

(二)智慧財產局於民國98年5月25日針對上述問題曾有函釋,可供參酌:
 1.將他人享有著作財產權之圖片(屬攝影著作或美術著作)
 和影片(屬視聽著作)重製於網站上,
 涉及著作權法(下稱本法)中「重製」及「公開傳輸」他人著作之行為,
 應事先取得著作財產權人授權或同意,
 始得為之,否則即有可能構成侵害著作財產權之行為,而須負擔民、刑事責任。

 2.按於部落格上提供連結,藉由網站連結之方式,
 使其他使用者可透過該部落格進入您的部落格上瀏覽,
 因並不涉及「重製」您部落中之文章、照片等,
 如您部落格內的文章或照片無侵害著作權之情事,
 係由您公開傳輸,以超連結之方式連結至您的網站,仍然是您在公開傳輸,
 該連結僅係幫助您公開傳輸,並不生違反著作權之問題。
 以上說明,請參考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5款及第10款、第22條及第26條之1等規定。

§三、(二).2 需要放入代名詞,改寫後比較好懂,如下:
假如甲的部落格,提供乙的連結
藉由網站連結之方式,使其他使用者可透過甲的部落格,進入乙的部落格上瀏覽,
因並不涉及「重製」乙的部落格中之文章、照片等,
(前提是乙的照片、文章也沒有侵害著作權)
這樣仍然算乙自己在公開傳輸,等同於別人直接瀏覽乙的部落格。
甲部落格算是幫助乙部落格公開傳輸(宣傳),並沒有違反著作權的問題。



◎關於「引用」,摘錄徐律師的見解:
一、網路上的文章、照片,可以任意轉載、複製或利用嗎?
...因此,著作權法對於網路內容的轉載的合理使用,採取二個嚴格的標準,
第一個必須是「有關政治、經濟或社會上時事問題之論述」,
如果不是的話,
而是例如學術論述、小說、遊記、笑話、照片、影片等,並沒有第61條的適用;
第二個必須是著作權人沒有聲明不許轉載、公開傳輸。

§所以,有關政治、經濟或社會上時事問題之論述,是沒問題的,其餘是有問題的。

二、引用他人著作可否主張合理使用範圍?
只要符合著作權法第52條有關合理引用的規定,
一樣還是可以在沒有取得他人同意下利用他人著作。
著作權法第52條規定,
「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之必要,
 在合理範圍內,得引用已公開發表之著作。」至於何謂「引用」?
也就是說,
如果在網路上撰寫網誌或文章時,是將他人的著作當作引註、註解、比較等用途,
僅使用他人著作的一部分,再加上自己蒐集的其他資料、經驗、心得、論述等寫作為主,
這時候應該有主張合理使用的空間。

§這便是我遵守的原則,為研究、為評論寫讀書心得而引用。
而且,承上,有連結,我一定附上。

閱讀-政治-馬蒂斯談中國重建明代朝貢體系的意義

出處:馬蒂斯談中國重建明代朝貢體系的意義


摘要:
◎「朝貢體系」是東亞歷史常見的一個詞彙,雖然學者對其在政治、貿易等層面,
有多種不同面貌的解讀,但大致上用來泛指中國歷代帝國與其他國家交往的行為模式。
中國皇帝與官僚在「天下觀」的引導下,追求其他國家都臣服於皇帝的「王者無外」理想。
按照這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觀點,
中國是整個體系唯一的規範制訂者,雖然自詡有「繼絕世、興滅國」的道德責任,
但認為對於違反規範、不肯服從中國權威的國家,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


◎馬蒂斯對稻田下論斷表示,當代世界絕不允許中國重新恢復朝貢體系。


1. 當代中國大建海軍,在東海、南海積極擴展,甚至進入印度洋的作為,
一直引發外界將其與明朝初年(鄭和)的作為相連結。
而今年元月初,多架中國軍機進入南韓在黃海的防空識別區(KADIZ)的舉動,
也被南韓官方推測,可能與韓方一再抗拒中國要求其放棄在境內部署「末端高空防禦系統」
(THAAD)一事有關。

2. 朝貢體系「獨尊中國」的本質排斥西方國際體系的規範。
這種衝突,已經見於19世紀後期清朝與西方的互動。
而去年7月南海仲裁公布以後,
中國一再拒絕承認與遵守的立場,配合海空武力建設與擴展,
也不免讓人聯想到是否有意藉由武力為後盾,
迫使周邊中小型國家放棄以國際法作為與中國解決主權爭端,
最終讓其得以「重建」朝貢體系的聯想。

3. 日本是中國朝貢體系在東亞的首要反抗者與破壞者。

因此,馬蒂斯在日本談朝貢體系,一方面表現出他對中國崛起的態度,
可能要比公開報導還強硬得多,已經不只是單純遏止中國在東亞海域的舉動,
還認為中國極有可能要透過這些舉動,在東亞重建一個不遵行現行國際規範,
且不允許西方國家介入的新朝貢體系。
美國如要阻止中國這麼做,第一步就是在東亞集結足夠的軍事力量。

2017年2月18日 星期六

閱讀-學習-為什麼我們「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出處:為什麼我們「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摘要:
◎舉例,我無意中看到《從為什麼開始》這本書,
從此掌握了,萬事先問”為什麼”的思維模式,對我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有提高,
但還是會在實際的解決事情上,會出現執行不到位的情況。

直到看到成甲的《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這本書裡,
提到的一系列”臨界知識”並綜合運用的概念
才發現我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道路上,還欠缺一些關鍵環節,或某些思維模型
比如我就缺乏”系統思考”這樣的思維模型。



◎股神巴菲特的導師,查理芒格曾說過,
長久以來,我堅信存在某個系統——
幾乎所有聰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統,它比絕大多數人用的系統管用。
你需要的是在你的頭腦裡形成一種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
有了那個系統之後,你就能逐漸提高對事物的認識

他認為通過不斷學習,了解不同學科領域裡的核心思維模型,
比如心理學、生理學、數學、工程學、生物學、化學、統計學、經濟學
等領域的模型(規律),可以綜合培養出“多元思維”模式,
每個領域中那最重要最基礎的1,2個概念,就足以支持解釋世界上絕大多數事情,
可以幫你獲得解決所有問題的通用能力,這是一種“普世的智慧”。


◎《知道做到》這本書裡提到,要從知道並真正能做到,中間還欠缺一個環節。
很多人學習一門知識或技能,往往只看基礎的概念,缺少跟進與重複練習。
跟進重複與”刻意練習”、一萬小時理論裡的”精深練習”是一脈相承,異曲同工。
§刻意練習


◎我們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是你總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我們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是你總聽道理,卻不學習具體方法。
我們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是你總期望多知道一些武林秘籍,葵花寶典,而你連走捷徑都不願意付出代價。

我們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首先是你的懶惰,行動上的懶,還可以靠督促激勵等措施讓你動起來,慢慢形成慣性。


◎如果思維上也懶,就很有可能沒治了。
雷軍有名言:"你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思維上的懶惰,也可以叫做”笨”,李笑來說過:
"你面對相似的情況,採取相同的方式,還希望得到不同的結果,那不是笨是什麼?!"


◎最後,特別再次推薦成甲《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
查理芒格《窮查理的寶典》,《知道做到》這三本書,
它們會幫助你,用更高效的思維模式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幫你過好這一生。



----------
系統思考模式、刻意練習、養成勤勞的習慣。

閱讀-人際-聊天開啟關係和機會的門 但你會聊天嗎?

出處:聊天開啟關係和機會的門 但你會聊天嗎?


摘要:
◎「不要打斷他人」這項建議,至少可以上溯至西塞羅(Cicero)在西元前44年的作品。
他在《論責任》中提出了聊天的原則,這些原則亦一再重現於現今的自我成長書籍之中,
例如口齒清晰自在發言但也要讓別人有機會開口保持謙遜等。

西塞羅可能只漏掉了兩個重要規則,
也就是記得大家的名字,以及當個好聽眾
前者或許可以追溯至柏拉圖,卡內基(Dale Carnegie)則是這兩個原則當代擁護者。 


◎聊天在18世紀初的英國同樣十分盛行。那是英國咖啡屋的黃金時代;
法國沙龍不談政治,但在英國咖啡屋,聊天的主題就是政治
另一方面,不少造訪美國的人,則覺得美國人似乎有些沉默寡言;
19世紀造訪美國的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認為,
那是因為美國人「愛好貿易」,讓人不願意分享資訊,以免競爭者搶得先機

近期一些,聊天不興盛的原因,不再是貿易或天性沉默,
而是因為科技讓人分心。歐威爾(George Orwell)曾在1946年抱怨,
從不間斷的廣播傷害了聊天的品質;20年之後的電視,也引來了類似的批評。



--------------
重點在:
1. 不要打斷他
2. 口齒清晰
3. 自在發言但也要讓別人有機會開口
4. 保持謙遜
5. 記得大家的名字
6. 當個好聽眾

閱讀-企管-新加坡老闆首次訪台:台灣人超強;同時驚呼:台灣人難道不害怕?

出處:新加坡老闆首次訪台:台灣人超強;同時驚呼:台灣人難道不害怕?


摘要:
◎他們一抵達桃園機場,對台灣的物價就有一連串的不解,
再加上與心中尺度的落差,
就問了載我們到台北的計程車司機一個月的平均開銷、開車時數與所得,
聽得他們滿臉狐疑。新加坡的計程車司機,平均月薪可達七至十萬台幣,
而車輛租稅與郵資等成本大概為一到兩萬左右,
況且他們還是平均一日開八個小時,與台灣司機的十四個小時差很大。
§要比較新加坡物價。


◎結果他說:
「我知道這是商務車廂,但普通的車票也是要一千多對嗎?
 我不懂的是,你們的多數人口薪水平均都在兩、三萬,要如何負擔這些開銷?」
他繼續補充:
你看昨天我們的花費並不少,其實是跟新加坡的小餐館差不了多少的,
我們的薪水平均比你們高出一至兩倍多耶!但竟然可以有一樣的低價生活成本可存活,
我們在信義區喝了幾杯酒的錢跟新加坡也差不了多少,
所以我才很不懂你們怎麼省著過日子,
才能買房、追求夢想、擁有存款,然後過退休人生啊?」
當然,這是我老闆的觀點,不代表全部的外國人或新加坡的人想法,
可是在討論的過程中,他提及自己的保守想法,
因為家境也不算富裕,從小習慣要存錢,也逼著自己適度投資自己與照顧家人。

§戳中痛處了


◎每次聽到一些人說:
「哎呀,那些澳洲和新加坡的薪水這麼高,也要想清楚啊,
 付出的生活成本這麼高,怎麼划算呢?」
我就很想回說:「所以你放棄挑戰自己與追求夢想的成本就很低嗎?」
當然並非一定要出國才能算是挑戰或追夢,而是這種以自我眼界所揣測的「說嘴者」,
通常就是這樣侷限地看待事情,並沒有真實想過,
自己說出這句話時,已經付出了最大的機會成本了。


