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1日 星期二

閱讀-旅遊-反叛與瘋狂的紅色精神,從這個西班牙小鎮擴散到全世界

 文章出處:反叛與瘋狂的紅色精神,從這個西班牙小鎮擴散到全世界丨空間


摘要:
◎值得一提的是,布尼奧爾和西紅柿節的名聲擴散,
也是 90 年代末 lonely planet 風潮的一部分。
當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在工作學習之餘開始揣著不多的錢獨自踏上旅途,
尋找人生的答案。

而有什麼節日,比這個在西班牙夏日的小鎮,
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見到第二面的陌生人肆無忌憚地投擲西紅柿更令人興奮呢?
於是,數以萬計的遊客在炎熱的八月湧進小鎮,
越來越多的人在巴倫西亞地區遊玩時會光顧布尼奧爾。
這座曾經湮沒在巴倫西亞地區的無名小鎮,
就這樣成為了一個「一夜成名」並且「紅得發紫」的熱點。


◎2013 年,布尼奧爾議會第一次通過了一個關於「西紅柿節門票」的預案—
當時的鎮長Joaquín Masmano Palmer,把這個決定稱為「不得已之計」——
一方面,當地政府經過評估認為小鎮的街道已經承受不了太多遊客和西紅柿的摧殘,
需要加強相應的安保措施,
另一方面,在政府的財政支出不變的情況下,能弄到手的西紅柿不夠用了。
總之,西紅柿節的名聲讓布尼奧爾政府的財政吃不消了。


◎在此影響下,西紅柿節的經營開始全面私有化。
政府僱傭了一些票務公司,每個想要洗西紅柿浴的遊客必須繳納10 歐元的門票費用
方能「參戰」,高達750 歐元的VIP 門票則給鐵血粉絲們
提供爬上西紅柿卡車佔領絕佳位置的機會。
幾家旅遊公司則承包了往返布尼奧爾的交通和觀光服務,
力圖讓西紅柿節成為當地的主要商機。

這招很快見到了成效,但布尼奧爾人知道他們不可能永遠靠一個短暫的節日
維持這個小鎮的商業形象,儘管門票制度實施後,每年能賣出超過1.5 萬張門票,
但鎮政府早在2002 年就為西紅柿節(Tomatina)註冊了專利,並開始吸引各類商業合作。


◎一些電影以每部約30 萬歐元的成本在這裡取景——
比如2011 年的印度電影《人生不再重來》(Zindagi Na Milegi Dobara)
和2014 年的英國電影《舞力假期》(Walking on Sunshine )。

三星、雷朋等國際品牌的廣告,也以西紅柿節為重要場景,
向人們傳遞「集體狂歡節」帷幕下的個體精神。


◎而在更長的時間維度裡,這座平時並沒有太多紅色的小鎮,卻成為了西班牙的精神代名詞。
每個人骨子裡的反叛與瘋狂,熱情與和平,都會在布尼奧爾找到它們紅色的故鄉。

---------------------------
§後面的結論,很好。(當消遣讀的文章)

2017年1月30日 星期一

閱讀-哲思-遠離“不聰明且勤奮的人”

文章出處:遠離“不聰明且勤奮的人”


摘要:
◎“要為自己喜歡的而活;
 健康與自由比一切都重要;
 業餘愛好和工作一樣重要;
 有能力的人絕不加班;
 遠離那些不聰明且勤奮的人。”

“聰明”永遠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聰明”也是一種工作的方法。


◎“聰明”還是一種工作的方式。
聰明人都特別具有經濟學的頭腦,他們最看重的是“時間成本”,
他們不允許任何一秒鐘的浪費。一個職場中的“聰明人”,
絕不允許自己的時間花在刷微博、聊微信和各種無意義的開會中。
無論是蘋果的喬布斯,還是微信的張小龍,
他們都是絕頂聰明的人,也都是極度討厭開會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那些功成名就,
那些牛逼哄哄的創始人、CEO一邊經營管理著龐大的公司,
一邊還能夠一年閱讀一百本書籍,還能每個月和父母妻兒出國旅行,
他們還能登上珠穆朗瑪、玩攝影拿金獎、還能寫出各種暢銷書,
同時及還能保持養生,每天十一點前必定睡覺。他們為什麼有那麼多時間?

原因很簡單,他們都是“聰明人”,
他們所從事的的工作都是自己極度熱愛的,
因此他們在工作的時候就能百分之百的投入,獲得一個極高的工作效率。
他們拒絕一切無意義的開會、繁瑣的流程、無效的聚會。
在工作結束後,他們能夠將工作完全忘記,讓自己全身心投入另一個世界裡。
這才是人生贏家啊!

但是令人沮喪的是,大多數的公司,大多數的職場,充斥著“不聰明且勤奮”的人。
這類人,也許是工業1.0時代工廠流水線上最歡迎的人,
但是現在時代已經改變了,生產方式也已經改變了,
我們需要的是更高效的工作和更豐富的生活,而不是死氣沉沉的混日子。

很多時候我真的特別擔心自己的未來,在我目所能見的範圍內,都是“不聰明且勤奮的人”。
在這類人中,最成功的是這樣的:
在一個個大公司裡,做著一份自己並不那麼喜歡的工作,一步步唯唯諾諾往上爬,
每天熬夜加班不回家,沒有任何的工作之外的樂趣,整個人變得枯燥而無趣,
終於在三十多歲的時候,擁有了一個看起來不錯的職位,有了一份還算不錯的收入,
但這又如何呢?回頭看看,他青春留下了什麼呢?他的未來又有什麼期待呢?

最後再搬出一下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你工作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
只是為了獲得最底層的物質滿足嗎?還是為了更高的自我價值的實現呢?


------------------
花很多時間在完成一件事上的人(努力),
不見得是優秀者,很可能他做事非常沒效率。

好文-心理-為什麼很睏了還不想睡覺?你可能只是沒有勇氣結束舊的一天

文章出處:為什麼很睏了還不想睡覺?你可能只是沒有勇氣結束舊的一天


全文摘錄:
夜色漸漸深了,QQ上的頭像也一個個漸次熄滅。
距離你上一回說晚安還是兩小時前,你發誓自己說晚安的時候是真心的,
可是兩小時過去了你還是沒有去睡。周公數次來大聲叩門,你的眼皮也困乏得快要落下來,
可是你寧願盯著屏幕發呆,也遲遲不願入睡,這是什麼緣故呢?

別用"自制差"、"被好玩的東西吸引住"等等這樣的理由來搪塞,讓我們來看看其他的可能。


一、壓力反應:為可能的失敗尋找藉口
人們在面對一些壓力事件時,
常常會為自己可能遭遇的失敗尋找合理化的藉口,以此來充當不作為的擋箭牌。
比如,你去問一個胖子,三月不減肥,四月徒傷悲啊,
胖子多半會答:"老子懶得減,有肉更健康。"

看似簡單的拖延症背後,實在是完美的藉口。

"懶得去減"這句話的潛台詞是:我是因為懶惰才沒有減下來,
 要是我積極一點,就可以擁有苗條的身材了。

同樣:
"喂,夜貓子,怎麼還不去睡覺啊?明天不是還有一場重要的面試嗎?"

"哎呀,這遊戲太好玩了,讓我再打會兒。"

這句話其實埋下了一個重要的伏筆:
要是我明天的面試表現不好,一定是因為我今天貪玩睡晚了的緣故。

看吧,多麼狡猾的人類。相比起"盡力而失敗","不努力才失敗"顯得理直氣壯又不那麼丟臉。


“合理化”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其典型例子就是“酸葡萄心理”

此外,因為害怕將要面對的壓力事件,也會希望明天晚一點再來。
拖拖拉拉著不去睡覺,明天似乎就會降臨得更慢一些。


二、反彈效應:一個人的狂歡
當然,也許你不是這樣膽怯又脆弱的傢伙,還沒有為一件事拼盡全力就想好了失敗的藉口。
也許,恰恰相反——你為一件事耗盡了心力,精神一直處於緊繃的狀態。
現在終於取得了不錯的結果,你好歹可以放鬆下來了。

於是,放鬆下來的你對著閃動的屏幕,將鼠標滑來滑去,
從一個無聊的網頁瀏覽到另一個無聊的網頁。明明眼皮打架,就是不想去睡。

這種浪費時間的方式讓你感覺很棒,你重新獲得了作為主人的掌控感。
甚至,你隱隱約約地想要報復什麼——
沒錯,就是時間曾經施加給你的折磨。
這一夜,是你一個人的狂歡。你盡情地揮霍著夜晚,覺得自己是一個富翁。

這其實是一種反彈效應,是過度壓抑之後所帶來的結果。
一張一弛才是健康之道。否則啊,你的潛意識就會通過這種極端的方式來提醒你:

"喂,小傢伙,你前陣子太緊張啦。放鬆一點啦。"


三、羞愧感作祟:沒有勇氣結束舊的一天
浪費時間也並不總是件美妙的事兒,它的真諦在於——偶爾為之才能帶來快樂。
如果你是一個時常渾渾噩噩的人,那麼我不得不告訴你:
快樂在你這裡已經消減了大半,你甚至會感到愧疚。
這時,你的超我(superego)會發揮作用,它會警示你珍惜光陰。

如果你不能很好地領會超我的指令,你會在浪費了一天的時間之後,利用夜晚來彌補。
這當然不是超我的本意,可是自制力太差的你只能這樣拙劣地來填補那個羞愧的黑洞。
你遲遲不願意睡去,實在是因為你沒有勇氣來結束這充滿罪過的一天,
也沒有勇氣來開始新的一天,儘管看起來你也沒有做什麼正經事兒。
 QQ上你的頭像醒目地亮著,像是夜空中的一顆星星。
你多麼盼望有人能夠望見你,給你一句安慰啊。



---------------------
想睡而不去睡的原因:
1. 既然不覺得會成功,就讓他合理"失敗"吧,日後好解釋。
 常聽到有人說:"我不是沒天分,我是欠栽培"。
2. 好不容易放鬆了,怎麼捨得睡。
3. 我還好多事沒完成,我怎麼甘心去睡。

說得蠻貼合現實的,這不一定是三類人,
很可能是同一個人同時擁有這三種狀態。

2017年1月29日 星期日

網路推薦書-溝通-攀談為什麼要推薦這5本書

文章出處:攀談為什麼要推薦這5本書

主要推薦五本書:

1. 《自我顛覆的傾向》(美)赫希曼 著
2. 《閱讀的危險:大師的讀書經驗》 安悱編
 馮友蘭說,會讀書的人能把死書讀活,不會讀書的人能把活書讀死。
 本書精選現當代人文領域的35位大師談讀書經驗的文章。
 他們的觀點不盡相同,有時甚至針鋒相對,也就是說把書讀活的方法不止一種。
  
 讀書人與書的故事就像愛情故事一樣,沒有完全相同的,
 但又大同小異,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
 明代魏學伊在一封信(《答康宜之》)中說
 “弟子好書,如世人好色,暫時割絕,到時又被纏綿,今古文字,無一不足以貪者”,
 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本書討論的雖然是讀書的方法,講述的卻是大師們的苦樂哀愁。
 了解大師們的讀書經歷,很有趣,裡面都是過來人的讀書經驗,非常值得借鑒。
3. 《喪家狗——我讀論語》 李零 著
 孔子不是聖,只是人,一個出身卑賤,卻以貴族為立身標準的人;
 一個誨人不倦,傳遞古代文化,教人閱讀經典的人;
 一個有道德學問,卻無權無勢,敢於批評當世權貴的人;
 一個四處遊說,替統治者操心,拼命勸他們改邪歸正的人;
 一個古道熱腸,夢想恢復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

 孔子很棲皇,也很無奈,唇焦口燥,顛沛流離,像條無家可歸的流浪狗。
 讀他的書,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講,他是個堂吉訶德。

 《論語》有個優點,就是沒有後人的那種虛偽勁兒。
 我讀《論語》,是讀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麼,要看原書。
 我的結論,是用孔子本人的話來講話——不跟知識分子起哄,也不給人民群眾拍馬屁。
4. 《和諧社會十講》 李培林 著
5. 《研究是一門藝術》 (美)布斯 等著



-------------------
我對2, 3, 5有興趣,有機會找來讀。

2017年1月27日 星期五

閱讀-社會-不愛上臉書「放閃」的英國人──別再比了,簡單的生活吧

文章出處:不愛上臉書「放閃」的英國人──別再比了,簡單的生活吧


摘要:
◎我也強烈感受到,英國人真的遠遠不及台灣,
如此熱衷地用社群媒體互相在網上「分享」(或炫耀)自己的生活。

§下面有人回覆,大意是說:
人家想寫自己的喜怒哀樂,而不是想比較(炫耀),就憑仗你怎麼想。
這與我的想法一致。


◎先說說我對英國人的普遍印象:
他們的個人性格強烈,說穿了也是較以自我為中心,
比起其他民族,更不願做出違背自己心願的那套,
所以他們獨立思考與批判意識也較為顯著。
他們因為自己的理念與想法,不輕易對社會上的常規妥協的性格強烈。


◎內容大致如下:
「示威就是要給人家知道,如果沒造成大事件,讓大家不方便,
 就沒有人會注意到示威的內容,那示威有什麼意義?」、
「民主社會中少數的聲音要被聽到,就是要得忍受一時的不便,
 哪天換自己要上街,別人也會用同樣的心情來包容…」
 隨口發問,朋友間你來我往近一個小時。
 閒聊常常從一這些生活中的小事件,引出一大串發人深省的嚴肅討論。
§紅色字(說法),我已經聽不下兩次了,原本覺得怪怪,也轉成接受。


◎但至少我周邊的朋友們,絕大多數都不以職業來區分朋友。...
相較於品牌,他們更重視買到物品的實用、與功能性


◎我周遭的英國人,生活側重的點和台灣很不同,在這裡的生活可以很簡單。
...話雖如此,但我卻熟知每個人愛喝的酒、
他們的興趣、他們會在意的點以及他們所選擇的生活形式與態度。


◎重視家庭的華人,往往把他人的眼光、家人的需求擺在第一順位,
自己卻放在一個渺小到拿放大鏡都很難找到的位置。
人如果沒有了自我,一直催眠自己是個付出者、奉獻者、犧牲者,
活著的累、比較的累、在意別人眼光的累,常常都是複雜化我們生活的元素。
§很認同。華人社會本來就不鼓勵有自我。


-----------
所以他說的簡單,就是先自我檢視,了解自己喜好在哪,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好文-兩性-成熟的人,擁有成熟的愛情

文章出處:成熟的人,擁有成熟的愛情


摘要:
◎這種單選題式的愛情,作為旁觀者我表示看得很爽。
兩個人直截了當地省掉了多餘的糾結、猜忌和矜持,想了就約,愛了就說,
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從片頭到片尾,小三連面都露不出來!


