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閱讀-心理-新生大學<為什麼有些人總是這樣:誰對他好他就欺負誰?>

文章出處:為什麼有些人總是這樣:誰對他好他就欺負誰? 2016-03-05


摘要:
阿摩司·特沃斯基與丹尼爾·卡內曼(Tversky, A. & Kahneman, D.)
在 1974 年的時候通過一系列實驗理論化了“錨定效應”這個概念。

在一組實驗中,參加者被要求在 5 秒之內計算一道看起來簡單實際上頗有難度的乘法題。
第一組被要求 5 秒之內心算出
1 X 2 X 3 X 4 X 5 X 6 X 8 = ?
另外一組被要求 5 秒之內心算出
8 X 7 X 6 X 5 X 4 X 3 X 2 X 1 = ?

顯然,這兩組人都一樣,沒辦法在 5 秒鐘內心算出結果,於是只能給出一個估計值。
第一組給出的估計值是 512,而第二組給出的估計值是 2250,
而正確答案是 40320。 (論文 PDF 地址:http://t.cn/RLFRrq2 )
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起始數值影響了判斷。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不,是絕大多數人,誰對他們好他們就欺負誰。


◎後來我徹底放棄了鄙視他人,想明白“鄙視他人”其實是一種自殘。
在此之後再遇到這類我過去鄙視的人,才漸漸理順思路:
他們只不過是被認知偏差所左右的人。

閱讀-邏輯-新生大學:十個讓自己變聰明的簡單句型

文章出處:十個讓自己變聰明的簡單句型


摘要:
◎在自己的語言中,把“優點”和“缺點”這兩個詞替換成“特點”
我們所使用的語言限制了我們的思維
因為用“特點”這個中性詞取代“優點”、“缺點”這種明顯帶有褒貶含義的詞,
她就能很容易地做到平靜對待自己的各種特點,也平靜對待他人的各種特點了。
而這一方法背後還有更深的思考。
其實,人們口中的“優點”和“缺點”往往是相對的。
 “調皮”的小孩子就算不被老師喜歡,也不能否認他們更有創造性;
勇於冒險的人,在戰場或者商場上可能成為英雄,也可能成為烈士;
被稱為“話癆”的人,也許平時挺討人厭的,但是當老師就相對更有天分。

◎常用這十句
1. 真的嗎?
2. 不是一回事吧?
 婚姻和愛情不是一回事吧?讀書和上學不是一回事吧?
 歷史和歷史書不是一回事吧?
 這個句型只不過是用來甄別概念與概念之間的差異,或巨大,或微妙,
 但重要的概念之間總是有差異的,如果是一回事,實在沒必要有好幾個名字。
 當然,生活也確實很奇怪,一模一樣的東西,常常確實有兩個名字,
 比如果子與油條,比如腐乳與臭豆腐……
3. 還有什麼?
 還有什麼需要考慮?還有什麼沒考慮到?還有什麼理由?還有什麼結論?還有什麼事實?
 還有什麼?多問幾次,絕對不吃虧。
 不僅要多問幾次,還要反復問,隔幾天問,隔幾年問。
 這個句型,會讓一個人不由自主地“思考更為全面”。

4. 不一定吧?
5. 除非……
6. 沒法比吧?
 定義、分類、比較、因果,是日常生活中反複使用,反复組合使用的基本邏輯框架。
  “X 和 Y 沒法比吧?” 就是用來處理比較的核心:
 被比較的雙方應該屬於同一範疇,擁有相同的屬性。
 蘋果和桔子,都是水果(同一範疇),都可以吃(同一屬性),
 所以,可以比較哪個更好吃。
 蘋果和襪子,是沒辦法放到一起的,也沒辦法放到一起去比較什麼……

7. 本質上來看……
 穿過表像看透實質,是最重要的思維本領。
 經常正確地使用這個句型,會不由自主地強迫自己多想想(進一步思考)。
  “嗯,看起來是這麼回事兒…… 可實際上呢?”
 抑或,“嗯,那是膚淺的理解,那麼本質上是怎麼回事兒呢?”
8. 最重要的是……(跟第7個一起看)
 這個句型太重要了,反複使用這個句型甚至可以錘煉自己的價值觀。
 在因果關係分析中,要找到眾多理由中最重要的理由;
 在概念的使用中,要早到最不應該犯的錯誤;
 在比較中,要知道最重要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在分析現象的時候,要看到最本質的內容(第七個句型的變體)……

9. 沒那麼簡單吧?
 有些事兒確實很簡單,但更多的時候,人們喜歡過分簡單化
 第二個句型(不是一回事兒吧?)之所以有用,
 就是人們傾向於過分簡單化,乃至於把原本有重要差異的概念混淆起來使用
 (偷懶或者說圖省事兒),乃至於不知不覺落入陷阱。
 如果一切過於順利,問自己一句:“沒那麼簡單吧?”常常可能有意外收穫。
10. 哪兒那麼複雜啊?
 有些事兒真的沒那麼複雜。把簡單的事兒複雜化,
 是很多人“刷存在感”的一種重要方式罷,因為這樣會顯得很聰明。
 說來有趣,很多複雜的事情,深入研究之後就會發現其實可以很簡單。
 這裡的前提就是,要在深入研究之後覺得簡單才真正有意義。
 在沒有深入研究之前,第九個句型更為適用;
 在深入研究之後,若是沒有第十個句型的應用,很可能反過來說明那研究不夠深入。



閱讀-學習-新生大學<線條:最有效的思考輔助工具>

文章出處:線條:最有效的思考輔助工具 2016-03-02


摘要:
◎(最有價值的是這張圖)
們在改變的時候,情緒會經歷很多階段。剛開始是焦慮,
而後決定改變,然後就開始興奮……(圖形來自:http://t.cn/RGWGsoY)
1. 興奮、害怕…… 拒絕!
2. 興奮、害怕、感受威脅、罪惡感、壓抑…… 憤怒!
3. 興奮、害怕、感受威脅、罪惡感…… 產生幻覺,逃離現實!
4. 興奮、害怕、感受威脅、罪惡感、壓抑、漸漸接受、看到未來……繼續前行……
其實,只有第四條路才是唯一的出路。

上圖,全名是“庫布勒羅斯轉變曲線”,原文是 Kübler-Ross Change Curve)。
這張圖形像地說明了“為什麼絕大多數抑鬱症患者其實只不過是想不開造成的”。
好奇心強烈的讀者,可以從Google 這個曲線的名字開始你的“滿足好奇心旅行” —— 
所謂的“研究”(research),
真的只不過是那些樂於思考的人在做滿足自己好奇心的事而已,
沒有好奇心的人做研究,就只能覺得那是個苦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