◎嚇唬大家不是當時分享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
而是希望用另外一些人的看法鼓勵大家正視眼前低薪與成長幅度不對等的問題,
我大可以繼續高喊:不要忘記夢想,要就把夢做到最大。
可是若不解決真正的難題,這樣的呼喊只會淪為口號,無法發揮作用。 

我之所以認為自己能代表眾多青年,是因為這些苦境中,
從來沒有任何一個趨勢是
利於我這種沒有專業技職、語言能力普通、學歷文憑更加沒有優勢的普通大學畢業生,
更別提求學生涯中的蹺課程度與低空飛過的成績了。 
想當然爾,畢業後能進入的盡是些門檻較低與需求數量大的職位。

一路上受盡了拒絕,才讓我漸漸懂得正視問題的關鍵,
但這也是很多人不願意去做的事,當我開始思考自己被否定的原因時,
我才知道在供需中的生存條件;當我理解自我缺陷浮出得太容易時,
才能開始學習包裝那些微的優勢以優化不完美;
當我處在尷尬的不好不壞階層時,才強烈發現那種第一個被遺棄的感受,
這讓我懂得放下背上那些讓我爬不上去的包袱。

這樣的過程,別人稱作成長,我則認為是始於更簡單的「面對」



------
最後面這段,熱血。

2017年2月17日 星期五

❤閱讀-學習-你不是不努力,而是不會努力

文章出處:你不是不努力,你是不會努力!


摘要:
◎學習成長曲線圖
很多人,都在『緩慢開始區』,嚐試了一小段時間,發現沒什麽變化,就放棄了,
於是又換了很多其他方法,也一樣。
心智不成熟的人,不懂得『推遲滿足感』,
他們想要的是『即時滿足感』,也就是急功近利心態的表現。

然後有小部分的人,在進入到『加速提高區』,
他們獲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離非常牛逼的狀態還有一段距離。


◎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的目的就是幫助大家突破『緩慢開始區』和『加速提高區』的臨界點。
說白了,你不是不努力,你是不會努力,是無效努力。
比如:
很多人的學習方法,就是把書,資料,課程過一遍,然後就再也沒有打開過,
沒有做筆記、總結的習慣。囫圇吞棗,很多概念或精髓,無法消化和吸收。
再比如:
我的自信戀愛學課程,除了教給大家一套提升自信、社交溝通、戀愛理論方法外,
最強調的就是要大家去參加社交訓練。
很多人在戀愛、人際交往時缺乏自信勇氣與話題。
歸因就在於,不擅長這件事,而社交訓練,就可以綜合性的解決這個問題。
刻意的社交訓練,會幫助你結識朋友、異性資源,提升口才的能力和經驗。
我有很多學員就普遍反應,在參加課程前,
是一個非常宅的人,上班上課和住的地方兩點一線。
參加課程後,經過3個月學習和實踐,每周至少2,3次的社交訓練,
整個人明顯比之前,更充滿自信,變得會聊天,可以聯係的異性資源也開始變多。
而且他們也很享受這樣的刻意訓練,甚至這就不是訓練,
參加社交活動其實就是交新朋友,就是玩。

還有,學霸,為什麽能成之為學霸,某種程度就是他刷的習題比別人多。
各種類型的題目,解法都做過了,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你已經把書讀透,讀厚,深度理解,那運用起來自然得心應手。
§相對而言,這一點對我來講比較重要。


◎壓力過大有3個原因:
1,能力不匹配
2,工作量大
3,拖延習慣
這3樣會綜合發生作用。
努力也請量力而行,訂一個自己能承受一定壓力的目標,循序漸進的完成,
才能保證你的刻意練習能產生效果。

運動紓壓建議以慢跑為主。跑步時聽歌最方便。
運動大量出汗的時候,可以把肌肉內的壓力激素皮質醇排除
焦慮感就會降低,同時身體容易產生內啡肽激素,讓你產生愉快感。


◎參考遊戲模式,製造反饋機制。
獎賞激勵可以讓你馬上產生反饋和收獲感、愉悅感、甚至多巴胺,借此來『欺騙』大腦,
認為學習其實是件很開心的事情,人的本性是唯樂原則,開心就會激勵你不斷重複這件事。

而信息記錄的好處,
就是當你每次都做出的學習形成一個進度表格,每隔一段時間回顧總結
例如一個月為測量單位,你就會發現,
原來自己一個月下來竟然讀了10本書,寫了20篇文章,做過20份報告等等。
這樣的記錄,就類似與每次遊戲過關的分數總結,
也會容易讓你形成,成就感,激勵你不斷做下去。


◎獻上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的一段話,與君共勉:
『種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行為;種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
 種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
刻意練習、反饋,是我最需要的。

閱讀-醫健-一天只吃一餐,體脂還是下不來?腎臟科醫師:這3種人,內臟脂肪最容易過高

出處:一天只吃一餐,體脂還是下不來?腎臟科醫師:這3種人,內臟脂肪最容易過高


摘要:
◎腎臟科醫師 洪永祥:鮪魚肚不只傷眼(有礙觀瞻),也傷身。
脂肪有兩種,一種是皮下脂肪,一種是內臟脂肪。
那麼,內臟脂肪太多,會有哪些症狀呢?
一、免疫力下降
二、代謝能力下降
三、體力、耐力下降

「代謝症候群」:口渴、頭昏、頭痛、肩頸僵硬
進入代謝症候群,己出現上述症狀卻還放任不管,會漸漸出現以下問題:
一、血管、動脈會發炎
二、心臟肥大、會喘
三、呼吸困難
四、致癌
 根據英國癌症協會統計,內臟脂肪過多、體重過重,
 但尚未達到肥胖程度的人,得大腸癌的機率比一般人多了25%
五、不孕
 內臟脂肪怎麼會跟不孕有關?
 從男性的角度來說,因為精蟲很怕熱,過胖時局部的溫度會升高,容易提高不孕危險
女性過度肥胖時體內的雌二醇、黃體激素容易混亂,經期紊亂,也容易不孕。
六、抑鬱


◎人體需要脂肪,但體內的脂肪往往比我們需要的多更多。
假設60公斤體重的人,其中大概有15%左右是脂肪,也就是約有9公斤,
我們真正生理上需要的脂肪大概只有2公斤,其他多餘的、當作熱量堆積的脂肪
體內脂肪會堆積在兩個地方,年輕女性大部分都是堆積在皮下脂肪,
而停經後的婦女和男性比較容易堆積在內臟脂肪。


◎很多人覺得奇怪,明明一天才吃一餐,吃得少,為什麼內臟脂肪還會囤積?
這是身體本能的自保機制,因為每天只有一餐,
身體會覺得「要充分囤積攝取的所有能量,不然接下來沒得吃。」
所以,這時吃下去的東西,全部直接轉換成脂肪,堆積在體內備用。
另外,酒精要透過肝臟代謝,所以喝太多酒會增加肝臟負擔,也容易造成脂肪肝。


內臟脂肪是所有脂肪中最難減的!
在飲食方面,建議每餐蔬菜的攝取量要比肉多一倍;
少吃宵夜,如果睡前真的非常餓,可以吃一點蛋白質,
比如一顆茶葉蛋或水煮蛋、一小塊豆腐或是一杯無糖豆漿,
比較容易有飽足感、能延緩胃排空,還可以幫助燃燒脂肪。

不吃或少吃精緻糖、精緻澱粉;
多喝水,燃燒脂肪、促進肌肉生長需要充分的水,
建議每天要喝體重40倍的水,例如體重70公斤,一天就要喝到2800西西的白開水。
(以上建議針對100公斤以內,並且排除腎臟疾病的一般人建議量)



-----------
後面的建議對我最重要。

閱後即焚-中史-澶淵之盟,喪權辱國?

出處:宋朝文組治國的優點?

他講的,我很久前就曉得了。
我忘了是聽百家講堂的哪位教授(教師)講過,宋朝的GDP佔全世界的80%。
犯不著打仗,而且遼國需要宋朝的紡織品,就算他們佔領南方,他們也不會經營。
所以輸出歲貢,都從商品上賺回來,而且等同於握有"稀缺",遼國也受制於宋朝。
整體看起,很像發消費券,而結果是賺錢及一百多年和平。
請問,這是哪門子的喪權辱國呢?

2017年2月16日 星期四

閱讀-人際-人和人不要靠的太近

出處:人和人不要靠的太近


摘要:
◎我見過一句話,為什麼佛陀旁邊曾經出現了像善星比丘,提婆達多一樣的叛徒呢。
因為太近了,靠的太近了,看不到對方的功德,觀察不到對方的法身,
所以他們看不到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卻看到佛陀的十四種醜態
靠的太近了,缺少了一種恭敬心,看不到對方的功德了。感情好了,往往產生貪著心,
而這種貪著心,就是將來我們恨對方的根源。沒有愛,也就是沒有了恨。
§沒有十四醜態這件事,作者的觀點,我表示尊重,
但我個人不認為提婆達多的問題是因為離佛陀太近,阿難尊者離佛更近。


◎記得有位法師講過一句話,當你真的見到佛陀時,你連成佛的心都沒有了。
因為佛陀是那麼的平實,那麼的普通。所以你見到了,我們覺得佛也不過如此。
又如何能想著成佛呢。但是真正有功德的人,也是很平實的,
我們沒有福報時,往往就看不到對方的功德。
§平凡裡見偉大


◎別人給我們任何東西,我們都要感恩,唯有感恩,關係才能持久。


-----------
會摘要,是因為要特別標註十四醜態,無此詞。

閱讀-職場-32歲臉書女副總:不要想幫助不適任的人,請他離開就對了

出處:對公司和員工都好的管理法》32歲臉書女副總:不要想幫助不適任的人,請他離開就對了


摘要:
◎身為一個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與人互動,你必須了解部門員工的想法,傾聽他們聲音。
並且知道雖然每個人都有缺點,但是團隊的力量相加才能使組織進步、激發出更好的點子
因此,接手管理工作之前,
先想像自己是否能整天與員工進行一對一的溝通,
因為管理的基礎就是人,如果不擅長與他人往來,最好還是繼續專精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上
否則管理他人就會對你產生壓力,對底下的員工也不是一件好事。


1、以「領導」方式管理,激勵團隊達標
 一開始認為主管之所以能夠管理別人,是因為自己是團隊中的佼佼者,
 不然如果自己無法表現得比他人好,何來有資格對員工的報告表示意見?
 畢竟,主管的工作就是要告訴員工哪裡做得不錯,哪邊還須改進。
 事實上,沒有人能保證自己毫無缺失,好比優秀的教練並非是頂尖選手,
 主管只須扮演一個領導者的角色,從旁協助指導員工並活絡組織氣氛