◎他們篤信自己深愛的那個人和自己一樣忠貞,
他們關注的焦點都是對方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方的靈魂和對待生活的態度。
成熟的人,所擁有的成熟愛情,大約就是這個樣子。


◎去年天津爆炸,我的一位朋友向我描述,
當時一聲巨響,大地震動,
誰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混亂中的人們出於本能往樓下跑……
我聽到這裡,迅速開啟了愛情幻想模式,
因為我知道,她是和她相愛多年的男朋友同居在天津的。
相愛中的兩個人,經歷一場這樣的混亂,患難裡的真情,拍一部傾城之戀也夠了吧。

她聽了我的胡扯,正色說道:“我們各跑各的。”

居然是各跑各的?
電視劇裡的情節,情侶們在炸彈面前不是都要相互謙讓嗎?
你先跑!還是你先跑!你若不跑,我堅決不跑!我決不會丟下你!最後兩個人都被炸死了。
在成熟的愛情裡,我們彼此獨立,彼此信任,
把自己看得和對方同樣重要,並且追求兩者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如果不是兩個成熟的個體,不是一段成熟的愛情,
可能逃命之後,就會有一個傻乎乎地哭道:“你為什麼只顧自己,不管我!”


◎我們需要這樣的愛情,有對彼此的足夠信任,也有一起面對問題時的足夠理智。


舒婷早在《致橡樹》中就討論過愛情的樣子。
不是誰攀緣了誰,不是誰歌頌了誰,不是誰滋養了誰,
而是兩個高大獨立的個體,有著相同的信仰和姿態,像木棉和橡樹一樣,
彼此獨立,相互致敬。


成熟的人已經好聚好散,幼稚的人還在挑撥離間



資源-讀書-羅輯思維每集節目分類

2017年1月24日 星期二

❤閱讀-人際-聚餐說「現場表演一下吧~」是對藝術工作者最不尊重的一句話

文章出處:台灣人請尊重專業!聚餐說「現場表演一下吧~」是對藝術工作者最不尊重的一句話


摘要:
專業表演需要環境與工具
專業藝術工作者,就和任何專業人士一樣,
並不是隨時隨地就能把自已的專業拿出來展示。他們不是隨時可咀嚼的口香糖。

如果在飯局上遇到個牙醫,你會不會側身一躺:「來幫我補個牙吧?」
我估計你不會,如果你精神正常。
牙醫需要環境,不能有人打鬧走來走去,免得哪個冒失鬼撞一下牙醫。


◎專業表演需要準備與設計
我們會以為一個專業歌手,隨時開口就能唱得很好?其實錯了!
正如一個專業運動員在上場比賽前要熱身,
把身體機能與理思維調到最適狀態,任何藝術工作者也是一樣。
歌手在唱歌之前需要暖嗓,需要發聲,不然聲音無法飽滿圓潤;
在唱歌前不宜吃炸的、重甜重鹹。我自己身為演講者是深有體會,
如果吃了重味的食物再演講,不但唾腺分泌口水太多,而且會很容易喉癢燥聲。
...在飯局中,鄰桌還在大聊股票、政治、八卦,還有人在啃雞腿、吸麵條,
這明顯不是妥善的時機。


◎也許你會說「我又沒有要他認真唱,你會不會想太多了?」
不是我想太多,而是你想太少了。
藝術工作非常辛苦,收入常常不高,很多不確定性。
他們承受家庭的壓力、社會的主流見解,通常就是因為他們對藝術有分愛好與熱忱。
這樣的人對於表演品質最敏感,想把完美呈現在別人眼前。

◎做為職業表演者,他的演出就是他的商品和服務。
隨口一句話,要他在惡劣環境下即席表演,
就是消費他的商品和服務,我們有付錢嗎?如果沒有,這樣公平嗎?

§我覺得這一點是最重要的,消費別人。
之前主持人胡瓜在上廁所時,被人認出來,
那人問:「你是胡瓜吧?」
胡瓜:「是」
那人說:「那說個笑話來聽聽。」
胡瓜:「不好意思,現在不是上班時間。」
吳宗憲遇過類似的事,他的反應則是:「我說笑話是要錢的。」
我認為這非常合理。憑什麼叫人免費服務呢?


◎記得「七步成詩」的歷史故事嗎?當皇帝的曹丕,
看才高八斗的文學家弟弟曹植不爽,命令他在眾目睽睽之下,
用走七步的時間完成一首詩,曹植竟然做到了。
對,這顯示曹植才華高,
但同時也說明了,「臨時要求當眾表演」是一種找碴,甚至刁難。

§用這個例子,非常有說服力,
但反過來想,能臨場反應的人,一定是成精的人。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藝人張帝,
他隨時都能用黃鸝鳥的調子,現場編詞,這對於押韻要非常熟悉才行。


◎新年,放藝術工作者一馬!
也許是類似這樣的經驗我也遇過,所以特別有感、同情吧。
我曾經在大學對教授演講,講到一半,一位資深教授打斷:
「你講的這些,我已經知道了,對我們沒用的。你換個題目吧,你還能講什麼?
你最精采的東西拿出來講,讓我們聽聽看。」
我算是個略有經驗的演講者,也不是沒料,但是突然被打亂,還是手足無措了半晌。
這樣的經驗,我明白給別人「即席要求」,是多麼不恰當的事。

§這應該是沒有禮貌吧,真可悲的知識分子。


---------------
1. 讓別人準備好再上台,不可以突如其來要求
2. 世上沒有免費的服務,付費就是對專業的一種肯定與尊重。


2017年1月23日 星期一

閱讀-心理-新生大學:那比陽光還燦爛的笑容

文章出處:新生大學:那比陽光還燦爛的笑容


摘要:
◎書裡說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是:
如果一個人能夠假裝開心,那沒多一會兒他就真的開心了……

◎我有嚴重的“課前恐懼症”——很多人並不相信。
每次上課之前的五分鐘左右開始,
各種症狀開始並發,手心發癢、頭皮發麻、眼皮狂跳
(有時候左眼,有時候右眼,有時候兩隻眼)、
後背可能開始冒冷汗(冬天也一樣)……
通常要到開始講課差不多五分鐘之後才能徹底擺脫這種恐懼的狀態。
從我第一次上台演講到現在已經快十五年了,
從來沒有一點改善的跡象,只不過,我已經比較習慣它了
...在場的朋友,其實也都發現了我還是像以前一樣,前五分鐘的緊張全無消減……
不過,我那笑容卻是真實的—— 那也是幫我度過那艱難的五分鐘的重要工具


*****
練習微笑。

❤閱讀-學習-李翔:我的2017年精進清單

文章出處:李翔:我的2017年精進清單


全文摘錄:
比起總結,我認為更重要的是給新一年列出一份精進清單。
我用了一個下午時間,列出希望自己在2017年有所提高的五個方面。
它們分別是:拒絕、專注、自律、好奇和謙卑。

1. 拒絕
我屬於討好型人格。這一面性格帶來的直接結果是:不懂得如何拒絕。
2016年我最震撼的時刻之一,是看到一封別人收藏的彼得·德魯克的標準回函。
內容翻譯過來是這樣的:
彼得·德魯克先生非常感謝您的邀請。
但是,
他不能評論您的著作、論文或建議書。
他不能參加您的圓桌、論壇或董事會。
他不能參與您的調查或研究項目。
他不能接受您的約稿或約訪。
他也必須婉拒各種推薦和背書的要求。
2017年,我也要更多地說“不”。


2.專注
拒絕其他事情,是為了專注在某個事情。

年末一期《李翔商業內參》曾提到,曼聯傳奇教練亞歷山大·弗格森的領導力秘訣之一,
是專注。他稱之為“排除干擾的藝術”。

弗格森說:
“我還沒碰到過哪個取得巨大成功的人,
沒有把自己封閉於其他人的需求之外,並且放棄消遣。”
他以足球巨星C羅為例,C羅不抽煙、不喝酒,知道如何控制自己和自己的時間。
這樣做,可以讓一個球員盡量長地停留在巔峰狀態。

2017年,我要把注意力和精力的95%以上,全部分配在不超過三件事情上。


3.自律
心理學大師希斯贊特米哈伊有一個洞察。
希斯贊特米哈伊說,人類對創意存在一個很大的誤解,
人們認為創意是不經意來臨的、因此是無法掌控的隨機事件,
而創意工作者的工作習慣往往也都是很不羈的;
但事實的真相是,創意往往是艱苦卓絕的工作的產物,
很多創意大師都遵循著看似極為刻板的工作習慣,都是自我管理的大師。

尤其是那些保持著持久創造力的創意大師們。他們至少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保持高度自律:
管理好自己的身體狀況;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管理好自己的學習能力。

這方面最好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日復一日過著同樣的生活:早起寫作,跑步或游泳一個小時。
同時,他在每部小說寫作的間隙會翻譯文學大師的作品。

2017年,我仍然要堅持跑步、保持內心平靜、持續地閱讀和寫作。


4.好奇
有些人天生就擁有無窮盡的好奇心;有些人更容易沉浸到自己的內心世界。

我屬於後者。但是到了一定階段之後,“內向式成長”會遇到一個問題:
你會更多在自己熟悉的世界裡循環打轉,突破式生長變得越來越困難。

發現這一點,是在2016年年底,一天晚上,我在心裡默想,
過去這一年給過自己幫助和啟發的人,然後發現自己還是在過往熟悉的世界裡打轉。

我曾經聽阿里巴巴的一位高管聊馬雲,最為佩服的就是馬雲無窮無盡的好奇心。
她打了個比方,馬雲屬於那種在辦公室裡聽說哪裡發生了件事,
就要馬上借輛自行車,騎過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的人。
馬雲自己說,2005年前後,他滿世界轉悠,去找老師教自己。

2017年的一項重要修煉就是,多認識陌生的有趣的人、多去看自己不熟悉的領域。


5.謙卑
這份修煉清單的最後一項是謙卑。

我有一次看插坐學院創始人何川的一篇文章,裡面提到他從羅振宇身上學到的東西,
其中有一點對我觸動非常大。他說,看羅振宇的朋友圈,
會發現就是一個典型的市井中人的朋友圈,極少看到羅振宇對大事發表評論,展現高明。

這就是一種克制的謙卑。因為他對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個知識服務者,
要本分地把前沿的碎片化知識梳理出來,
再傳遞給大家,而不是顯擺自己多有情懷、對家國天下有多少看法。

另一方面,謙卑還包括時刻記住自己最該做的事情是什麼。

2016年我很偶然地聽到了一位財經高官對一些學者表示不屑的評論:
“學者最重要的工作不就是學習嗎?”他驚訝於很多學者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其他地方。

2017年,做自己最應該做的事情:
幫助用戶高效率獲取高質量內容;跟有見識的人交談;讀更多有洞察的書。
然後,對其他事情保持謙卑之心。


結論
以上,就是我在2017年的修行清單:學會拒絕、專注少數事、更加自律、
拓展好奇心、以及變得謙卑。我會把它列在2017年的日記本上,經常提醒自己看一看。

2017年1月21日 星期六

閱讀-旅遊-海參崴

文章出處:符拉迪沃斯托克:鐵路的盡頭,海的入口


摘要:

◎對於很多中國人而言,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個陌生又拗口的名字,遠不及海參崴這三個字響亮又接地氣。


◎中國有句古話“山高皇帝遠”,可能是地處俄羅斯最東端,
“普京大帝”的觸手也無法顧及到。但“不聽莫斯科的”,可是海參崴人民自古以來的傳統之一。
這座因為西伯利亞鐵路發展起來的城市,曾是內戰時期“叛軍”的重要據點,
直到1922 年10 月25 日才被蘇聯軍隊收復。
而在蘇共解體後,這裡又很快成為黑幫的戰場,電影裡才出現的槍戰場面,屢見不鮮。

§講的是白軍吧,可參考電影【無畏上將高爾察克】


◎來到海參崴,你可以不去看看二戰時的老潛艇,
不懂太平洋艦隊的旗艦究竟叫瓦良格號還是瓦格納號,
或者對阿爾謝涅夫地區博物館嗤之以鼻,但你絕對不應該錯過一座著名的百年老火車站。
符拉迪沃斯托克火車站,不僅僅是西伯利亞鐵路的終點站,
也是無數哪怕不乘火車的遊客,也要來朝覲的地方。


◎旅行攻略部分
線路規劃:金角灣觀景台→纜索鐵道→ S56 潛艇博物館→阿爾謝涅夫博物館→火車站

2017年1月20日 星期五

閱讀-人際-不要隨便就對一個人好

文章出處:不要隨便就對一個人好


摘要:

