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閱讀-人際-和那個讓你感覺舒服的人在一起

文章出處:和那個讓你感覺舒服的人在一起

大旨:
作者朋友的兒子,愛上一個其貌不揚、學歷不高的女兒,
這朋友勸他孩子分手,親子關係因而決裂。
後來漸漸,放下成見,一步步接觸那女孩,
才了解為她兒僅說的那一句:「她是個讓人感覺舒服的人。」
本文主要在說明,
何謂「優秀的人就是和你相處起來很舒服」的道理。


摘要:
1. 獨立、幽默、說的內容吸引人,使人沒壓力
女孩獨立,幽默,是人群中那個“不開口則已,
一開口眾人的目光就離不開”的那種。
用我朋友的話說:和這個女孩在一起愜意、沒壓力。
他才理解兒子為什麼喜歡這個女孩,
對,在一起很舒服,才是那個女孩過人的魅力!


2. 給人「真誠」、「心不設防」的人格魅力
在一起舒服,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過命朋友,
這就是一個人的人格魅力使然吧。
(1)有些人在一起會上癮,覺得他(她)沉默也不覺得尷尬,
讓一個人在另一個人面前舒服成不設防、不偽裝的狀態是一種魔力。

(2)和舒服的人在一起,一定像聽著音樂,
喝著咖啡,看著一朵花開放,讓時光如流水一樣漫過的恬淡和素淨。

(3)這就是一個人的魅力,而這種狀態卻是從一個個體生命裡散發出來的,
是多麼神奇的事情。


3. 能感同身受
人與人交往是有節奏的,產生共振才是相匹配的氣場。


4. 睿智、淡定、善良寬厚、童真
時間久了,才知道一個人的人格魅力不在臉蛋,
而在歲月積澱下來的睿智與淡定,是一種歲月曆練後的放下和釋然。
這種魅力的背後一定有一顆善良寬容的心,
一種在平淡中發現美好的情懷和一顆永遠童真的心。


5. 給別人空間
讓每一個獨立的個體生命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讀懂彼此的內涵,
生命以飛翔的狀態才能豐盈成舒服的坦然。
讓另一個生命在你面前舒展和放鬆,這是一種多麼幸福的景象。
天空生輝、綠意蔥茸、繁華似錦、時光如水也不過如此。


6. 安慰默契 (解釋第三條)
能與你的靈魂平等地對話,能喚醒你沉睡的心靈。
他能安放你的寂寞和不安,他也能懂得枝繁葉茂的鄉愁和似曾相識的默契。
他懂你的沉默,接得住你發來的信息

2016年4月23日 星期六

要事記-臉書上的標籤

關於臉書上的標籤,訂個規則

假如是A類,我就用 #00總類,  #01哲學類... 以此類推
在後面再上副標籤
如 #00總類 讀書
  #01哲學類 哲思....

假如是B類 則用#閒聊00, #閒聊01, #閒聊02....
後面在加副標籤,與A類相同

要事記-成立說明

本站是我專門放置笑話與廢話,內容多為不實,切勿當真。
(我也怕自己日後回頭看,以為是真的,先提醒一下)

這網站,
將會用標籤區隔收藏的好文章(把這當成我的知識庫),
以及生活上沒營養、但好玩的瑣事。


日後查詢的順序,先到雲端磁碟找分類表,
裡面有文章的連結(連到這部落、或二手讀書),
從那到這來讀文章,取文章。

雲端硬碟,也有放二手讀書按時間作歸檔的文章排序,
主要是要知道,那些讀書網站的日期文章已讀,那些未讀而已。
思考回顧、寫文章,需要找尋資料,
一定要從分門別類的的分類表去掏,才省時間、方便。

(我必須建立好文章分類表)

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閱讀-學習-哪些能力很重要,一點就透卻沒人告訴你?

文章出處:哪些能力很重要,一點就透卻沒人告訴你?


本文採冒題法(但我卻寫文快速地撥雲見日,哈哈),
用一連串的質問,讓你找出創業的規律:要過那些關卡、挫折,
最終得知核心的問題,原來在於兩個字-見識,
立在某種人生高度,通盤俯視全局的智慧。
 
創業維艱不在於你從事之事好不好做,
即便是很小、很簡單、很保守的一件事,要做到很成功(口碑、普及),難度依然一樣!
無論所創的行業為何,都有相同關卡,且不免有挫折,這是必經的過程。
換言之,問題從來不是事情本身的難易,
而是你能不能看透成長的考驗,(比如對渴望成功的焦躁、求速成),而熬過整段。
 
