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

閱讀-語言-英文「曬筆記學習法」

文章出處:英文單字老是記不住?20年補教老師推薦:「曬筆記學習法」真的有效!
貼近生活(Voicetube),一定要作筆記,曬筆記


摘要:
以貼近生活為主
影集的內容往往則更能貼近生活,如《六人行》(Friends) 這類的生活情境喜劇,
對話都發生在非常日常的場景,所以裡面有很多單字、俚語、動詞都很適合學起來、
用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通常人是依靠「視覺」在學習,而「耳朵」則是輔助的感官,
因此影片是非常好的學習教材,不過林威老師也認為加上「手寫」,三管齊下
不管取材來自電影、小說或是任何網路上的英文文章,學習效果都可以加倍,
因為當我們動筆時,腦中的思路會放慢,
自己寫過的單字再出現二次時,自然而然就會更容易記得,也不容易拼錯。


◎他每天寫一張 A4 大小的筆記,把握通勤的零碎時間複習、記憶;
而在抄寫文章或做筆記時,也會利用蠟筆畫線做區隔,有些是對話,有些則是單字的查詢。
而筆記抄寫時配色的技巧,也值得注意,老師建議用深色寫句子、淺色寫標題,
紅色則標注容易忘記的字詞,這樣一來整個筆記的排版會更加順眼。



◎曬筆記
「曬筆記」法!曬筆記,顧名思義就是把你辛苦做的筆記攤在陽光下,
確切點說,是拿出來跟大家炫耀!好的筆記除了能夠讓自己的學習效果加倍以外,
抄起來也會讓人產生成就感,同時,你的筆記也是一段影片、一部電影的英文學習精華,
這樣的筆記只默默地待在你的小筆記本上太可惜了,
分享給大家看,也是一種互相學習的好方法!
老師自己的學生就有一些小小的讀書會團體,大家會在LINE群組裡面大方地「曬筆記」,
讓大家看看自己精美的學習成果,這樣一來也能激勵彼此用筆記相互較勁,
督促彼此持續保持學習、抄寫的好習慣。


◎老師特別教大家如何有效查字典,注意三大重點,
讓你查一個單字,其實已經上了一堂課:
1. 詞類變化
2. 介系詞
3. 例句



VoiceTube 擁有豐富的英文影片資源,
下一個動作就是查字典,再搭筆記學習法,
讓學習效果加倍,獲得的東西長我在自己手中,
讓這個 “voice” 也成為你自己的 “voice”。
老師也說,他教過這麼多學生中,努力大家都會,
但「堅持」才是進步的開始,共勉之!

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資源-哲學-2016高中生應讀哲學書

文章出處:史上最難高中生書單 他嗆「講不出什麼屁」


摘要:
◎推薦書單:
1. 《烏托邦》
2.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3. 《夢的解析》
4.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5. 《第二性》
6. 《東方主義》
7. 《第三種猩猩》:得到-科學-修理機制:理解生物衰老的邏輯
8. 《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
9. 《自由論》
10. 《想像的共同體》

◎經典或名著有很強的脈絡性,看書前要了解概念和說法及延伸,
才能看出這本書的地位與主流的詮釋方向。
「我們在大學部能談尼采,是因為學生讀過西洋哲學史,
 讀過形上學知識論倫理學,有了一定基本知識之後,
 尼采才能夠看出一點承先啟後的意義。
 但這往往也是透過二手文獻教的尼采,要直攻尼采原典,就算是中譯本,
 也很難讓大學生消化,更說是高中生。」

§非常認同,大學生程度以上才能讀,而且要循序漸進讀。
 要永遠保持上進心,了解何謂高超的思想,什麼叫做人類頂尖智慧的結晶。
 要想辦法讀懂上述十本書。

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閱讀-文學-專訪張大春

文章出處:
第一、二集:張大春:我對當代文學的看法是零

第三集:張大春:如果還讓我寫作文,我再過十五輩子也當不了一個作家

第四集:張大春:那個字我每次都看好久


摘要:
第一、二集(思想自由):
◎我看了《路邊野餐》之後,反反复复地回味。
不光是美學上的、技術上的,也包括了硬件上的,
很難得有一個人能夠在創作這件事情的技術、美學以及知見,
也就是對人生的思考跟看法上,有這麼綿密詳瞻、豐富厚實的表現。

◎我最怕的就是去分析或者討論一個龐大的現象,
你問我對於當代的文學有什麼看法,我的看法是零。我不懂。
因為它太繁複、太綿密,又牽扯到許許多人的生計。

◎從思想禁錮,走向思想開放
我們如果把它單純講成一個世代教養的話題的話,
我這一輩的作者在比較高壓的、比較威權式的教學的環境裡面成長了至少十幾年。
直到我大學畢業以前,
看起來要鬆動未鬆動的整體的政治或者是意識形態的環境,都還是蠻強固的。
我在念大學的時候,哪怕是到後來念研究所的時候,
都還能夠感受到在台灣的某些時候,某些話是不能說的,或者是某一些問題是不能提問的。
但是儘管如此,個人的醒覺或者自主還是會存在。
所以我們不見得每個人都應和著主旋律或者是大潮流,
去成為被撥弄的這種小草一樣的思維。

不過等到我們那個世代結束,尤其碰到了思想和政治上的解嚴,
也會出現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眾聲喧嘩之後,
可能對於一個比較重要的價值究竟是什麼,言人人殊。

我常常在想,在思想上尋求一種重量,是不是也應該是普世價值的一部分。
如果人不能夠持續地追求有重量的思想,
不能夠在自我的探索或者是自我的質疑上不斷地去詢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如果不能這樣做的時候,那這是不是也是喪失了讓整個普世持續進步的動力。


*****
第三集(思想自由→文章自在,寫文章而不是寫作文(制式化,會禁錮思想)):
◎絕大多數的語文老師們是自己不寫文章的,
自己不寫文章的人卻要教下一代的人開始明了怎麼寫文章。


◎聽說過,有一年清華大學比較文學系招考的一道題目,是把《桃花源記》翻譯成英文,
但是重點在於不附原文。也就是你要答出這一題來,不但要能夠要正確地,
或者起碼是大致上不差地把《桃花源記》翻成英文,同時你一定要會背《桃花源記》。
這是了不起的一個構想跟創意。
就考試而言,對我來說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恐怕是考試所帶引出來的能力,
究竟是不是創造性的能力,是不是有利於創意發展的能力。在這一點上我是很懷疑的。


◎對我而言,如果是透過考試去甄別一個學生有沒有基本的表達能力,
我倒寧可說那種老掉牙的題目、看起來食古不化的題目,
還更吻合於作為文章教育的某一些條件的養成。


◎我認為從一個孩子很小的時候,只要透過有效率的教學和鍛煉,
他就能夠知道文章怎麼寫,而不是去搞作文。
搞作文只是一個熟練於表達的成人,讓一個學習表達的孩子去接觸文字的最基本功夫
如果讓一個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能夠鍛煉比較精準而且比較豐富的表達方式
那可能寫文章這件事情會變得更發達


如何幫助平常不寫文章的老師,能夠更有效率地使用他上課的種種工具,
幫助孩子們進入一個取法乎上的作文章的領域,而且能夠很細膩並且很活潑地操作
這個是我覺得有價值或有意義的事情。

什麼叫做「文章」
我有一篇引文,題目叫作《論世知人》。也就是說我為一個人寫一篇不論是傳記也好,
或者是行狀也好,或者是寫一個人的側記。看起來是寫這個人,
可是真正能夠掌握或者是發揮一個人物的神采的,多半都能夠不只是反映他的人生,
也看到他背後的那個世界,或者是他生活的那個階段的共通內容
所以我稱之為“論世以知人”。

從一個人的一生的背景,去看到原來他過的生活背後有一些什麼樣的縱深的意義。
或者是倒過來說,看起來像是普通的平凡的小人物,
但是這些普通平凡的人物的人生之中,也都可以看到一個非常大的時代機器,
或者是一個碾壓的輪印在人身上壓過的痕跡。


*****
第四集:
◎我後來到二玄社,買到了日本的一個版本。
明白了,那個字的結密程度,遠遠比我過去所學的《九成宮》更清楚。
而且我姑父教得還妙,他不是教你每一個字都寫,他第一頁給你這邊勾兩個字,
第二頁勾一個字,過幾頁也這樣,你就寫這幾個字。
他非常講究學習的效率,也針對個人學習者的需要,
去掌握你原先不太能運用的筆法,我們就在臨帖的過程裡面去掌握。

◎《孔子夢奠帖》大概就是幾十個字,裡面有一個字是年齡的“齡”,
它左邊是個牙齒的齒,右邊是個命令的令。
你會發覺,這個字最恰當地說明了歐陽詢的字的結密感跟舒張感
牙齒的齒下邊最複雜的四個人的那個位置,
跟右邊命令的令非常緊密地結在這個字的正中心。可是他的令的一捺,
跟令的最下面這一筆——本來是個點,但他寫成一豎——整個卻像長槍大戟一樣,
舒張開這個字的一種神韻。那個字我每次看都看好久好久,
就去體會一個字既往內收又往外放的那種自我的張力

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閱讀-職場-老闆評估升遷最重視的「人格特質」

文章出處:
專業能力差不多,為什麼有些人可以脫穎而出?老闆評估升遷最重視的「人格特質」


不摘要。我見識過"當責"課程,兩個字,「胡扯」。
勞資交易,拿錢辦事,完成份內,份外不參與,無可厚非。
若有人想通觀全局,下屬充當管理者,必然是心懷遠志,想日後創業。
即便作員工,也會要求所付出的努力有回報,如財富、位階、能力(Know how)的提升。
不加薪升遷,豈能留住?同樣的,企業主的賞識,無非想自身獲利。
企業主可曾想,難道自己就願意白幹活被佔便宜?
例如,賣保固三年的商品,客戶五年後用壞,
你會說:"這是我的責任,我幫你免費修理"嗎?這時候,怎麼不「當責」了呢?


