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1日 星期六

好文-心理-倖存者偏差

文章出處:考研,一定要注意倖存者偏差


摘要:
◎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另譯為「生存者偏差」或「存活者偏差」,
駁斥的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謬誤」而不是「偏差」),
這個被駁斥的邏輯謬誤指的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
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這東西的別名有很多,比如「沉默的數據」、「死人不會說話」等等。
 ——搬來自《百度百科》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沃德教授(Abraham Wald)應軍方要求,
利用其在統計方面的專業知識來提供關於
《飛機應該如何加強防護,才能降低被炮火擊落的機率》的相關建議。
沃德教授針對聯軍的轟炸機遭受攻擊後的數據,進行研究後發現:
機翼是最容易被擊中的位置,機尾則是最少被擊中的位置。
沃德教授的結論是「我們應該強化機尾的防護」,
而軍方指揮官認為「應該加強機翼的防護,因為這是最容易被擊中的位置」。

沃德教授堅持認為:
(1)統計的樣本,只涵蓋平安返回的轟炸機;
(2)被多次擊中機翼的轟炸機,似乎還是能夠安全返航;
(3)而在機尾的位置,很少發現彈孔的原因並非真的不會中彈,
  而是一旦中彈,其安全返航的機率就微乎其微。

軍方採用了教授的建議,並且後來證實該決策是正確的,看不見的彈痕卻最致命!
這個故事有兩個啟示:
一是戰死或被俘的飛行員無法發表意見,所以彈痕數據的來源本身就有嚴重的偏誤;
二是作戰經驗豐富的飛行員的專業意見也不一定能提升決策的質量,
 因為這些飛行員大多是機翼中彈機尾未中彈的倖存者。
§經典案例§


◎俗語「死人不會說話」很好的解釋了這種偏差的重要成因。
當我們分析問題所依賴信息全部或者大部分來自於「顯著的信息」,
較少利用「不顯著的信息」甚至徹底忽略「沉默的信息」,
得到的結論與事實情況就可能存在巨大偏差。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


◎比如媒體調查「喝葡萄酒的人長壽」。一般是調查了那些長壽的老人,
發現其中很多飲用葡萄酒。但還有更多經常飲用葡萄酒但不長壽的人已經死了,
媒體根本不可能調查到他們。




-----------------
這種心態很常見,網路上時不時就會有「成功人士」、馬雲、郭台銘、...
其實也要看看跟它們同樣做法的人,是否生存下來,
才能確認他們那套是成功之道,否則僅供參考。

還有,我摘錄的「葡萄酒」例子,我從前就讀過,忘了是哪一本書了。
記得讀到的是「紅酒」,這樣似乎會合理一些。

閱讀-醫健-愛吸「蝦頭」,又怕吸到重金屬、排泄物?醫師破解「蝦頭」秘密

文章出處:愛吸「蝦頭」,又怕吸到重金屬、排泄物?醫師破解「蝦頭」秘密


摘要:
◎詹醫師特別要跟大家說明一個觀念,
有許多人擔心吸蝦頭會吸到重金屬、細菌或是微生物,所以寧願選擇不吃,
實際上如果受到重金屬的污染,透過血液的流動,
其實整隻蝦都被污染了,並不會只積在頭部,
所以如何挑隻健康的蝦子,比起吃不吃蝦頭來得更重要,
一個要吃蝦的排泄物,也要吃乾淨的概念。 

閱讀-醫健-老是一天一杯手搖飲戒不掉?你可能不知道,除了易胖,它對身體的傷害有多大

文章出處:
老是一天一杯手搖飲戒不掉?你可能不知道,除了易胖,它對身體的傷害有多大


摘要:


1.飲料的糖特別容易胖!
飲料常常使用液狀的「果糖」,它並不是天然的糖類,而是用玉米澱粉加工製成。
這種人造果糖更容易轉化成脂肪囤積,速度比其他糖類還要更快。

2.增加肝臟負擔
飲料所含的果糖主要由肝臟代謝,而且代謝速度非常緩慢
多餘的果糖就會變成脂肪儲存在肝臟,會大大增加脂肪肝的機率。

3.導致心臟老化
當果糖下肚,會讓血壓增加,而且所有的糖類中,只有果糖有這樣的影響。
長年累積下來,心臟肌肉就會愈來愈肥大,這可是心臟衰竭的前兆喔

4.容易累積腹部贅肉
果糖下肚後,很容易影響到體內瘦體素的分泌,加上果糖很容易形成「三酸甘油脂」——
它是形成脂肪的主要成分,當它變成脂肪儲存在腹部,腹肌就這樣一去不回了。

5.毛孔變得粗大
多吃果糖不但會讓毛孔變得粗大、痘痘層出不窮,
皮膚中的膠原蛋白也容易變質,想維持容貌可是會變得困難重重啊!



----------------
按此看來,兇手是果糖。

閱讀-讀書-從今天開始一天看書30分鐘,你就可能更長壽!

文章出處:從今天開始一天看書30分鐘,你就可能更長壽!


摘要:
◎根據美國國家老年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贊助的一份
退休與健康長期追蹤研究報告,取 3635 位年齡在 50 歲以上的人當樣本,
並分成不閱讀書本、每週閱讀時間達 3.5 小時,以及每週閱讀時間超過 3.5 小時等三組。

在調整性別、教育水準、收入與健康狀況等相關變數後,
研究團隊驚訝的發現經過十二年後,
那些花時間啃書的人比完全不碰書的人平均有機會多活 23 個月 :
比起不碰書的人,每周閱讀時間達 3.5 小時的人的死亡率降低了 17%,
閱讀時間超過 3.5 小時的人的死亡率則降了 23%。
相關研究已刊登在 2016 年 9 月的《社會科學與醫藥》(Social Science & Medicine)期刊上。


◎如美國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
曾發現閱讀小說能刺激與強化大腦中處理語言的區塊,
也就是說,閱讀行為幫助大腦做運動,就像上健身房能活絡筋骨一樣。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員也認為讀小說能增進同理心
強化我們與周遭世界人群的連結,讓人更有參與感、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