◎你對每個人都那麼好,沒人會把你當朋友的。

◎如果一個人所有人都能靠近,那麼就沒有真正的朋友。
我不可能和所有人都嬉皮笑臉,就像我不可能和所有人都冷若冰霜。



◎前些日子,碰到一個曾經的老師,和我對話的間隙,
她說,你知不知道我曾經最痛恨你身上的哪一點。

我說,膽小。

她說,不是,是你永遠想成為一個老好人。
那些年有人丟你的衣服,你從來不說一句話,
於是就有人敢翻你的鉛筆盒,敢把你的書包丟地上;
那些年,你幾乎有求必應,於是你承包了班級里大半個學期門口的衛生工作,
可是評獎的時候,沒人提起你的名字;
你看上去從不和人吵架,也很乖巧,可是,從沒人把你當回事。

你有沒有記得,有一次我把你喊進辦公室,
希望把那個欺負你的人告訴我,你卻什麼都不說。

你很不爭氣。然後,我差點沒讓你上課。

老師說完的時候,我忽然很感動。
她或許從來不知道,那一天所做的一切,真的改變了一個孩子未來的許多年。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終於拋棄掉了別人眼中最糟糕的樣子,開始棱角分明地活著
或許她沒有發現,我開始做了小小的改變,
學會了和別人說不,也拒絕了很多不喜歡的事,當然,她都不知道。

你那麼好說話,沒人心疼你;而你不好惹,最後換來的是,你終歸有心疼你的人。
§學會拒絕


◎聰明的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冷熱分明。
對待喜歡的人,一腔熱情,讓你感受到,她是真的喜歡你;
而面對陌生人,她總是一副彬彬有禮的距離感,你是否能再進一步,她永遠在思忖。
§親親之殺


◎我的時間寶貴,要浪費在喜歡的人身上才是。


2017年1月18日 星期三

❤閱讀-旅遊-要不要在一起,旅行一次再說

文章出處(用chrome開啟):要不要在一起,旅行一次再說
圍城原文(第五章):第五章(14)


摘要:
◎據說“戀人婚前應該至少旅行一次”的原始版本是從《圍城》裡出來的。
趙辛楣的原話是:“ 結婚以後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顛倒的,應該先共同旅行一個月,
一個月舟車僕僕以後,雙方還沒有彼此看破,彼此厭惡,
還沒有吵嘴翻臉,還要維持原來的婚約,這種夫婦保證不會離婚。 ”


◎現實生活中的出行卻時時在考驗戀愛中的雙方:
對還沒油鹽醬醋過的小情侶來說,平時生活中的“馬桶蓋應該翻上還是放下”的問題
在旅行中會動輒就被放大為“你我的世界觀是否契合”。
這種高壓環境下,很多人在旅行到一半的時候就難免“起了殺心”。
對情侶們來說,
因為存在情感因素,不能強硬運用辦公室裡訓練的Teamwork 技巧,更容易火星四濺。


◎首先是關於旅行分工
雙方主見都太強或者都做甩手掌櫃會有問題,
如果是前者,那麼從旅行目的地的挑選到訂酒店
一直到“你是不是應該帶這件風衣”,都值得大幹一架;
而如果不幸是後者,那麼不幸中的萬幸就是,
大概會因為沒有人買機票而從來沒能成行,因而避免了更多的旅行問題。


生活習慣的大考驗
平時可能只是彼此寒熱體質不同,會為空調開幾度吵架,
而在旅行中,應不應該用酒店的洗髮水,髒衣服應該當日洗掉還是帶回家,
甚至能不能吃蒜,都上升到了哲學高度了,“你不覺得烤蒜有羅勒的香味嗎?”——
此時你幡然悔悟,這個平日里酷愛食用大腰子的男子,跟你果然不是一路人呢。

旅行一事如此凶險,成為了衡量人性的絕佳工具
除了情侶之外,旅行考驗關係的法則還可以適用於朋友和同事,
甚至你和小伙伴合夥創業前,大概也需要一次旅行。


旅行會放大缺點
因為需要24 小時待在一起,大家都是狐狸尾巴露在外面的狀態,
這時候Ta 若還是恪守生活規律,早起不怠;
3 點早起驅車幾十公里最終沒有看到日出也坦然面對,就是一個優秀的朋友了。


◎考驗情商
飛機晚點,餐館坑爹,上山路險,游泳曬傷,每一樁都是令人煩愁的小事,
此時如果同行者特別靠譜,就會主動避免類似“我早就說過了這樣不行”
 “××地的人太壞了”的馬後砲,選擇寬慰旁人,笑對人生


◎CNN 總結了一些旅行時不該犯的錯誤
①時時刻刻都在拍照,沒用心體會旅行
②打包太多行李
 如果犯了這些錯誤,同伴還願意幫你分擔一部分行李,
 請千萬記得用未來的時間好好愛Ta。
③太努力殺價,搞得當地小販很火大
④看到喜歡的東西沒立刻買下
⑤手機忘了開通國際漫遊
⑥低估國外機場大小,導致誤機
⑦輕信飯店“近市中心”的宣傳詞
⑧不敢吃街頭攤販食物,錯過當地美食
⑨帶便宜的夾腳拖,走到鞋底磨破
⑩沒把行李裡的洗髮水蓋好
 所有的衣服都變得黏糊糊,相機電池進水失效,成為揮之不去的噩夢。
 總之,旅行這件事尤其能以小見大。

在成功的旅行伴侶的生活守則裡,吵架並不可怕
學習旅行過程中旅行策略的制定與執行、風險管理、情緒管理、資金控制、
止損止盈技巧可能更重要,畢竟,一起攜手看過風風雨雨,感情本該更深厚的啊。


旅行中的怪獸
①早起
②坑爹的景點
 坑爹的景點最容易引發同行者之間“我說了不要來這裡”、
 “你怎麼不早說”、“ 誰讓你不管事”、“ 這樣無謂的紛爭”……
③攻略
 你得知道你和寫攻略的人口味興趣是否一致,同樣是“ 臭豆腐不錯,微辣”,
 湖南人寫的和福建人寫的含義能一樣嗎?另外,
 明明別人也只是瞎貓撞上死耗子地隨意在找吃的和玩的,
 你硬要復制路線,也會平添許多舟車勞頓吧。
 而每當食物難吃,路遠天氣差,就會為同行旅伴帶來很多煩惱。

④男女認知差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個能幫女性做決定又能承擔所有責任和後果並無怨無悔的男人是偉大的。
⑤世界觀
 旅行以小見大的意思是:一個心中一本大冊子逢景點就蓋章的景點控,
 和一個喜歡躺在旅館院子里和人聊天隨意體驗民情的人的差別可能是根本的,
 一個喜歡戶外項目的人和一個喜歡泡溫泉看星星的人也很難生活到一塊兒,
 因為大家對生活之美的定義不同。
⑥窮遊(價值觀)
⑦消費習慣(價值觀)
 平時很難有像旅行這樣分分鐘都在花錢的時刻(不過你在家淘寶似乎也一樣),
 因此消費習慣是考驗旅行同行者的重要因素,睡青旅還是快捷酒店?...
 我們都會驚人地發現人們被各自的消費習慣細分成了很多群體,誰說祖國沒有階級的!


---------------
CNN那一點是關於旅行前,準備充分不充分的問題。
後面旅行中的怪獸,是旅行過程中遭遇的問題。
最重要的還是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磨合,
或者和而不同,相互尊重而得到的最後妥協。

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閱讀-文學-好的用詞

文章出處:無

全文摘錄:
讀書的意義何在?
有人曾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大部分讀過的書最後都會忘掉,那讀書的意義何在?
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回答:

“小的時候我吃了很多東西,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記不清是什麼,
 但我知道,他們已經成為了我現在的骨和肉”。
 讀書,也是如此。它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影響了你的思想,你的言行,你的形象。

當你向一個人表達愛意時

你可以說: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而不是只會說:
我喜歡你,天荒地老,海枯石爛

當你思念一個人的時候

你可以說: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而不是只會說:
我想死你啦

當你失戀的時候

你可以說: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而不是只會說:
藍瘦,香菇

結婚的時候

你可以說: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而不是只會說:
嘿嘿嘿嘿嘿嘿嘿

分手的時候

你可以說: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而不是只會說:
我們不合適

當你開心的時候

你可以說: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而不是只會說: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當你傷心的時候

你可以說: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而不是只會說:
我的心好痛

當你看到帥哥時

你可以說: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而不是只會說:
我靠,好帥!我靠靠靠,太帥了


當你看到美女時

你可以說: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而不是只會說:
我去,她好美,我去,她真美

當你遇見渣男時

你可以說:
遇人不淑 識人不善
而不是只會說:
瞎了老子的狗眼

看見下雪的時候

你可以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而不是只會說:
下雪啦,下雪啦,下大雪啦


看見下雨的時候

你可以說: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而不是只會說:
下雨啦,下雨啦,下小雨啦

看見大漠戈壁的時候

你可以說: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而不是只會說:
唉呀媽呀,這全都是沙子

看見夕陽餘暉的時候

你可以說: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而不是只會說:
臥槽,這夕陽!臥槽!還有鳥!臥槽,真好看

看到月亮的時候

你可以說: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而不是只會說:
今天的月亮好大啊,超級大月亮好好看啊

◎不僅如此,讀書之人說起網路流行語,那也是逼格滿滿
秀恩愛,分得快

你可以說:
愛而不藏,自取其亡

鬼知道我經歷了什麼
你可以說:
陽世之人,未解吾之千千劫也

畫個圈圈詛咒你
你可以說:
畫地成圓,祝爾長眠

有錢,任性

你可以說:
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說

你可以說
孺子含辛,隱忍不嗔

我已經使出了洪荒之力

你可以說
太古滔滔之氣,一卸於此
屌絲終有逆襲日

你可以說: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土豪,我們做朋友吧

你可以說:
聞子多金,願結知音

你特麼在逗我嗎

你可以說
爾等戲寡人哉

我不想和你說話

你可以說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

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

你可以說
君莫欺我不識字,人間安得有此事

我單方面宣佈和xx結婚

你可以說
願出一家之言,以結兩姓之好

你這麼厲害,咋不上天呢

你可以說
汝乃天驕,何不上九霄

讀書,分分鐘帶你開啟一個新世界,就問你一句,服不服。

2017年1月16日 星期一

❤閱讀-哲思-自律真的可以改變人生

文章出處(用chrome開):自律真的可以改變人生


摘要:
§作者自白
從學生時代起我就是那種可有可無的女生,
是那種迅速淹沒在人群中的普通人,成績平平相貌平平,在學校裡死氣沉沉。
我習慣了做中等生,但不知道為什麼心裡卻總藏著不滿,
一心堅定地認為受歡迎的人都是譁眾取寵或過於命好。

後來工作了待在體制內,自然也成了一個很應景的角色,
應付工作麻木生活,我早已習慣了和閨蜜喋喋不休抱怨生活,
習慣了下班後就窩在沙發里吃垃圾食品看無聊的電視節目,
習慣了整天抱著手機,把微博刷到不能再刷,將朋友圈裡的消息看了一遍又一遍。
懶惰的氣場慢慢吞噬我的內心,使我越來越心胸狹窄,越來越自卑、軟弱和敏感,
對人生越來越懷疑,對未來也越來越懈怠。
我是不喜歡這樣的自己的,也曾試著改變,可從來沒在一件事情上長久地堅持過。


有人說成年後有兩種人,一種是成熟,一種是老。
而三十出頭的我已然成為後者,怨天尤人、唉聲嘆氣、苦大仇深,
我漸漸意識到我所有的生活方式雖然算不上惡習,但絕不是好習慣,
而我有相當一部分不快樂來自於這種不良習慣所帶來的空虛,
懶惰和空虛讓我的生活不受控制地走下坡路。


後來跑步也成為我的一種解壓方式,我不再逢人就說自己的不快,
而是對自己說:不開心就去跑步吧。大汗淋漓過後身體累了心卻安靜了。
除此之外,我每周遊一次泳,每天清晨做五組平板支撐。
長期堅持要靠內在動力而非外在壓力,
其實就是自律意識,只有把意識融入血液才能持續下去。


◎我準備了一本手帳,列出了我一年的目標,
分為:長期目標、年計劃、月計劃、週計劃和日計劃。
....
每天清晨做五組平板支撐,夜晚寫日記和讀書筆記,每天至少喝五杯水。
§列計畫是必要的,重點是"可執行性"、"執行"、"執行後可調整的彈性(不是選擇放棄)"。


◎早起:
一年有365天,每天早起1小時,我就擁有了365個小時的高效時間。
夏天我通常5:30起床,冬天6:30,並且中午從不午睡,晚上11:30入睡。
雖然一天睡眠時間只有6-7個小時,但我睡眠質量極高,
幾乎都是一覺到天亮並且很少做夢,也許跟我保持運動有關。
說真的,五六點起床並不算早,但能夠享受屬於自己的時光卻是很寶貴,
尤其對我們這些年輕的媽媽來講,有屬於自己的時間簡直太奢侈了。

晨時間金貴,用來做最不想做的事情一天都會無後顧之憂。
我通常會將每天必看的複習題安排在早起這段時間,
因為早晨很安靜思路也清晰,讀書學習效率會特別高,
學完該學的內容好像完成了一天最令我頭疼的大事,出門幹什麼都輕鬆多了。

這一年我利用早晨時間學習,考了3個和工作相關的資格證,
都是80分以上通過,遴選筆試也考了第一名。


◎讀書:
對我而言,語言的問題(詞窮)是其次,思想的貧乏才是癥結所在
我開始讀書,更確切地說開始補課,補我30年的欠賬。

我用手帳記錄讀過的書和想買的書,用星號標記喜好的程度,每週讀兩本
先從喜歡的親子類書,暢銷書開始讀,漸漸開始看一些思考、表達、思維方式養成的書。


◎獨處:
我一直喜歡一句話:靈魂是注定獨行的。
每天我都會寫日記,寫日記既是確認自己一步步走來的足跡,
也是發掘自己每個時代的心跡,既是告訴自己也是激勵自己。


◎感恩
以前我是個特別愛抱怨的人,總覺得有些事不吐不快,憋在心裡就會令自己難過,
可是後來我漸漸發現抱怨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一次次地強化頑固思維,
本來沒多大的事兒說多了就更讓自己生氣,最終陷入全世界都虧欠自己的怪圈。
我還特別愛拿自己跟別人比較,常常產生自卑心理。