資本市場,給香蕉,只請得起猴子,再正常不過,別幻想員工「 當責」one more ounce。
自律(犧牲自己,多做點)之事,亦非靠"他律"的呼籲可達成。
員工有完成交辦任務,已是職業道德,對得起薪水,
何況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越俎代庖會加增其他人的懶散以及風險(他不在,就完了)。

管理者應當要擯棄"封建思維的君君臣臣"或"公司像大家庭"等思維。
改以勞資對等,互蒙其利的商業之道,少唱道德高調。
要學美國大聯盟,球團與球員的定期契約,
球團有訓練、保護球員的義務、球員每次上場有全力以赴之責任。
高表現高薪資,高薪資高表現,薪資與表現有絕對相稱。
別只談高表現,美其言說:在教育他責任感,行的卻是剝削。

總而言之,
對安分守責的人,何勞苦口婆心,賞之下必有勇夫任事。
對積極進取的人,自不多費唇舌,該考慮酬謝多少留卿。少不切實際吧。

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閱讀-學習-用學習逃避成長,聽新知緩解焦慮

文章出處:用學習逃避成長,聽新知緩解焦慮

面對知識爆炸的焦慮,解決方案不是讀,而是在於輸出(寫)。
其實我認為還得加上,輸入(讀)與輸出(寫)的專注。
參考文章:
1. 閱讀-學習-如何才能獲得專注的能力? | 采銅
2. 閱讀-哲思-吳伯凡:全民焦慮的時代,你該如何自處?


摘要:
◎六個重點
1. 認可知識、服務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是值錢的。
2. 可以越來越輕鬆的接收到最高級最前沿的信息。
3. 信息輸入過多導致略浮躁,沒時間「紮馬步」。
4. 競爭起點越來越高,越來越恐懼焦慮。
5. 很多人在「用學習逃避成長,聽新知緩解焦慮」。
6. 但,只有輸入沒有輸出的學習是無效的。
下面一一解釋


◎認可知識、服務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是值錢的。
精神追求從可有可無變成了剛需。知識本身開始成為了追求,
這從最近幾年實體書銷量的提升能看出來,說明了需求增加的是知識本身,和互聯網無關。
知識付費其實挺不容易的,雖然確實不貴,
但買其他東西是買了之後就享受了,而知識是買了之後就要開始受累的。


◎可以越來越輕鬆的接收到最高級最前沿的信息。
願意付錢這件事兒,反向促進了高質量的供給。
新人能接收到的信息越來越高級,最牛的人,本來是要在電視上、書上才能看到的,
現在隨手打開一個App,他就給你寫一篇、講一段,音容笑貌宛若就在身邊


◎信息輸入過多導致略浮躁,沒時間「紮馬步」。
很多高級信息輸入,把新人們的胃口越掉越高。
你看過無數場「華山論劍」,在江湖上談笑風生,
好像已經可以指點江山了,就覺得「紮馬步」好像很傻。
而有些能力是需要時間積累的,因為浮躁,左顧右盼不落地,可能導致一直缺失。


用學習逃避成長,聽新知緩解焦慮
(太競爭)於是,想各種辦法「自我提升」。
每天把自己陷在幾十個信息源提供的「乾貨」裡,已經很晚了還捨不得睡覺。

我一邊聽著吳曉波說的財經知識,一邊完了一個下午遊戲,好像負罪感也不那麼強了。
老闆傻逼,我看了多少雷軍傅盛王小川的文章了,
根本不是這樣的,真想把這些文章甩他臉上。
所有人都能脫口而出——哎,那個誰誰誰有一個新觀點……

大家都很拼,我怎麼再比過他們呢,對了,花錢!我花錢了,
我總領先了一點吧,我是「人民幣玩家」。


◎6. 但,只有輸入沒有輸出的學習是無效的。
所以結論也來了,到底什麼是正確的姿勢,很簡單——
這也就是我重新定義的一個詞——「讀書會」,
人生一世,無非此事,「只讀」模式,處處受制。
讀:閱讀,是知識與信息的輸入
書:書寫,是思考與沈淀的輸出
會:會面,是線上和線下的交流


只輸入不輸出,就像一個黑洞,別人沒法感知到你和你的變化。
你們要做的是輸出,工作中做事當然算,還可以寫點什麼,哪怕寫給自己;
然後拿著輸出去交流,和同輩和前輩都行,
有了這些,再去思考到底應該輸入什麼,才更有目的性。

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閱讀-醫健-抗癌治療 看證據說話才是正途

文章出處:抗癌治療 看證據說話才是王道
§謝醫師是我的學長,呵呵。


摘要:
◎最後,不要使用化療,不要使用放療,可以救健保。
則更是錯誤中的錯誤,一個體系能運作不息,一定不外乎是「開源」與「節流」,
因此主流抗癌意識,是提升大家重視癌症的意識、鼓勵健康生活、鼓勵積極面對,
利用便宜、簡便、有效的藥取代高額昂貴卻沒有真正用途的藥物,
鼓勵有品質有尊嚴地癌末生活,怎麼會是建議去除放化療來救健保呢?

§前面幾則的治療手段,都是醫學專業,我無法置喙。但這一則,正謬卻很清晰。
認同謝醫師所說,
依上下文來看「不要使用化療,不要使用放療,可以救健保。」,此言論頗為詭誕。
像是為反對而反對,絕對"不要化療、"不要放療",不單益己,還能利國(節省健保資源)。
而確當的做法是,
1. 益已:依據長久來醫學體系的臨床經驗及研究,找出做有效的療法。
2. 利國:有效的藥取代高額昂貴卻沒有真正用途的藥物。
方為正途。

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

閱讀-語言-我天!你學到的每個單詞都值40塊!(重點很少)

文章出處:我天!你學到的每個單詞都值40塊!


摘要:
別人看起來毫不費力,都是日積月累的結果。
有句話說的很對,連上下班途中都利用好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萬事開頭難,中間難,結束也難。


*****
這句"萬事開頭難,中間難,結束也難"蠻有趣的。

閱讀-小說-《哈利·波特》中的神奇動物並不是JK羅琳首創!

文章出處:《哈利·波特》中的神奇動物並不是JK羅琳首創!
當作幼兒故事書讀。


摘要:
◎菲尼克斯翻譯到中文裡,經常譯作“鳳凰”,如:《哈利·波特與鳳凰社》,
原語寫作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中國的鳳凰和菲尼克斯其實沒有任何相似之處,
只是由於二者在各自的文化語境中都代表了一種至高無上的神鳥。

有人或許聽說過“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這句俗語。
實際上無論在中國神話中,還是佛教傳說中都找不到有關鳳凰浴火重生的說法。
這一說法最早出自郭沫若的詩歌《鳳凰涅槃》,
而郭沫若先生學貫中西,自然也有可能聽說過希臘神話中的菲尼克斯,
而將它的特徵移植到了中國的鳳凰身上。


要事記-筆記方式,摘要為主

三年來,我菩提小築的筆記方式,是採用我稱之為"全摘式"的方式。
即我目前在"二手讀書",對「得到」文章的處理方式。
可那是因為有演講稿(得到音頻),沒有音頻的狀態下,我得耗費多少時日呀。
像是"菩提小築",對於傳道法師講經的視頻,我便照此法,
片長一小時,整理三小時,太沒效率了。

嗣後,除了"二手讀書"這已有演講稿的情況外,
其餘部落格,作筆記盡量用"摘要式(萬維鋼說"亮點")",如同"思想孵化"的"閱讀"的格式。
首先挑「我不會」的概念,除非是「很重要」,已經會的就不記了。

節省篇幅,且儉約時間。

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閱讀-心理-為什麼受傷總是聰明人

文章出處:為什麼受傷的總是聰明人?