因此,作者說:
「人生成就,靠的是智慧和耐性。
 智慧知道事情會經歷哪幾個階段,週期有多長。
 耐性就是等待這個時間到來。」
人該培養的,不僅是技術、知識,而且要加上這兩項。
智慧或見識,即「我看到了」;
耐性,即「我經歷了」、「我做到了」。
當然,要先看到,才能做到。
這也是為什麼作者說:核心是「見識」的原因阿~

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閱讀-理財-我是如何獲得財務自由的(靠快)

文章出處:我是如何獲得財務自由的


作者用了很大篇幅講,賺錢的速度要快,才能脫貧,而重點在於這兩段。
1. 不能很快地賺到很多錢的商業計劃就是垃圾
2. 我獲得經濟自由的方法很簡單:
就是靠樸素的思考、樸素的行動、樸素的方法論 —— 不樸素的東西我也真的不會


至於說,怎麼樸素,在這篇文章裡並沒有見到。

閱讀-理財-想存股須做好五個功課

文章出處:想存股須做好五個功課

主旨:以中華電信為例,計算買績優股每年獲利在5%以上。

-----------------------
我認同他說的道理,就如他所說,需要在低檔時買入,比較划算。

閱讀-理財-推薦七檔股票

文章出處:商周財富網 股市 台股 大戶公開7檔績優股》這家小公司竟然跟統一超、中華電一樣強 大戶公開7檔績優股》這家小公司竟然跟統一超、中華電一樣強


七檔股票分別是
台塑化、統一超、中保、寶雅、中華電、台灣大、遠傳

看起來表現都不錯,就是股價太高了,股價低點,可以購入~

閱讀-哲思-獨處是一種精神上的自由

今日一文:獨處是一種精神上的自由


摘要:
1. 有時候,陌生人的關心與傾聽是一種純粹,也沒有負擔(真的是有時候)
2. 大部分人的獨處,意味著一種自由。不需從眾,可以自我
3. 獨處不只是個空間的命題,某個程度來說,
 縱使一個人走在人潮擁擠的大街上也是一種獨處,
 這是精神上的。宋冬野很在意一種精神上的自由,
 他說“真正的自由是思想上的自由”
4. 清楚意識到自己,並持續不斷探索自己的人。
 身在日漸不自由的環境裡,更將那得來不易的自由捧在掌心

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

要事記-構建知識計畫閒談

目前讀過的文章,
對我極其重要者,居極少數,摭拾全文,納入知識資料庫,標籤用"好文";
其餘有意思者(不一定摘錄全文)便摘要寫在這,標籤用"閱讀",
於我無益者,標籤用"閱後即焚"。
其他的標籤,除了"要事記","生活瑣事(已停用)",其餘的收掉。

關於臉書上的粉絲團,是因為從手機上轉載到blogger不方便,
必須要有個中介站(先轉網址過去,後過來此),故而設之。不刻意經營~


二手讀書(我常收聽的讀書節目)裡的文章,只要是好的。
也都要納入知識資料庫,不可放過。
以後寫文章或複習,會以知識資料庫裡的文章為主。

因此,目前有兩個系統,
一個是知識資料庫,一個我原已構建的香嚴書齋
兩者的不同點,在於知識資料庫收藏全文摘要,而香嚴書齋,是我讀書摘要與感想。
就設這兩套就夠了,莫再增第三套。


字的顏色,猶承襲多年的習慣,
黑色字:敘述。
藍色字:引用文或者重點。
紅色字:引用文的重點。
紫色字:我的註解及評語。
綠色字:質疑。
橘色字:杜撰。
粗體是段落標題或強調語氣。

❤閱讀-哲思-教人厚黑?你絕對沒讀過!

文章出處:教人厚黑?你絕對沒讀過!


本文作者講了一個故事:
「班上有一人靠作弊拿了高分,
 老師點名批評他:“某某某,居然在手臂上寫小抄!
 這種做法是可恥的!”
 然後,有些人就恍然大悟:哇,原來還可以在手臂上寫小抄。」

其實老師是在訓斥不對的行為,並非反向宣傳不對之行徑。
用這個角度,從來看李宗吾的厚黑學
(視此書在嘲諷人世,如同儒林外史一樣),是一個很好的思考角度。

2016年4月19日 星期二

閱讀-娛樂-他只是曖昧成​​癮,而你卻走了心

文章出處:他只是曖昧成​​癮,而你卻走了心


主旨:經常心靈雞湯,偶爾心靈耳光,解解醒~
我認為好玩的句子:

1. 善良沒用,你得漂亮。

2. 人生就是這樣,有歡笑也有淚水。一部分人主要負責歡笑,另一部分人主要負責淚水。

3. 你費盡力氣想明白了一些事情,但對解決它們一點兒幫助也沒有。

4. 經過十年的不斷奮鬥和磨礪,我終於從一個懵懂無知、敏感脆弱的少年,成長為了一個懵懂無知、敏感脆弱的青年。

5. 做一天的好人並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有錢人。

6. 只要是石頭,到哪裡都不會發光的。

7. 有些人不是贏在了起跑線上,是直接生在了終點啊。

8. 又一天過去了,今天過得怎麼樣,夢想是不是更遠了?