2、廣納不同領域的專才,打造多元團隊
3、告訴員工「為何做」比「如何做」重要

4、員工不適任,「離開」就是最好的辦法
Julie總會站出來為員工發聲,告知大家給予此位員工更多的空間改進自身缺點。
 不幸的是,Julie發現這些關心總是徒勞無功。推測原因分為3點:
 (1) 員工沒有察覺自身的不良行為
 (2) 員工的能力不足
 (3) 員工的理念和公司價值觀不吻合
5、獲得團隊尊重,不用總是得到肯定
 愈是受人喜愛的主管,愈不容易扮黑臉,點出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或員工做錯甚麼事。
 主管比起員工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權力,對於團隊也有全盤的了解。
 因此,別害怕作出的決策無法盡如人意,
 太多的顧慮只會讓進度拖延,甚至被貼上爛好人的標籤。
 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曾說:
 「你不要相信自己能統一別人的思想,那是不可能的,
  但你能嘗試讓所有人朝同個目標前進。」


◎參考資料: 
1. Unintuitive Things I’ve Learned about Management (Part 1)
2. Unintuitive Things I’ve Learned about Management (Part 2)
3. 10 Reasons Why 99% of Facebook Employees Love Mark Zuckerberg
4. Leading People When They Know More than You Do
5. Would You Fire Someone Just Because They Didn’t Fit In?
6. Billionaire Jack Ma teaches you how to be successful in life and business
7. TWELVE LESSONS FROM JACK WELCH’S LEADERSHIP STYLE
8. 奇異公司與傑克‧威爾許的故事
9. 優渥誌:Google人養成計畫


❤閱讀-政治-相煎何太急:皇族內部權力的遊戲

出處:相煎何太急:皇族內部權力的遊戲


摘要:
◎皇族內訌從未停歇
自秦的沙丘之變,二世逼死扶蘇開始,歷經漢代七國之亂, 
晉朝八王之亂、南朝宋、齊、梁、陳諸王相戧,北朝魏、齊、周兄弟叔侄相殘,
隋煬帝弒父殺兄,唐代玄武門之變,五代梁朝朱友珪弒父,宋代燭影斧聲之迷,
元代南坡之變,明代靖難之役,奪門之變,一直到清代康熙末年九龍奪嫡,辛酉政變。


皇族內部
1. 弒父的有劉邵弒殺宋文帝、隋煬帝疑殺隋文帝、朱友珪弒殺梁太祖等。
2. 兄弟相殘的有胡亥殺扶蘇、七國之亂、八王之亂、南朝宋明帝大肆屠戮宗室、
 李世民射殺李建成和李元吉、趙光義疑殺宋太祖等。
3. 殺子的就更加不可勝數,不乏所謂一代名君如漢景帝殺劉榮、漢武帝逼死劉據等悲劇。
4. 叔侄之間,宋明帝殺侄劉子業以及哥哥孝武帝劉駿諸子,
 齊明帝殺侄蕭昭業以及齊高帝、齊武帝子孫,明成祖朱棣逼死侄子建文帝等都是例證。


皇帝與外部的鬥爭
(1)外戚之間:有王莽篡漢、梁冀鴆殺漢質帝、武則天屠戮李唐宗室、
 慈禧太后干政四十餘年,疑似在死之前殺死光緒。
(2)與宦官的鬥爭:趙高殺死秦二世,北魏太武帝死於宗愛之手,
 唐肅宗死於李輔國兵變、唐憲宗死於陳弘志、唐敬宗死於劉克明等之手。
(3)權臣大多權勢滔天,皇帝往往只是傀儡:
 漢獻帝、東晉安帝、宋順帝、東魏孝靜帝、唐昭宗等一眾皇帝都是代表。


◎皇帝是高風險職業,但是也並非一再的逆來順受,任人擺佈。
歷史上也有不少隱忍不發,成功反殺的皇帝。
(1)比較著名的有宋文帝劉義隆,其兄長先後被徐羨之等權臣所殺,自己被擁立為帝后,
 積蓄實力,最終誅殺徐羨之、謝晦等大臣,開啟元嘉之治。
(2)北周武帝韜光養晦斬殺權臣宇文護,最終一統北方。
(3)李隆基先後發動唐隆政變和先天政變,消滅韋後、太平公主等勢力,開啟開元盛世。
(4)康熙帝蓄養摔跤少年,擒殺鰲拜,開啟康乾盛世的大門。


少主往往不得長命
東漢自章帝以後,多為幼主登基,使得皇帝要么依賴外戚,要么依賴宦官,形成惡性循環。
漢質帝因為聰明,七歲被梁冀所殺。南朝宋的劉義符、劉子業、劉昱,
南朝齊的蕭昭業、蕭寶卷等都是幼年登基,少年即被斬殺。


權臣往往不得好死
(1)西漢大將軍霍光受武帝遺命輔佐漢昭帝,儘管生前未被清算,但是身後被抄家滅門。
(2)東漢竇氏、何氏等依托外戚身份掌握朝政,往往被皇帝聯合宦官誅殺。
(3)晉武帝死,受命輔政的外戚楊駿、汝南王司馬亮等被賈后殺之。
(4)長孫無忌受唐太宗命輔政,最終被賜死。
(5)張居正輔佐明神宗,死後被抄家。
(6)肅順等八大臣被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一併剪除。


◎世家大族逐漸凋零,自武則天開始。長孫無忌擁立唐高宗李治,
殺掉深孚眾望的吳王李恪,是因為長孫無忌背後是綿延百年的關隴軍功集團,
李恪生母為隋室公主,若即位,必清算關隴集團。

元朝自成宗以後,元武宗與元仁宗及其後代的帝位之爭,
背後是保守的蒙古勢力和漢化勢力之間的鬥爭。
元英宗在南坡遇刺,漢化政策失敗,元朝重歸保守,最終引發全國性危機而滅亡。


-------------
這一篇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歸納了中國皇族裡內鬥的型式與人名。

2017年2月15日 星期三

閱讀-讀書-培養閱讀的速讀技巧,6種你可以應用的速讀訓練!

出處:培養閱讀的速讀技巧,6種你可以應用的速讀訓練!


摘要:
◎1.停止默念
2.區塊閱讀
3.善用眼角餘光
4.設定計時器
5.閱讀更多書
6.提高「既有知識」

§5, 6可以合併一起講,一個是講技巧,一個講背景知識夠,才能看懂文章。
否則,那一本你不認識的語言,來速讀看看,讀多少本都不會懂。§



-------------
這些技巧中,我很早就知道要「讀字塊、停止默讀」,已使用多時。
而眼角餘光這件事,我認為應該用手指引導眼睛閱讀。

閱讀-兩性一生向情說風月,半世江河唱驪歌

出處:一生向情說風月,半世江河唱驪歌
直接劇透,他講的是黃金榮之夫人的故事。


摘要:
◎情人節裡,談的是感情。
有愛飲水飽,不愛就拉倒——你非要撿這節骨眼上說林桂生,什麼意思嗎?

意思是說,感情這東西,其實並不排斥智慧。
一見鍾情也好,日久生情也罷,總是因為對方身上,有什麼東西在吸引你。

——如林桂生的第一任丈夫,雖然那男人並不壞,但他為人懦弱,性格卑微。
這樣的男人只求現實安穩。但,這殘酷的世道,從來是翻雲覆雨變幻萬千,
一個畏怯逃避的男人,自保尚成問題,又如何保護你的家庭?如何保護你的愛?
——上上之選,是選擇一個如黃金榮這樣的男人,
雖然這類男人蠢萌,但勇氣尚嘉,至少他渴望成就一番事業。
只要稍加點撥,就能夠勇往直前。

——那為什麼,不直接選擇杜月笙這樣的人物呢?
很簡單,杜月笙的心胸格局,並不是生來就有,也是隨著基業的擴張,而逐漸形成
他是憑籍林桂生替黃金榮打造的事業平台,一飛沖天的。
所以杜月笙是很難塑造的,而黃金榮卻不難。
所以愛的智慧,說穿了不過就兩個字:眼力!


◎此後三十年,這個世界的財富格局,至少還要再經過三輪大洗牌。
無畏的人,會迎戰這個時代。滿心恐懼的人,只會東躲西藏的逃避。
這兩類人的區分,從來不是什麼難事兒。
難的是,那想渴望愛的人你是不是有林姑娘的勇氣,有充足的智慧
在遇到合適的人時,大膽的走過去,吼一聲:趴下,把尾巴搖起來,從現在起你是我的了!
林姑娘林桂生,能夠於那樣一個殘酷的世界,成就自己。
只是因為她比任何人,更愛自己,不希望自己的生命沉淪如草,
不希望自己人生,為不盡的悲涼所充斥。
她賦予自己智慧、勇敢,並做出選擇,才成就了我們美麗的歷史。
歷史就是這樣,由無數站在前台的蠢萌男子,與幕後的智慧女子,雙雙推動。

今天的歷史,重複昨天的故事。今天的你我,要做的事情,只有一樣——
像林姑娘那樣勇敢,只為自己生命的無尚尊榮而活,愛自己,
並因為這份愛,而成就枕邊的人。漫漫人生,如年長夜,
如果有什麼東西能夠留傳於世,唯有你對自己那真誠的、熾熱的,毫不保留的愛!



----------------
好像缺了講怎麼習得"眼力",這是因為這就是他的賣點,所以在文章後面作廣告,
只要買他的書,他就會教你怎樣獲得"眼力",哈哈。

2017年2月14日 星期二

閱讀-商業-伯凡:為什麼有些行業的創新不害怕抄襲?

出處:為什麼有些行業的創新不害怕抄襲?


摘要:
◎為什麼美國喜劇演員不偷別人的“梗”,
為什麼你現在還是不知道魔術的奧秘?