文章前頭列出聰明人會遇到的15種狀況,
給我「你講得很明白,我卻聽很模糊。」的感覺,過於細瑣,反而含混了主題。

這15種不就是,
1.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不完美)、
2. 曲高和寡(別人不懂我)的兩種痛苦。
尤其有能力的人,自認為比一般人更容易達到臻至,因而內心更相信一定有十全十美。
如果事實不符合預期,比別人焦慮。

1. 活在一個蔑視聰明才智的社會/世界裡。
 →別人不懂我,所以傷害我。
2. 活在一個不僅蔑視聰明才智,甚至讓聰明人禁言的社會/世界裡
 →別人不懂我,不讓我說。
3.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工作,卻沒有讓腦力發揮作用。
 →別人不懂我的才能,不受重用。
4.由於權力結構和工作環境的原因,雖有好點子卻無法實踐。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不完美。
5.飽受病痛、惡習的折磨(如吸菸),以致難以集中精力應對難題。
 →不完美,我竟然會生病。
6.與自己的文化、家庭、朋友疏遠,無法同步。
 →別人不懂我,聽不懂我的話。
7.不得不一生都從事重複性的工作,被困在了某個學科的一角。
 →別人不懂我,我不能受重用。
8.生活在壓抑兒童的文化中,因此大器晚成者和貧苦家庭的孩子不能從事自己感興趣的職業。
 →環境不完美
9.由於大腦沒有通斷開關,所以大腦不斷運轉,
 那就可能會出現失眠、狂躁、強迫症、衝動行為、成癮等問題。
 →內心期待完美,但環境不完美,而得心理疾病。
10.希望能夠有所產出(在智力或藝術攻堅方面),卻苦於沒有成果。
 →想一蹴而就,一切都這麼美好。
11.雖然聰明,但是還達不到自己希望達到的水平。
 →理想與事實的差距。
12.被動地運用腦力進行思考,以便緩解焦慮。
 →活在想像中(理想),現實太差勁了。
13.熱愛語言,卻過於掉書袋
(比如沉迷於偉大的美國小說並過於刻意尋找信息中丟失的環節等)。
 →展現優秀給人懂,恰恰因為別人不能懂
14.由於理解能力超群,導致比他人更悲傷憂慮。
 →別人不懂我的憂慮
15.以傳統的方式看待宇宙的本質,而對事物的意義與價值產生疑問。
 →理想比現實好


而第二段,講「為什麼受傷總是聰明人」的的四原因
1.能力差距、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痛苦
 你會認為生活就是一場騙局,責怪成長剝奪了你的某些天分與感知悲傷和挫折的渠道。
2.追求完美帶來的思考焦慮
3.語言和邏輯的挾制和引誘
他們能一眼看穿一些常規的把戲,這些把戲通常是某些人以語言為媒介,
 目的是進行欺詐、遊說和兜售。
 他們對層出不窮的諸如「全新升級」之類的廣告詞嗤之以鼻,
 也對政客、經濟學家的演說 不屑一顧。
4.擁有堅定但並不引以為豪的信念

我覺得跟我說的類似,鄙視現實世界,不如理想。
至於第三段,講如何自我治療。
他寫六點,我則覺得,不出兩點,
1. 坦然接受了自己的能力所限之處,力所不能及之處。
2. 我知道什麼對我是重要的,今天我要朝著目標努力前行。
關心進步,不要注意:有沒有被看到。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閱讀-醫健-原來疲勞都是「吃」出來的!4大壞習慣,讓你常常喊好累

文章出處:原來疲勞都是「吃」出來的!4大壞習慣,讓你常常喊好累


提到四個壞習慣

◎沒有好好吃頓早餐、沒有好好吃對早餐
建議:全榖根莖類(全麥麵包、糙米等)、魚肉豆蛋類、
   蔬果類、奶類還有油脂類(堅果等)。

◎在錯的時間喝咖啡、喝茶,小心讓你更感到疲累
很多人都習慣早起一杯咖啡來幫助提神,但你知道邊吃早餐邊吃咖啡久了,
可能影響到你的鐵質吸收嗎?而鐵質是讓我們感到有元氣的重要元素,
所以千萬不要誤讓咖啡影響到了你的精神。
 同時喝茶也是一樣,喝茶容易影響銅的吸收,
而銅同樣也是讓你擁有好精神的重要元素,因此吃飯時不要邊喝濃茶或咖啡。

§吃飯時(早餐),不要喝咖啡(鐵吸收),跟喝茶(銅吸收)


◎午餐吃太多澱粉
1. 吃八分飽就好
2. 午餐蛋白質食物不可少;要多吃點肉、蛋、魚等食物。
3. 充分的蔬菜
§蛋白質多的食物


◎水喝不夠
很多人為了達到每天的飲水量,而喝很多含糖成分的水,但是這樣反而讓身體更疲累。 
一般來說健康的人一天至少要喝1500至2000CC 的水,促進新陳代謝,
早起喝水是最重要的,可以幫助身體排毒。
除此之外,一次喝水不要喝太多,小口小口慢慢喝,讓身體分次緩慢替換水分
達到最好代謝的功能。


******
第二點、第四點,我立即改善。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閱讀-哲思-神州優車:反互聯網生存法則:跟自己比賽

文章出處:神州優車:反互聯網生存法則


在我的"二手讀書"部落格,今天並沒有選這篇文章,
原因是,他講的領域及其知識,與我距離太遠,而且暫無不想知,
然而,他最後一段寫的比喻,我倒是很喜歡,故只摘錄那段,如下:

迷上了跑步的陸正耀發現:跑步同管理和創業之間有很多相通之處。

比如,你要自己設定一個目標,然後去達成目標。
但是不要跟別人比,也就是說,不管別人跑10公里、8公里,
我們今天訂了跑6公里,那就跑完6公里。關鍵是每次超越自己。
做企業其實也是一樣,按照自己的節奏來,
這樣你的動作不會走形,能合理地配備體力、配備資源。

再有,跑步是一個漫長、痛苦的過程,管理和創業也是一樣。
陸正耀說,他跑步的時候從來不戴耳機,因為這種行為是在轉移注意力,
同樣,管理、創業的過程中也會有很多糾結、痛苦,
但是再難你也不能逃避,不能轉移注意力,只能管。

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

閱讀-哲思-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文章出處:良師一句話,改變你一生


摘要:
「良師學習」的權威凱西‧克蘭姆(Kathy Kram)指出,良師對個人的影響包含3個面向:
1. 為個人生涯產生決定性改變
 約翰‧歐基夫(John O’Keeffe)給陸博濤的生涯建議:
 (1)一定要非常確定自己想要做什麼。
 (2)努力做好充分的準備
 (3)一旦下定決心要做任何事情,就不該保守這個祕密,而是要大聲說出來,
  讓所有人都知道你想做什麼,或許會有更多人幫助你達到目標。
2. 改變個人的思維、態度、與行為
 Sam讓吳美君知道clarity of thinking(思考清晰)比certainty(確定) 還重要,」
 凡事要追問到底,而不是想到一個答案就結束了
3. 給予情感上的支持


◎如何找到良師?
1. 想清楚學習的目的
 在尋找自己的良師之前,應該先思考以下的問題:
 ‧你希望良師是怎樣的人?你希望他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你希望良師如何幫助你?
  幫助你提升現在工作所需的能力、學習新的能力、或是提供生涯發展的建議?
 ‧你希望用什麼方式和良師學習?
 ‧你希望自己可以學到什麼?
2. 尋找可能的人選
3. 進行初步的接觸
4. 評估學習的效果(看反饋)


◎如何向良師學習?
1. 主動提出學習要求。
 除了主動之外,更要克服害羞的心理,
 面對自己的良師,許多人擔心自己的問題顯得很愚蠢,不好意思說出來。
 但是,這樣的態度反而會讓良師覺得你是不夠積極主動。
 問題沒有所謂的聰明與愚蠢,只有陳述的方式不同
2. 提出開放性問題
3. 帶著想法問問題
 良師無法給你確切的答案,也無法替你做決策,這麼做便違背了「良師學習」的意義。
 你應該是帶著自己的想法,和良師交換意見,才能有所學習。
4. 學會傾聽的技巧
 強化傾聽技巧的3種做法:
 (1)找出核心概念
  一般人通常會運用舉例或是重複說明的方式強調話語的重點,因此要特別留意。
 (2)和良師討論你的學習心得
  每次和良師結束討論之前,你都應該說出自己的想法,
  確定自己是否正確掌握與理解他要傳遞給你的關鍵重點?
 (3)找出自己的情緒罩門
5. 不要期待讚美

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閱讀-職場-霧<永遠不要讓別人欠你太多,否則你在逼迫對方做惡人!>

文章出處:永遠不要讓別人欠你太多,否則你在逼迫對方做惡人!