9. 愛情是一場長跑,跑了無數圈,最終回到了起點。

10. 有些事,你不去努力就永遠都不會知道其實努力根本沒什麼用。

2016年4月18日 星期一

閱讀-人際-<曲家瑞:別讓消耗你的人事物,多浪費一秒鐘>

參考文章:曲家瑞:別讓消耗你的人事物,多浪費一秒鐘

整篇文章最精要的是這一段:

原則有兩個。第一,面對消耗我能量的人事物,不要浪費任何一秒鐘在他們身上。這是我近幾年才體會到的事情。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好想去認識某一些人,好像跟他在一起也會連帶讓自己加分。所以,你得花上加倍的心力去關注他、配合他,耗損自己的體力和能量,但對方未必會把你當一回事。有一次,我在永康街看到以前經常hang out(往來)的一群人,直覺反應就是馬上避開。過去那種狀態其實是不必要的,即便勉強自己融入,也得不到快樂。

第二,我會提醒自己:拉好繩子,不要衝得太快。我和別人交流時是很亢奮、很積極的,像一匹脫韁野馬,要懂得適時收一點回來。這是我給自己的學習。

❤好文-讀書-李敖《深夜十堂》:怎樣讀了之後,變自己的東西

文章出處:李敖《深夜十堂》

人老了,不要那麼貪心,覺得非要把事情做完不可,事實上很多事情可能不適合你把他完成,或者不適合現在把他完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我該學的東西很多,我的生命有限,不知道就算了。


英國文學家、思想家、詩人Coleridge,他講看書有四種類型:第一種是海綿型,讀書的時候他可以把看到的內容全部吸收,然後又幾乎原樣吐出來,當然有點荒腔走板,可是基本上能夠消化吸收;第二種是沙漏型,過去用沙漏計算時間,沙子倒轉過來會全部漏光,換句話說,他看了和沒看一樣,一無所獲,只消磨了時間而已;第三種是濾袋型,精華的部分全漏走了,剩下的都是糟粕;第四種是大寶石型,他讀書不但自己能夠得到好處,還能把這個好處傳播出去,使別人也受益。這種讀者很稀少,很難得。

可是看了這麼多書,如果你不能夠駕馭它,看多了只是累贅,變成什麼呢?大沙漏。換句話說,看多少流失多少,不能夠把它保存下來。

一般人一本書拿起來看完以後,再看第二本書的時候,第一本書就離他遠了一點;看到第三本書的時候,第一本、第二本離他又遠了一點;到了第十本書,前面第九本書,尤其第一本書已經離他十萬八千里了。所以宋朝人把這個現象叫作“漸行漸遠漸無書”,“書”是書信,我離你越遠越久,我的信寫得越少,表示感情已經淡了。一個人讀到第一百本書的時候,他還能記得多少第一本書裡的精華?當時花時間看過,可是事後大部分忘記了。我李敖看書很少會忘的原因是我的方法好。什麼方法?心狠手辣,看的時候剪刀、美工刀全部出動,把這本書五馬分屍。好比這一頁或這一段有我需要的資料,我就把它切下來。背面怎麼辦?背面內容影印出來,或者一開始就買兩本書,兩本都切開。結果一本書看完了,這本書也被我分屍分掉了。

現在我看書以不影印為原則,因為影印很花時間,基本上我是一開始就買兩本,看的時候按照正背面把它切下,雖然比較費錢,可是節省時間。切下來的資料怎麼分類呢?我有很多夾子,在上面寫上字就表示分類了,好比我寫“北京大學”,夾進去的就全部是北京大學的資料。我不斷用這種夾子分類,可以分出多少類呢?幾千個類來,分得很細很細。一般圖書館的分類,好比哲學類、宗教類、文學類……宗教類又分佛教、道教、天主教等。我李敖分類分得比這個更細,好比“天主教類”還要細分,修女算一類,神父又算一類;神父裡的同性戀算一類,還俗的又是一類。好比發生了一個跟修女同性戀有關的新聞,我要發表感想的時候,把這個夾子裡的資料一打開,文章立刻寫出來!換句話說,一本書被我大卸八塊、五馬分屍完,我並不憑記憶力去記它,而是用很細緻的分類方法,很有耐心地把它鉤住,放在資料夾裡,這樣我就把書裡面的精華逮到了,你這個資料跑不掉了。

