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這個道理很重要,越早明白越好 2017-02-01
摘要:
◎因此,如果你常年和傻瓜在一起,
等到某一天你覺得對方似乎沒有以往那麼傻的時候,你就要格外小心了。
§因為你已經跟他一樣了。不是你變笨,就是他變聰明,前者比較有可能。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事物及過程都可以用能量守恆和熵增原理來解釋。
摘要:
◎因此,如果你常年和傻瓜在一起,
等到某一天你覺得對方似乎沒有以往那麼傻的時候,你就要格外小心了。
§因為你已經跟他一樣了。不是你變笨,就是他變聰明,前者比較有可能。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事物及過程都可以用能量守恆和熵增原理來解釋。
“熵” 的概念最初起源於物理學,表示事物的混亂程度。
“熵增定律” 指熱量從高溫物體流向低溫物體是不可逆的。
桌上的東西沒能及時整理,就會越來越雜亂;
想做的事兒若是一拖再拖,就會越來越麻煩;
朋友之間沒有經常聯繫,彼此間會漸漸疏遠;
運動的時候總是偷懶,身體素質就越來越差;
而這些事情發生的背後,都隱藏著 “熵” 的痕跡。
人們常說 “冥冥中自有定數”,這個 “定數”,其實就是 “熵”。
從悲觀主義的角度看來,這是一條十分可怕的定律,
一旦世界的 “熵” 達到最大值,將會就此消亡。
◎那麼,有沒有辦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答案是:有的。
1969 年,比利時學者普里戈金在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基礎上提出了 “耗散結構理論”。
他認為:
當系統離開平衡態的參數達到一定閾值時,系統將會出現“行為臨界點”,
在越過這種臨界點後系統將離開原來的熱力學無序分支,
發生突變而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穩定有序狀態;
若將系統推向離平衡態更遠的地方,系統可能演化出更多新的穩定有序結構。
相比悲觀消極的 “熵增定律”,“耗散結構” 則帶來更多的勇氣和希望,簡述一下就是:
我們的世界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外界能夠產生能量交換的開放性系統。
“耗散結構” 的意義在於一個系統要想有序地發展就必須有所消耗,
在消耗的同時才能趨向有序、平衡。
◎這個理論同樣還可以用在自身的成長,因為知識也是需要被消耗的,只不過方式不同罷了。
判斷知識的 “耗散結構” 是否平衡的標准其實很簡單:
1. 是否持續大量地輸入?
2. 是否持續大量地輸出?
輸入與輸出相輔相成。
只有輸入而沒有輸出會造成知識體系不牢,只顧輸出而沒有輸入則知識儲量很快見底。
古語云:“學以致用” 就是因為大腦儲備的知識需要通過耗散去實踐。
這種耗散可能是自己去做,也可能是教於他人。
總之,唯有用起來才能夠融匯貫通,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
在這之後,又會反過來倒逼輸入。
就像健身塑型,耗散脂肪成為肌肉。甩掉臃腫的肚腩,獲得健美的身姿。
又由於感受到健碩身姿的美,於是更加熱愛健身。這就是平衡的 “耗散結構”。
當我們有了錢,如果只是一味地攢著,不去理財、不去看世界、
也不用於投資自己,很快會進入一種不平衡的狀態,就像一個臃腫的大胖子。
若我們拿錢去 “耗散”,用於理財、學習、成長,
雖然看似錢是不斷減少的,但伴隨而來的是 “複利” 一般的平衡狀態。
◎“耗散結構” 對於個人而言,還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思考:
1. 開拓視角
現代管理學認為:一個人在同一崗位上最好不要超過四年。
互聯網時代,我們必然會接觸到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觀點。
也就很自然地會產生更多的思維碰撞,
掌握更多的知識,這意味著我們會獲得大量的輸入。
由此,我們更應該大膽嘗試新事物,持續輸出,與外界交互。
2. 厚積薄發
瘋狂地輸入是為了當機遇降臨的時候可以從容地輸出。
畢竟誰也不知道自己學的東西什麼時候會用到。
機遇難求,一旦遇上合適的機會,平日裡積攢的能力就能夠派上用場,
否則就只能哀嘆:技到用時方恨少。
所謂厚積薄發,就是持續輸入,找機會大量輸出,
再利用輸出時接觸到的新的知識體系來完善輸入,打造一個平衡的耗散結構。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們也變得越來越焦慮,
以至於不自覺地去尋找一種舒適的安全感。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
無論過去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要保持一種警惕的心理,
因為過去所取得的豐功偉績都會讓你深深地陷入舒適區,難以擺脫。
放縱於舒適的人生,會由於 “熵增” 而走向無序、混亂,因而有約束的自由才有意義。
真正的自由從來都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讀書、寫作、健身、唱歌,這些都好。
從今天起,請做一個主動、自律的人。
-----------
這篇文章的冒題法(鋪哏)還真的久,
重點是怎麼善用耗散理論為什麼對?怎麼用?
而要做到 1. 開闊視野;2. 持續厚積薄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