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日 星期二

詞彙_轉捩點

「轉捩點」,很熟知的詞彙,意為「轉變的關鍵」。
「捩」的發音為「ㄌㄧㄝˋ」,較常被舉出。
從「轉捩點」的辭意,「捩」應該是取它動詞意思,「扭轉」或「折斷」。
其實,「捩」有另一發音「ㄌㄧˋ」少有人提,作名詞用,「彈琵琶所用的弦撥」。
國語辭典(註1):
 ㄌㄧˋ,彈琵琶所用的弦撥。
 《廣韻.去聲.霽韻》:「捩,琵琶撥也。」
 南朝梁.簡文帝〈詠內人晝眠〉詩:「攀鉤落綺障,插捩舉琵琶。」


弦撥又稱「撥子」,它是何物?
下圖是日本琵琶的「撥子」,我認為是講這東西,維基(註2)說:
 日本的琵琶多以名為「撥」(撥子)的小薄板彈奏之,不用指彈,沿用中國唐代的方法。



然而,中國彈琵琶,剔除真實指甲,
使用的「撥子」則是做成指甲形狀,有琵琶指甲(義甲)、古箏指甲(義甲)等等,
材質取象牙、玳瑁、動物的角或骨,現今則是改用塑膠(註3)。

我很好奇,目前義甲多以膠帶環型黏著固定。古代怎麼處理這事?細繩纏繞數圈綁住嗎?
琵琶指甲在指甲上方,古箏指甲則位在指腹。使令彈奏時定住不掉,琵琶指甲會較有難度。


我其次好奇的點是,像日本彈琵琶以撥子,
沒了「右手指法」(註5),精采度應該減色不少吧。

比方說,白居易《琵琶行》的「輕攏慢撚抹復挑(註6)」。
「攏」,即「推、拉」,左手指法,左手指壓在品(橫桿)上,向右推或向左拉,讓右手彈、挑時,弦音升高。

「撚」,即「揉」,左手指法,左手指壓在品上緣處搖動,發出波音(抖音,沒升高音)的效果。

「抹」,右手指法,用右手食指肉觸弦,取勢向右抹進(說勾進來比較好懂,但「勾」通常是右手拇指指法的「勾」)。

「挑」,右手指法。「彈」、「挑」是最常見的指法。
「彈」是右手食指由右向左彈(指甲端,一般用與拇指相鄰側的指甲端,觸弦將弦向左彈出發音。
「挑」是右手拇指由左向右挑弦(右手拇指指甲端,一般用大指外側的指甲端,觸弦將弦向右挑進發音)。

右手指不參與,不就缺表演「彈、挑、抹」花俏(炫技)了。










-----------------------------------------------------------------------------------------------------



註2:
1. 維基:琵琶(日本) 圖片出處

2. 薩摩琵琶 圖片來源


中國樂器的撥子傳統上多以象牙、玳瑁、動物的角或骨所製,現代則多改用塑膠製成。


註4:





註6:
1. 知乎:左右手指法 圖片來源

○彈:是用右手食指指甲端(一般用與拇指相鄰側的指甲端)觸弦,將弦向左彈出發音。
○挑:是用右手拇指指甲端(一般用大指外側的指甲端)觸弦,將弦向右挑進發音。
○抹:用右手食指肉觸弦,取勢向右抹進。

○琵琶情 ------------------------------------------------------------周伯科曲
此曲由周伯科創作于2016年,這首曲子經作曲者多年學習琵琶的艱辛與體會,
對琵琶有著割捨不了的深厚情感,因而譜成這首曲子 。
這首曲子運用琵琶特殊的技巧,如左手推、拉、吟、揉與搖指、鳳點頭、滑奏、輪指變化、
大拇指肉勾彈等技巧,運用這些技巧的藝術美感來凸顯《琵琶情》這首曲子的情懷。
[介紹樂曲的指法]


攏:左手手指按弦向裡(琵琶的中部)推。
捻:揉弦的動作。
抹:順手下撥的動作。
挑:反手回撥的動作。


影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