有人說你李敖知道那麼多,博聞強記,一定是記憶力好。我今天告訴大家,不是我記憶力好,而是我讀書方法好。讀書的時候一開始你就不能偷懶,不能說我舒舒服服躺在那兒看書,看完這本書以後紙上還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不對!這本書要大卸八塊、五馬分屍,進入我的資料夾以後才算真的看完了。如果一本書看完以後還是新的,不算看過,當時是看過,可是浪費了,你不能夠有系統地逮住書裡這些資料。可是照我這個方法,可以把你看過的書的精華全都抓出來扣在一起。這就是我的“土法煉鋼”讀書法,看起來笨笨的,可事實上是我的科學方法。


看起來我這種讀書速度比一般人慢,可是我當場就能把書裡的資料剪輯、影印、分類,把整個書的精華掌握住。我不需要靠記憶力來記它,而是靠技巧把它逮住、鉤住,我覺得這才是求學問的方法。

愛因斯坦到美國去,在碼頭上人家問他一個物理學上的數字,他說凡是能在《百科全書》裡查到的數字,我就不去記它。為什麼?我不浪費我的記憶力,我訓練的是我的思考能力、想像能力,這比死記知識重要。我李敖也是如此,為什麼我要浪費時間去記它啊?我看這本書的時候就把它切下來,放進資料夾子,需要的時候隨時一打開就用。

愛因斯坦說我們培養想像的能力、思考的能力比學習知識更重要。


六七十年以前,上海商務印書館印了一本書《古今名人讀書法》,把中國古人那些雜七雜八的看書方法,從孔子往後一個一個排出來。好比孔子的孫子子思說,做學問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是求學的五個層次。他說得對不對呢?對。可是好不好呢?不好。為什麼?囉唆。在我李敖看來,“博學之”裡面就包括“審問之”——追問懷疑這些學問,包括“慎思之”——研究思考這些學問,包括“明辨之”——辨別它的好壞真假。換句話說,兩個層次就夠了嘛,不要那麼囉唆。第一個我“博學之”,學的同時能夠審問、慎思、明辨;第二個我“篤行之”,去實行它。一個是“知”的層次,一個是“行”的層次;“知”本身就涵蓋了“博學、審問、慎思、明辨”,“行”是實踐問題。

“好讀書,不求甚解”不是不用心讀書,而是用心去會意書裡面那些靈光一閃的思想。 “會意”是心意相通,作者這段話的意思我懂了,而且懂得恰到好處,不做什麼過度的解釋,這就是陶淵明的境界。


把同類書擺在一起看,比對之下才知道哪一本該詳細看,哪一本該忽略,並且很容易在對比之下記住書的內容。

書的行與行之間有種特殊的意義藏在裡面,你讀書的時候要能看到這個縫,找到這個縫,才能夠透徹理解道理。如果找不到,說明讀書不夠深入,沒有理解書裡的真正意思讀書要貫通,知道上下文的意思,卻不能拘泥一個字。但只看懂了內容,更要看到作者所表達的精神在什麼地方,他的真意在什麼地方,掌握那個言外之意。這樣出入自如,甚至深入淺出,能夠把靈感來的時候記下來,下筆勤快是最好的。所以做學問,沒有龐大的資料庫背景,沒有積累的知識做底子,學問是做不出來的。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代表八分之一,其他八分之七都在水底下,可是沒有這八分之七,也浮不出那八分之一。

❤閱讀-人際-綁架你的從來不是朋友圈

摘要:
1. 朋友圈是一種資源,既是資源,端看你怎麼用
 
2. 你厭惡的或許不是朋友圈,
 而是朋友圈裡一些讓你感到不舒服的人和事,通常有三類
(1)對於商業行為:
 他們從如何標題及內容激發看客的興趣,
 從而產生點擊以及購買行為的,值得我們好好研究
(2)對於自拍:
 這種“小透明”的朋友,實在是越來越珍貴而稀有了,祝福他們
(3)對於“只想索取從不付出”的人,表明你的態度(拒絕)
 
3. 如何利用你的朋友圈提升自己?
(1)好好地利用朋友圈裡的標籤功能
(2)不斷認識一些新的朋友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些是假的朋友,
 即便曾經再要好的同學關係會因為彼此人生軌跡,
 以及心智模式的不同出現隔閡,這很正常。
 生命中總有人來也總有人離去,隨著你的成長,
 你會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這些朋友才應該成為你朋友圈裡的主力軍。
 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去接近什麼樣的人。
(3)與其費力地定期清理好友,不如在加好友的時候謹慎為之
 