摘要: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說:
 受過教育而沒有絲毫影響力的人,是一文不值的廢物!
 ——你在學校裡,讀了那麼多的書,
 就是為了形成自我的強大影響力,左右別人影響別人。
§最精采的,就這段話

看一個老闆是否值得追隨,要看五個方面:
第一個,他對女人孩子的態度如何?
第二個,他對服務生、垃圾工等人的態度如何?
第三個,他對身邊人的態度如何?
第四個,他對追隨者是訴諸於感情?還是利益?
第五個,他是否具有足夠的使命感?
§這我蠻認同的,尤其是前面三項,適用於所有人。
再者,一個國家文明不文明,就看他對陌生人的信任。

有許多老闆,他們真的好有錢,但是他們對女人和孩子態度不夠好。
對女性缺乏足夠的尊重,對孩子也沒有關護之情,
這種人,屬於極度自我中心者,你為他付出再多,他也沒有感覺,絕對不可以跟隨。
接下來,是一個人對弱勢者的態度,
這是衡量一個人的基本智慧,舉凡能夠成就大事業的,
都知道世事無常,更知道人生唯艱,他們絕不會盛氣凌人惹來麻煩,
也不會不體恤人而釀成事端。最重要的是,
這類人有同理心,能夠明白你的苦,不會幹出拖你入絕境而對你實施控制的噁心事。
 ——能夠成為老闆,能夠把前兩種德品實踐的,必然不會虧待身邊的人。
所以你看一個老闆身邊,是不是孤家寡人趾高氣揚,別人都大氣不敢喘?
如果一個所謂的老闆,追隨他的人都終無所獲,你跑過去必然是自取其辱。
能找到符合前三個條件的,就可以跟著混了。


你的身上,必須要有好老闆所渴望的,一眼相中並抱著不肯撒手的東西。
 這個東西,就是一個人的使命感。

使命感,不是口號,不是滿口空談理想,而是一種腳踏實地的智慧。
這種智慧,源自於你對現實世界的深刻認知和理解,源自於你對人性艱澀的悲憫與同情。
真正有使命感的人,必須是個瘋狂學習者,向每個比自己強的人學習,
從自我和他人的失敗中學習,從人性中學習——
你至少要知道,這世上的多數人,是很懵懂的,
他們每天受困於日常生活的雞毛蒜皮,
沒有多餘的精力思考世界的本質,沒有餘力思考人性的規律,
除非你在這兩方面肯花費時間,否則很難贏得他人的尊重與認可。
——必須要讓別人意識到,你是那個對使命感有所認知的人。
如果你不是,就必須接受不是的代價。

§兩方面:
 1. 世界本質=現實世界的深刻認知和理解
 2. 人性的規則=人性艱澀的悲憫與同情
 透過、瘋狂學習者、肯花時間→贏得他人的尊重。這就是使命感。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閱讀-哲思-俞敏洪:你知道的,你可以變得更好

文章出處:俞敏洪:你知道的,你可以變得更好
§最精彩的是它後面的幾段,用他的種子的比喻來作"心範"。


摘要:
◎後來,我見到另一個不在新東方的大學同學,
我問他有沒有看過《中國合夥人》這部電影,他說他看過。
我說這部電影把我描寫得特別窩囊,那個同學看了我一眼說,
老俞,你在大學的時候確實挺窩囊的。

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其實一個人的發展過程就是一路成長的過程。
人最初就像是被踩進泥土中的一顆種子、埋在淤泥中的一顆蓮子,
你要有成長的慾望,早晚有一天能從泥土裡、淤泥中慢慢地長出來,
變成一棵大樹、一朵美麗的荷花,關鍵是要去成長。

所以,現在想想我大學同學說的話,我覺得挺對的,
因為我在大學時是一個又窩囊又自卑、什麼都不敢做的人,
後來因為有成長的慾望,慢慢一直到今天,總算有了一點成就,有了一點發展。
對大家來說也是一樣的,哪怕從最卑微的起點做起,只要你去努力,就能夠成長起來。
是北大畢業還是清華畢業其實根本不重要,是學校第一名還是最後一名也根本不要在乎。

所以,自我感覺好與壞,與我們的背景沒有關係。
很多同學都因為自己的家庭狀況不如別的同學而感到自卑,
因為自己的長相不如別的同學而感到自卑,甚至有時候身上沒穿名牌服裝都會感到很自卑。
坦率地說,到今天為止,我身上沒穿過什麼名牌服裝,
我身上這些衣服都是些我不知道什麼牌子的,看見一件合適的,就往身上套。
當一件名牌衣服就能決定你的神態的時候,
當一個包包就能決定你是自信還是不自信的時候,你就已經完蛋了。
因為你生命的質量和你生命的光輝是來自內心對自己的肯定,而不是依靠外在的某種東西

閱讀-人物-胡適<我的母親>

文章出處:胡適<我的母親>


摘要: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
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
我看見了她的嚴厲眼光,便嚇住了。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時才教訓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了房門,先責備我,然後行罰,或罰跪,或擰我的肉。
無論怎樣重罰,總不許我哭出聲音來,她教訓兒子不是借此出氣叫別人聽的
§體罰已成為過去式,
但不教訓給別人看,是對的,不是在表演,維護孩子自尊心。
能理性溝通更好。


◎這時候我母親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來叫我穿上。
我不肯穿,她說:“穿上吧,涼了。”我隨口回答:“娘(涼),什麽!老子都不老子呀。”
我剛說了這句話,一抬頭,看見母親從家裏走出,我趕快把小衫穿上。
但她已聽見這句輕薄的話了。
§懷念小學時讀過這段,哈哈。


◎她們對我母親鬧氣時,也是如此,
我起初全不懂得這一套,後來也漸漸懂得看人的臉色了。
我漸漸明白,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
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還難受。
§最常被引用的話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
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閱讀-哲思-陳丹青:很多人一大把年紀為什麼還是沒教養?

文章出處:陳丹青:很多人一大把年紀為什麼還是沒教養?


摘要:
◎我也沒教養。通常所謂“教養”,第一條,總得有禮貌。
可是我到現在遇到有些小禮節,還是止不住地沒禮貌――
我喜歡逛古董店,最近我到羅馬旅遊,找到兩條專賣古董的大街,一家一家進去看。
有一家進去後,我就埋頭看小雕塑、小文物,然後向一位很有風度的老先生問價錢。

問了幾件,老先生都說不賣,我說:“為什麼不賣呢?”
他說:“這是我的店,你進來了,不跟我打招呼,就在那裡看,
然後問我賣不賣,我不賣。”

我很少臉紅的,當時臉紅到脖子,非常難為情。我小時候常被大人訓斥,
訓斥的理由不是頑皮搗蛋、翻牆砸東西,而是沒禮貌,
並不是這個人不好,實際上是不懂事。

小時候,年輕時不禮貌、調皮,甚至粗鄙,情有可原,尤其是在那麼一個粗暴荒涼的年代;
可是歲數大了,不經意之間,小時候“文革知青”那種沒教養,那種粗鄙的人格,就露出來,
這位老人把我點醒了。非常小的一件事情。


◎我有一次在廁所正撒尿,一個儀表堂堂的青年,二十四五歲的樣子,
是個研究生,立刻跑過來站在我後面大聲說:“你是不是陳老師?
我是從江西來的,你江西插過隊,我要跟你照個相。”我非常尷尬,因為我正在撒尿。

他那樣沒禮貌,完全不懂應該在外面等我,不懂得不可以這樣對一個長輩說話。
出了廁所,他早已準備好了照相機,把我像人質一樣一把夾住,不由分說就拍照。
這樣情況我不止一次遇到――雖然並不是每次都在撒尿――但一上來就抓緊,拍完就走,
然後跟人說,你看!我跟陳老師合影。

我們小時候,所有大人都不許我們這樣對待人,可是如今變成大學裡司空見慣的事情。
不是對我一個人,所有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或必須認識一下的,
都這樣,行話叫做“混個熟臉”――這就是沒教養。


◎20世紀90年代有個案例:美國愛(依)阿華州,一位中國留學生槍殺了他的三個老師,
還有他的一個中國同學。盧剛沒得到他要的分數,另一個同學得到了,
他忌恨同學,也忌恨老師。他帶了手槍到不同的教室,
把幾位老師一個一個打死,也把那位溫州同學打死。

事情發生後,美國非常痛惜,並不是痛惜他開槍殺人,
因為美國經常發生校園槍擊案,
隔三岔五會有報導,這是美國的老問題――美國痛惜什麼呢?
在全世界天體物理研究方面,一共有6個最頂尖的教授,現在有3個沒了,被打死了。
天體學研究近百年的累積,現在一半變成空白,失去了重要的研究者。
但我要說的是另一個問題。中國正在健全法制,營造司法改進的環境。

愛阿華區是個大學區,有將近上千名中國留學生,
盧剛案發生後,全體中國留學生和家屬非常緊張:
我們在別人國家犯了案,殺了人,出門怎麼面對美國人?
可就在案發當天晚上,愛阿華州所有中國留學生家門口都有一封信塞進來,
是當地教堂散發的,大意是說:“請所有中國人不要緊張,不要愧疚,
我們都是罪人,都是上帝的孩子,請大家一起為死難者祈禱,為凶手祈禱。”

中國人安心了,第二天上學、上班,又受到美國同學和同事的口頭安慰,
然後教堂請中國人(不管信不信教)都來參加儀式,原諒罪人,超度死者。
這事發生在我們國家會怎麼樣?我相信政府會有理性,不見得失控、失態。
但在一個道德傳統沒有中斷的國家,或者道德傳統嚴重中斷的國家,
一旦發生這種悲劇,你會見證二者的差異。



*****
這篇文,這次是讀第二遍了~強調對人的尊重(禮貌)。

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

閱讀-心理-是內耗讓你活得特別累

文章出處:是內耗讓你活得特別累


摘要:
◎有時候清楚了自己要什麼,有了努力方向,還沒怎麼幹呢,就累了。
然後打了雞血,但堅持不了多久,不一會兒雞血就乾了。

這實際上是因為你內耗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當你內耗過多的時候,你外在能投入生產的自然就少了。
這時候你想想外面的事,什麼都還沒幹,一想,就已經累了。