當我意識到這些,
我才發覺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都已經送去嫉妒、傷心、怨天尤人、雞毛蒜皮了……

如今我三十幾歲,雖然還很年輕但絕不是青年了,
人生眨眼一瞬間,我不想繼續虛度時光,我想留著時間把自己改造。

現在的我會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抱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幫助和愛護我的每一個人,
我想變得堅韌、獨立、內心強大,不讓爸媽操心,給孩子做個榜樣,
我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愛自己和身邊的人。



----------------
讀書、獨處、感恩。最為重要。

2017年1月15日 星期日

閱讀-讀書-顏擇雅:那些年,我讀了超多垃圾

文章出處:顏擇雅:那些年,我讀了超多垃圾


摘要:
◎我讀的第一本台灣文學是白先勇《台北人》,
小六級任老師推薦,我馬上買來讀了
。第一篇是〈永遠的尹雪豔〉,我想,這不就是嫁去印尼前的白嘉莉嗎?
但我覺得〈孤戀花〉與〈金大班的最後一夜〉最有趣。
我太常在社會版讀到酒家女與舞女了,到底都是什麼人啊,
怎麼不是死於情殺,就是跟男人共謀仙人跳?感謝白先勇,讓我總算一窺她們的生活樣貌。


◎如果是〈莎喲哪啦.再見〉與〈小寡婦〉兩篇,我就很確定了。
前者寫買春,後者寫色情陪酒業,我當年的確把它當做社會新聞的延伸,邊讀邊罵噁心。


◎當時我覺得無聊的小說很多都像《高老頭》,充滿人生的失望與羞辱。
莎劇當然也充滿失望與羞辱,但我在十五歲前卻無感。
我只讀到《哈姆雷特》是以殺兄奪妻開始,《奧賽羅》是以殺妻自殺終結,
《李爾王》高潮則是鮮血狂噴的挖眼睛


◎也許我不該驚訝。畢竟,刊登色情小說的下流雜誌也曾經給我閱讀啟蒙,
食人魔新聞曾引導我去認識莎士比亞。
一位讀者心目中的垃圾,當然有可能把另一位造就成歷史大師。
閱讀的神奇就是在此,什麼事都可能發生。

§人的境遇很難說,而能轉垃圾為黃金的是個人性格之因素,
例如好奇(要有好奇心才能啟蒙,了解社會真相)
與包容(要有包容力才能理解、探索邪惡的理由),
雖然讀的多為虛構,能從中自我思考,收穫生命的營養。


2017年1月14日 星期六

❤閱讀-溝通-所謂情商高,就是懂得好好說話(3/3)

文章出處(Chrome):所謂情商高,就是懂得好好說話
他有31條,切成10, 10, 11,分三次轉載,此是第三則。


摘要:
不要沒完沒了地講你的痛苦,痛苦是不相通的。
情商高的人,會試圖最大限度地理解和體察別人的痛苦,
他會有同理心,同時,他不會要求別人同樣如此。
所以,他不會遇到問題就叨叨個沒完,不會把負能量傳染給別人。

§這方面還在努力中,努力做到李笑來:
<我的几段个人经历以及一点总结>所言你的苦沒人知道。所以,從此堅決不抱怨。


◎不要說「我早就告訴你了」「我就知道會這樣」。
很多事我們提醒過對方,對方還是會做,受挫了,吃虧了,上當了,
我們忍不住就會說,「我早就說過」……
有年春節我非要全家去澳門玩,羅同學說人很多,我不聽,果然人很多,
我們過關排隊,排了5個多小時;
我非要自己拿通行證,他說我容易丟三落四,交給他比較好,我偏不,
結果我把通行證丟了,害得我們找不到地方住,在麥當勞坐了一晚……
那一次我做的每個決定都是錯的,都導致了最壞的結果,
但是他沒有說過一句「我早就說過」,而是陪我解決問題。
我對他這一點非常非常感激。從此,我再也不說這句話了。

§這早已納入我基本的處置方式,過去就讓它過去。



◎聊天的時候,如果對方被打斷了,問一句:剛才你要說什麼?
有時候甚至是我們自己不小心打斷對方了,
道歉的同時,記得提醒對方,剛才你提到的是……讓對方感受到他說的話被尊重


不要每一場談話你都想贏,你贏了道理,可能會輸了感情。
尤其對你的家人,對你的好朋友,你就不要那麼好勝了好嗎。
我經常看到有些人為了滷蛋好吃還是茶葉蛋好吃,爭論爭到翻臉,有必要嗎?
除了大是大非,把勝利讓給對方吧。


◎如果聊到吃的話題,一定要記住對方愛吃什麼...
§何止如此,還要記住特徵、好惡。
 比如有些人會在拿到對方名片時,
(不可以在對方面前寫)在上面寫上特徵、初次見面的地點。
回家再弄個紀錄本,從每次的接觸,記錄對方的資訊。
我已經忘了我這概念是何書而來,之前我有照這麼做過,
但由於與我往來的人數不多,目前我記在腦袋就好,再不斷更新。


拒絕別人,可以先自責。比如很多人找我約稿,
我就會說,“我人品特別差,是個超級拖延狂,經常放鴿子,
我對你最負責任的方法,就是不接這個稿子,
真的,請諒解” 。別人只好說“好吧,那以後有機會再合作”。

§贊成醜話說在前頭,但不一定要自責。
以誠相待更好,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好建立彼此的信任。


◎尋求合作的時候,不要總說你想要什麼,要說你能給對方什麼。


◎即使是對最熟悉、最親切的人,請依然保持尊重和耐心
很多人對陌生人很禮貌,對家人、伴侶或好友卻極不耐煩,經常翻臉。
因為仗著對方不會生氣。
為什麼不把你的溫柔和體貼,你的快樂和美好留給最愛你的人呢?

2017年1月13日 星期五

❤閱讀-溝通-所謂情商高,就是懂得好好說話(2/3)

文章出處(Chrome):所謂情商高,就是懂得好好說話
他有31條,切成10, 10, 11,分三次轉載,此是第二則。


摘要:
◎初次見面,一定要努力記住別人的名字。
很多年前,我剛進報社,徹徹底底的屌絲記者,有一次採訪梁文道,他問了我的名字。
時隔一年多,第二次見面,他一來就叫了我的名字,太感人了。
很多人都說,我就是記不住別人的名字啊。其
實你不是記不住,你是覺得這件事沒那麼重要。
果你真的意識到它足夠重要,你一定能記住的。

◎真性情是讓你說真話,不是讓你說難聽的話。
你可以吐槽朋友胖,但你不能說她「肥得像頭豬」。
調侃和侮辱是兩回事。幽默和嘴欠是兩回事。
直率和輕重不分是兩回事。

§自嘲就好了,陶侃別人會有風險。
那如果別人把你自嘲的話,拿來諷刺你,乃至講得更難聽。
因為他覺得你都可以拿這事諷刺自己了,一定接受別人也這樣說。
這該以你接受接受程度來看,可以日後都這樣,那就維持,不然就遠離那人。


如果你一定要炫耀,請加上你的糗事中和一下。
《英國人的言行潛規則》裡專門講了這一條,
如果你想炫耀自己的成功,一定要附送你的糗事,
以化解你的成功給別人帶來的尷尬,同時預防嫉妒。
如果你一定要講「我買了個三萬塊的包包」,
請加上「剛背出門,朋友問我這山寨包做得挺像啊,A貨啊,得一兩千塊吧」;
如果你一定要講「我家買了個大別墅」,
請加上「我這個土鱉給樓梯上了蠟,剛搬進去就摔了個狗吃屎」……

用有趣的方式自嘲,成為自己的高端黑。
大學的時候有個室友說,很多時候她都很討厭我,
但是我有一點她覺得特別可愛,就是我喜歡自嘲。
每次我自嘲,她又會重新喜歡我了。自黑需要內心強大、厚臉皮和幽默感。
我每次都把自己的糗事講成段子,把自己活成一個笑話。
楊冪以前被黑得多厲害,當她開始自黑的時候,有多少人對她黑轉粉啊。


看破,但不點破,給別人留一點餘地。
發現對方說錯話或者說謊,不要當面拆穿。
別人背了山寨包來炫耀,沒有必要當面戳破。
其實,買假包已經很辛酸了,買了假包還要當真包炫耀,更辛酸了。
一個人不夠強大的時候,才試圖用名牌來證明自己,等她變得強大一些,
有自信了,就會懂了。


把「你明白我的意思嗎」換成「我說清楚了嗎」。
「你明白我的意思嗎?」「你聽懂我說的話了嗎?」
看上去很正常的話,其實是不妥的,因為它會有一種暗示:
傻逼你聽懂了嗎?你能get到我的重點嗎?
如果換成「我說清楚了嗎」,這樣就不是指責,而是自責了。
意思是,如果我沒有講清楚,我可以再重複一次,是不是禮貌多了?原文網

§日後都該這麼說


◎把心裡的小猥瑣說出來,會更討喜。
我不認為情商高的人都是聖母聖父,一定大公無私。
但如果有私心,不妨直說出來。
如果有兩個蘋果,一個小的,一個大的。你想吃大的,
有兩種方法,直接把小的給別人,大的留給自己,對方會覺得你真自私;
如果你直說「我想把大的給你,可是我捨不得,可以不給嗎」,
你同樣是自私,但你自私得很可愛啊。

§不要保持完美形象,這樣作人會很辛苦。但也要發乎情,止乎禮。

2017年1月12日 星期四

❤閱讀-溝通-所謂情商高,就是懂得好好說話(1/3)

文章出處(Chrome):所謂情商高,就是懂得好好說話
他有31條,切成10, 10, 11,分三次轉載,此是第一次。


摘要(1~10條,沒寫的,即認為不重要):
◎把你說的“不對”統統改成“對”。我有個朋友最喜歡說“不”,
不管別人說什麼,他先說“不”,“不對”,”不是的”,
但他接下來的話並不是推翻別人,只是補充而已。
他只是習慣了說“不”,大家都討厭他。誰喜歡被否定啊?

我採訪過一個學識特別淵博的教授,我發現他有個美好的小習慣,
不管對方說了多麼傻逼的話,他一定​​會很誠懇地說,“對”,
認真地指出你這個話可以成立的點,然後延展開去,講他的看法。
他這麼牛逼的人,肯定了傻逼的你,你一定受寵若驚。
而他把你的意見上升到那麼牛逼的高度,你發現自己和他都好厲害哦。
從此我學會了這一點,先肯定對方,再講自己的意見,溝通氛圍會好很多哦。

§說完對之後,後面不要再加"不過"、"但(是)"、"可是"、"然(而)",轉折語氣的連結詞。
要說,"而我認為","我想補充說明的是"。


.聊天的時候,少用「我」,多說「你」。
蔡康永就說過,聊天的時候,每個人都是朕。每個人都只想聊自己。
你講了自己的經歷,或者對某件事的看法,然後加上「你呢」,「你覺得呢」,
把話題丟給對方,讓對方也有表達的空間和權力,你會變得可愛很多。

§標題下得不好,當然是先聊自己的事,而別忘了讓別人也說說,
或者最好是誘導別人去說,拼命地說。

參考:得到-溝通-怎樣談判才能利益最大化


說“謝謝”的時候可以加上“你”,或者加上對方的名字。 
“謝謝”和“謝謝你”的差別在哪? “謝謝”是泛指,而“謝謝你”是特指,更走心。
對於陌生人,你說“謝謝你”,對於認識的人,加上對方的名字,會友善很多。很多。很多。

讚美別人的時候,不要太空泛,要具體地讚美細節。
 “ 你好美啊”、“你好聰明”、“你好牛逼”這些是普通級的讚美,
更高級的讚美是,找到對方怎麼美、怎麼聰明、怎麼牛逼。
比如認識一個姑娘身材特別好,而她已經聽膩了別人誇她身材好了,
有個人誇她“中國女孩的腰臀比例都不太好,只有你是一個例外”,
她印象最深刻,然後她就嫁給對方了。
而經常有人誇我,咪蒙你寫的書好棒哦,你文筆太好了,老實說我會當成一種客套,
但是如果對方說我哪篇文章寫得特別好,哪段話他特別喜歡,我會特別感動,
原來他是真的喜歡我的文字啊。

§感謝而言,
最好的方式是,謝謝你,某某某,在哪一件事上幫忙我。
次好的方式,謝謝你,某某某。
稱讚而言,
具體先出哪一點好。
如果是講對方寫的書好或說的概念不錯,可以明確對你最有印象的那一段(句),
要更進一步聊的話,可以講對你造成怎樣的改變。

可參考:


讚美別人鮮為人知的優點,讚美他期待被誇獎的部分。
美貌的人都希望你誇他有內涵,企業家都希望你誇他有人文情懷,
才女都希望你誇她美,缺哪補哪。媽蛋,我又忍不住刻薄了,說好的高情商呢?
但如果他真的就是膚淺,真的就是奸商,真的就是醜逼,也不能昧著良心硬誇啊,
那不是情商高,那是虛偽。

§別硬要誇讚,裝熟。


◎請別人幫忙的時候,句子末尾加上“好嗎”。
千萬不要用命令的語氣說話,加上“好嗎”兩個字,就變成商量的語氣,
對方會覺得更被尊重。一個朋友是上市公司總裁,他每次讓我做什麼事,
都會加“可以嗎”“你方便嗎”“好嗎”——
尤其是對待世俗意義上比自己地位低的人,用商量的語氣,顯得你更有教養哦。

§比較常用的:開頭時先問,你有空嗎?再接下談。


◎當面說對方的壞話,背後說他的好話。情商高不等於不吐槽。
朋友之間都不能互相吐槽,那還有什麼意思?但是,請你當面吐槽對方背後說他的好話
我一個前同事,大美女,之前我都覺得她很高冷,
有一次我無意中聽見有人說我壞話,她為我辯駁,我好感動啊。瞬間對她好感倍增。

§只保留"背後說好話",而這很難得的。


◎你可以嘲笑你的朋友,但不可以嘲笑他喜歡的東西,尤其不要嘲笑他的偶像。
如果你有追星的朋友,一定要記住這一條。
你可以說她追星腦殘,但絕對不可以說她追的星腦殘。
我身邊兩個女生,是認識了十幾年的好閨蜜,說對方就像家人一樣重要。
其中一個是吳彥祖的腦殘粉,另一個不小心說了句
“吳彥祖真的老了,滿臉褶子”,友誼當場終結。
同理,當你想和一個追星的人做朋友,誇她的偶像,不僅要誇她的偶像帥,
還要誇人品好、對粉絲好、演技好,有才華,這是最快的建立友誼的方式。

§我遭遇過人會"嘲笑對方喜歡的事物",
十有八九是故意的,要想讓對方受傷(刺激),笨蛋除外。也可能我的經驗不夠多。
最大的問題是"為什麼要嘲笑",耍幽默嗎?