 
 
------------------------------------
這篇文章最有價值的是第3點,
這也讓我想起羅振宇在2016.04.02的語音,
他是這麼說的:
在中國古代佛教的歷史上有一位高僧叫”馬祖道一“,
他寫過一首詩
“成道莫回鄉, 回鄉道不成。溪邊老婆子, 喚我舊時名“。
意思是說你要是想學佛修道就千萬別回老家,
一旦回老家你就可能前功盡棄。為啥呢?
因為家鄉小溪邊的那個老太婆,
從小就認得我呀,她見了我一高興叫了我小時候的名字,
我修行的功夫就退回到以前了。
這當然是禪師自己開自己的玩笑啊,
不過自我提升的過程確實是有這個問題的啊。
昨天有個朋友還在那兒講啊,
我自己的每次進步都伴隨著一堆老朋友的疏遠,
這既是進步的結果也是進步的原因,
如果我的人際關係不迭代升級,
我自己是升不了級的,
哎,這話說出了一個殘酷的真相啊。

2016年4月17日 星期日

閱讀-運動-原來躲避球這樣玩的


跟我小時候的印象完全不同,原來躲避球要這樣玩。
看起來,從前都是亂玩一通。
或者說句不敬的話,老師也都亂教一通。
以致於,這是我頭次見過這麼玩。哈哈。


閱讀-人際-正確的祝福

之前聽過不錯的對人祝福法:
我不祝福您們一帆風順,但是祝福您們鵬程萬里
我不祝福您們超越顛峯,但是祝福您們超越平凡
我不祝福您們心想事成,但是祝福您們有志竟成.

第一個是世界不存在的完美模式,
第二個是越挫越勇、慢慢變好的卓越模式。

在網路上,我所到的文章出處如下:
不祝您一帆風順 (專欄作家 黎建南)

❤閱讀-人際-有一種味道讓你分分鐘想回家

影片出處:有一種味道讓你分分鐘想回家
 
泰國真的很會拍感人的廣告。
尤其是"當最終那一天到來時,我的食物會替我照顧你",會讓人落淚。

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

閱讀-教育-作弊的17套路

文章出處:作弊的17套路

我很好奇,這樣搞,作弊所花的時間,會小於讀書時間嗎?
而且至少,也要先重點跟知道題目在問什麼,才知道填什麼答案。
換言之,你還得先讀過一遍書,才知道怎麼作弊...

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閱讀-飲食-咖哩是如何被全球化“創造”出來的

文章出處:咖哩是如何被全球化“創造”出來的
 

◎主旨:解釋咖哩是怎麼風靡全球的,
    並從咖哩流行的故事,啟示一些行銷的道理。
 
◎摘要:
1. 最先把咖哩帶出印度的是英國人。
英國人來東方尋找香料,結果,他們到了印度後,
發現當地人吃東西都蘸一種醬汁,英國人就把這種醬汁叫咖哩。
印度成了英國的殖民地之後,很多英國人就喜歡上了咖哩的味道。
 
2. 英國人憑感覺認為,
咖哩裡應該有鬱金、薑黃和胡椒之類的東西。
於是,有家英國公司,
就自己定制了一個咖哩粉配方,結果在倫敦超級暢銷。
後來英國人吃到的咖哩,都是在這個味道的基礎上做的。
 
3. 日本就是在明治維新的時候,引進了英國人的咖哩。
咖哩醬濃稠,不會濺出來,
特別適合海軍在船上吃,簡直不能更完美。
於是,咖哩在日本軍隊裡迅速流行,並且很快就風靡全國。
 
4. 日本商人就動起主意了:
他們用奶油麵糊、土豆澱粉來配咖哩,加上果糖甜味。
所以日式咖哩比起印度風味,辣不足而甜有餘,濃稠有味,
適合拿來對付米飯。
 
5. 從這段歷史裡,我們能看出一個商業智慧,
那就是標準化的東西才能流行,
而第一個做標準化的往往被認為是正宗。
誰能第一個佔領消費者的心智,誰就能統治這個產品品類。
沒有標準的產品,被人搶先定了個標準,
就會佔領消費者的心智,從此大家會覺得你就是標準,
有標準的東西才可能做成大生意。
 
 
 
======================
咖哩是印度人發明,但是英國人做行銷,
結果咖哩的標準味道(道地的咖哩),就變成英國人制定了!


當年的阿拉伯數字也是這樣,明明是印度人發明的,
因為回教入侵歐洲,異類的"行銷"的數字的寫法,
而今日,我們稱0123456789,為阿拉伯數字了。

所以,一切都由制定標準的人,說得算。

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

閱讀-心理-有哪些經常出現而不易被你察覺的洗腦方式?