◎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教授卡爾·勞斯迪亞
和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克里斯托夫·斯布里格曼合著的《模彷如何激發創新》這本書裡,
兩位作者通過多年研究,
揭示出一些技術上來說很難進行版權保護的行業裡,為什麼創新並沒有被阻礙。
美國的單口相聲業就是他們所研究的幾十個行業中的一個,
他們發現,不是版權和律師,而是行業自己的特性保護了那些原創者的權益


◎嬰兒潮出生的那代人開始影響美國人的文化生活,
新一代喜劇演員開始越來越喜歡個性化的幽默方式,
演員們也開始在表演中加入了越來越多自己個性化的特色,
觀眾們開始“認”那些出色的喜劇演員,而不僅僅只是段子。

同時,演員們也越來越推崇原創,
那些靠抄襲別人笑料為生的喜劇演員被認為“不入流”的,
整個喜劇行業開始形成一種潛規則:
對於那些抄襲段子的人,其他演員會排擠、嘲笑,甚至拒絕跟他們同台演出。
由於喜劇演員是一個非常依賴同行來幫助發展事業的行當,
所以這種同行之間的態度對於他們影響非常大。

更重要的是,喜劇演員開始塑造屬於自己的個性舞台形象,
他們跟他們的笑話之間也形成了某種化學反應,
說白了就是,一些笑話必須要由一些特定的演員來演繹,才是好笑的,
比如有的喜劇演員專攻“宗教信仰梗”,有的喜劇演員專門模仿政客和公眾人物,
還有的專走“下三路”,總之,各自有各自擅長的方向和領域。


◎所以,
一方面是行業對於抄襲行為心照不宣的排斥
另一方面是段子越來越需要依賴於演員的個性化演繹
這兩個原因讓美國喜劇行業形成了不怕偷“梗”的行業風氣,
另一個長期利用行業規則來維護的行業是魔術。


◎魔術師群體對待“叛徒”是毫不留情的。
福克斯電視台曾經再1997-1998年播出過一部四集系列片
《破解魔術密碼:魔術的最大秘密終於被揭露》,
在節目中,一個蒙面魔術師展示了大量常見魔術把戲背後的機關,
演示了背後的奧妙,電視機前的觀眾們看得很開心,魔術師們則看得怒火中燒。
不久之後,這名“叛徒”的身份被曝光了,
他是賭城拉斯維加斯一個不知名的魔術表演者,名叫瓦爾.瓦倫蒂諾。
身份暴露的瓦倫蒂諾“被逐出了魔術界”,還遭到全世界各地魔術師的排擠。
直到十幾年後,他在拉斯維加斯一個賭場被一名著名魔術師認出來以後,
保安還在魔術師的要求下,毫不客氣的把他趕出了賭場——
這怨恨可真夠深的,不過也不奇怪,
這個行業就是靠奧秘來吃飯的,揭秘就是在砸他們的飯碗

雖然揭露魔術技巧不會觸犯任何法律,
但是魔術作為一個行業,卻提供了一種“超級行業機密”的保護
哈里波特系列小說的作者JK羅琳在構思她腦中那個神奇的魔法世界時,
可能也藉鑑了這種現實——巫師和麻瓜(不懂魔法的普通人)之間,
永遠隔著一條難以逾越的界限,如果誰逾越了,就會遭到懲罰


◎IT、互聯網這些行業一樣,能夠通過專利嚴格保護和激勵創新,
它們有的受制於專利申請的阻礙,有的則受制於實現保護操作的實際困難。
不過,這些行業並沒有因此就抄襲成風,創新凋敝,
這為我們提供一個啟示:
嚴格的專利保護並非激勵創新的不二法門,在一些特殊的領域,模仿可能反而會刺激創新,
這正是《模彷如何激發創新》這本書名的雙關含義:Copy Right!——有時候,抄也沒錯



-------------
又了解了一項業界潛規則。

好文-溝通-人為了說服別人,都有哪些套路

文章出處:人為了說服別人,都有哪些套路


摘要:
◎心理學家Zimbardo和Leippe(1991)認為,
說服是你對別人產生影響的一種形式,它的目的是改變對方的信念或行為。
廣義的說服包含社會性影響,
比如商家通過社交媒體來說服你、促使你更多地信任和購買他們的產品。
但在本文中,我們談論的是狹義的“說服”,即發生在個體之間的說服性溝通

談到說服,許多人的印象可能只是兩人之間發生的幾句對話;
而實際上,說服是個複雜的過程,它包含了6個步驟(Zimbardo & Leippe, 1991)——
如果你需要說服對方,你需要讓對方:
• 接收到信息;
• 注意到你要傳遞的信息;
• 至少對你給予的信息有一些理解;
• 接受你的結論;
• 保持新的態度(即使你不再說服對方,對方也會和你站在一邊);
• 用新的信念來指導自己的行為。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一個步驟遇到了阻礙,就可能無法實現說服。
像在第1步時,如果對方沒能注意到你想傳達的信息,那麼接下來的對話可能就無法繼續。
而根據我們說服的情境和目的的不同,我們可能需要第6步、可能不需要。


◎Zimbardo和Leippe(1999)列舉了幾個會影響到溝通的因素,
他們指出在溝通的過程中,你的說服對象(受眾)、你說服時傳達的信息,
和你本人,都有可能影響說服的結果。

1. 與受眾有關的因素:
 (1)人們更喜歡堅持自己原本的立場
  人們有“選擇性注意傾向”,會更傾向於會注意到支持自己原本觀點的信息。
  比如,如果你的父母愛喝酒,他們會更多地註意到證明喝酒無害的信息,
  而忽略你告訴他們的種種喝酒不利於身體的證據。
  這是因為人們希望避免了解到和他們原本信念不一致的信息後,
  會產生“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
(2)如果受眾基於討論的事情本身有大量經驗,Ta就更不容易變化自己的立場
  (我們經常會聽見“ 你說的很有道理,但是我生活中看到的不是這樣的,
   我想是你經歷的還不多,比如……”)
 (3)如果你可以強調你消息的“新穎性”(“我說的是2016年的最新研究”),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經驗給受眾帶來的影響。
2. 與說服者有關的因素:
 (1)你是個權威人士
 (2)如果你不夠權威,則可能會發生“睡眠者效應(sleeper effect)”
  即便在一段時間(比如幾天、幾個月後)人們會變得認可你的觀點,
  進行說服的當下,受眾也不會接受你的觀點。
  這是因為,人們遺忘信息來源的速度,要比遺忘信息內容來得更快。
3. 與傳遞信息有關的因素:
 (1)“它和我有關嗎?其他人也同意嗎?”  
  人們會更願意花時間精力去思考和自己有關的信息,也更有可能做到試圖理解。
  因為Ta在這個議題/事上所採取的立場和行為,可能會對自己切身利益造成影響。
 (2)其他證實或證否的證據
  會對他們是否接受說服有很大影響——
  特別是對於那些主觀的、沒有標準答案的論述來說。


◎幾個讓你更能說服他人的小技巧
1. 站在受眾的右耳邊進行說服
2. 告訴對方“你有選擇接受或者不接受的自由” 

 研究發現,當你需要對方為你做一件事時(比如讓對方捐錢、幫你幹活),
 如果你在提出請求之後,
 再加上一句“但是你可以選擇做或者不做”,會有多出1倍的人答應你的請求。
 
 這是因為,人們不喜歡被剝奪選擇權。
 如果你對他們提出請求,他們會覺得你只給他們留下一個選項——幫你做事。
 而為了對抗這種被強迫的感覺,他們會變得更加“心胸狹窄(close-minded)”;
 相反,如果你主動指出對方有更多的選擇,
 會減少對方被你要求而產生的不悅,也會更平和地考慮你的提議(Carpenter, 2013)。
3. 在談論一件對方不喜歡的議題時,加快語速
 適當加快你的語速會讓對方更容易接受你的觀點。
 這可能是因為,較快的語速會逼迫對方迅速做出判斷,
 而沒有時間去思考應該如何反駁你(Smith & Shaffer, 1991)。
4. 對談論一件對方很熟悉的事情時,要動之以情
 如果你不願意下班後開車接伴侶回家,適當的做法並不是理性地幫伴侶分析:
 “坐地鐵回家會更快”、“繞遠路實在浪費時間”;
 而是疲憊地表示,你今天真的太累了,希望早點回家休息。
 相反,當你知道受眾對你傳遞的信息並不熟悉時(比如,你給上級介紹一種新的概念),
 要多從理性分析的角度去說服對方,
 因為你需要幫助對方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你提供的信息(Zimbardo & Leippe, 1991)。
5. 提供一個反方觀點,並駁倒它
6. 說對方的話
你需要了解你的受眾,了解他們熟悉的領域、他們的說話習慣等等。
 當你試圖說服Ta時,你需要多使用對方經常使用的語言、舉對方熟悉的例子
 舉個例子,如果你用計算機術語,來向法律人士解釋一個問題,
 法律人士很有可能無法理解你使用該術語的意圖,
 並且很難與你產生共鳴(Zimbardo & Leippe, 1991)。
§我個人覺得2,6是最佳的方法§


◎怎樣做一個不會被輕易說服的人?
1. 思考對方的動機
 你可以多思考一下:在你被對方說服之後,對方會獲得哪些和Ta自己相關的好處。
 當我們能認識到對方有利可圖時,我們會更加警惕,對說服的抵制也會增強。
2. 強調自己的反對
 如果你越是強調自己的立場,你就會更加堅定自己的立場。
 這是因為,如果一個人在某個立場上堅持得越久,
 Ta為了改變立場而付出的代價就會越大,因此人們往往傾向於和從前保持一致。
 所以,當你感到對方在試圖說服你時,你要堅定地說“不”,並不斷地重複自己的立場。
3. 在對方說話時不斷提出質疑
 這樣能擾亂對方思考和談話的節奏,
 同時也給你自己留出更多時間,讓你得以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反駁對方。


◎References:
Carpenter, C. (2013). 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But You Are Free” compliance-gaining technique. Communication Studies, 64:1, 6-17.

Dean, J. (2013). 9 ways the mind resists persuasion and how to sustain or overcome them. PsyBlog.

Marzoli, D. & Tommasi, L. (2009). Side biases in humans (Homo sapiens): three ecological studies on hemispheric asymmetries. Naturwissenschaften, 96, p.1099.

O'Keefe, DJ (1999). How to handle opposing arguments in persuasive messages: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one-sided and two-sided messages. Communication Yearbook, 22, 209-249.

Smith, S. & Shaffer, D. (1991). Celerity and cajolery: Rapid speech may promote or inhibit persuasion through its impact on message elabor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17:6, 663-669.

Zimbardo, P. & Leippe, M. (1991). The Psychology of Attitude Change and Social Influence. New York, NY: McGraw-Hill Companies.



----------------
這一篇是經由「得到」獲知的,是分析相當傑出一篇文章,
Knowyourself也是我喜歡的公眾好之一。

至於我為什麼之前沒讀到...太多好文章可以讀了,呵呵。

閱讀-醫健-96%的人不知道自己腎生病!

出處:96%的人不知道自己腎生病!腎臟科醫師:造成台灣人洗腎的最大兇手是...