2017年1月11日 星期三

❤閱讀-兩性-如何判斷一個人?(他的好是“他好”還是“他對你好”)

文章出處(Chrome):如何判斷一個人?


全文轉載:
無意間,想起范蠡與西施的傳說。

無論多麼鍾情彼此,西施還是因為政治原因被送到吳國。
有民間傳說,當吳王夫差自殺身亡之後,范蠡也離開越王勾踐,
攜西施泛舟五湖,共度餘生。

然,細細思來,便覺得這個結局是民眾對這位絕世美女的憐愛而產生的一廂情願。
善良的人們希望這樣一位為國出力的佳人得以善終。可是,終究不符合人性。
范蠡將西施送往吳國,給了吳王夫差多年,夫差對西施寵愛有加,為她修葺姑蘇台行宮。

倘若西施感恩於夫差對她的疼愛,那夫差死,她必然有愧于夫差而拒范蠡;
若她厭惡和記恨夫差好色,數年過的悲苦,她也必然怨恨范蠡。

所以,從人格的統一性和情感的一致性分析,
吳王夫差是橫在西施和范蠡之間的一道情感屏障,而西施的作為也一定不能前後不一。
無論如何,西施都不可能和范蠡再續前緣。

即便西施懷抱執著愛戀,從范蠡的人格和行事風格分析,也是不可能的。
范蠡是何等理智與智慧之人?為了復仇,忍辱負重籌劃多年的人,是難能兒女情長的。
自保和為己是他第一個選擇,這個從他後來明智地離開勾踐可見一斑。
而禍害吳國的西施,即便在自己的越國,也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更別說滅國的吳國子民此刻也已經成為越國子民。
所以,聰明的范蠡是不會帶上禍國的西施自保的。

無論是從心理學還是從感情角度分析,范蠡和西施泛舟五湖的結局都是不符合常理的。
 “一葉扁舟,五湖中,天地伴,永相依”,只不過是後人對美人的惋惜追戀罷了。


為什麼說這個?

不是為了講歷史,歷史不是我的強項,
但是從歷史事件中人物的人格和情感角度分析問題,卻是心理學可以涉足的。
分析情感走勢也要先從人格入手,情感可以多變,但一個人的人格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所以,必然不會做出先後不一的事。比如范蠡,他注定不會為了西施而將自己置於風險中。

很多女孩問“我該如何判斷一個男人的人品?”擇偶過程中,這是女人最害怕的陷阱。
舉個例子,某日閒暇,看了半集電視劇《北上廣依然相信愛情》,看不下去了。

因為從開始可以看到結局,這還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從開始到結局一定是不合邏輯的。

劇情大概是這樣的:男主開車右轉,撞了騎自行車綠燈直行的女主,
男主各種強詞奪理不承認錯誤,即便是警察過來依據“綠燈行,右轉車輛讓直行行人”,
劃定男主負全責之後,男主依然狡辯:
“按照這樣的說法,以後我就騎一輛自行車,碰到右轉車輛我就撞上去,就可以得到賠償”,
警察同志只能告知這樣做的話會以擾亂治安罪論處,
然後吧,男主又是各種爆發各種失態。總之,就像一個法盲和文盲一樣。

我沒看下去,但是能猜測一二,
劇情一定是男女主角因為矛盾衝突而相識,之後機緣巧合又必須在一起相處,
然後在相處的過程中發現對方其實很好啊,所以相戀了

編劇們一定沒有學過心理學。

這也是我看不下去的地方。


編劇們純粹是為了製造衝突而製造衝突,無論主角表現多糟;
然後為了戀愛,編劇們又讓主角變的“很好”。
卻忽略了人的素養是人的人格和整體認知的體現,
一個在公共場合對待他人態度如此惡劣的男人,很難在後期就變得高素養有涵養。
但是,編劇往往就會這麼做。


女主發現男主的好,恍然大悟愛上她。
把人格和素養不統一,為人處事前後矛盾的特質放在一個人身上。
當然,編劇們一定會給這樣“沒有涵養”的行為添加一個前提,比如“今天有煩心事啊”。

問題在於,心理學上,一個人的人格是相對穩定的,
由此而表現出的面對沖突的處理方式和情緒表達方式也是相對穩定的
(至少在電視劇劇情所展現的短時間內,又不是時隔二十年光景,歲月沉澱漸入佳境),
恰恰在煩心事的處理上,體現的是一個人的素質。這才是真正的女人判斷男人的標準。

哎,可惜編劇還是會讓女主角愛上男主角。
於是,電視機前的女觀眾們就會因為電視劇而喪失判斷男人的能力。
這對於剛剛戀愛的年輕人,是一個誤導。


有些女孩在戀愛之初其實是可以感受到男人的素養的,
但是由於平日裡各種誤導,也會養成合理化不良行為的習慣,
比如“他可能心煩吧”。然而,素養絕非體現在順風順水的時候!

一切順利歡樂開懷的時候,誰不能做一個安靜的美男子呢?

我之前諮詢過一個姑娘,
她告訴我“老師,如果一個男人深愛一個女人,
不應該是女人生氣的時候,男人追著哄到開心為止嗎?”,
我問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她告訴我電視上就是這麼演的。
如果這句話出自一個十二三歲的天真女孩口中,我會一笑了之,
但是這句話出自二十七八已然成家且有孩子的妻子和母親口中,多少讓我覺得悲哀。

對於情感,有些女子,得到過的正確引導太少太少。


在戀愛中,男女的投入是不同的。
男人在前期追求過程中投入比較多,
所以往往追求階段都會表現出“百般用心百般呵護”,一旦目標達成,就會鬆懈;
而女人不同,女人開始一段感情,面臨著“第一次”,以及後續懷孕的風險,
生養孩子的艱難,所以女人在開始的時候會百般挑剔百般猶豫,
但是一旦投入感情,就會容易陷入。

很多女人在後期相處的時候會失去對一個男人的判斷力,
即便是男人表現的極差,很多女人都不捨得放棄,
理由是“他開始的時候對我很好”,
這樣的一種記憶會讓女孩認為“他是可以變好的,因為他曾經好過”。


從男女差別來看,男人的變化固然有其性別因素,這部分是可以理解的。
比如變的不那麼用心,不那麼緊張女方情緒,雙方關係趨於平淡,這是正確節奏。
也正因為如此,我一直不贊同女孩從“他是否曾經對我好”來判斷一個男人。
這個標準是時刻變化的,不太靠譜的,至少是不穩定、易變的。易變的標準便是沒有標準。
所以,最根本的判斷在於,他的好是“他好”還是“他對你好”。


如果對方是一個心地善良,性格友善,人格穩定的人,
那麼,愛與不愛,他都不會突破人與人相處的底線而傷害你;
但是如果一個人自己有問題,既便是他對在你再好,有一天你也極有可能會嚐到惡果。

不要說“他再好不愛你也沒用”,這是自然的,不用多言。
但是如果你愛上一個人品有問題的人,那後果可想而知。

所謂的“好”很難有統一標準,
但是在我看來,人格穩定和健全,具有相似的思維方式,是雙方相處的基礎。

無論對事對人,這兩者都是必須的。
對事情的分析要建立在邏輯之上,對人的分析要建立在人格統一的基礎上。

很多人不懂得發現一個人為人處事背後的人格因素,而是考慮外在因素。
然而,外在因素千變萬化,你看到一個人的表現也會千變萬化,
高興一個樣不高興一個樣,以至於很多女人會陷入困惑:
這個男人到底好還是不好啊?可是,他開始的時候對我很好啊。


那如何判斷一個人呢?說出來太泛泛,我們舉個例子。
當雙方關係順風順水的時候,一定是相親相愛的,這時候最不適合作為考量標準。
當雙方發生衝突和矛盾的時候,才是真正判斷一個人的時候。

比如,你和男友鬧矛盾了,過了夜裡11點,你回到了家。這時候你的男友有幾個做法:

1 他給你微信道歉,讓你先早點休息,明天他會找你
2 他追到你家樓下,不斷地打你電話,各種解釋,你不下樓來原諒他,他就不走

很多女孩會覺得第一種男人無情,
而被第二種男人感動,覺得他為了讓自己開心,不惜在屋外受凍,不惜放低姿態各種求和。
卻忽略了他為了贏回關係在嚴重打攪你的休息,他不分時間,這其實是一種不尊重。


也許女孩會覺得“不是,他是怕我難過”。

不要忘了,怕你難過的背後是“怕失去你”,“怕失去你”的背後是“他失去了”。
別以為他是“心疼你,怕你難過不睡覺”,
因為他正在做的事就是干擾你的睡覺,他並非真正心疼你。

這是一個簡單的例子,我不是說這種男人壞,
而是藉此說明,選擇一個男人,首先是選擇一個人,那就要從最根本的做人入手,
比如尊重他人,人格健全,獨立自主,拋卻了這些基本的為人處事的道理,
拋卻了人格的健全,對這些方面的問題視而不見,
只陷入“他對我好”,就很難避免以後陷入“他以前很好啊”的失望。


女子A和男人B相愛,
但是B依然會在他的朋友圈展示他和他的仰慕者一起、易讓人誤會的照片,
他明知道A可以看到。

這就是問題所在。

B可能確實喜歡A,但是,從喜歡到愛,還有很長的路。
而B的做法恰恰體現的是他並不尊重A,不敬畏這種關係。
缺乏基本尊重的喜歡,到底也是一種傷害。

也許范蠡在訓練西施的時候,對西施也很好。
但是透過范蠡在其他方面的行為,我們可以想像,最終,他不會和西施在一起。

一個男人也可以對你很好,但是透過他處理矛盾或其它衝突的方式,
也可以判斷這個男人是否人格健全,是否尊重他人,是否可以作為相依相靠之人。

判斷女人,同理。

閱讀-學習-絕大多數失敗者也是勤奮的

文章出處(Chrome):絕大多數失敗者也是勤奮的


摘要:
◎勤奮也未必好,很多失敗者也很勤奮。他們如果沒那麼勤奮,可能就不會失敗了。
讀過書都知道,那個永遠考第一名的學霸,往往不是最勤奮的,他只是學習效率最高,
一小時頂別人五小時,你以為勤奮得不睡覺能趕上他?你只會降低效率,離他更遠。
效率才是最重要的。


◎一個人第一次知道泰勒的(提高效率)方法,
第一反應可能是輕視:這想法有什麼神奇的?我也能想出來。
這驕傲並不意外,管理學大師德魯克如此評價:
泰勒的方法聽起來沒什麼了不起的——有效的方法常常如此


◎人的競爭,也是效率之爭,你能不能管好自己?
管好自己不是把自己綁在書桌前,而是單位時間的產出更高。
列書單意義也不大,一年讀了400本書的人,長進未必高過讀對了4本書的人。

有些人,容不得自己有休息、有娛樂;
 有些家長,容不得孩子一刻不讀書,
這都是不會管理,沒有效率的體現,單純的工作(學習)時間增加,
表面是在增加勤奮,可是往往起反效果,能輸掉學習,也能輸掉戰爭。

2017年1月8日 星期日

閱讀-心理-爸媽總是潑冷水、永遠得不到讚美...你是「假性孤兒」嗎?

文章出處:爸媽總是潑冷水、永遠得不到讚美...你是「假性孤兒」嗎?想要被愛,就是覺醒的開始
尊重每個人是獨立個體,觀察自己,而不是討好別人(包含你的親人)


摘要:
◎我告訴安妮,想要母親改變,唯一方法就是不要再提母親做錯的、傷人的事。
安妮必須找到「不需母親參與」的方法往前邁進,
這才是與害怕親密感情父母交流的唯一方式。
安妮熱切的想要贏得母親的認可,以至於不再為這段關係下判斷:
她從來沒問過自己,跟母親在一起快樂嗎?