文章出處:LinkedIn中國:有哪些經常出現而不易被你察覺的洗腦方式?

◎主旨:介紹四種讓人不知不覺被洗腦的方法

◎摘要:
1. 聯想暗示。
比如,香水生產出來的時候,就是一瓶會散發香味的液體。
但廠商會給這些香水貼標籤,起一些讓人神魂顛倒名字。
就像香奈兒5號,把香水和時尚女王聯繫到一起,
當你噴了香奈兒5號,身上帶著它的香味的時候,
就會覺得自己是女王。其實這都是聯想暗示在起作用。
也有人把這種暗示叫做心錨。
 
2. 模仿暗示(羊群效應)
比如,微博上,粉絲數量就是一種暗示。
當一個人有10萬粉絲量,甚至不需要其他理由,
我們也願意點一下關注。
而當一個人只有10個粉絲的時候,
我們就會想想為什麼要關注這個人。
 
3. 權威暗示
比如,你媽讓你多吃雞蛋,
你不一定會聽,轉身就吃薯片去了,
但如果一個營養學家告訴你多吃雞蛋好,你就會認真對待了。
 
4. 重複暗示
比如羊羊羊,或者今年過節不收禮(註:大陸的廣告),
這些話就像是不停地釘釘子一樣,敲進我們的腦海裡。
 
5. 習慣暗示
比如,很多人會習慣性的在電腦桌面上右擊鼠標右鍵,
然後點“刷新”,但在Windows幫助文檔中對“刷新”的解釋是:
刷新是用來更新當前數據的顯示信息。
完全沒有提及任何“可以清理內存空間”、
“加快系統反應速度”等字眼。
說白了,在桌面上刷新其實沒有什麼用。
 

 
===========================
第一點,類似於「巴夫洛夫制約」

第二點,購物電台很愛講些話:
「若打不進來,則是在忙線中,請稍後再播」,
製造多人的假象。

第三點,沒什麼好說的,很多人都知道,
連長得高富帥(白富美)也可能成為權威。
沒道理,人就是這樣。

第四點,宗教就是用這方法,
叫你一直念經....不懂沒關係(唉.......)

第五點,
他舉的例子是假象,但有些是真的,
一旦感覺到方便的依賴,一切都回不去了。
我一個認識的人,只網購(送貨到家好方便),
已經很少到店家購物了。

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

閱讀-社會-看看壓力山大的韓國年輕人,你還敢喊累嗎?

文章出處:看看壓力山大的韓國年輕人,你還敢喊累嗎?

摘要:
1. 韓國網絡上現在很流行一個新造詞,헬조선(地獄朝鮮),意思是諷刺韓國社會黑暗得就像地獄一樣。跟世界上所有國家一樣,年輕人們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學業、就業,還有買房和婚姻。但是在韓國社會,這幾個問題卻更為嚴峻。」

2. 韓國的高考形勢也是相當嚴峻,大學的錄取比例在0.41到8.32之間。學業壓力過大甚至引發了青少年的高自殺率。
 
3. 在韓國社會有三大重視因素:學業門派,財力跟外貌。名牌大學的人有出生,家裡有錢的人有門路,如果前兩者都不夠,自然只有從外貌上下功夫了。這份心情,大概只有在韓找工作的人能體會吧。
 
4. 韓國的年輕人爭相湧入首爾工作,房價自然飆得老高。不同地段的房價千差萬別,較為便宜的基本月租要40萬韓元(2400人民幣)左右,還要支付200萬韓元(1.2萬人民幣左右)的預付金。粗略計算,在韓國一年的生活費1200萬韓元(7.2萬元人民幣)以上是必須的,算上各種水電費、飲食費、通信費等等,最節省一個月也要花70到80萬韓元(4200-4800人民幣)。



----------------------------------
韓國20~30歲年輕人的月收入約在88萬韓元以下,約台幣24K。
(參考網址: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69067/
沒有進入SKY,三大名校:
首爾大學(Souel)、高麗大學(Korea)、延世大學(Yosei),
畢業後收入都不太好,
其實韓國多數年輕人過得很拮据,比台灣好不到哪去。

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閱讀-教育-你知道壓清華北大的“東方劍橋”嗎?| 大學秘典