摘要:

◎9個台灣人中有1個有腎臟病,重點來了,這些人當中, 96.5% 不知道自己有腎臟病!
所以,一點都不罕見,只是有病的人不知道而已,為什麼?原因看下一點。


◎如果腎臟出了問題,你會感覺哪裡不舒服?
錯!很不幸的,腎臟也是個沉默的器官(和肝一樣,只不過腎臟沒有買廣告),
在腎臟病的初期,您不會有任何不適的症狀,往往要到很末期的腎臟病,才會不舒服
您不能等到身體不舒服了才就診,這樣往往就太晚了,
最好的方式,是定期去做腎臟的檢查!
簡單的抽血與驗尿,就能知道腎臟有沒有問題
抽血是要看腎臟清除毒素的能力–也就是驗「肌酸酐」(進而算出「腎絲球過濾速率」),

而驗尿是用來篩檢是否有「蛋白尿」。


長期服用藥物(尤其是止痛藥或偏方草藥等等)、
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患者)、家族裡有腎臟病的親人、
糖尿病患者、抽菸者、痛風患者、以及65歲以上者。
這些都是高風險族群,一定要定期檢查腎臟功能。


◎腎臟病最常見的幾個原因:
糖尿病、高血壓、不當使用藥物、腎絲球腎炎、以及家族遺傳疾病等等,
其中糖尿病是台灣洗腎患者中,最常見的原因。
有時候腎臟生病的原因不清楚,是因為發現的太晚了,
這時候就算做腎臟切片,也不會知道原因是什麼,
因為腎臟組織都壞光光了,沒有人看的出來兇手是誰了。
所以,再次強調,早期篩檢的重要性囉!

閱讀-理財-窮人存錢消費,富人賺錢投資!一張圖看出金錢觀大不同

出處:窮人存錢消費,富人賺錢投資!一張圖看出金錢觀大不同


摘要:
◎大部分人都會用來支付房子、車子的頭期款,接著添購新家具,還租了車位。
往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每個月都要再撥出一部分收入
去繳貸款、房屋稅、汽車險、維修費等等。結果,收入雖然增加了,支出卻也跟著變多了。
只付了頭款的房子叫負債,把錢放進你口袋的才叫資產。



◎照這樣的說法,難道大家都不要買房、買車、買衣服了?當然不是!
該書的核心概念是要你扭轉用錢的習慣:
先把收入用來建立自己的資產,像是投資股票、基金,
再將股金、利息這些「多餘」的現金繼續用來投資,
等到資本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後,再來置產。


對於富人來說,靠勞務賺來的錢是「收入」,靠資產賺來的錢才能算是「財富」。
例如,領到年終獎金、紅包時,與其拿去存銀行、買東西,不如用來投資,賺到更多利息。
這樣做,可以讓多出來的錢變成你的員工,24小時為你創造財富。
只要不斷複製這個過程,長期下來,你「不勞而獲」的財富就會愈來愈多。
§那得投資正確,而且這不是不勞而獲,
那是因為你已經對投資標的的研究,下過努力,所獲得的成果。§


精進專業的同時,別忘了充實理財知識窮人存錢消費,富人賺錢投資
《打造有錢腦》主張,真正的財務安全,是學會靈活運用各種理財工具,
打造一套能夠持續帶來財富的「系統」,讓生活品質、人生規畫不必受工作所得局限。
這套系統包含了你為自己量身打造的投資組合,以及你不斷精進的理財知識、理財習慣

§我認為:
所謂的系統,就是將收入扣除必要支出後,享受、投資、儲蓄所做的比例分配。§



------------
概念都是基本的,複習而已。

2017年2月13日 星期一

閱讀-哲思-有思想的人,在哪裡都不會太合群

文章出處:有思想的人,在哪裡都不會太合群
一同讀:閱讀-哲思-真正優秀的人,大多不合群


摘要:
◎當你的與眾不同超出大眾的預期,你才有可能被誤會,這也難說不是一種榮幸。

◎當我們習慣了不勞而獲,拿著父母的錢吃喝玩樂的時候,
以為自己很酷,很懂人情世故,而自強不息(的亞楠),就成了不入流的那一個。


我們總是用大眾標準來衡量他人。
比如,做人要慷慨,做事要圓滑,要娶妻生子,要賺錢養家。
我們能很容易理解這樣一個人,並把他稱之為成功者。
而且,我們恨不得把所有人都塞進這個模子裡,變成一個合乎規矩的俗人,
哪怕規矩不過是一群俗人的規矩。



請記住:有思想的人在,在哪裡都不會太合群。
不要試圖讓每個人都理解你,這樣會顯得你很廉價。

人們總是希望被所有的人理解,希望別人能懂自己,
可是如果所有的人都理解你懂你了,你的個性在哪裡凸顯呢?
再也沒有人會覺得你好特別、你和別人不一樣,
你只會變成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即使和別人面對面走過也會被自動忽略的人。

人行在世,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不被理解,不是你在某一方面太出格,很可能是,你在某一方面太出色。
如果人人都理解你,你該是有多普通。如果你不甘於平庸,那就接受那份不被理解吧!



-------------
我覺得,這一篇寫得比前一篇好,而他們的不合群是相同的,
套句前一篇所說的話:
「這裡的不合群,並不是說和別人背道而馳,
 而是脫離了烏合之眾的低級趣味,有自己的判斷力和清醒的頭腦。」

閱讀-哲思-真正優秀的人,大多不合群

文章出處:真正優秀的人,大多不合群
與這篇一同看:閱讀-哲思-有思想的人,在哪裡都不會太合群


摘要:
◎你理解得越多,理解你的人就會越少,當你優秀到別人不能理解時,那時他們會遠離你。《聖經》裡的聖人經常會遭遇這種事,你不被理解,
甚至會受欺負,受歧視,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你確實比他們優秀。
當然,這裡的不合群,並不是說和別人背道而馳,
而是脫離了烏合之眾的低級趣味,有自己的判斷力和清醒的頭腦,
而不是被誰一忽悠便群起咋呼。
§遠離低級趣味§


◎有人說,每天其實只有二十二個小時,因為剩下的兩小時應該拿來思考。
笛卡爾也曾說過:我思故我在。思考才是人生永不停歇的事業,
真正優秀的人,無時無刻不在思考,甚至​​他們會專門騰出時間來冥想。


◎唯有思考,我們才能感覺到自己不是一個被動接受信息的人,
我們可以甄別,甚至可以選擇不看,而讓自己留有一些時間來做自己的事。
真正優秀的人,喜歡靜靜沉思,走在路上時不會東張西望,
更不會如轟炸機一般掃射哪裡出現了美女和帥哥。
他一定是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默默思考著自己在意的事情


◎要想成為大師,就要有大師的努力和付出,所有榮譽的背後都是經年累月的結果。

古話說得好,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真正優秀的人,大多不合群,他們藏身於萬千普通市民當中,
享受著獨處帶來的寧靜,甘於寂寞,冷靜思考,難以被人理解。
或許正是他們這種不合群的性格,使得他們能夠脫穎而出,成為名副其實的優秀之人。



------------
這一篇重點在於:甘於寂寞(專注)。
我還挑了另一篇同樣標題,比較閱讀。

閱讀-人際-聰明人才不喜歡亂交朋友

文章出處:聰明人才不喜歡亂交朋友


摘要:
叔本華說,要嘛庸俗,要嘛孤獨。
他的意思很明顯,人在孤獨的狀態裡,才能進行真正的創造。
因為,創造需要時間的消耗,大量信息的喚起,技能的修煉,注意力的集中,
而獨處,才能確保這一點。
因此,大孤獨者產生大創造,大的文明,大的科技,大的成就。
小孤獨者產生小創造,小的藝術,小的遊戲,小的談資。
忙碌於社交的人,則無法做到這一點。
§非常認同§


◎當一個人的注意力被分割得四分五裂,平庸就開始了。
聰明人深知這種危險。
所以,他們會斷捨離,扔掉雜物,扔掉不必要的事情,
放棄低質、無效、疲憊的人際關係,將80%甚至更多的精力,專注地追求人生理想。
這也就是許多精英看起來“不近人情”的原因。他們沒精力去“近人情”。


◎社交過多,不僅不會令他們感到群居時代的幸福感,
反而會憑生焦慮,事事不順,降低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



-----------------
我內心就這麼想,所以這種文章讀的就覺得痛快。

2017年2月12日 星期日

閱讀-醫健-第一名中醫師傳奇

文章出處:第一名中醫師傳奇


摘要:
1. 不急著幫病人做「治療」。
 「治病不一定要用到藥,有時候讓他疏解情緒,身體就會好。」
2. 「科學中藥」取代「水煎藥」。
 用對方向,一點點藥就有效;沒用對方向、再貴的藥還是無效」。


◎在如此嚴重的末期病人身上,
不一定需要很貴重的中藥,少許清淡的中藥也能有轉危為安的效果。
而病人最後的求生意志、在溫暖有愛的環境與家人真心陪伴下,也學到了珍貴的生命功課。


因為老師「一句話」、安寧妻子的引導,把對書本的專注轉移到臨床病人。
§要改成:因老師一句話,以及與護士妻子一同學習生死學(安寧教育),
才將對書本的專注轉移到臨床病人。§


◎「嚴格講,『我們不看病,我們是看人』,
 把人的部份處理好了,各方面的疾病都會改善。」



◎提醒一般大眾,應抱持著「增進健康」的心態去運動,而非「預防疾病」心態。
「假如今天我是因為擔心身體會不好所以去運動,這樣的運動效果會打很大的折扣,
因為你的前提是『擔心、不信任』你的身體。」
身體很多疾病其實是來自於「心」,部份研究也證明有些癌症跟長期憂鬱有關。



---------------
運動是為了健康,而不是為了不生病。這一點很重要。

閱讀-讀書-warfalcon:怎樣安排時間讀書?

出處:怎樣安排時間讀書?


摘要:
§作筆記§
5、所有讀完第一遍,覺得不錯的書,會開始讀第二遍並做些筆記
6、出差時如果週末有時間會找家環境好點的咖啡廳,看上半天或一天書。
不出差如果週末有空閒時會去圖書館,帶上筆記看上半天書,做個記錄。

最好。看累了就做筆記或簡評
想多看點書的最有用的建議:

就是關閉電腦、離開網絡,有網絡有電腦的地方永遠會讓你分心的。
我看書效果最好的三個地方:飛機、圖書館、咖啡廳。


§遠離網路§
總能在網上看到有人抱怨沒有時間看書,
在現在這個時代最影響注意力的東西就是網絡,
只要有了網絡很容易浪費時間,不管是你用電腦、手機都是一樣,點來點去,
1個小時2個小時很快就沒了,就在我在回答中說的,
想多看點書最好的辦法就是離開網絡,下決心每天留出半小時或1小時的閱讀時間,
關電腦,關手機,開始看書,看完書做隨手做些記錄。

就從今天開始培養你的閱讀習慣吧,
少上網、少玩會遊戲,少聊天,少刷些豆瓣、微博,開始閱讀。


§坐車就聽有聲書§
給個建議:最好不要在地鐵或公交上用手機看書。
顛簸中看小說、玩遊戲,很容易引起視力功能尚未發育成熟的青少年視疲勞。
一般來說,人們使用手機、平板電腦時,眼睛和屏幕的距離在20厘米左右,
這樣近距離且長時間地盯著屏幕看,容易使睫狀肌產生疲勞,變成假性近視.,
在使用手持終端時,最好不要離屏幕太近,保持30厘米以上的距離最為適宜。
同時盡量多眨眼,避免眼球過多地暴露在空氣中,以減少眼部水分的蒸發。
此外,應在休息時間經常站起來,
活動活動頸部肌肉,最好找些有聲書、Podcast或英語來聽。


每天花一點鐘看10頁有用的書,
每年可看3600多頁書,30年讀11萬頁書。
諸位,11萬頁書足可以使你成為一個學者了。
可是,每天看三種小報也得費你一點鐘的工夫;
四圈麻將又得費你一點鐘的光陰。
看小報呢?還是打麻將呢?還是努力做一個學者呢?
——胡適,紀念胡適先生逝世50週年。



-------------
要想什麼樣的人生,就應該擺出怎樣的歡迎陣勢,接迎。

❤閱讀-學習-簡書:為什麼說絕大多數人都是“低品質勤奮者”?