◎內耗的很大原因來自於你內心的要強,想要變得優秀。
更多的時候,你都在跟自己默默較勁:我要變得優秀起來。
你想要做的越多,目標越是龐大,渺小感越是強烈,無力感越是強烈。


◎在現實生活中,你追求更好更優秀、想有某項好的特質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如果你一定要追求,就有問題了。
首先對自己傷害是巨大的。
每當你體驗到糟糕,你會怎麼對待自己呢?
你越是討厭糟糕的自己,你就越需要花精力來排斥自己,你就越來越累。
人最大的內耗就是對自己的排斥。


◎健康的狀態的是,
優秀了的時候享受,糟糕的時候接受。有精力的時候努力,沒精力的時候休息。
你在意優秀很好,但是你別討厭差勁啊。§←這個想法很特別


◎糟糕後,還嫌棄自己。就是內耗。糟糕後,原諒自己並安慰自己,就是積攢能量了。
§那也要學到啟發,不浪費每次的失敗


你依然可以追求優秀。只是當體驗到不優秀的時候別再排斥自己。
你可以和你的糟糕在一起,然後努力。並非先花時間去罵它排斥它。


*****
不論成功、失敗,都平靜待之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閱讀-教育-國外小孩解決問題能力較強,因為他們從小就用Design Thinking

文章出處:國外小孩解決問題能力較強,因為他們從小就用Design Thinking


摘要:
◎世界經濟論壇今年發布了“2020年人才市場最看重的10項技能”,
就把“Complex Problem Solving(解決複雜問題)”放在了第一位。

◎“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
同理心(Empathy):收集對象的真實需求
定義(Define):分析收集到的各種需求,提煉要解決的問題
頭腦風暴(Ideate):打開腦洞,創意點子越多越好
原型製作(Phototype):把腦子中的想法動手製作出來
測試(Test):優化解決方案


◎一、學會用“同理心”思考問題,而非“同情心”
設計思維的第一步,是建立“同理心”,這是一種設身處地體會他人感受的思考方式,
和“同情心”有本質不同,比如有個人掉到山洞了,
有“同情心”的人會說,“你好可憐。”
但有“同理心”的人會說,“洞裡這麼冷,你一定不好受。”

有2個常見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快速進入“同理心”模式:
方法1:角色扮演
 比如印度排名前十的河沿小學的五年級學生,有一堂課叫“兒童權益”,
 學習這門課時,學生們就被要求製作廟裡所用的香,
 連續工作八個小時,以體驗童工的境遇。
方法2:採訪
 如何提問呢?最基本的原則是“5個W,1個H”


◎二、學會發現真實問題,並且重新定義它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只給我一個小時拯救地球,
我會花59分鐘找准核心問題,然後用1分鐘解決它。
(If I were given one hour to save the planet,
I would spend 59 minutes defining the problem and one minute resolving it.)”
設計思維的第二步,就是要“定義正確的問題”。


◎三、學會提出更多更有創意的解決方法
上面兩步——“同理心——定義”是“發現問題”,
從“頭腦風暴”開始,孩子進入“解決問題”階段。
方法1:黃金60秒
 根據採訪的收穫,在30分鐘內想出100個方法,解決他們鎖定的對象正在面臨的問題……
 頭腦風暴後,又要快速篩選創意,幾十個創意經過小組討論和篩選,只留下了1-2個,
 成為設計方案的核心。

方法2:自由聯想
 我們曾分享過現在很流行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的使用指南(點此獲取),
 其中有一張“樹狀圖”就特別適合用來收集發散的想法,
 比如,設置中心詞為“月圓”,你能想到什麼呢?寫在旁邊。

方法3:強制類比
 和“自由聯想”不同,“強制類比”選中的事物往往看上去八竿子打不著,
 但越是天差地別,擺到一起還一定要找出相同點時,結果越是有趣。
 思維導圖中的“雙重氣泡圖”就很適合用來做這類梳理,
 比如下圖,把燈泡和球鞋放在了一起。


◎四、學會試錯:把腦子裡的想法“拿”出來試錯優化
眾所周知,歐美學校非常注重培養孩子動手的習慣和能力,
這不僅為讓孩子檢驗自己構想的方案是不是具有真實的可操作性,
更能幫助孩子打破“完美主義”,在實踐中找到優化解決方案的新思路,而不是紙上談兵。


*****
觀察找出問題,定義問題,找出解決方案,一一檢驗、修正,找出最好的。

2016年12月11日 星期日

閱讀-學習-采銅的銅:別了,10萬+小霸王

文章出處:別了,10萬+小霸王


摘要:
所有真正有效的學習都是自學
它一定不是靠傳授特別是灌輸來完成的。這一點,很多學霸都深有體會。
一個優秀的學習者,他大多數的領悟和突破恐怕都是在兀自一人的挑燈夜戰中完成的。


◎老師的重要作用不可否認,
但這個作用主要不是體現在知識的傳遞上,而是體現在三個方面:
1. 展現思維過程
 傳統教學中板書起到了核心作用(比PPT好)
 老師通過在黑板上分析、推導和演算,向學生現場演示一個結論是如何誕生的。
 §這個論點,讓我眼睛為之一亮
2. 通過教學互動答疑解惑
3. 監督和考核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具有一定的約束力,
 他可以監督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其有序、按計劃地實施,並檢核教學效果。
 很多時候,這種監督和考核是必要的。
 但是在“網紅課”(網路公開課)中,授課者不再具有約束力,也不想擁有約束力。
 他們只是發佈內容,至於學生學得如何,達到什麼效果,收益有多大,
 這通常是無需關心的。

◎聽網路課不好的地方
1)很可能它們的效果遠遠不如宣傳的那麼神奇;
2)與其買課程不如去讀相關的經典原作,一手貨一定比二手三手貨精彩 ;
3)在你學習和工作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心得遠比聽來的有價值。

學習是一種實踐,它可以是個體的行動,
也可以在一個集體中帶有充分交流的行動,但絕不是簡單的從上至下的“乾貨”灌輸

學習需要長期而執著地投入,需要在廣袤的未知密林中徒步穿行的勇氣和堅持。
任何追求速成的知識投機或致富投機都有害無益。

閱讀-戲劇-它是我看過的最偉大的國產電視劇

文章出處:它是我看過的最偉大的國產電視劇


摘要:
◎中國從沒有有過的偉大的古裝劇。
國的古裝歷史劇裡,幾乎都洋溢著一股對權力的崇拜和意淫的心態。
比如那部著名的《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拍的不是不精細,不是不專業,
但導演和編劇都有一股對權力的諂媚勁兒,濃得簡直化不開。
皇上是英明悲壯的,家奴是光榮可愛的,書生是虛偽可惡的,反動勢力是螳臂當車的
裡面那個鄔思道更是從傳統話本小說裡穿越而來
一股子三家村知識分子的意淫相,幻想著當帝王師,當帝王友,
自己不敢佔有權力但躲在皇上背後播弄一下權力也是好的,
那種自神自聖、高深莫測的樣子看了簡直讓人噁心。
當然這也不全是導演的錯,二月河的原著就是這個奴氣撲鼻、迂腐低賤的味兒。

什麼《漢武大帝》、《唐明皇》、《武則天》等等等等,
雖然沒有《雍正王朝》那麼露骨,但是底色是一樣的。
即便是《瑯铘榜》這樣的架空電視劇,
一樣或多或少含有對權力的迷戀,意淫著播弄權力的那點所謂權術。


◎《大明王朝1566》幾乎可以說是唯一的例外。
它也描寫了權術,也描寫了政治鬥爭,但它的視角是跳出權力之外的,
它是從權力之外看待權力的。整個電視劇籠罩著一種悲憫的氣息,
權力是醜惡的,權力是孤獨的,權力是反噬自身的。有情皆孽,眾生皆苦。
但是在這個骯髒天地裡,有一種精神力量終究像把劍一樣地聳立著,
堅持著錯就是錯,對就是對。
我再沒見過第二部國產電視劇能拍出這種氣息,這種胸懷。


◎《大明王朝1566》裡所有人的命運其實都維繫在一個人的意志上,那就是嘉靖皇帝
所有人在他看來,無非都是奴隸。就像海瑞當面指責他說的話:你設百官如家奴!
這個奴隸世界裡,哪有什麼鄔思道,哪有什麼梅長蘇?
有的只是深宮裡某人意念間的一個反复。


◎這個電視劇的情節和歷史完全不符合,
但是它傳達出的氛圍和邏輯,卻是完全符合歷史的。
任何一個仔細讀過《明史》的人都會體會到這種感覺。
就拿劇中出現的幾個人物而言,
嚴嵩末年要了飯,
嚴世藩砍了頭,
高拱九死一生,
張居正的家人被活活餓死,
胡宗憲在獄中受虐而死。
他們中,哪個不是人精?
可對面那個至高無上的權力,那點聰明又有什麼用?
明朝是這樣,後來的朝代何嘗又不是這樣?在這部劇裡,你意淫不了任何一個政治人物。


◎《大明王朝1566》裡的嘉靖皇帝沒有給觀眾提供任何意淫的機會。
他可能是全劇裡最孤獨的一個人。他沒有真正的朋友,沒有真正的伴侶。


◎真正的高潮是嘉靖和海瑞在獄中的對話。已經身染重病的嘉靖裝成普通官員,去問訊海瑞,
海瑞猜出了他是誰,但還是一句一句地直言不諱。嘉靖說:“你無君無父!”