文章出處:你知道壓清華北大的“東方劍橋”嗎?| 大學秘典


從此文得知,中國排名第一是有"東方劍橋"之稱的浙江大學。
比北大、清華的排名更前面,我原以為大陸的首府大學是北大。



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閱讀-理財-那些你應該告別的理財思維

文章出處:那些你應該告別的理財思維

摘要:
重點有五:
第一個該告別的理財思維:堅決不使用信用卡。
作者的理由是,亂花不亂花錢與信用卡無關,
拿現金、提款卡,一樣是買買買。
我認為當初提出「別用信用卡」的人是想,
 假如手頭沒錢,自然會停手,
 但使用信用卡,不曉得已經沒錢,所以沒節制。
 另一個理由是,跟人借錢(肯定是熟人)比跟銀行借,
 來得不好意思。因此,取得容易,也會不節制。

 
第二個該告別的理財思維:過分節儉或是過度消費
過分節儉或消費,這是事後結算才知道...那就來不及了。
還是先根據收入,來計畫當月支出,較實際。
 
第三個該告別的理財思維:多財需要理財,沒錢就不需要理財
理財並不是單純的錢生錢,理財是一種生活方式,
端正自己的消費觀念,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獲得更高的收入,
開源節流,管理時間都是理財
 
第四個該告別的理財思維:錢存銀行,不接受新興的理財方式
(1)利率已經低到跑不過通貨膨脹,
 換言之你的錢存在銀行非但沒有增值反而在逐漸貶值
(2)仔細評估和識別,分散投資,
 不要把所有資金投資在一個平台,而不是一味的拒絕。
 過於保守的理財方式也會使自己的資產逐漸縮水
 
第五個該告別的理財思維:不分情況的早還房貸
(大學時,教授也如是說)
(1)隨著你的收入增長和通貨膨脹,
 二十年、三十年後相同的月供金額已經完全不值錢了
(2)銀行給予你的房貸利率可能還有折扣,
 公積金給予你的貸款利率更是低,
 你要做的反而應該是盡可能的拉長貸款期限,
 把現金留在手上去做更高收益的投資
(3)收入不穩定,或是經常捉襟見肘,房貸壓力過大,
 有很大的斷供可能,那麼應該提前還房貸,
 不過這種情況你都不見得能辦下來貸款

專欄-哲思-羅輯思維視頻:001【末日啟示 向死而生】逐字稿

我們的羅輯思維選擇今天開播,
其實已經給了一個關於末日的答案,就是我們絕不相信末日啊。

當然最近呢,經過媒體的傳播,我相信沒有幾個人會信,都覺得這是鬼扯,
只不過商家找一個理由賣東西,我們找理由歡樂一把,僅此而已。

但是我倒是有一個體會,就是其實,每一個文明,甚至在它的不同階段,
對於末日的這種看法,對於死忘的看法,是非常不一樣的。

比如說我們今天,大家會覺得生活太美好了,太精彩了,比如我個人就有一句話。

就是之所以我不想死,並不是我還沒活夠,
是因為我後面我死之後拍出來的電影我就看不著了,對吧。

那個好吃的東西,我也吃的差不多了,我就是我對電影,我實在有點捨不得,
我一閉眼,李安再拍一個好電影怎麼辦呢...確實現在生活太美好了!

但是我讀歷史的感覺,我會發現,
人類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裡面,對死亡的那個感受是不一樣的。

在很多歷史階段,人好像覺得死就死了吧,排隊上刑場,
也沒想著什麼掙扎反抗,有的生命有的歷史階段,
有的文明甚至對死亡抱有一種熱切的一種渴望。

我還記得我幾年前,我第一次到埃及去旅遊,
我就覺得特別奇怪,我就問我們導遊一個問題。

我說你發現沒有,在埃及所有的文物古蹟,都是為死人準備的,
沒有一個古蹟是為活人準備的,你看中國,
在北京,第一要看故宮,對吧,皇上住的,
第二看長城,這是為了防備北方民​​族,對吧,都是為活人用的。
可是到埃及所有東西,要不就是金字塔,要不就是神殿,
總而言之都是死人住的東西。

我就問這個導遊,這個活人的古蹟有沒有?
這個導遊說,你還真是問到一個點上了。
說埃及古代人呀,就不覺得活有什麼重要!
這亂糟糟的世界有什麼可活的,對吧,抓緊時間為死後攢點東西。

比如現在攢點錢,趕緊找點人給自己做一個木乃伊,
是攢那筆錢,覺得這事太重要,
然後所有的甚至上到法老,下至小民都覺得為死後的世界,去營造一個天國,
因為那個時間長嘛,對吧,這一世活不活就那麼回事,可以潦草一點。
既然潦草一點,所能當時所有的,居室啊宮殿啊,建築物啊,就都沒有留下來咯。