◎若要情感自由,第一步就是評估父母是否在情感上發展不健全。
他們可能永遠無法實現你小時候「充滿愛的父母」的想像,
你無法贏得父母的心,但是可以救自己。
唯一的方法就是發自真實自我的行動,而不是聽從想討父母歡心的偽自我。


轉換成觀察模式
與情感缺失者互動時,若能冷靜、客觀思考,而不是從感情、情緒處理時,
你會覺得比較有自信。先把自己穩下來,然後進入觀察者的角度、切斷情緒,
例如:慢慢數你的呼吸、依序的繃緊然後放鬆肌肉群、想像讓你平靜的意象。


◎童年缺乏情感互動的人,不論男女,通常不相信有人會愛上「真正的」自己。
他們深信,想要拉近雙方的關係就必須扮演以對方為重的角色。


情感缺失父母不正視孩子的心情和直覺,
孩子因此學會讓步,採取對方能接受的策略。
孩子長大後會否定自己的直覺,反而選擇錯誤的對象。
孩子可能會相信得靠自己來改善關係,將努力經營感情的原因合理化:
和另一半相處,每天天人交戰是必經過程。
雖然維持溝通和交流確實需要努力,但不該是永遠做不完的白工。


◎若被訓練成否定自己的感覺,當外人看來沒問題的時候你卻抱怨,就會產生罪惡感。
如果你有固定居所、有固定薪水、有足夠的食物,還有伴侶或朋友,
你的常識告訴你:「還有什麼不好的呢!」
大多人能立刻列舉讓自己滿足的理由,
而羞於承認自己的不滿足,並且因為自己沒有「對的」感覺而自責

❤閱讀-醫健-假日運動族 膝蓋關節更容易發炎?

文章出處:假日運動族 膝蓋關節更容易發炎?
盡量落實到生活上



摘要:
◎臨床發現,國人大約從30歲起,膝蓋就開始逐漸退化,
再加上現代人多為「假日運動族」,平時不運動,
假日一到就突然大幅運動,當大腿肌力強度不夠時,
就很容易造成膝蓋的損傷,使得退化性關節炎提早找上門。


做以下2種運動訓練,早中晚努力做150下,幫助強化大腿的肌肉,
約兩周的時間,膝蓋無力痠痛感會有明顯改善,一至三個月後可改善大部份不舒服的症狀。
一、坐姿訓練
1)坐有靠背的椅子,讓腰貼滿椅背,可減少腰部懸空產生的腰酸背痛。
2)單腳伸直平抬,腳底板盡量回勾、腳背朝向自己,讓大腿肌肉繃緊用力,
維持5秒後放下,換另一腳(如此重覆訓練30至50次)。

二、臥姿訓練
1)平躺床上,單腳伸直抬高腳跟30~40公分,腳底板盡量回勾,維持5秒後放下,
換另一腳,如此重覆訓練30次。
2)早中晚有空就做,每天努力做滿150~200下。

閱讀-哲思-所有的迷茫困惑,不過是一種局部思維

文章出處:所有的迷茫困惑,不過是一種局部思維


摘要:
◎有個年輕人,閒來無事在公園散步,走到一塊大石頭前,見一個老者,手執巨筆,
正準備寫字。年輕人就走過去,坐在一邊看。
 見年輕人走過來,老者斜睨著他,雙手執筆,寫了個大大的“滾”字。

年輕人就有點上火,你說你這怪老頭,大庭廣眾下寫字,你還不想讓人看。
不讓人看你好好說呀,居然提筆就罵人,公園又不是你家的,你憑什麼讓老子滾?
 真是豈有此理!
 見年輕人不肯走,老者的臉沉下來,再雙手執筆,又寫了一個巨大的“滾”。
 年輕人的忍耐,終於到了極限,他衝過去,一腳把老頭踹倒,
我叫你罵我,叫你再罵我,不要以為你老我就不敢揍你!

事情鬧大,警察趕來。
 面對警察,老頭哭道:我好好在這兒寫字兒,正在寫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剛剛寫了頭兩個字,這小伙兒上來就踹我,你憑什麼呀你。
 啥?你是要寫滾滾長江東逝水,不是罵我?……誤會,誤會,全都是誤會。

我們看到的世界,或是思索的問題,只是局部的。
隨著時間線的拉長,現在讓你確信不疑的,有可能是完全錯誤的。


◎俞敏洪先生,曾講過一個熊孩子。這孩子讀書時腦子缺根弦,讀不明白。
 不喜歡讀書倒還罷了,偏偏還手欠。
 他喜歡拆東西,家裡有輛破自行車,他每天偷偷拆開來,再裝回去。
 後來,家裡買了輛摩托,他又手癢起來,趁父母不在家,把摩托車也給拆了。
 結果被老爹發現,打了個半死。
好了傷疤忘了痛,過段時間,他的手又癢起來,又把摩託給拆了。——又被打了個半死。
 他就開始考慮,要如何做,才能避免被打半死?
 ——用最快的速度拆開摩托車,再以最快的速度裝回去。
如果老爹沒發現,應該就不會挨揍了吧?
於是這熊孩子的青春成長,就陷入到每天跟老爹鬥智斗勇,
他拆車,親爹打,拆了打,打了拆的過程——結果,同齡孩子全都考上大學了,
他卻忙於跟親爹鬥法,只落個兩眼空茫,人生前路迷茫。

前路迷茫怎麼辦呢?看看自己能幹什麼吧——好像就會拆裝摩托車。
 那就……自己買點摩托車零件,組裝輛摩托車來賣吧。
 有句話很流行——這個世界,正在嚴厲懲罰讀書不成的人。
 但沒懲罰這個熊孩子——雖然他不喜讀書,但玩有專長,他賦予了自己足夠的生存能力。
 當熊孩子組裝了輛摩托,就意識到機會了——那我為什麼,不註冊家摩托車製造公司呢?
 他真的這麼幹了,人生事業就開始了——
但,許多城市,限制摩托,這個行業發展好像不是那麼樂觀。
那要不……咱們乾脆進入汽車產業,好不好?

熊孩子這個想法提出來,身邊的人,立時就炸了鍋!
你知道汽車製造業的門檻,有多高嗎?長春一汽牛吧?可他們都造不了,要請德國人來。
上海一汽牛吧?一樣也造不了,也請德國人幫忙——這兩家汽車製造廠,
什麼樣的牛人沒有?哪個不比你強出百倍?他們都勝任不了的,
你個土法上馬沒讀過書的二楞子,不過是靠運氣拆裝幾輛摩托車而已,還是別想入非非了。
 萬萬沒想到,熊孩子說了句:造汽車很難嗎? ——不過是把兩輛摩托,焊在一起罷了。
 ……這熊孩子,怎麼能這樣說話?

他就是這樣說了。而且他真的這樣做了。
這個說把兩輛摩托焊在一起的熊孩子,他叫李書福。吉利汽車集團的老總。
 吉利的汽車,當然不是真的把兩輛摩托焊在一起。
但李書福說的技術原理,並沒什麼大的錯誤。
 你會注意到,李書福的視角,跟別人是不一樣的。
 別人看到的,只是問題。李書福看到的,卻是機會。
 ——事實上,所有的問題,都意味著機會。
人生也好,人類社會也好,都是通過不斷解決問題而前行。
能夠解決人生問題的,就是成功者。能夠解決社會問題的,就是了不起的大人物。
成功者與失敗者,大人物與小人物,所面對的是同一個世界。
但不同的思維,讓他們產生了不同的行動,並各自得到了自己必然的結果。
多數人,都是從底層或低端起步。
越是底層,越是低端,問題就越多——也就意味著,機會越多。

只看到問題的人,就會陷入到苦痛絕望之中,感覺自己好好命苦,
人家生下來有背景,自家只有背影,別人是人見人愛,自己是人見人踹。
問世間,人生何物,直教人雙目淚垂,天南地北雙飛客,誰也沒有咱苦……
就這樣自怨自艾積淚漲江,但無改於人生現狀。
所有的迷茫困惑,實質上不過是一種局部思維。 
——只看到了現狀,而忽略了這個世界的變化。


馬雲曾在香港,遇到個年輕人,向他抱怨說:
「人生好艱難,機會都讓你們抓走了,什麼也沒給我們剩下。」
馬雲說:
「你錯了,我們根本沒抓住任何機會——實際上,我們抓住的,只是問題和困境。」

——回溯馬雲的阿里巴巴,有記憶的人會想起,早年的阿里,是個多麼荒謬的想法!
 那時候中國的商業市場,遠比現在落後得多,騙子無數,欺詐橫行。
許多人在商場買到假貨,都投訴無門。馬雲竟然想到網絡交易,這豈不是腦殼灌水多了?
當年許多人嘲笑馬雲:網絡交易,根本不可能,你買貨的,敢不敢先打錢過去?
打錢過去,人家根本不發貨,只是個騙子,你找誰說理去?
你賣貨的,敢不敢不見錢就發貨?發了貨收不到錢,誰來賠你?


人生是不確定的。
——最大的忌諱,就是在時間線極短、完全是局部觀察下,得出結論並倉促下決定。
在一個更長的時間段上,局部的不可能,會轉化成巨大的可能。


與其終日所思,莫如須臾之行。
在一個極長的時間線上觀察你的人生,
會發現所有人的命運,都是跌宕起伏上下不定的。
有榮必生辱,有成必有敗,所謂成功者不是直線上行,而是螺旋式的。
而成功者之所以很難再被打回原形,是因為他們在實戰中,越來越富有行動的智慧。

所以別再說什麼迷茫了,今日憂苦,不過是昔年識見不足的果。
太過於短視的局部思維,讓自己的心,泥陷於繁雜情緒的困擾。
風物宜長放眼量,得其大者兼其小。
世事如潮,翻覆不定,所有那些讓你擔憂的,不過是迷惘錯覺。
你需要把握的東西只有一樣,讓自己的明天,比今天稍微好上那麼一點點。
點滴積累,漸成精品。屬於你的時刻終會來臨,綻放時厚積薄發,等待時心如止水,
這就是時間的智慧,也是你生命的自然構造。



*****
任何大事業,開頭態勢不明,諸事未備,但眼光放遠,便能將眼前的問題轉成機會。
所有人的境遇都是順逆交替、苦樂互摻,全看你在循環中,要螺旋向上,
或是為現境所惑,忙著閃躲困難,等機會從天而降,猶如陀螺一樣永遠在原地打轉。
(本想省略故事,但就難以支撐出後頭的結論。)

2017年1月7日 星期六

❤閱讀-學習-伯凡:這些遊手好閒的“偽學習”,你中過招嗎?

文章出處:這些遊手好閒的“偽學習”,你中過招嗎? 2017-01-07
合併著看:閱讀-哲思-吳伯凡:全民焦慮的時代,你該如何自處?


摘要:
◎我們這種對未知事物的追逐,
 說到底是一種遊手好閒的學習,是錯把娛樂和閒逛當成了學習。

◎我常常聽到一個說法,說企業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最適合做的事情就是學習。
這句話既對,又不對。
所謂對,就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是要學習。例如像IBM、惠普、寶潔、華為、
阿里巴巴都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學到了很多,讓他們日後非常受用的一些本領和知識。
但我們現在一說到學習往往不是這個意思,
我們現在說的學習,往往就想到了培訓,想到了去報各種EMBA、創業營之類的東西。
肖知興先生的說的更明確一點,他說:“要多一點真實踐,少一點偽學習”。
§不對之處,就是把培訓,報名EMBA當作學習。


管理,是一門關於“實踐”的學問,實踐出真知,磨練出絕活。
踏踏實實坐下來把豆腐磨好,是確保經濟低谷期企業能夠活下去的唯一辦法。


◎“偽學習”,細分為“乾貨式學習”、“自拍式學習”、“雞湯式學習”和“粉絲式學習”。
什麼叫“乾貨式學習”?就是不遠千里趕到一個地方,
看一個老師在那兒演示PPT,老師板上釘釘告訴你:
渡過嚴冬的五種方法,經濟不景氣時期的“成本管理”……
當看到這些三大方法七個習慣的時候,你就以為終於找到真經了,
拿回去就可以讓自己的企業起死回生,可以讓自己的企業繁榮昌盛。
事實上,這樣的干貨基本上都是不靠譜的。

所以,要知道這樣的東西不值得相信,其實不需要太高的智力,只需要懂得基本的邏輯。
這個邏輯就是《世說新語》裡說的那個叫王戎的小朋友的邏輯。
別的小朋友看到一顆李子樹就瘋狂的撲上去摘李子,
而小王戎站在旁邊一動不動,那個大人問他,你為什麼不上去摘李子啊?
小王戎說,“這些李子能長在大路邊啊,如果它真好吃的話,
肯定不會等到我現在來摘,我想一定是非常難吃的,所以樹上才掛滿了李子。
”果然不出所料,這些撈乾貨的小朋友在摘到李子吃的時候,
咬一口的時候就開始大罵:酸啊……


◎真正有用的知識都是場景化的知識,去場景化的知識聽起來簡單明了,
可實際上用起來什麼用都沒有,不僅沒用,而且很可能有害。


◎還有一種叫“自high式學習”。
就是那些傳授知識的人,在感動你之前,他先把自己給感動了。
我聽說有個老師,講課的時候,在那個有空調的大教室裡頭講課一天換了七件襯衫,
但他不是為了展示他的襯衫多,而是因為每講一段時間會汗流浹背,就差淚流滿面了。
這種“自high式學習”在很多時候它會形成一種強烈的氣場。
會讓你覺得他講的每一句話不是“字字血淚”也是“字字珠璣”的。
這樣的傳授的是一種表演式的傳授,他追求的是一種劇場的效果。


◎還有一種叫“雞湯式學習”。肖教授說它貌似有營養,
其實大多都是雞精勾兌的,不僅沒營養,反而喝多了還會有害,
這種學習在傳銷界、壽險界大行其道。
這個行業準確的說,既不是教育業也不是培訓業,
它其實是一種特殊的娛樂業,娛樂的主要功能就是讓你放棄思考,讓大家一起high起來。


◎那就是出於某種恐懼感,出於某種怕被淘汰,怕被別人扔下的的那樣一種焦慮
我們這個時代最稀缺的不是各種信息和知識,
而是一個安靜的角落,或者一個安靜的洞穴,
坐下來,在一張白紙上認真地念一個簡單的清單:
我現在真正的焦慮是什麼,真正的困惑到底是什麼?


