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4日 星期五

閱讀-中史-<嘉慶君沒來過台灣!當年半路認錯太子…>

文章出處:嘉慶君沒來過台灣!當年半路認錯太子…

當初就是誤會,是福康安來台灣,不是嘉慶皇帝。

閱讀-人際-<WiFi氾濫的時代,你更需要“藍牙”>

文章出處:WiFi氾濫的時代,你更需要“藍牙”


摘要:
○一對一聊天
美國政治史上有一個名詞:“約翰遜聊法”。何謂“約翰遜聊法”?
指的是美國36任總統林登·貝恩斯·約翰遜獨特的一種與他人的溝通方式。
作為總統的約翰遜,掌握著一種獨特的與人談話的方式。
這種談話方式簡單的說,就是他在跟別人說話的時候,
會讓別人感覺到,不管這個人在世界上多麼地微不足道,但是在約翰遜眼裡是最重要的。
他所有的語言和身體動作都會讓這個人明顯的感受到這一點。


○典型的“認​​識主義者”,說到誰他們都會洋洋自得地說一句:“我認識”。
他們認識各色各樣的人,混跡於各個圈子之中。
但是要解決真正的問題的時候,
生活在龐大的人脈中的這些人往往會發現自己其實是孤立無援的。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我們在人際交往中,關鍵並不在於你認識多少人,
而在於多少人認識你,有多少人認可你。甚至不在於有多少人認可你,
在於你的生命中有沒有極少的知己存在,他們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會認可你
這樣的人,才可能在你生命中扮演真正重要的角色。
尤其在當我們不那麼春風得意的時候,
你會發現,認識多少人或者多少人認識你,都是沒有意義的。
真正能夠陪伴你幫助你,跟你一起共度難關的人,只有這樣的極少數的人


---------
我阿姨跟我說的意思也這樣,人脈不是你認識誰,而是誰認識你。

閱讀-哲思-吳伯凡<走平常路,別去追求什麼卓越>

文章出處:走平常路,別去追求什麼卓越


摘要:
○卓越並不是追求得來的,真正的卓越應該是一種內在的氣質。

○雖然現在很多世面上流行的“雞湯”都在談:年輕人之所以不夠卓越,
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勇氣去追求,這樣說並沒有什麼錯,但是我始終相信:
百草皆藥,百藥皆毒。在使用一種藥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服藥的人自身的身體狀況,
如果不切實際的濫用“勇氣”這味藥,就可能把良藥變成了毒藥

○這種“自大狂”的人格折磨著這些年輕人,產生了兩種心理疾病:神經官能症和人格失調。
§神經官能症:凡事怪自己;人格失調:凡事怪別人§


○美國有一位著名的心理醫生M·斯科特·派克,
在他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指出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幫助年輕人擺脫這種狀態,即: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
這篇文章討論到《少有人走的路》,這是我很喜歡的書之一。
很實用的心理學。找時間再來讀一遍。


好文-讀書-吳伯凡<我不想只是做“知識的搬運工”>

吳伯凡:我不想只是做“知識的搬運工”

摘要:
○德魯克(彼得.克拉克)有一個習慣,每隔三年就要學一門新的知識
新的知識對你來說很陌生,和你所熟悉的知識、專業相隔很遠,
甚至有點風馬牛不相及,很多時候你還會抵觸,
但是如果你對自己的固步自封有意識的話,
你就一定要去有意接觸那些你本人會排斥、覺得和它有隔膜的知識,
首先不在於掌握這些知識,而在於你能夠改變一種心態,收穫一種清零的狀態。

○學知識最重要的不是撿到了什麼東西,
事實上,你要掌握一門知識的時候,你已經在悄悄的發生改變,
你撿到什麼對你是沒有改變的,你撿到貝殼,你不會長得就像貝殼
§這個比喻太好玩了§

○我不希望自己變成“知識的搬運工”。
很多人現在非常得意把自己叫成搬運工,
也越來越多的人做這樣的事情,把一個知識從作者那兒搬到讀者那兒。
有時候我也做這樣的事情,但是我更感興趣的,
是讓這些知識促成我在思維模式,甚至是人生態度的蛻變。
當你的思維方式,當你看世界的眼光發生轉變的時候,你把你看到的世界講出來,
而不是簡單的把知識搬運給別人,我覺得這個對別人更有意義,對我自己也更有意義。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
比如3個月以後,你經常打開的APP不會超過7個。
這個現象永遠遵守人類交往的古老規律,
你死黨級的朋友,不會超過7個,一般是在6個左右,
因為你的關注半徑,你的管理半徑只有6個人

○這種知識不是簡單的信息,而是完成了某種蛻變和轉型的知識,
或者是經過你消化的,帶有你自身元素的知識傳遞給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