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這世界不看書的人愈多,書店愈賺錢
摘要: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我過去的主管《數位時代》總主筆詹偉雄說過:
◎買書,甚至看完書都不等於擁有知識。
◎不在意「輸入」的數量,卻極端在意「輸出」的質量,他看完書後總是反覆幾個動作:
●寫下專業筆記
●把書裡的觀點做為對同事演講的素材
●不斷的演練書裡提供的動作成為習慣
●透過日常工作來驗證學習成果
這些動作很辛苦,但一點也不八股。
摘要: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照這樣看書,書店不倒光了嗎?
◎功利社會對書有情懷的人愈來愈少,更多的人在乎的是「對價關係」。
後來我發現自己想錯了。
就像健身房能一間間開,並不是因為上健身房的人變多了,
它們賺的永遠是繳了卡費而不去運動的人。
就像英文平台愈開愈火,你看過哪一年台灣國民的英語能力趕上世界水平了?
它們賺的,永遠是買完教材,回家連十分鐘單字也捨不得背的那一撮人。
很多人買書、曬書、看書評,很懂知識賣的是一種稀缺性,
但又習慣用最省力的方式去補足這種稀缺感。
舊的還沒消化完,新的又來了,所以只有不斷買買買,心裡才踏實的起來。
§新書一直買,就因為舊書看不完,感覺很像新年許新願望§
◎功利社會對書有情懷的人愈來愈少,更多的人在乎的是「對價關係」。
比如說上進心與存在感,比如書是成就品味最低成本的方式。
你看永真急製,彷彿自己懂設計;
你看永真急製,彷彿自己懂設計;
看村上春樹就覺得像文青;
看馬雲、李開復,自然也就覺得離創業成功不遠了。
§給人一個夢,把實用書當小說來看§
◎我過去的主管《數位時代》總主筆詹偉雄說過:
「如果一項消費,能讓顧客相信走進來跟走出去,
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人生,那收費就高得多。」
他說他的好朋友精神科名醫王浩威就有這種功力。
我們終歸要回到一個問題點:要怎麼樣才能體現看書的價值?
●寫下專業筆記
●把書裡的觀點做為對同事演講的素材
●不斷的演練書裡提供的動作成為習慣
●透過日常工作來驗證學習成果
這些動作很辛苦,但一點也不八股。
它們體現了知識變現最具體的三個過程:
1.不斷的反覆
1.不斷的反覆
2.精細的反覆加工
3.透過應用形成長期記憶
他讓我理解真正的學霸不是讀了很多書,而是能夠用知識高效率的調動工作與生活。
§作者的重點放在「輸出」§
他讓我理解真正的學霸不是讀了很多書,而是能夠用知識高效率的調動工作與生活。
§作者的重點放在「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