◎如果你實在找不到答案,那你暫時停下來,去做一件很具體的事情,
認認真真的做,當你做這件事情的時候,自然就會向自己提問:
我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當我們害怕自己會掉隊,唯恐失去眼下的一個學習機會的時候,
我們可以想像我們是怎麼在玩手機的。
當你玩手機的時候,常常是因為你怕錯過什麼,
錯過特別重大的信息,錯過特別重大的新聞,錯過特別重要的知識,
但是,有一天突然你手機掉了,或者是手機沒電了,
你又大半天不能玩手機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你也沒有錯過多大的事情。
當我們在網上看各種干貨的時候,你唯恐自己會丟失它,
於是就把它Copy下來,把它收藏起來,遇到什麼信息和知識都習慣性的Mark一下,
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所有的收藏其實都是埋葬。
我們要擁有一種很基本的能力——刪除力。


多餘的錢只能做多餘的事,多餘的時間,常常也只能做多餘的事。
當你那麼忙碌去追逐各種學習機會的時候,我們要問問自己,
我是不是太閒了,我是不是沒有正事可做?
當我們這樣多問幾句的時候,這種追逐各種偽學習的興致可能就會減少許多。
我們這種對未知事物的追逐,說到底是一種遊手好閒的學習,
是錯把娛樂和閒逛當成了學習。只有刪除這樣的學習,你才會逐漸知道,
你真正需要學什麼,最重要的是你真正知道你要做的是什麼。


*****
三種錯誤學習:
“乾貨式學習”:系統整理,看似理性而有用(理性的高潮)
“自拍式學習”:製造出情境,讓你情感受到感動(感性的高潮)
“雞湯式學習”和“粉絲式學習”:娛樂效果,達到情緒歡愉(非理性非感性的麻痺)

最重要的是這一段話:
我們這個時代最稀缺的不是各種信息和知識,
而是一個安靜的角落,或者一個安靜的洞穴,
坐下來,在一張白紙上認真地念一個簡單的清單:
我現在真正的焦慮是什麼,真正的困惑到底是什麼?你真正需要學什麼?

不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所學的知識收藏,其實都是埋葬。

閱讀-風俗-連日本家事達人都來學的德國掃除術

文章出處:只要一條毛巾,15分鐘》是有多神?連日本家事達人都來學的德國掃除術


摘要:

◎在德國,維持家中清潔的信念是「一弄髒就清潔」。
只要是才剛沾附上去的汙垢,輕輕一擦就可以擦掉了,所以清潔起來很輕鬆

◎家中的汙垢有「看得見」與「看不見」兩種。
所謂還沒有髒掉之前就清理,
指的是在「看不見」的簡單汙垢變成「看得見」的複雜頑垢之前,就要加以消滅。


你家可以隨時招待客人嗎?


◎讓房間看起來整潔的「重點」整理
○首先是廁所與洗手台。

○接著是玄關。玄關是房子的門面。第一印象就從玄關開始。
 平時也要努力養成「不弄髒」「髒了立刻清潔」「用過立刻擦乾淨」的習慣。

○廚房
比方說水壺。水壺煮開水之後,餘熱會維持三十分鐘以上。
這時只要用濕抹布稍微一擦,就能維持光亮如新。
高溫會讓汙垢較容易去除,所以清潔起來很輕鬆。光是輕輕一擦,就立刻晶亮。
廚房裡只要水壺閃閃發亮,整體就會顯得整潔,非常不可思議。


地板不要放置東西
不論是鋪地毯還是木質板地,地上都不要放東西,
光是確實遵守這一點,房間的印象就會清爽許多,非常驚人。
我們常會在美國的古裝劇裡看到,劇中人不論是掃把、皮鞋、皮包,
還有衣服都會整齊地吊掛在牆上。就連椅子也是。這是受到重視整潔的貴格教徒的影響。
然而,很不可思議的是,比起放在地上,東西掛在牆上,看起來就整潔清爽許多。德國人就有這樣的習慣,而且流傳了這麼一句俗諺,「地板髒亂,就存不了錢」。


◎餐桌上保持清爽
 有些家庭會在餐桌上擺放調味罐或茶具,占據了餐桌一半的面積。
 當然,隨時可以取用是很方便,但這樣看起來不太整潔。
 只擺放花瓶或一點裝飾品的程度,看起來是最為清爽整潔的。

◎以下是小原則
 以適度的整潔為目標,而非完美無缺
 房間門最好都打開,櫥櫃門要確實關上
 房間正中央不要擺放大型家具
 決定物品的收納位置,用過就放回原位,東西掉了立刻撿起來
 使用的時候,就是保養的時候,壞掉的家電在兩三天內盡快修好
待辦的事、要補充的物品立刻寫下來
 一起床就開窗

2017年1月6日 星期五

2017年1月5日 星期四

閱讀-法律-「鄉愿」讓台灣交通事故損失高達年度GDP的3.1%

文章出處:「鄉愿」讓台灣交通事故損失高達年度GDP的3.1%


摘要:
◎走在台灣的道路甚至斑馬線上,很多人常被汽機車駕駛人罵:「幹!你會不會走路?」
只不過,根據交通規則,車輛應該禮讓行人,但現狀卻一直是「行人禮讓車輛」。

每當看到警察在舉發交通違規時,免不了又有人見狀冷言酸語:
「政府這麼缺錢嗎?」
「可惡,又躲在路旁偷拍超速!」
「可惡,竟然躲在轉角抓闖紅燈!」
上面這幾句話,令不少人感到熟悉且「義憤填膺」。
然而,這就是台灣的社會,明明違規在先,卻抨擊執法人員。
然而,如此的冷言酸語卻時常得到「共鳴」,這足以顯示台灣根本是一個不文明的社會。

§台灣的「行人禮讓車輛」,我所遇的是"按喇叭"。
 我每每看到都會有股火氣上來,憑啥讓人讓道給車。
 最低限度就在保證不傷人的狀況繞過去,漸漸過渡到,讓人走到對面再過。


◎台灣人到了西方先進國家甚至日本,走在路上,時常被禮讓行人的駕駛「嚇到」。
明明台灣人考駕照時都知道要回答「禮讓行人」,一旦握住方向盤,卻要行人禮讓車輛。
§我還真被嚇過


◎行車記錄器紀錄台灣駕駛人的醜行罄竹難書,
也正是因為台灣駕駛人行徑惡劣,才逼得大家使用行車記錄器自保。


美、日、加等國警告遊客注意台灣交通
今日,台灣人喜歡以「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自傲行銷台灣;
然而,台灣「最醜陋的風景也是人」。除了台灣人製造醜陋的地景之外,
台灣人在道路的行為更是恐怖,尤其是不禮讓行人;
交通可怕到美國、加拿大甚至日本等國家公布前往台灣旅行的注意事項是「交通」。

以美國為例,美國國務院官網的「U.S. Passport & International Travel」
在關於台灣的旅遊注意事項中,於「Travel & Transportation」一欄中
強調「台灣的駕駛人不尊重行人路權,所以您過馬路時要非常小心。」
(You should exercise caution when crossing streets because many drivers do not respect the 
pedestrian's right of way.)

加拿大對於台灣的旅遊注意事項,在其官網的「Transportation」項目也註明
「台灣駕駛人非常易怒且魯莽,您在台灣應避免開車或騎車,
行人通過馬路時需特別小心。」(Driving habits in Taiwan are often more erratic and reckless than in Canada. Driving or riding motorcycles is dangerous and should be avoided……Pedestrians should always exercise caution when crossing the road. Be aware of your surroundings at all times if you plan to drive a vehicle in Taiwan.)

無獨有偶,日本官方也提醒日本人前往台灣旅遊時,必須特別注意的事項也有交通。
「台灣汽機車駕駛習慣粗魯,忽然停車、突然左右轉是家常便飯。
 在當地開車、騎車都需要特別注意與技巧。
 甚至於,無視行人優先的概念,因此,即使是綠燈過馬路時,
 仍必須極度小心確認左右有無來車。」


◎從上述的數字可以看到台灣人不遵守交通規則的結果,
觸目驚心的交通亂象導致生命財產安全等社會成本的重大損失。
其實,台灣人打從心底就不遵守交通規則的本性,
從駕駛人「痛恨」測速照相機、闖紅燈照相機與違規停車遭檢舉等等就可窺知;
無怪乎,美國、加拿大與日本等先進國家要求國人前往台灣旅行時,
必須特別注意交通安全。

❤閱讀-人際-像孟母三遷一樣重建你的微信社交圈

文章出處:像孟母三遷一樣重建你的微信社交圈


摘要:
◎1.排除掉偏遠地帶網絡不通的地方,微信幾乎連接了全中國所有人,
你身處的社交環境,早已不僅是小區的熟人、工作的同事、現實的朋友。
2. 排除掉睡覺、吃飯、工作、通勤,一個人每天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也就是 3 到 4 個小時
很多人卻把大量自由支配時間用在刷微信上,虛擬世界替代了真實世界
§台灣則指,臉書、LINE等軟體


◎你覺得是你選擇了你的微信社交圈,沒錯,但同時你的微信社交圈也反過來塑造了你。
審慎選擇你微信社交圈應該出現的內容,把你的社交時間空間留給真正對你重要的人和事。


本文最有價值的建議:(一而再,再而三,督促自己)
❶ 聚集正能量
多認識些三觀端正、積極進取的朋友,
讓他們成為你微信社交圈的主力軍,多和他們交流,多向他們學習。

❷ 切斷群轟炸
認真篩選一下你的微信群,除了一些必須保留的工作群、親人群之外,
評斷一下哪些是真正對你的成長有價值的,然後果斷採取斷捨離的手段,退出多餘的群,
杜絕垃圾群信息污染你的大腦、分散你的注意力、佔用你的社交時間空間。

❸ 精簡訂閱號
原因和 “切斷群轟炸” 類似。我舉舉自己的例子,
我刪除了冷笑話、獵奇類、情感類、吃喝玩樂類等浪費時間精力,
也沒時間精力看的訂閱號。留下了三類:

1. 對自己成長有益的。每個人從事職業和能力發展不同,選擇的標準也不一樣。
總體標準就是對自己有啟發有借鑒,能夠幫助不斷提升自己。

2. 能督促自己的。有些個人訂閱號我從來不看,
但是作者能做到每日更新,我也留了下來,
時刻對自己是個鞭策,提示自己還有很多優秀的人每天都比我更努力。
§我就是這樣

3. 個別以學習借鑒為目的的娛樂欄目。
追求上進不是說就不食人間煙火了,但一定要以學習為目的,
而不是消遣娛樂消磨時間為目的。比如我也留下一個男士時尚方面的訂閱號,
目的是要跟進學習點時尚知識,畢竟,我是要做一個性感的智識分子。


❹ 屏蔽朋友圈
當你的朋友圈超過 100 人,就需要關注這個問題了。大量的朋友圈更新有以下幾個弊端:
1. 每次刷朋友圈情不自禁想看完所有內容,佔用了大量時間。
2. 大量的無關信息淹沒了真正值得你關注的人。

3. 朋友圈大量精心展示的吃喝玩樂炫的內容,除了羨慕嫉妒恨,還能讓你收穫什麼呢?

4. 潛移默化影響你的三觀。那些刻意打造的精緻華麗的展示,會讓你產生一種錯覺,
人生就應該是享受的、輕鬆的、玩樂的,可你永遠看不到別人背後的汗水和淚水。

2017年1月4日 星期三

❤閱讀-語言-台灣人好怕講錯英文!荷蘭爸爸:從幼稚園就把講英文當「才藝表演」,怎麼會學得好?

文章出處:台灣人好怕講錯英文!荷蘭爸爸:從幼稚園就把講英文當「才藝表演」,怎麼會學得好?


摘要:
◎幾個禮拜下來,我發現同學們雖然準備充分,
但是輪到他們要上台報告的時候,幾乎每個台灣學生都還是很緊張。
更不用說課堂上的討論了。報告還可以提前準備,
但是討論需要在當下聽懂對方的話,立刻想出怎麼回答,還需要經過腦海的翻譯機,
許多台灣同學,在課外的小組討論中用中文討論非常熱烈,
但是需要用英文表達剛才的想法,大家就不太願意主動發言了
看到台灣人對英文如此焦慮,反觀外國學生態度卻是180度不同,
輪到他們要口頭報告,常一副很有自信的樣子,上台侃侃而談,
課堂被cue的時候也不怕發表意見。


◎這個問題一直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一直到前幾個禮拜去看女兒幼稚園的聖誕節表演時,我好像看到部分的答案了。
女兒幼稚園的表演,應該跟全台灣的幼稚園差不多,老師播放聖誕節的音樂,
學生就在舞台上跳他們練習過的舞蹈,我女兒還在念幼幼班,只要跳跳舞就算是完成表演。
面對第一場寶貝女兒的演出,我跟太太興奮又期待,
但布幕拉開,女兒看到舞台下那麼多人,爸爸媽媽也看著她,緊張到幾乎忘記怎麼動,
好像變成一個石頭雕像。

◎我想這些學費高的要命的幼稚園也需要向家長「證明」小孩上學真的有學到東西,
而英文演講應該是最容易證明方式,
小孩子在麥克風講幾個英文單詞,爸媽就覺得孩子有學到英文,皆大歡喜。
我忍不住思考,這個準備表演的過程會怎麼樣影響小孩對「講英文」的看法?
我想,把講英文視為一種表演,學生除了會有上台的壓力外,
也很難將講英文看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吧。
台灣學生的教育歷程又是怎麼看待「使用英文」這件事?
從小學、國中到高中,人人都說英文很重要,
所以英文考試也很重要,因為考試成績很重要,
所以不能犯錯,難怪學生面對英文會怕講錯話。

依學習外語的經驗,最重要的應該是要不斷的練習,找到對象可以講話,
聆聽別人使用這種語言,找到適合閱讀的文章,可以練習動筆等等。
總之,一定要把握機會勤加練習,練習的時候一定會犯無數的錯誤,關鍵是怎麼面對錯誤;
犯錯不是件丟臉的事,而是應該勇敢面對自己的錯誤,從錯誤中學到正確的說法,
獲得進步,學習語言本來就是一個從錯誤中學習的過程。


可惜的,台灣社會一直不斷施加壓力,灌輸每個人英文一定要考得好,
相對也剝奪學生犯錯的機會。我希望未來走進我教室裡的台灣學生,
能夠斷開鎖鏈,先克服這種不必要的英文焦慮症候群,
歡迎你們在我的課堂中犯錯,犯的錯多了,學期末一定會有收穫的!


