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7日 星期日

閱讀-外史-日本沒廢除漢字,關鍵就在70年前的一場考試

文章出處:日本沒廢除漢字,關鍵就在70年前的一場考試


摘要:
西元八世紀初,中國唐朝時期,日本出了一個女天皇,叫做元明天皇。
元明天皇在位僅8年,卻做了一件影響後世極為深遠的事情:改了全國地名漢字

原來,在那之前,漢字儘管已經傳入日本,但用法並不統一。
官方用來寫公文書、史書,民間用來做發音符號。甚麼叫做「發音符號」?
就是如同我們把Malaysia翻譯成「馬來西亞」一樣,是用來表音,沒別的意思,
不能照字面解釋成「一匹馬跑到了西亞」。


西元713年,日本全國頒布「好字二字令」,
內容如下:「凡諸國部內郡里等名,並用二字,必取嘉名」。
意思就是這些亂取的地名不許再用,通通都學中國人取地名,用兩個字,
而且,還是兩個體面的字(好字),「胸刺」肯定不能用了,改成「武藏」;
「上毛野」同樣滑稽,改成「上野」。「多遲麻」土里土氣,改成「但馬」。
日本人的姓氏大多來自地名,地名兩字,人名自然也兩字。
「たなか(TANAKA)」明明三個音節,硬是要湊成兩個漢字「田中」,就是這麼來的。



◎就在將近70年前,日本戰敗未久,美國主導的盟軍總部進駐日本。
盟軍總部挾著戰勝國的餘威,抱著使命感,
務必要把軍國主義的根苗從日本拔除,「廢除漢字」因此被排進了時間表。

漢字為何要為日本軍國主義背負罪責?
原來,
在美國人的想像裡,漢字字數過多,且難學難記,人民終其一生不可能學完;
人民認字水準不高,知識傳播就成問題;
知識難以傳遞,民主思想就難以培養;
民主思想缺乏,軍國主義自然藉機興起
這推論看似成理,在當時盟軍占領當局的執政者中根深蒂固,
而以盟軍總部任職的美國年輕學者佩爾澤爾為代表。


為了應付美軍的壓力,日本文部省先是公布了「當用漢字表」,共1850字,
把上萬實用漢字數硬是腰斬了一半以上還有餘。但美國占領當局不以此為滿足。
盟軍總部的真實意圖是要消滅漢字,實現日文的徹底拼音化。
了維持這個政策的表面客觀,盟軍總部決定在日本舉行一次「全國識字測驗」,
由「全國識字測驗」的結果決定漢字的生死,
並由日本學者柴田武、另一個日文拼音化的急先鋒來主導這次測驗

◎「識字測驗」的主辦單位在日本全國找了兩萬個受驗者,年齡在15歲到64歲之間。
當年,日本人都要吃配給糧,靠著「配給名簿」隨機抽樣,這兩萬人不難找。
接到占領軍總部來的通知,每個人都戰戰兢兢,不敢不去。
這次測驗的到場率約在八成以上,抽樣算是極具代表性。


這場舉行於1948年8月的「識字測驗」,結果出來,徹底跌破了「專家」的眼鏡
「日本無法讀寫漢字的人口,比率僅僅為2.1%」
且不說漢字國家不曾有過這麼高的識字率,就連拼音文字的國家也難以望其項背。
事實證明:日本在1911年,就已經達到98%的小學就學率。普及的教育,
才是提升識字率的根本,和文字體系沒半點關係。



◎如今維護簡化字的人們,夸夸其談地說著「漢字簡化才能助於提高識字率」,
口吻與盟軍總部無知的美國學者何其相似,但偏偏這是出自中國人自己之口!
這個未經任何檢驗就上路的政策,影響了幾代人,
造成十多億「髮」「發」不分、「裏」「里」不明的人口,
徒然把數千年東亞漢字圈的文化紐帶橫刀一切!我們不禁要問:
當年熱衷簡字的中國學者,心中可真的明白自己在進行著什麼「千秋大業」?
§講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