文章出處:為什麼說絕大多數人都是“低品質勤奮者”?


摘要:
◎可是問題是:你做完了以上所有事(讀書、旅遊),
你會如願得到你想要的結果嗎?或者你有認真考慮過結果嗎?
是的,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我們討論的絕不是“勤奮的姿勢”,而是“勤奮所帶來的結果”


◎這所有的一切,都與你制定目標時的雄心壯志想去甚遠,
壓迫著你的神經,以至於你會顯得忿忿不平:
我投入了這麼多時間,卻沒有收到預期的回報,實在是不公平!
事實上,我認為“說時間不公平”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進一步解釋,時間甚至是絕無僅有跨越國籍限制、打破階級邊界、
罔顧古今之別的神奇資源,它被無差別地分配到了每一個人手中。

而具體到用相同的時間資源產生大不同的結果,
原因也是有的,即每個人對時間的感知能力和利用效率不同。
這一點李笑來老師在《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裡已經詳細剖析過了—— 
不同的心智水平會讓同樣的時間資源在不同人那裡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這根本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表面上你很勤奮,實際上卻刻意迴避了真正困難卻更有價值的部分——
而這種“思維懶惰”的行為最終會導致你成為了文章開頭中所提及的“低品質勤奮者”


◎至於“旅遊去體驗生活”這件事,我很認同其價值,
不過我認為其美好特質依然與思維懶惰者無緣。我問過好多朋友:
你旅行的目的是什麼?令我吃驚的是,雖然答案五花八門,
但是好像沒幾個人能真正說出一個讓他們自己滿意的答案。

有一個女生想得比較清楚,
她認為“旅行是一種讓自己從例行公事般日常脫離,去體驗另一種生活的機會”,
也許正是她的這種認真思考所帶來的對於旅行的認同感,
讓她分外珍惜每次旅行的機會——往返機票和住宿的預訂、裝備行李的配置,
以及記錄心情的旅行札記——無一例外的精心規劃。
我幾乎能想像出這種積極的準備態度會讓她擁有怎樣高品質的旅行經歷

◎“思維懶惰”所帶來的“低認知水平”才是“低品質勤奮者”產生的原因。
不過依然困擾著我的是:費這麼大勁,苦也沒少吃,福卻沒多享,
從經濟學角度看,“低品質勤奮者”的勤奮行為性價比極低,完全不具備投資價值,
那為什麼包括自己在內的這麼多人還樂此不疲地投入其中?
也許美團王興的一句話道破了天機。
  "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 願意做任何事情"

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愣了半天,
我想如果你初次看到這句話,並且足夠走心,多半也會被震撼到。
這句話的力量在於它放棄了自我欺騙,毫不留情地拒絕了任何尋找藉口的可能
所以,經濟學上解釋不通的事情,就這樣在心理學上找到了突破口。
人是趨利避害的動物,在進化史上絕對長的時間內,
人類都沒有被賦予過多深度思考的任務,原因很簡單,
光是應激反應就足以解決掉過去95%以上的問題了。
但是讓基因萬萬沒想到的是,人類的進化速度竟然是如此之快!


§人偏愛應激反應(=反射)以及習慣動作,因為生物趨簡,大腦思考很耗能的§


◎事實上,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在其著作《快慢思考》中對此有過精妙描述。
他認為:
我們的大腦有快與慢兩種作決定的方式。

常用的無意識的“系統1”依賴情感、記憶和經驗迅速作出判斷,
它見聞廣博,反應快速,但很容易上當。

有意識的“系統2”通過調動注意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並作出決定,
它比較慢,不容易出錯,但卻​​很懶惰,經常走捷徑採納系統1的直覺型判斷結果。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種處理方式——
面對於變化緩慢的環境,基因採納系統1的直覺型判斷結果——不存在任何問題。
一方面,它做出了一個大概率靠譜的決定來應對環境的緩慢變化;
另一方面,懶惰地走捷徑也讓基因節約了能量,
這對於遠古時期食物獲取成本極高的人類而言意義非凡。

所以,當我們談到為什麼人會“思維懶惰”、或者為什麼不習慣於“深度思考”的時候,
我們實際上是在通過向基因施壓,
讓其減少對於“條件反射”這種救命神器的能量分配,轉而向“深度思考”這種奢侈品傾斜。
這對從遠古穿越而來的基因而言,無異於降低基因攜帶者的生存概率。
簡單來概括,深度思考在基因層面是反人性的。



◎有句話說得好,如果想得到與過去不同的結果,
就必須做一些與過去不同的事情,而這些不一樣首先要體現在認知層面。


◎“深度思考”才能帶來“認知升級”,從而成為“高品質勤奮者”

談到“深度思考”,愛因斯坦說過這麼一段話,讓我印象尤為深刻:
如果給我1個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
我會花55分鐘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是在問什麼。
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問什麼,剩下的5分鐘足夠回答這個問題。
死生亦大矣,這段話用事關生死的極端描述強調了“深度思考”的重要性,很有說服力。


而事實上,在真正生死命懸一線的戰爭場景中,
“深度思考”這種特質的地位不僅沒有因為兵荒馬亂的緊迫性而被削弱,
反而是因為沙場嗜血的殘酷特質被大大提升了。
我們都知道《孫子兵法》,在這部被譽為“兵學聖典”一書的“軍行篇”中有這麼一句: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意思是說,在兩軍短兵相接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努力收集一切渠道的信息,充分評估當下態勢,
殫精竭慮地質問己方一切的隱患和可能發生的問題,
然後在腦海裡推測、模擬戰爭可能的走勢,利用現存資源來精心籌劃出解決方案。
等到這所有工作都就緒,雙方真正踏上戰場的時候,
才能將一切了然於心而胸有成竹,這仗才會有勝算。

由此可見,對於精心準備的一方,戰爭的大部分工作在戰前就在深度思考的頭腦裡完成了,
上戰場打仗只不過是一個例行公事般的存在,勝負的天平早已傾斜。


◎我基本上也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勤奮很重要,
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它是優秀結果的必要非充分條件。

那麼如何讓它變得充分必要?我給出的答案是——
拒絕思維懶惰,習慣於深度思考,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
而至於如何深度思考,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嘗試著給出自己的答案,
我也會在今後的文章中就這一話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文章寫完,於我而言卻僅僅是一個開始,
因為我清醒地知道“拒絕思維懶惰,習慣於深度思考”其實是在同人性抗爭,
必須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同時,我也希望每一位真正勤奮的人都能撕掉“低品質”的標籤,
過上配得上你努力程度的高品質生活。

閱讀-哲思-從根本上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文章出處:從根本上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摘要:
當今日本人,似乎不明白貧乏的意義。
擁有健康、自由,多少也都有些錢,有能力出國卻哪裡也不去,
視野愈來愈狹窄,失去判斷事物的能力。
本人及父母都不願意冒險,也不讓人去冒險。 
說起來,在一味歌頌安心、安全的世界上,生活全體都受到無微不至的保護。
儘管生活水準不斷提升,卻仍有過多的不平與不滿,也或許是受到媒體煽動,
但除了說這是「井底之蛙不知海之廣」的島國特性,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我心中的貧困條件只有一項,那就是「今晚沒東西吃」
雖很難填飽肚子,若還可到某地找到東西吃的話,就不能叫做貧困。
在非洲,「沒東西吃」真的就是到哪裡都沒得吃,
解決之道只有空著肚子喝水睡覺、去偷、去當乞丐,只有這三種方法。

§以為看到現在的樣子,就是世界原本的樣子。
一切依賴別人幫你準備好,視野狹隘,見識貧乏,
生存條件被框限,離開目前的物質條件,沒有任何基本求生的常識。§


◎我認識一個年輕女孩子,很有跳舞天份,但有一些地方令人很困擾。
每次家人外出,她獨自在家的時候,就把家裡的鎖都鎖上,爸媽回來了也不開門。
有一次她母親帶家庭教師回家,想介紹給她,她卻無論如何也不肯開門。
問她為什麼,她只說「因為我不喜歡」。
 從某個角度看來,或許可說她自我意識很強,但其實她根本完全欠缺現實感
我們活在世上,有時刮起風、有時灰塵吹進來、有時熱、有時冷、
有時東西散了一地、有時遇到不速之客、偶爾家裡出現老鼠到處亂跑的情況,
總之這都是存在於現實空間當中的東西。

若是為了抗拒這樣的現實進入生活當中,
死守著完全憑自己意志製造出來的人為空間,結果將漸漸喪失現實感。
換言之,變成生活在一種完全隔音、當然也完全設置空調,有如錄音室一般的死亡空間。
如果有愈來愈多人只喜歡這種生存方式,總有一天哲學也將從這個世界上消失無蹤。


§「欠缺現實感」,就是幻想世界這一切都是為我所設,我能主宰
 然而,人眼所及的一切的美好便利、多選項的生活,非是與生俱來的,
 乃因拜科技發展、良好制度、別人的善意付出所維繫,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人生不順遂也屬正常,總由不得你。

 這讓人有種「不知天高地厚」和「吃米不知米價」的感覺。§


原本哲學就是相當貼近生活的東西。所謂生活就是現實感本身,
所以生活中若是一味沈溺於電視、電腦、手機,現實感就會蕩然無存。
登山的價值,只有千辛萬苦,親自登上山頂,才能夠理解。
同理,尼采的思想也不是讀了時下流行的《超譯》版本就能夠了解。
知識與體驗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只有經由親身體驗獲得知識之後,思想才會產生生命。欠缺其一,都沒有用。


§生命經歷的一切,不能靠電視... 等媒體(包含書)來替代,如此會失真的。
哲學不是教你思考什麼,而是教你如何思考,去真實多角度地體會人生,
並且,也要確實去多聽、多看、多接觸世間林林總總人事物。
我喜歡康德說的:「我不是教你哲學,而是教你哲學思考。」,我意思近似此。§



