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2017-06-29 這種家庭出生的孩子沒法談戀愛
本應該是難得的母子歡聚時光,但宋丹丹卻在節目中不停地吐槽兒子巴圖。
...
其實,宋丹丹就是典型的一部分中國家長,他們幾乎不會給予孩子讚揚和肯定。
取笑、挖苦、打擊,是教育子女的慣用手段。
摘要:
◎宋丹丹和巴圖一起參加了一檔綜藝節目,本應該是難得的母子歡聚時光,但宋丹丹卻在節目中不停地吐槽兒子巴圖。
...
其實,宋丹丹就是典型的一部分中國家長,他們幾乎不會給予孩子讚揚和肯定。
取笑、挖苦、打擊,是教育子女的慣用手段。
這種教育方法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打擊式教育”。
常見的話術如下:
“你看誰誰誰多懂事啊!你呢,有人家十分之一我就燒香了!”
微博上曾有網友坦言,因為小時候在家族聚會上被媽媽當眾嘲笑“唱歌難聽”,
從此之後她再也不願意當眾唱歌。
要嘛為了贏得父母的愛或讚許而苛求自己,失去快樂的童年;
要嘛完全放棄自己,逆反到害怕成功的程度,失去健康的人生。
有句話說得很好 ——來自父母的打擊,所造成的傷害效果不止是當下。
它貫穿歲月,像一根針一樣深扎在子女的心頭。
父母在等我們道謝,我們卻在等父母道歉。
常見的話術如下:
“你看誰誰誰多懂事啊!你呢,有人家十分之一我就燒香了!”
“就你還想幹XX,算了吧。我看你就是三分鐘熱度。”
“這麼簡單的事情,你都做不好,你還有什麼用,簡直比豬還蠢。”
……
這聲聲打擊的背後,藏著多少人年少時暗暗流下的淚。
“這麼簡單的事情,你都做不好,你還有什麼用,簡直比豬還蠢。”
……
這聲聲打擊的背後,藏著多少人年少時暗暗流下的淚。
從此之後她再也不願意當眾唱歌。
而當她試圖跟媽媽溝通這件事時,才剛說起自己受傷的心情,媽媽便開始教訓她:
“你怎麼這麼玻璃心,這點打擊都受不了,以後在社會上還怎么生存!”
網友評論,這個邏輯就好比,我捅你一刀你喊疼。
我說,沒事,我多捅幾刀你習慣了就不疼了。
好吧,我不疼了,因為我死了。
打擊就是打擊,根本就不存在打擊式教育。
披上“教育”的外套,不過是為了給自己的不當行為找一個合理化的藉口。
§這一套"教育",有一種似是而非的辯詞,
(1)當孩子日後走入歧途,就說:當初我說這孩子沒出息。
(2)當孩子日後小有成就乃至功成名就,就說:要不是我從前磨練他,讓他有抗壓性...
怎麼說都他贏§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說,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
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扎克伯克在FACEBOOK上分享了一組關於親子教育的圖片,
列舉了“壞父母”的11種表現,其中有8種都是不好好說話造成的,例如: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堅持自我,那是因為他們小時候你總是在公共場合批評教育他們;
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氣,那是因為你給他們的讚揚不夠,他們只有行為不當的時候才能得到注意;
如果你的孩子不懂得尊重別人的感受,那是因為你總是命令他們,不在意他們的感受;
如果你的孩子總是神神秘秘的,什麼都不告訴你,那是因為你總是愛打擊他們;
如果你的孩子總是行為粗魯沒有禮貌,那其實是從父母或者一個屋簷下的人那裡學來的;
(出處:
……
知乎上有個點贊很高的回答:
孩子的沉默、隱忍、恐懼、討好,在麻木的大人眼中,便是:懂事。
因為這樣的“懂事”,讓他們覺得很“省事”。
要嘛完全放棄自己,逆反到害怕成功的程度,失去健康的人生。
有句話說得很好 ——來自父母的打擊,所造成的傷害效果不止是當下。
它貫穿歲月,像一根針一樣深扎在子女的心頭。
父母在等我們道謝,我們卻在等父母道歉。
◎更可怕的是,她發現自己正在情不自禁地模仿母親,用母親傷害她的方式去傷害愛她的人。
任何一種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時的創傷。
童年時缺愛,被傷害,受虐,沒有安全感,缺乏尊嚴……
長大以後,就有可能演變成自閉、抑鬱、自殺、暴力傾向、焦慮症等等。
但神奇的是,許多精神病患者,在生了孩子之後,精神狀況好了很多。
因為他們把精神痛苦宣洩到了子女身上。而子女替他瘋了。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說過,一想到人類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能為人父母,真是太可怕了。
§讀得我頭皮發麻,好可怕§
◎臨床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語言虐待”。心理學家說,語言虐待不如身體虐待容易引起注意,
因為看不見傷痕,留不下證據,然而它的傷害可能比身體虐待更加嚴重。
很多遭受“語言虐待”的人一直懷疑自己的痛不欲生是因為太脆弱。
因為比起受到身體虐待的人,他們似乎沒有資格叫苦,沒有資格抑鬱,沒有資格生病。
但他們的痛苦是實實在在的,每天生活在壓抑之中,每天回家都戰戰兢兢。
沒有人覺得罵一罵子女是一種虐待。
而孩子也不會表達,他們首先是哭泣,之後就變成了麻木。
於是這種虐待就被慢慢合理化了。
魯迅說:“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而更大的悲劇是,有些無價的東西已經被毀滅了,卻沒人看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