海瑞回答說:我從小沒有了父親,母親告訴我說,你既食君祿,君就是你的父親。
我是拿皇上當成父親,其實不光我拿皇上當成父親,
大明朝千千萬萬人民也都拿皇上當成父親。
——可是皇上把我們當成兒子了麼?皇上是怎麼對待人民的?
這不是一段關於皇帝和臣子的對話,這是一段權力和人的對話。


*****
最重要的就是這段話:
權力是醜惡的,權力是孤獨的,權力是反噬自身的。有情皆孽,眾生皆苦。
不應該美化當權者阿
(政治正確)!也不應該期待明君、權威者。
而是制度化,監督權力者擅權(權力集中)。

2016年12月9日 星期五

❤閱讀-讀書-伯凡時間:有一種學習,反而給你帶來無知與傲慢

文章出處:有一種學習,反而給你帶來無知與傲慢


摘要:
◎我特別佩服德魯克給他自己設定的知識更新方式——
每隔三四年,他要學一門全新的知識。
新到什麼程度呢?新到他以前幾乎聞所未聞,敬而遠之,甚至是有一點抵觸。
每隔三四年,他都要選一門這樣的知識去進行認真的學習,
我覺得他這樣一種給自己進行知識更新的方法,特別契合學習的本質。


◎所謂的學習,不僅是對自身知識進行更新、完善,
而且要對自己的知識框架、心智模式有一種反省,甚至是要有敢於顛覆的勇氣和能力。
有些人知識非常豐富,
但是他的知識更新只是在原有的知識框架、原有的理論之上,不斷強化已有的知識。

其實在很多時候,智慧和愚昧、無知之間的分界非常不清晰。
有時候,我們的無知、愚昧恰恰是因為我們在某一個領域獲得了太多知識,
而且自己的心智模式陷入到一種自足、自滿、自我封閉的狀態。
想要學習,首先就要擺脫這種自足、自滿、自我封閉的狀態。


前一種學習,有人稱之為“單環學習”,也就是說在既有軌道上不斷循環,
儘管也能獲得一些新的知識,但其實是一種自我重複。
與此相對的,是一種叫做“雙環學習”的學習模式。


歌德曾經說過,一個人只有在精通了一門外語之後,才能真正理解他的母語。
如果僅僅是對自己的母語很精通的話,
可能自己母語的真正精湛、微妙的地方是很難有感受的。
但在當從另外一種語言裡看自己的語言的時候,
你才知道已經掌握的那門語言的優點、缺點、局限和潛在的可能性。
§我喜歡這一段話


◎學習首先不是去學具體的知識,而是要保持一種對自身知識的局限性的認識,
保持一種飢餓感,也就是喬布斯非常推崇的那兩句話:“Stay Hungry,Stay Foolish.”
...
所以在知識上,要自我更新、自我迭代,要敢於將自己從知識的舒適區突圍到學習區,
讓自己感到不那麼肆意,讓自己感受到一種明顯的挑戰,這種狀態,才是學習的狀態。
有了這種學習的狀態,我們已經學習的知識就不至於固化、封閉化、板結化。


◎借用索羅斯的那本書的書名《我們時代的無知和傲慢》,
所謂學習就是時刻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和傲慢
然後讓自己的知識多少進入到日新月異的狀態。

◎每個人都有兩種知識盲點:
一種是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自己意識到我們不知道的那些知識——
比如說學文科的人不知道什麼是引力場,
學理科的人不知道古希臘神話當中泰坦諸神是怎麼回事。

從這些明顯的、我們意識到的知識盲點之外,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不少“微盲點”——我們以為我們知道,
但是當細說原委的時候,會發現我們忽略了很多,
甚至忽略了某些知識當中最關鍵的地方和最關鍵的點


◎在未來的一年裡,我做的工作應該是“connecting dot”的工作,
就是將各種各樣看似不關聯的點連接起來,和大家一起去完成有趣又有用的知識拼圖。

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好文-學習-如何才能獲得專注的能力? | 采銅

文章出處:如何才能獲得專注的能力? | 採銅


全文摘錄:
有一個問題時不時會拜訪我,
雖來自不同的人,意思卻都差不多——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
我想這個“缺事來愛”的症狀與“缺人來愛”相比也不遑多讓,可謂這個時代的常見病之一了。

那麼問題來了,你想知道“如何找到”,首先要知道“如何判定找到”,
不然就算撞見了你的真命天子/女/事,也會視而不見,反复錯過了。

愛上一個人的症狀大家都了解:朝思暮想,茶飯不思,還動不動就吃醋。
那麼愛上一件事呢?就兩個字:專注。
也就是說,如果你總能做到專注地去做某件事,那麼大概率的,是喜歡上這件事了。


喜歡打麻將的人,喜歡打遊戲的人,喜歡看片子的人,在這點上都是明證。
他們做起各自愛的這些事來,一定是全神貫注,心無旁騖,經不得一點打擾的。
當然專注也並不是娛樂活動的專屬,想像一下,
數學家研究數學、小說家寫小說、藝術家揮毫作畫的時候,
也一定是能沉下去,十分專注的。


但可能有人會說,我上班有時候也專注,但想想還是不夠喜歡這個工作。
這可能便是一個判斷的誤區。什麼叫喜歡的職業?
愛得死去活來,天天上班像開 party,才叫喜歡嗎?
當然不是,愛事不像愛人,不需要荷爾蒙亂飚,不需要特別地亢奮,
你如果能靜下心來投入地去做,就是和這件事有緣了。

反之,如果你一開始就預訂一個很高的期望,
一定要多麼多麼喜歡的事才去做,不好意思,這樣的事,你永遠都找不到。

一個新手仰望一個高手,往往會生出這樣的疑問: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您怎麼做到的,不覺得枯燥不覺得苦嗎?

高手嘿嘿一笑,他知道沒法向一個菜鳥解釋惟有精深才能體會的樂趣,這種感覺必須親歷。
對之如痴如狂還來不及,何苦之有?

所以大多數時候,我們是把重點搞錯了,
把因果搞反了,結果就現在了一個解不開的結裡面,掙扎不去。

就說“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 ”這個問題,嚴格來講就是一個自相矛盾的問題。
因為“找”這個詞,就暗含著一種到處去尋尋覓覓的意思,
也就是不紮根一處,這裡敲敲那裡打打。那麼試想,
這種淺嚐輒止的做派和必須深潛下去的樂趣當然是自相矛盾的。
所以困在這樣一個問題裡的人,是永遠得不到答案的,
他就困在了自己的思維悖論裡,四壁光滑,怎麼也爬不出來。

所以,不如換一種問法,才有助於困境的解決,那就是:如何才能專注呢?


如果你能專注,那麼意味著,
你能審慎而不是輕浮、投機或者草率地去觀察、體驗和處理一件事情,
也就意味著你能給自己創造許多大多數人不曾有的品味深度樂趣和成就感的機會,
換句話說,你已經在親手打下一份既熱愛又勝任的事業的基石。

當然專注是伴隨著挑戰的。
也正是挑戰召喚著一個人的潛能和勇氣,去刺激他不斷地突破自己。
就像一個良好的遊戲設計,必然會隨著玩家的資源和能力提升來配伍相應的遊戲難度,
在一份事業構築的過程中,這種愈走愈艱難但也愈興奮的過程也一定是如影隨形。
而如果一個人一直就對挑戰退避三舍,那麼他也就自動失去了“喜歡做一件事”的權利。


這年頭,專注的能力是一絕對的稀缺品。
舉個或許不太恰當的例子,同樣一本書,如果紙質書賣30的話,
那麼電子書很可能不到10塊,那麼購買紙書者所多支付的價格,
可以不必理解為是紙張和印刷成本,而更可理解為“專注的價值”。
因為與閱讀電子書相比,閱讀紙書更貼近閱讀習慣,且受其他消息干擾少,
所以更容易集中注意地去閱讀,讀完的機率也更高
(為的Kindle 幾乎沒有全部讀完的作品)。
因此很多人更願意多花二十幾塊錢來買同一本書的紙質版。

同樣的,今天很多人喜歡在網絡上報課程,參加各種社群,訂閱各種收費欄目,
 在明面上是熱心好學的驅動,在暗處,我看到的是“專注自信力”的崩塌。
許多人因為互聯網和智能手機而養成了注意力渙散的毛病,
他們甚至可能連完完整整讀完一本書或者半本書的能力都沒有,
所以當他們發現自己無法獨自一人去完成需要專注才能完成的讀書挑戰時,就另覓它途。
比如報網絡課程買的其實是外部時間的約束和理解難度的降低,
參加學習社群買的是模範者的正面激勵和同病者的互相慰藉,
而訂閱收費欄目當然有吸收牛人新鮮智識的功效,
但另一半也要歸根於付費帶來的“我畢竟有所投入”的心理安慰。

但這樣的選擇也頗有些“飲鴆止渴”的味道,
因為這種寄望於通過互聯網來學習的舉動使他們本已分散的注意力更加破碎,
使他們本就薄弱的心智更加無所適從。


與其病急亂投醫地填塞被各種營銷話術包裝過的形形色色的所謂乾貨、
法門、套路,不如心平氣和地回到這個基本的問題:我有專注的能力嗎?