-------------
讀書比看電視好的地方有:
1. 主動思考
 文字沒有影像,得由主動思考來理解,
 同時,閱讀速度可控制,能充分領會,重複檢視也簡單。
2. 保留想像
 書通常文字,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像是語境的優美又是另一層次,
 人物樣貌、性格等等都是無法被取代的。
3. 系統整理,易於回顧
 文字可以幫助思考,將重點清晰條列,一目了然,
 統整起來很方便,後來遺忘要查詢(複習)很容易。
4. 言簡意賅
 書絕對語言的濃縮。看文字的速度是遠遠大於聽文字。
 講老半天可能只獲曉一兩個重點,而同樣單位時間能閱知更多。

2017年2月11日 星期六

好文-心理-倖存者偏差

文章出處:考研,一定要注意倖存者偏差


摘要:
◎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另譯為「生存者偏差」或「存活者偏差」,
駁斥的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謬誤」而不是「偏差」),
這個被駁斥的邏輯謬誤指的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
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這東西的別名有很多,比如「沉默的數據」、「死人不會說話」等等。
 ——搬來自《百度百科》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沃德教授(Abraham Wald)應軍方要求,
利用其在統計方面的專業知識來提供關於
《飛機應該如何加強防護,才能降低被炮火擊落的機率》的相關建議。
沃德教授針對聯軍的轟炸機遭受攻擊後的數據,進行研究後發現:
機翼是最容易被擊中的位置,機尾則是最少被擊中的位置。
沃德教授的結論是「我們應該強化機尾的防護」,
而軍方指揮官認為「應該加強機翼的防護,因為這是最容易被擊中的位置」。

沃德教授堅持認為:
(1)統計的樣本,只涵蓋平安返回的轟炸機;
(2)被多次擊中機翼的轟炸機,似乎還是能夠安全返航;
(3)而在機尾的位置,很少發現彈孔的原因並非真的不會中彈,
  而是一旦中彈,其安全返航的機率就微乎其微。

軍方採用了教授的建議,並且後來證實該決策是正確的,看不見的彈痕卻最致命!
這個故事有兩個啟示:
一是戰死或被俘的飛行員無法發表意見,所以彈痕數據的來源本身就有嚴重的偏誤;
二是作戰經驗豐富的飛行員的專業意見也不一定能提升決策的質量,
 因為這些飛行員大多是機翼中彈機尾未中彈的倖存者。
§經典案例§


◎俗語「死人不會說話」很好的解釋了這種偏差的重要成因。
當我們分析問題所依賴信息全部或者大部分來自於「顯著的信息」,
較少利用「不顯著的信息」甚至徹底忽略「沉默的信息」,
得到的結論與事實情況就可能存在巨大偏差。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


◎比如媒體調查「喝葡萄酒的人長壽」。一般是調查了那些長壽的老人,
發現其中很多飲用葡萄酒。但還有更多經常飲用葡萄酒但不長壽的人已經死了,
媒體根本不可能調查到他們。




-----------------
這種心態很常見,網路上時不時就會有「成功人士」、馬雲、郭台銘、...
其實也要看看跟它們同樣做法的人,是否生存下來,
才能確認他們那套是成功之道,否則僅供參考。

還有,我摘錄的「葡萄酒」例子,我從前就讀過,忘了是哪一本書了。
記得讀到的是「紅酒」,這樣似乎會合理一些。

閱讀-醫健-愛吸「蝦頭」,又怕吸到重金屬、排泄物?醫師破解「蝦頭」秘密

文章出處:愛吸「蝦頭」,又怕吸到重金屬、排泄物?醫師破解「蝦頭」秘密


摘要:
◎詹醫師特別要跟大家說明一個觀念,
有許多人擔心吸蝦頭會吸到重金屬、細菌或是微生物,所以寧願選擇不吃,
實際上如果受到重金屬的污染,透過血液的流動,
其實整隻蝦都被污染了,並不會只積在頭部,
所以如何挑隻健康的蝦子,比起吃不吃蝦頭來得更重要,
一個要吃蝦的排泄物,也要吃乾淨的概念。 

閱讀-醫健-老是一天一杯手搖飲戒不掉?你可能不知道,除了易胖,它對身體的傷害有多大

文章出處:
老是一天一杯手搖飲戒不掉?你可能不知道,除了易胖,它對身體的傷害有多大


摘要:


1.飲料的糖特別容易胖!
飲料常常使用液狀的「果糖」,它並不是天然的糖類,而是用玉米澱粉加工製成。
這種人造果糖更容易轉化成脂肪囤積,速度比其他糖類還要更快。

2.增加肝臟負擔
飲料所含的果糖主要由肝臟代謝,而且代謝速度非常緩慢
多餘的果糖就會變成脂肪儲存在肝臟,會大大增加脂肪肝的機率。

3.導致心臟老化
當果糖下肚,會讓血壓增加,而且所有的糖類中,只有果糖有這樣的影響。
長年累積下來,心臟肌肉就會愈來愈肥大,這可是心臟衰竭的前兆喔

4.容易累積腹部贅肉
果糖下肚後,很容易影響到體內瘦體素的分泌,加上果糖很容易形成「三酸甘油脂」——
它是形成脂肪的主要成分,當它變成脂肪儲存在腹部,腹肌就這樣一去不回了。

5.毛孔變得粗大
多吃果糖不但會讓毛孔變得粗大、痘痘層出不窮,
皮膚中的膠原蛋白也容易變質,想維持容貌可是會變得困難重重啊!



----------------
按此看來,兇手是果糖。

閱讀-讀書-從今天開始一天看書30分鐘,你就可能更長壽!

文章出處:從今天開始一天看書30分鐘,你就可能更長壽!


摘要:
◎根據美國國家老年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贊助的一份
退休與健康長期追蹤研究報告,取 3635 位年齡在 50 歲以上的人當樣本,
並分成不閱讀書本、每週閱讀時間達 3.5 小時,以及每週閱讀時間超過 3.5 小時等三組。

在調整性別、教育水準、收入與健康狀況等相關變數後,
研究團隊驚訝的發現經過十二年後,
那些花時間啃書的人比完全不碰書的人平均有機會多活 23 個月 :
比起不碰書的人,每周閱讀時間達 3.5 小時的人的死亡率降低了 17%,
閱讀時間超過 3.5 小時的人的死亡率則降了 23%。
相關研究已刊登在 2016 年 9 月的《社會科學與醫藥》(Social Science & Medicine)期刊上。


◎如美國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
曾發現閱讀小說能刺激與強化大腦中處理語言的區塊,
也就是說,閱讀行為幫助大腦做運動,就像上健身房能活絡筋骨一樣。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員也認為讀小說能增進同理心
強化我們與周遭世界人群的連結,讓人更有參與感、更快樂。

閱讀-兩性-錢鍾書與楊絳

文章出處:
錢鍾書與楊絳:我遇見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之後,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摘要:
◎錢鍾書在學術上是滿腹才情的大才子,
但是在生活上卻是一團糟,屬於那種添倒忙的那種,
這樣家裡的家務就全落到了楊絳的肩上,
還真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錢鍾書時常弄壞家裡的東西,
每次都是楊絳來收拾:檯燈壞了,修、墨水染了桌布,洗。
楊絳總是回答:“ 不要緊。” 嗯,不要緊,楊絳就是這麼全能,
所以錢鍾書才不禁的說她是:“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有趣§


◎“ 作為鍾書的妻子,他看的書我都沾染些,因為兩人免不了要交流思想的,
我們文學上的交流是我們友誼的基礎,彼此有心得,交流是樂事、趣事。”
§幸福§


◎楊絳的相知相伴,不離不棄,她既是一位勤懇的妻子,又是一位懂他的情人,
更是相助的朋友,實屬難得,那個時代的大師們,通常難覓妻子、情人和朋友為一的伴侶,
比如胡適,他的妻子是江冬秀,在生活上可以很好的照顧他,
但江冬秀無法在文學作品和思想上與胡適對飲暢談,
所以他有了韋蓮司和曹誠英,一度鬧得要離婚。
再如徐志摩,雖然在文學藝術上陸小曼能與他徹夜暢談,好不痛快,
但在生活上陸小曼可是揮霍無度,任性至極的。
§可遇不可求§


◎楊絳先生倒也藉著英國詩人蘭德的詩坦然一道: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
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


---------------
還算感人的愛情故事。

❤閱讀-哲思-劉瑜: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

文章出處:劉瑜: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


全文摘錄:
前兩天有個網友給我寫信,問我如何克服寂寞。
她跟我剛來美國的時候一樣,英文不夠好,朋友少,一個人等著天亮,一個人等著天黑。
“每天學校、家、圖書館、gym、幾點一線”。

我說我沒什麼好辦法,因為我從來就沒有克服過這個問題。
這些年來我學會的,就是適應它。適應孤獨,就像適應一種殘疾。


快樂這件事,有很多“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因素。基因、經歷、你恰好碰上的人。
但是充實,是可以自力更生的
羅素說他生活的三大動力是對知識的追求、對愛的渴望、對苦難的憐憫。
你看,這三項裡面,除了第二項,
其他兩項都是可以自給自足的,都具有耕耘收穫的對稱性。 

我的快樂很少,當然我也不痛苦。
主要是生活稀薄,事件密度非常低,就說昨天一天我都幹了什麼吧:

10點,起床,收拾收拾,把看了一大半的關於明史的書看完。
下午1點,出門,找個coffee shop,從裡面隨便買點東西當午飯,然後坐那改一篇論文。
期間凝視窗外的紛飛大雪,花半小時創作梨花體詩歌一首。

晚上7點,回家,動手做了點飯吃,看了一個來小時的電視,回e-mail若干。

10點,看了一張DVD,韓國電影“春夏秋冬春”。

12點,讀關於冷戰的書兩章。

凌晨2點,跟某同學通電話,上網溜達,準備睡覺。

這基本是我典型的一天:一個人。書、電腦、DVD。

一個星期平均會去學校聽兩次講座。工作日平均會跟朋友吃午飯一次,週末吃晚飯一次。
多麼稀薄的生活啊,誰跟我接近了都有高原反應。


孤獨的滋味當然不好受,更糟的是孤獨具有一種累加效應。
同樣重要的東西,你第一分鐘舉著它和第五個小時舉著它,感受當然不同。
孤獨也是這樣,偶爾偷得半日閒自己去看一場電影,
和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只能自己和自己喝啤酒,後果當然完全不同。
我以前跟一位曾經因為某政治事件而坐過牢的朋友聊天,他描述那幾年被單獨關押的生活,
這樣形容:度日如年,度年如日。說得可真確切。

