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5日 星期三

❤閱讀-醫健-入耳式耳機對聽力損傷大嗎?

出處:入耳式耳機對聽力損傷大嗎?


全文:
咱們這是個“聽”的節目。很多人用耳機,
就有人聽說入耳式耳機對聽力的損傷比較大,問是不是真的這樣?
 §這說法,我聽過好幾回了,我一直不能確定對錯,
 加上我這一年來,通車時,會在車上聽音頻,
 但汽車引擎聲響大,得調大聲蓋過去,對於會不會傷聽力這事,就很在意,
 故爾找到這一篇文章來解答疑惑。§


這個問題簡單回答,看您用的是不是得法,如果用對了入耳式耳機更保護聽力。
具體來說呢,聽力的自然衰減是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不斷發生的不可逆的變化
這種損失其實就是內耳中的耳蝸裡的聽毛細胞的損傷,
是他最終把振動轉化成電信號給大腦的,
聽毛細胞不可再生,出生多少,總數就那麼多了,死一個就少一個,
過大的音量,藥物等等都會造成他的死亡。
他死亡後不但聽不到高音,也會對音量小的震動聽不到了。

比如說10歲的孩子,可以聽到2萬赫茲頻率的聲音,
但是我自己試過,好像1萬2以上我就完全沒感覺了。
不過大家也不用擔心,因為語音這類最核心的聲音信號,幾乎不會超過1500Hz,
女高音能唱出的最高頻率也就5000Hz,所以即便我們7、80歲了,
只能聽到6000Hz的頻率了,再往上都聽不到了,也不會妨礙語言交流。


為什麼說入耳式的用對了更保護耳朵呢
因為他可以隔絕外界噪音,而我們使用耳機的時候往往是坐公交,坐地鐵的時候,
這時候外界噪音本來就很大,大到,面對面說話都不一定能聽清,
這種環境噪音本來就在損害聽毛細胞,這時候你塞上入耳式耳塞,
就算什麼音樂都不放,都是對聽力的保護。

我們經常有這樣的體驗,下班時坐地鐵聽歌的音量,
臨睡前再戴上準備睡前聽聽歌兒睡,結果就發現音量大的嚇人,
在嘈雜環境中為了把噪音壓過去,只好開更大音量,這對聽力損傷就大

入耳式耳機隔絕了外界噪音
即便聽音樂也不會像用平頭耳機時把音量開那麼大,
所以從這個角度說,入耳式耳機更保護耳朵。


另外一個要說的是聽的內容是什麼影響也很大,
音樂對耳朵的損害大於語音
因為音樂中從40Hz-10000Hz的頻率都有豐富的表現,
聽音樂時環境噪音會干擾到某些頻段,尤其是低音部分,
所以你可能為了更清晰的體會低頻,就只能把音量開特別大
但如果你聽的是我這種語音節目
我的嗓音可沒有那麼豐富的變化,各位又更多關注的是說的內容而不是嗓音本身
所以即便我嗓音中不少低頻損失了,您也不在意,於是音量就會小很多


戴耳機只要把音量調整合適還不夠,
耳機還帶來一個副作用,
就是耳道內出汗,細菌增生,
這個影響對咱們中國人還輕一些,
因為咱們分泌的都是乾耳屎,咱們有了ABC11的基因突變,
但歐美人90%還是油性耳屎,所以入耳式耳機一戴上,汗液再多,更容易滋生細菌了。
所以首先要選好合適的膠套。
而且準備好正經的醫用棉籤,不用用什麼金屬的耳挖勺,甚至用鑰匙掏耳朵。
§棉籤,台灣稱棉花棒§

不過我們也不要以為耳朵是那麼脆弱的,
如果就按iPhone6的音量輸出功率看,
用他的默認耳機,用最大音量輸出,在100秒內,耳朵是安全的。
不過我手頭也沒示波器,看不到iPhone6耳機音量對應的輸出功率的變化,
比如說我把音量調整到一半,輸出功率是降到一半呢,還是分貝值降到一半呢。


最後再補充另外兩種耳機,
一個是頭戴式耳機,這個就幾乎避免了耳道內的細菌增生,
也營造了一個比較隔音的環境,只是攜帶不方便,
有些人習慣在電腦前聽點什麼,那我就推薦頭戴式耳機,他唯一的壞處就是夏天戴著熱。

另外一個要說的是骨傳導耳機,這種耳機是利用顱骨的震動接收聲音信號的,
比如我們自己說話聽著和錄音中的差別很大,
差就差在裡我們自己說話時,不但聽到空氣傳播到耳朵中的震動,
同時也疊加了顱骨震動的部分,
而聽錄音回放時只有空氣震動的部分,所以聽著就那麼不同。
骨傳導耳機並不塞到耳朵裡,所以也沒有耳道細菌滋生問題,
而且也不像頭戴式那樣,捂著耳朵特別熱,所以挺適合運動時帶的,
這種耳機和耳朵後面的頭骨貼緊,當然這也一樣涉及音量的問題,
不要開太大,不過我試過,這種耳機聽音樂根本談不上音質,改變太大了。
所以更適合語言類節目。好,最後總結一下,
音量是產生傷害的關鍵,聽歌兒時注意耳道清潔,擔心耳朵健康可以試試其他形態的耳機。

§重點在於音量大小。
 那什麼樣的耳機,可以在音量小之下,能聽比較清楚呢?入耳式耳機。
 我現在還是用平頭式耳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