閱讀-學習-最好的休息,其實只是--換個腦子去工作

文章出處:最好的休息,其實只是--換個腦子去工作


摘要:
◎我們的時間如此寶貴,為什麼不去規畫地用,
很多所謂的休息時間,根本不是去蒙頭大睡,而是去調整生活狀態,換個大腦。
睡覺只是眾多放鬆方式的一種,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很多方法。

§我認為他在講工作策略,
A事25分鐘→休息5分鐘→B事25分鐘→休息5分鐘→....
這樣的循環,而不是犧牲睡眠。
以他上講的例子,只睡一個鐘頭外,其餘時間全部投入。
如果照他這方法,連睡眠都拿來做其他事,當作是「休息」,肯定更慘。


◎可汗學院的老師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一個成人的集中力也就十五分鐘。
如果我們迫使的話,可以長一些,但是我們可以用其他方式去換個腦子,繼續發揮生產力,
這樣,堅持下去就沒那麼難了。
你看,所謂休息,並不是睡大覺,而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添加一些料,
讓生活變得不一樣,變得多彩一些而已。

§我仍是認為他講的"休息"是指"工作策略",中間的休息仍是必要的,
且要分清楚休息與娛樂,真正的休息是聊天和放空。


◎上課是體力活,上完後,也該動動腦子了;
腦子動累了,看看書休息一下;
眼睛難受了,聽聽音樂;坐久了,跑跑步。
休息不代表一定要睡覺,其實只是換個腦子去工作而已。

§承上,應換成:專注一件東西久了,感覺邊際效應遞減,就該換其他事務了
仍是得睡眠充足,飲食正常。

2017年1月3日 星期二

閱讀-商業-文化領域的投資邏輯

文章出處:文化領域的投資邏輯

摘要:
◎如果中國的公司要往傳媒集團的方向做,要看幾個東西:
一是看有沒有自己的核心業務,還有就是看收入和利潤,以及沒有壁壘,
也就是說,這個領域我做了之後別人就不太容易進來。
如果我們仔細看幾大傳媒集團,就有這樣的佈局,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都比較好。
但是中國上市的傳媒集團,很難做到全內容門類,就算單拿出來某個內容門類,
也做不到全產業鏈環節,多種變現方式就更不用提了,所以這個路程很長。

最後,陳悅天說,
社交網絡和移動互聯網時代更像是“圈層文化”,
首先是大家沒空看報紙,雜誌這樣的大眾傳媒,信息基本上都是在社交網絡傳播的。
另外就是
人群和人群之間斷裂越來越深,因為沒有統一思想,統一偏好,很難做跨人群之間的傳播。
往往你在社交網絡裡面關注的人,和你都是一類人,

所以人群是越來越在場景和行為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陳悅天認為,
我們應該關注短視頻,而且短視頻有取代“長圖文”的趨勢。在
短視頻門類中,平台沒太大價值,
而是要基於社交網絡做視頻傳播,把短視頻做得更細,更碎,
你從微博,微信上,都可以看到這些短視頻,也就是進行全網傳播。
另外短視頻營銷價值很大,因為它其實很接近廣告,
當你有了瀏覽習慣之後,短視頻很容易對你進行營銷。

§簡單說,就是短視頻,是流行的趨向。

❤閱讀-職場-前麥肯錫HR主管:最不想錄取這種人

文章出處:工作幾年後,成長到了極限才轉職?前麥肯錫HR主管:最不想錄取這種人
§要多看幾遍,好好思考的文章,不然沒多久又麻痺了。



摘要:
◎其中最嚴重的問題是,有些在學生時代思考既自由又大膽的人,
卻在保守的大公司接受最初的職業養成訓練,於是漸漸變得拘泥於工作效率或成果
因為顧忌位階之分,而不敢主張自己的意見;也喪失了從零開始思考的柔軟心態
出社會後的第一個環境,對一個人會有極大影響。
特定的行為模式一旦進入你的腦袋,日後要修改就沒那麼容易了
那些一直待在同一個職場的人,甚至不會發現這是個問題,
不知道自己在面試時看起來
並不像個「了不起的社會人士」,只是「極度保守組織的成員」。

§一言中的,一開口講問題就講到要害上。
你認為的常態,實則病態。


◎由於那些大公司可以用賺錢的部門去維持虧損的部門,
所以有些人可能打從一進公司就一直在虧損的部門工作,
養成了「獲得利潤=壓低成本」這種夕陽產業才有的觀念。
如此一來,想在快速成長的業界成為領導者,
或在新興國家主導新事業,就變成很困難的事。
還有些出身公家機關的人,
只要遇到前所未見或牴觸法律的事情,馬上就會停止思考,腦筋變得一片空白

§待久了,養成「失敗主義」即是真理。


◎遇到那些過去明明很優秀,卻因為出社會後變了樣,
而無法錄取的應徵者,實在讓我覺得很痛苦。
如果你身邊有即將成為社會新鮮人的朋友,請提醒他們:
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在奠定社會基礎的最初幾年裡,學到一些在全世界都很落伍的常識。
千萬不能小看這個風險!


如果一邊覺得自己成長到了極限,一邊還是默默工作,
就表示這段期間內,他所做的工作缺乏挑戰性,
不需要拿出全力挑戰,只要機械化操作就能勝任。
持續一段時間後,這個人的可能性就會漸漸遭到破壞。
對任何人來說, 在做簡單工作的同時,還要繼續維持高度成長,都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當一個人負責的工作遠超出自己的實力時,
他不會只是坐著等待特別的學習或訓練機會,
因為如果不積極貪心地從日常工作中吸收學習,就無法學到必要的技巧。
所以這樣的人會隨時保持「學習的戰鬥狀態」。

無論在哪裡工作,只要感覺自己的成長速度放慢了,就要盡快換一個環境。
當然不一定要跳槽,換個部門或是改變工作方式、負責領域都可以。
當你開始覺得「這幾年我都沒什麼成長」,卻持續安於現狀,
那麼即使之後想換工作,也很難有好的結果。

❤閱讀-教育-小孩子不打招呼

文章出處:
1. 李坤珊:別逼孩子打招呼  (資深蒙特梭利老師 李坤珊)
2. 【育兒】拜託,請別逼我的孩子打招呼。 (跟第一篇觀點大同小異)


第一篇摘要:
◎比較不怕生的孩子,總還順著大人,緬靦的輕聲說「阿姨好。」
個性較為內向、敏感的,就抿著嘴、一邊往後縮,一邊鉤著眼睛看我,不說就是不說。
站在一旁的大人也覺得尷尬,覺得自己沒把孩子教好,
忍不住開始以責備的口吻說著:「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之類的話。

每一回聽見大人這樣說孩子,總覺得好不忍心。
我曾經是小孩,現在又天天與幼兒相處,
深深了解被大人說「沒禮貌」的感覺,是一種羞愧,也是一種挫敗。
羞愧的是自己不好,嘴巴不甜;挫敗的是自己做不好,讓成人失望。
而這種種的感覺,都得同時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被揪出來。
§最怕起反效果


◎或許這其中的重要關鍵就是,我們不覺得幼兒有自尊心。
我們覺得他們那矮矮的身驅裡,沒有太多感覺,沒有太多自尊。
所以,我們的話不會讓孩子受傷,就算受傷,也是一點點。
此外,成人的話是一種教導,「孩子就是要教!」
§最大的荒謬


傷害孩子的尊嚴,最大的影響就是孩子覺得不應該正視自己的想法、情緒和感覺。
傷害孩子的尊嚴,所帶來的長遠影響是,他們日後也不會正視他人的想法、情緒和感覺。
這樣的輪迴,所帶來的默視情緒,甚至情緒傷害,永無止境。


「陌生人焦慮」讓孩子只接近對他成長有利的人,
讓自己與那個人產生情感上的連結和依附,並從那個依附裡發展安全感。
而在幼兒階段養成的警戒,又何嘗不是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
透過那樣的能力,逐漸學會分辨他人、信任他人。
只是很遺憾的,許多成人在引領幼兒接觸他第一次遇見的人時,
會忽略掉幼兒的這個觀察,這道「安檢」過程。
更讓孩子擔心的是,他還來不及反應,這個陌生人,就會靠他很近,摸他的頭、拍他的臉。
雪上加霜的是,在錯愕下,
自己心愛的爸媽(主要照顧者)還責備他
「小孩子不能沒禮貌、害什麼羞嘛、不聽話、讓大人丟臉……」。
在這幾重因素下,孩子會認為自己的感覺和想法重要嗎?
大人怎麼想,小孩也該立即這麼想;
大人認為要有禮貌、見人就得嘴巴甜的叫人、打招呼,那小孩也該立刻這麼做。
孩子會認為不這樣聽話,就不是好孩子,不是嗎?


在幼兒的成長旅程裡,他們會碰到一個成長上的難題:罪惡感。
它與幼兒「好奇、主動探索」的熱情,緊密相連。
同樣的道理,當幼兒因為需要時間去觀察陌生人,卻得不到認可,
又聽見成人一再說自己無禮時,他會產生罪惡感。
一則可能孩子覺得憤怒,反而不去做;
二則也可能孩子覺得自己太差勁,就不得已順從了。
不管是絕不依從或暫時順服,兩者都忽略了孩子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也都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反抗不依,自己不好;
依樣順從,也因為自己的感覺有錯,還是不好。


很好的範例
那要如何做,才能讓幼兒學會和人打招呼?最重要的關鍵,仍是尊重。
最有效的辦法是示範和引導。以我在書店看到的場景為例:

有個媽媽手裡牽著四歲大的孩子,在書店裡遇到好友。兩個大人幾句寒暄後:
媽媽對著孩子說:「小涵,這是王阿姨,她是媽媽的好朋友。」
王阿姨在離孩子有一點點距離的地方,
蹲下來,對小涵笑一笑說:「你好,小涵,我是王阿姨。」

王阿姨等了一下下,接著說:「你的娃娃好可愛。」

王阿姨又斷斷續續的與媽媽和小涵對話,然後在她離開前,
她說:「小涵好可愛,小涵再見。」

媽媽說:「跟王阿姨說再見。要不要抱王阿姨一下?」

小涵有點害羞的說再見,然後走到王阿姨跟前,抱了她一下。

在這個例子裡,我看到了王阿姨的尊重:
她給孩子空間和時間去觀察她;
她先善意的打招呼,主動關心孩子喜歡的東西;
不強迫孩子馬上回應,耐心等待孩子的回應。

同樣的,我也看到了媽媽的尊重:她不強迫孩子要馬上打招呼;
她先介紹大人給孩子認識,親身示範如何與人問候;
她等到孩子安心後,再引導她如何做;並詢問孩子的意願。


*****
1.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孩子也是。
2. 讓孩子親自接觸這個世界,好奇探索世界,而不是他一不聽指揮,給他「罪惡感」。
3. 自己學會怎麼接觸「陌生人」,處理關係從小開始。

2017年1月2日 星期一

閱讀-旅遊-四國的小車站:下灘

文章出處:四國島 被海包圍的小小車站(紀實72小時)


紀實72小時介紹四國境內,景緻的小車站:下灘。
一日約有二十班車次停靠,單節車廂,旅客大都來自遠地,東京、名古屋、橫濱等。
傍晚時,人數最多,圖夕陽沉入瀨戶內海之觀。

第二天,採訪一位中年男子,他現在是用「青春18」的車票,日本全國各地旅遊。
(原來,這張票非學生也可以用。哈哈。)
接近日落,一位67歲的老先生來此拍攝夕陽,無奈雲厚障日,未果。
他說這是他人生最後一次旅行,想拍下最美的落日。
何以是最後?他得了肌肉萎縮症,眼皮會漸漸無法控制,直至無法張眼,
過後是喉嚨,最終無法說話。

第三天,來了一名大阪讀書的台灣女留學生(27歲),
記者問她:「怎麼想到來這。」
她說:「留學以來都是一人,在日本也沒交到什麼好友,
    一人旅行也不錯,就過來了。」
她是兩年前到日本的,於今猶不能融入日本風俗文化,
但報喜不報憂不願同家人講,分享美的事物讓他們知道便行。
下灘站在台灣有知名度,她有告知家人在四國玩,他們很期待她發的照片。
 
昨天沒拍成的老先生,今天提前兩小時來挑戰,
終於遂了心願,繼續他的旅程,歸程。


三日來,到車站人數,累積五百餘人。

2017年1月1日 星期日

閱讀-讀書-忘記所讀,不用太過擔心,因為更重要的思辯邏輯會留下

文章出處:忘記所讀,不用太過擔心,因為更重要的思辯邏輯會留下


我很認同作者所言
也許你會忘了大部分所閱讀的知識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在閱讀後隔天就會忘掉至少一半的內容),
 但閱讀過程所訓練的思辨推論,會留下,這是比記住主知識還要重要的理解能力但來源。


記憶住內容是較其次的,整理好筆記,日後再查就好了。
讀書的重點是在於"理解"、"思辨",
所謂的獨立思考,
就是把見聞的觀點,順著邏輯從頭(前提)至尾(結論)作推導,
反問自己過程有沒有不順暢(跳躍)、矛盾、或可反駁之處,若沒問題,才可接受。
這好比鐵打的盤營,流水的兵。
養成一套理性抉擇知識的思考流程,遠比記憶讀過的知識有意義。
大量閱讀,便會在建立起"正確的閱讀法",產生巨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