我曾在日記裡大言不慚地寫道:出於責任感,我承擔了全世界的孤獨。
我的意思是,我不但孤獨,而且我的孤獨品種繁多、形態各異:
在女人堆裡太男人,在男人堆裡太女人;
在學者裡面太老粗,在老粗裡面太學者;
在文青裡面太憤青,在憤青裡面太文青;
在中國人裡面太西化,在外國人裡面太中國....
我覺得上帝把我派到人間,很可能是為了做一個認同紊亂的心理實驗。


我其實並不孤僻,簡直可以說開朗活潑。但大多時候我很懶,懶得經營一個關係。
還有一些時候,就是愛自由,覺得任何一種關係都會束縛自己。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知音難覓。
我老覺得自己跟大多數人交往,總是只能拿出自己的一個維度,
很難找到和自己一樣興趣一望無際的人。
這句話的謙虛版說法是:很難找到一個像我一樣神經錯亂的人。

有時候也著急。我有有幸生活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
沒有吃過多少苦,但是在我所經歷過的痛苦中,沒有什麼比孤獨更具有破壞力。
這不僅僅是因為錯過了親友之間的飯局談笑溫情,
不僅僅是因為一個文學女青年對故事、衝突、枝繁葉茂的生活有天然的嚮往,
還因為一個人思想總是需要通過碰撞來保持。
長期的孤單中,就像一個圓點脫離了坐標系,
有時候你不知道自己思考的問題是否真的成其為問題,
你時常看不到自己的想法中那個旁人一眼就可以看出的巨大漏洞,
你不知道什麼是大,因為不能看到別人的小,你不知道什麼是白,因為不能看到別人的黑。
總之你會擔心,老這樣一個人呆著,會不會越來越傻?


好像的確是越來越傻。

但另一些時候,又驚吒於人的生命力。
在這樣缺乏溝通、交流、刺激、辯論、玩笑、聊天、緋聞、傳聞、小道消息、八卦、MSN...
的生活裡,沒有任何圈子,多年來僅僅憑著自己跟自己對話,
我也堅持了思考,保持了表達欲,還能寫小說政論論文博客,
可見要把一個人意志的皮筋給撐斷,也沒有那麼容易。


“忍受的極限會是什麼養的結果?”

讓我告訴你,忍受是沒有極限的。

年少的時候,我覺得孤單是很酷的一件事情。長大以後,我覺得孤單是很淒涼的一件事。
現在,我覺得孤單不是一件事。至少,努力不讓它成為一件事。
有時候,人所需要的是真正的絕望。

真正的絕望跟痛苦、悲傷沒有什麼關係。
它讓人心平氣和,讓你意識到你不能依靠別人,任何人,得到快樂。
它讓你謙卑,因為所有別人能帶給你的,都成了驚喜。它讓你只能返回自己的內心。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不同的自我,他們彼此可以對話。
你還可以學習觀察微小事物的變化,天氣、季節、超市裡的蔬菜價格、街上漂亮的小孩,
你知道,萬事萬物都有它值得探究的秘密,只要你真正-我是說真正-打量它。

當然還有書、報紙、電影電視、網絡、DVD、CD,那裡面有他人的生活、
關於這個世界的道理、音樂的美、知識的魔術、愛的可能性、令人憤怒的政治家.. .
我們九九八十一生都不可能窮盡這些道理、美、愛、魔術的一個小指甲蓋,
怎麼還能抱怨生活給予我們的太少。

絕望不是氣餒,它只是“命運的歸命運,自己的歸自己”這樣一種事實求是的態度。
就是說,它是自由。




以前一個朋友寫過一首詩,叫《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
我想像文革中的顧準、獄中的楊小凱、在文學圈之外寫作的王小波,就是這樣的人。
懷才不遇,逆水行舟,一個人就像一支隊伍,
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我想自己終究是幸運的,不僅僅因為那些外在的所得,而且因為我還挺結實的。
總是被打得七零八落,但總還能在上帝他老人家數到“九”之前重新站起來,
再看到眼前那個大海時,還是一樣興奮,歡天喜地地跳進去。
在遼闊的世界面前,一個人有多謙卑,他就會有多快樂。
當羅素說知識、愛、同情心是他生活的動力時,
我覺得簡直可以和這個風流成性的老不死稱兄道弟。

因為這種幸運,我原諒自己經受的挫折、孤單、原諒自己的敏感、焦慮和神經質,
原諒上帝他老人家讓X不喜歡我,讓我不喜歡Y,讓那麼多人長得比我美,
或者比我智慧,原諒他讓我變老變胖。
因為他把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質給了我: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如果你還在為自己孤單寂寞懷才不遇舉世皆濁我獨醒而深深嘆息的話,
那麼讓我告訴你,你買不到那個彩票的,別再把你時間的積蓄兩塊、兩塊地花出去,
回到你的內心,尋找你自己,與心靈深處的他、他們一起出發去旅行。
如果你有足夠的好奇心,你可以足不出戶而周遊世界,身無分文而腰纏萬貫。
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而不可求,
真的,也許既不可遇又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
你要俯下身去,朝著幽暗深處的自己伸出手去。



--------------
這篇文章在網路上流傳甚廣,很有哲思。

2017年2月9日 星期四

❤閱讀-哲思-有趣是對你最高的評價

文章出處:有趣是對你最高的評價


摘要:
◎在國外的幾個朋友有個共識,
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是,這是個很有趣的人,然後再來判斷這個人是否值得成為朋友。
為什麼和有一些人聊天,你絕對不想超過十分鐘,當然好看的除外。
有的時候,批評一個人最狠的一句話就是,你這個人真沒意思。


◎雖然很多女孩喜歡幽默的男人,但不是所有的女人都喜歡說冷笑話的男人。
根據我的經驗,如果一開始就貿然說冷笑話,會讓別人覺得你很LOW。
只會弄得女性很尷尬。


◎幽默感,其實就是有趣的一部分。
其實有趣是個特宏觀的概念,我經常說有趣的將打敗無趣的。
但我從沒談過什麼叫有趣。
對我而言,有趣有三個維度,
第一個有趣是指知識結構的完整很多人無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事物本身的內涵
第二個維度,是樂觀而進取的心態,有趣的人不會給任何人帶來壓力,
甚至,他會給人很舒服的感覺,舒服有時是一種力量;
第三個維度:是逆境生存的有趣,這點特別像自黑,這個時代需要一種吐槽的力量。


知識結構的豐滿,是有趣的第一步。
很多人對世界不好奇,也沒有想像力,其實不是他們不熱愛生活,而是他們閱讀量太少。

他們不會讀法國詩人篷熱的書,不知道什麼叫“採取事物的立場”,
他們不知道其實石頭也是有生命的;
他們不懂西方藝術史,看不明白藝術是如何與社會發展聯繫在一起的,
當看到一次藝術呈現方式的超越或但人們親目原作時,
他們不會潸然淚下,他們看不到藝術背後的苦難。
他們從來沒了解過行為藝術的本質,
當看到兩個藝術家的對望(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與烏雷),
幾個藝術家赤裸堆疊的“給無名山增高一米”、
徐冰“桃花源夢想一定會實現”、蔡國強“白日焰火”時,
看不到藝術家對整個社會關係的擔憂,也感覺不到那些世界深處悲涼。

同樣,因為不了解服飾、珠寶和潮流的起源與發展,
當他們看到一個打扮恰到好處的女人時不會感到亢奮;
更深一點,他們沒有學過感知學,不懂得意識、潛意識和無意識的區別,
所以在一個女孩用手撫摸手臂時,他們不知道對方是什麼意思;
他們甚至連吃牛排為什麼要用海鹽都不懂。

所以,世界在他們是統一的,沒有區別的。不是他們無趣,而是他們關閉了自己的感知。
因為知識結構的匱乏,他們看不到微觀世界的區別。
一個知識結構匱乏、閱讀量太少的人,無法提出問題,所以,不會自己尋找答案,
最後,他們因沒辦法給女孩提供不同的觀點與看法,不被姑娘喜愛。


有趣是一種心態,積極進取的樂觀主義。
所謂樂觀,不是盲目冒進,也不是自大或自滿。
而是用一種樂觀的方式去面對那些生命中不如意的事。
例如,因為別人的遲到而錯過一次旅途,
樂觀主義者會說,或許我們有別的選擇,不如我們換個目的地。

又例如,當一個女人為你做蛋糕結果卻搞砸了的時候,你不妨從後摟著她的腰身,
和她一起重新做一次,我沒有辦法陪我的女人,
所以我一般是在我女人做好蛋糕後給她洗廚具和清理烤箱;
男人一定要學會原諒一個愛你的女人,你不知道她有多認真,
她只是缺少了一點天賦,但這是正常的。
當然所謂的樂觀,又例如,哪怕我們面對嚴肅的死亡,我們依然需要一點樂子。


有趣是一張人生的底牌,讓你逆境崛起。
我決定創業時,遇到一場災難。人家說80後破產會死於創業和疾病。
我那時因為太勞累全身免疫力失調,我天天去醫院打整天的點滴。
我那時候絕望極了,我就是在那個瞬間突然快樂起來的。
我突然開始研究醫療系統的人員安排、流程和考勤,和護士聊天,
問她們對老齡人醫療養老的看法,
那是我什麼事情都沒做的一周,那是我想問題最多的一周。

我突然感謝上帝給我的一切,讓我慢了下來。
我也開始發現,其實很多事情是需要剝離的,這點對注意力極其分散的我而言,十分重要,
我開始給人生做減法,雖然現在我做的事還是很多,但我已經找到重點。

我是那時候才明白,你活在這個世上,不是你現在擁有什麼,
而是你失去一切,甚至連朋友都失去的時候,你還真正擁有什麼。
這樣的感覺又美好又糟糕,美好的是你可以靠自己了,
糟糕的是,過去的那些光環都是幻覺。
這樣的經歷會讓你變得更強,就像打架打多了的繭,是另一種保護。


◎這就是我所說的有趣。
首先你要保持閱讀,
這樣才會知道自己的無知,也只有這樣才發現世界上很多未知的事情等你發現;

其次,你要樂觀地去幫助身邊的人,
有趣是一種樂觀的能量,會鼓勵你身邊人變得強大和自信,從而,戰無不勝;

第三,有趣是可以讓你在看似平淡無奇的歲月中找到淺薄的快樂,
有趣是想事情和判斷問題的切入點,讓你逆境生存。

你可以輸,可以倒,但不可以不站起來,戰爭還是要持續的。
當然,目光長遠,也要抬頭看路,踩到狗屎,就是提醒自己該換雙鞋了。



-----------------
我喜歡這一篇文的原因是,人人都可以天馬行空地定義「有趣」,
而他可以條列式地講出有趣一條條的優勝之處,清晰明瞭,有積極向上之意,
一讀就通,故為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