那麼到底什麼叫專注的能力呢?
專注的第一個特徵是,不論快慢。
舉個例子,一個不懂閱讀的人喜歡問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快速閱讀。這個問題本就不對。
讀書沒有快慢之分,只有專注和不專注之分。
一個人讀書非常專注的時候,是忘記掉時間的,因而根本不會管快和慢的問題。
快還是慢,完全取決於在那種心流狀態下,
閱讀者的大腦與書上內容這兩股信息流是如何進行激烈而微妙地互動的。
可快可慢而無定法,時快時慢而無定則,才是閱讀的最佳狀態。
一味求快則不達,一味求慢則又顯造作。所以忘記時間,記好你手頭的事。


還有,一個人專注的時候是“無我”的。在這種狀態下,
他根本不會考慮這件事對自己會帶來什麼樣的得失,
得到什麼樣的結果(這個問題不是不需要考慮,而是應在事前和事後考慮)。
正如很多運動員常說的那句話:“享受比賽”。 “享受比賽”就是一種專注。
投入到“賽場”的環境裡面,投入到每一個具體的挑戰本身,才能做到專注。
如果反過來,你做事的時候,都要計算成敗得失,要去想投入了多少時間成本,
花了多少錢,會不會被人嘲笑這種問題,那麼完了,你便不可能讓自己“沉”下去。
 “無我”是“專注”的不二法門。


再有,一個專注的人永遠做著他“此刻能做的最好的事”。
此刻最好的事未必是未來回頭來看比較好的事,甚至可能是不堪的事,
但是它只要是你現在“能做”的事裡面做好的,那麼你就可以毅然決然地去做它,
這總比在兩個選擇前反复遲疑猶豫不肯邁出一步要好,
也總比總是好高騖遠而不肯腳踏實地一點點地往前拱要好。
舉個例子,如果你現在做著一份很不滿意的工作,出路無非是兩個,
一是跳槽,二是繼續好好幹活再謀轉機。
那麼這時候如果你有能力去跳這個槽,能找到更好一點的工作,那麼當然可以去跳。
但如果當前你還不具備跳槽的資本,
那麼剩下的選項就是繼續好好幹活,不斷提升自己
這便是你“此刻能做的最好的事”,你便要專注地把手頭的工作做好,
而其他什麼自怨自艾乃至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嫉賢妒能的心態
都是沒有必要且可能有害的。


最後,專注的能力一定是跟“無聊”說再見的。
專注是一種“帶有潔癖的進取”。
而精神世界中的“無聊”就像物質世界中的“白色污染”一樣,是難以降解又無處不在的垃圾。
 “無聊”自帶有一種消解的力量,它引誘人們放棄抵抗,放棄治療;
它又有很強的繁殖力和傳染力,永遠不缺不壞好意的砲製者和傻裡吧幾的同聲附和者。
不可否認,無聊也有無聊的藝術,也有無聊的真知,但由於分佈實在太稀疏,
所以只能絕大多時候將其拒之門外。說得簡單點,拒絕無聊就是保持一種信息的品味,
而保護自甘墮落的脆弱人性免於過於頻繁的考驗。

以上四條,便是我自己在很多教訓和經驗後得到的一點專注的心得吧。

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

閱讀-旅遊-樂當正直的「傻瓜」──不怕被人佔便宜的芬蘭社會

文章出處:樂當正直的「傻瓜」──不怕被人佔便宜的芬蘭社會

§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可以從「對陌生人的信任」得知。
高度文明的社會,越相信人心中的自律。


摘要:
◎坐車
芬蘭火車站絕大多數根本沒有閘門,也沒有驗票口,火車進站就直接上車,
如同在路邊搭公車一樣,所謂月台只是停靠站,沒有任何阻隔。
去了幾個不同的城市:赫爾辛基(Helsinki)、坦佩雷(Tampere)、于韋斯屈萊(Jyväskylä),屢試不爽。比較偏遠的小鎮如瓦馬拉(Vammala)甚至看不出來是車站,
更像是林間路旁的鐵道小平台,上了車後出示手機 QR code 讓驗票員掃描即可

◎購物
在芬蘭的超市買菜,生鮮蔬果類多是自己裝、自己秤,
秤完後將機器列印出來的條碼貼到包裝上,再拿到櫃台結帳即可。
剛到芬蘭時的我覺得相當新奇,難道不會有人秤兩顆馬鈴薯的重量,標價後又偷塞兩顆?
會不會有人標賣相不佳的低價番茄的價錢,實際是裝高級進口番茄?
除此之外,收銀員也從不檢查袋內的物品或重量,刷條碼時眼睛更從不眨一下。


◎用餐
校內外的學生餐廳裡,通常都是自助式的餐點:
除了排隊取用一主食、一主菜及多種飲品(各類乳品、果汁、自釀啤酒及水),
會有一個沙拉吧提供各類生菜沙拉、醬料、各種麵包及抹醬,吃多少、拿多少,無限享用。
完全開放的用餐空間,不管吃多少都沒有人會去查你究竟是否消費。


◎教室課堂內,以我所就讀的學校為例,
考試當天若事先有其他計畫,可提前向教授討論自行改期,
考壞了可以跟老師商量重考或補強方式(有些老師甚至在課表中已排好二次測驗日期)、
出席率不夠可以與老師討論彌補辦法,甚至作業交不出來,有些教授也願意寬容幾天......
作業及評量的目的不是考倒學生,而在於協助學生評估學習成效
什麼都好商量,唯獨作弊不行。
§台灣的教育給我的感覺,考試的目的是要將人智力區分高低,
 好在商業市場訂薪資身價,相像貨品價格概念;在社會分職業貴賤,類似封建思維。
 談知識的變現率(變成現金的概率)比較多。
 商業文明沒錯,競爭可以推動進步,但它不是人類唯一的文明,
 人性中還有情感,能昇華成對他人的慈善、以及知曉世界、了解人與人彼此的理性。


◎北歐國家的生活品質及社會進步是眾人有目共睹,
但除了來自大家熟悉的高稅收及成熟的教育制度外,
我覺得高度的互信基礎上,穩定、踏實、安全感高的社會風氣
跟人民素質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在西班牙時,朋友再三提醒我小心扒手、
注意身上貴重物品,並提醒我背包不要後背,一路上戰戰兢兢;
在英國時,每每遇到紅綠燈,友人都會催著我過馬路,紅燈也不例外,
幾次因為紅燈停下腳步而被後面的路人嘖嘖抱怨;
在土耳其時,自以為好心的行為,反而被狠狠敲了竹槓。
事後,朋友笑著說我傻。
我不禁一愣:原來許多我在芬蘭理所當然的習慣,在某些其他地方的人眼裡看起來像傻瓜?
每個國家都有其美麗可愛的地方,
也因其歷史地理及人文風俗而有所不同,文化及民情雖有殊同,但無優劣之分。
芬蘭不是零犯罪率,生活安全感雖高但大小案件仍然有之,
只是這個社會,仍然選擇對人民相對的寬容與信任。

§信任的代價非常大。
假如人跟人之間不信任,防備別人所付出的成本,相當可觀,
像台灣的鐵窗鐵門,國家的國防預算,詐欺法律訴訟所耗費時間與金錢...
因此,我雖然知道每個國家民情不同,無優劣之分,
然而我個人事嚮往對陌生人高度信任的國度,覺得那才是高度文化。

2016年12月5日 星期一

閱讀-中史-滿清第一件懸案

文章出處:努尔哈赤同室操戈,造就清史第一疑案


摘要:
◎努爾哈赤本人並沒有想到,
當自己收拾起父祖留下的13副盔甲、30餘名男丁開始踏上征程的時候,
第一個要面對的敵人居然是自己的本家親戚。
而隨著汗(皇)權的一步步集中與加強,
雖然努爾哈赤一貫不忍戕害同族,但他的雙手最終還是沾染了親弟弟的血


◎六祖子孫們先是聚集於堂子(滿洲人祭天的場所),
對天盟誓要殺掉努爾哈赤,並前去投靠得到明朝支持的仇家尼堪外蘭
繼而不遺餘力地開始針對努爾哈赤的剿殺活動。...
值得慶幸的是,在這種艱險的處境中努爾哈赤並不是孤立無援的。
他的弟弟穆爾哈齊、舒爾哈齊、雅爾哈齊、巴雅喇和族弟阿敦
始終與他站在一起、並肩戰鬥,
並且在艱難的女真統一之路上逐漸成長為努爾哈赤的得力助手。


女真社會中長期存在一種“ 兩頭政長 ”的政治體制模式
即一個部落聯盟內設置兩名酋長,他們大多是同一家族內的平輩兄弟,平時各自擁有部屬,
副酋長起到輔佐酋長處理部族日常事務的作用,彼此間相輔相成、休戚與共。

...實力強大起來的努爾哈赤修建了第一個“國都”費阿拉城,自號淑勒貝勒。
舒爾哈齊被稱為“弟貝勒”,於是建州女真部“兩頭政長”的格局正式形成,
舒爾哈齊成為建州女真部的“二號人物”


◎萬曆三十六年(1608),明朝政府賜給建州左衛努爾哈赤敕書357道,
但同時又以建州右衛的名義賜給舒爾哈齊敕書140道,
個中刻意扶植舒爾哈齊以削弱努爾哈赤的意圖昭然若揭。
§How?§
面對明朝的種種“恩寵”,舒爾哈齊覺得自己作為建州女真的“二都督”,
有理由借明朝政府之力樹立領袖的地位。
可是,兄弟之間的差異和努爾哈赤作為舊有勢力突破者的特殊身份,決定了現實的殘酷。


...舒爾哈齊因顧慮與布佔泰之間的姻親關係而不肯參戰。
事後,努爾哈赤雖然沒有問責於舒爾哈齊,還賜予他一個“達爾汗巴圖魯”的稱號,
但卻將舒爾哈齊的兩名屬將常書、納齊布以“不進戰”之罪論死。
這種敲山震虎的舉動舒爾哈齊自然不會佯作不知,
為了保全這兩個人,他不惜以死逼迫兄長讓步:“若殺此二將,則我亦屬當死之列矣!” 
盛怒之下的努爾哈赤雖然免除了二將的死罪,
卻剝奪了舒爾哈齊的兵權,兄弟間的衝突爆發了。
...於是舒爾哈齊漸漸產生了率部出走另立山頭的想法,
並將地點選在靠近明朝邊境及海西女真領地的黑扯木(今遼寧省鐵嶺市東南)。
...努爾哈赤不得不忍痛“斷臂”——
他沒收了舒爾哈齊的財產,並將曾與舒爾哈齊一起密謀出走的親侄子阿爾通阿、
札薩克圖處死,面對兄長咄咄逼人的氣勢,萬念俱灰的舒爾哈齊不得不返回建州。

按清代官方史書的說法,努爾哈赤見弟弟回心轉意,
便將剝奪的財產“悉數歸還弟貝勒”,可是愧疚難當的舒爾哈齊還是在兩年後突然過世。


◎...通過這些只言片語,我們可以推測一下舒爾哈齊最後的人生軌跡:
當他返回建州女真後被排除出權力中心,但仍有一定的影響力,
隨後在針對海西女真的戰略上,他又一次與兄長產生了嚴重的分歧乃至衝突,
並最終為努爾哈赤所翦除,中國皇權鬥爭歷史上反復出現的同室操戈如約而至。
...
在舒爾哈齊死去的第十個年頭,六十三歲的努爾哈赤帶領自己的子孫對上天立下誓言,
要求後世子孫縱有不善者、作亂者,也不可興同室操戈之念、不可開啟刑傷殺戮之端。
在誓言的結尾,努爾哈赤留下了一句耐人尋味的“ 伏願神祇不咎既往,惟鑑將來 ”,
這似乎是對自己推刃於胞弟、骨肉相殘的懺悔吧。
§如此說來,雍正有違背嗎?§

閱讀-學習-張忠謀:大學生要做的11件事

文章出處:張忠謀:大學生要做的11件事


摘要:
◎養成一個終生的、健康的生活習慣
§理念沒錯,但只提到運動外,沒有具體講怎麼做。
或許每個人情況不同吧。我想應該是包含飲食、作息、運動。

◎用功學習、學習的時候不要背書,要徹底了解

學會「獨立思考」
所謂的獨立思考就是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看了什麼文章,或者聽了一個演講就認為是這樣。
看了文章或聽了名人的演講後,要去想他講的是不是事實?然後去找另外一個來源來求證。
§很多人講獨立思考,但很少人去定義它。

◎學中文&英文(聽說讀寫)、學演講、學辯論

◎學習世界
曾經說過要學習世界,
起步點就是每天看《國際先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你會在裡頭看到不同的世界。
除了《國際先鋒論壇報》之外,可以再看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
還有美國的《Business Week》。
§這是經濟觀

◎做個「誠與信」的人
「誠」就是不講謊話,不是只對你熟的人不講謊話,而是任何時候都不講謊話;
「信」就是你說要做什麼,你就會不計代價來完成。
我期許大家做一個誠與信的人。 我認為社會有沒有提升與社會上的領導人有關。

2016年12月4日 星期日

❤閱讀-理財-巴菲特的幕後軍師:人生有三件事,會讓一個聰明的人破產

文章出處:巴菲特的幕後軍師:人生有三件事,會讓一個聰明的人破產


摘要:
◎巴菲特說:
當你知道某個人心中的英雄是誰的話,那麼你就知道這個人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一生當中所做最重要的一個決定就是-決定你結婚的對象,
如果你希望婚姻能夠長久的話,那麼就選擇一個不會要求太多的對象結婚。


◎過去從1982年到2016年,
美國30年期公債殖利率從14.5%跌到2.5%,最近稍微開始有點回升,
未來4~5年如果美國長期利率能夠維持在4%以下的話,那麼股票依然是相對便宜的,
除非長期利率超過這個水準,否則我們依然會是買進股票多於賣出股票的
未來一個能賺錢的交易就是,放空30年期公債同時看多美國S&P500指數,
但前提是你不能用融資,借錢買股票是讓人破產最主要的原因
巴菲特的事業夥伴查里蒙格曾說:
三件事情能夠讓一個聰明的人破產-酒精,女人與借錢投資。

2016年12月3日 星期六

閱讀-社會-台灣的綜藝節目:究竟是娛樂了別人,還是在娛樂自己?

文章出處:台灣的綜藝節目:究竟是娛樂了別人,還是在娛樂自己?


摘要:
◎每次人家說什麼要救台灣的綜藝節目,我都覺得,這樣的綜藝生態真的有需要救嗎?
一天到晚用
(1)字正腔圓揶揄著台灣國語,
(2)把少數族群當成醜化、揶揄的對象,
 例如用怪腔怪調、小氣吝嗇、囉唆粗魯的形象走紅的董月花,
 正是充滿著對客家族群的偏見跟負面刻板印象,並透過這些標籤去醜化該族群的形象。
 還有各種長期對於福佬、原民族群的揶揄,
「說台語不時尚」、「不要講台語好不好」、「你們是不是每天都在喝酒」等等。
(3)
要不就是羞辱來賓的性別特質,女來賓中性陽剛就說他變性、人妖、什麼時候退伍,
男來賓陰柔就說他娘娘腔、娘炮、不是個男人。
膚色較深就說他是外勞、菲律賓來的、泰國來的、來台灣幫忙帶小孩的。
外表成熟就說他在金X豹上班、公司在林森北路。


§(1)腔調(說話)的歧視、(2)種族的歧視、(3)外表的歧視
我以為,人世間處處有歧視,特對於不同於自己的人,無論其優秀或粗鄙。
若真要諷刺,較建議的作法:
1. 與其諷刺別人,不如自嘲。
2. 苟利於國家社稷,揶揄政策、時事反倒為妥。

這篇文章只提出質疑,卻沒道出對策,可惜。

2016年12月1日 星期四

閱讀-文字-中國著名景點的錯字

文章出處:中華歷史上最絕妙的「錯別字」,搞懂了去旅遊就可以賣弄學問啦~


摘要:
◎避暑山莊的「避」,康熙之筆誤。

◎「花港觀魚」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塊「花港觀魚」碑,就是康熙的御筆。
碑上的繁體「魚」字下的四點變成了三點,少了一點。
這裡有一個傳說,康熙不是不會寫這個字,而是「有意錯」。
因為在舊時四點代表「火」,魚在火下烤,還能活嗎?
這是殺生啊,於是有意少寫了一點——三點成「水」。

◎富貴無頭,文章通天。
山東曲阜孔府,「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上聯中的「富」字少上面一點,寶蓋頭成了禿寶蓋。
再看看下聯中,也有一個字寫得極不規範:「章」字下面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

◎恩報不完
據說,當年咸豐駕臨天津薊縣獨樂寺,當家的大和尚便想沾個榮耀,
請咸豐為寺內四合院題寫個院名。咸豐也未客氣,即興寫下了「報恩院」三個字。
但字寫好後,咸豐才發現自己「獻醜」了,「院」字少寫了一橫。
大家都看出來了,但皇帝寫的字誰敢說是錯字?咸豐明知寫錯,又不好承認錯了,
那樣太失面子了。正在眾人疑惑時,咸豐開了金口,說:
人啊,要知恩圖報,佛家說要報四重恩:佛恩、父母恩、眾生恩、國土恩,太多了,
這恩一生是報不完的,所以「完」字的筆劃不能寫全。


*****
文學趣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