所以你看,死是不是可怕?
如果你真覺得可怕,那麼末日就會成為,商人去炒作的一個話題,
成為恐嚇你的一個話題。
但是末日到底是什麼?如果你信了他就成為一個迷信。


我相信他的本質就在於四個字,叫模棱兩可

其實對於任何命中註定的說法,我建議大家都不要太信,
其實算命啊,測字啊幾乎不都是那麼回事嘛。

歷史上關於算命的小故事其實很多。
比如說,李闖王已經攻下潼關之後,其時京師大震,
崇禎皇帝覺得明王朝日子不多了呀,到底前路如何?
要問問神仙,所以有一天青衣小帽遛出皇宮,以街上找了一個測字攤,
咦,在旁邊看半天,覺得這測字攤還闊以,
啊,前面說的都挺準,然後皇帝就上去了。

他說我測個字啊,先生說說吧,哪個字?說,有沒有的“有”吧。
那先生問,說:問國事還是問家事呢?
皇帝說:問國事。

先生一看說:這字不好,為什麼?
你看這有字啊,上面是大的一半,下面是明的一半,
這意味著大明江山去了一半了,你說這國事能好嗎?

崇禎皇帝說:不對,我說的不是這個有,我說的是這個朋友的友。

測字先生看了半天說:問國事問家事?還問國事是吧。
我告訴你更不好,為什麼?
你看這個朋友的友,是反賊的反字出頭,
那個反出頭不就是那個朋友的友嘛?所以說更不好。

崇禎皇帝一咬牙,一踩腳說:我問的不是這個友,問的是申酉戌亥的酉!

測字先生看半天說:問國事問家事?還問國事,更不好,為啥?
因為你看這個酉,是九五至尊的那尊字,砍頭砍腳,皇上都沒了,
你說這國家還能好嗎?

所以你看這個笑話,當然這個笑話不是我編的啊,
好像我記得,是劉寶瑞先生單口相聲裡說的。


其實迷信都是這麼回事,
所以胡適啊對於這種模棱兩可的文本的猜測,
他有一個說法,說這叫猜笨迷​​,他這是說誰呢,說蔡元培,
雖然他兩在北大,一個是教授,一個是校長啊。

蔡元培這個人,雖然對教育很有功勞,但是他們常做這種事,就是猜笨迷,
比如說,他跟老牙一樣,也研究《紅樓夢》,
他就屬於叫索隱派,他們研究成果啊,我們今天讀起來都覺得匪夷所思。

他說啊,其實《紅樓夢》說的是什麼?就是滿漢相爭!
你看這個賈寶玉不是說了一句話嘛
“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兒是泥做的骨肉,水說的就是漢人的漢,你看帶三點水吧;
那麼泥做的骨肉說的就是滿人,滿人古稱叫韃韃,韃韃的韃字上面第一筆就是個土字,
所以你看這是泥做的骨肉,所以男兒女兒之爭,說的就是滿漢之爭,就是一個迷!

你說這個迷猜的笨不笨?呵,啊。


然後說賈府整個就是一個滿清的朝庭,
比如說李紈,李紈就是禮部,你看他姓嘛,對吧,
老二(老大)賈赦是刑部,為什麼呢?你看他夫人是邢夫人嘛,對吧,
然後賈璉,賈璉就是戶部,你看在家王熙風管銀子,而且叫璉二爺,
在清代的那個排名中,那個戶部又排名老二,所以這是戶部等等。

所以整個的蔡元培那本書,
紅樓夢考證裡面充滿了,都充滿了這樣的模棱兩可的說法,
所以胡適給他兩字,叫笨迷,你猜的是笨迷。

我們今天,如果你相信末日,我告訴你,你猜的就是個笨迷!


&&&&&&&&&&&&&&&&
從羅輯思維的結構來說,
第一段叫正說,第二就是反說,第三段是閒說,
我們現在說第二段,剛才不是說,相信末日這個末日說,這叫做猜笨謎,
可是相信末日說,也有好處。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帶著末日去生活的。
這就像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講的,向死而生,亡是一種狀態,
而我們活著就是死,就是去死,不斷的逼近,那個亡的狀態

所以其實每一個人,我們假設啊,
你的生命是無遠弗屆的,你可以永遠活下去,
那你想你這輩子一定會極其糟糕,因為你什麼時候努力都可以!對吧?

而我們現代人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有的時候忘了人是要死的。

比如說我們為什麼要撒慌,就是因為我現在搞點小技量騙騙人,
我現在獲得點利益,我為了將來,我可以做好人;

比如說我們不今天晚上回家陪父母吃一頓飯,因為我覺是我現在掙錢,我忙啊!
等我掙完錢之後,我有機會,我再來孝敬父母,對吧!

但是你有沒有想到,生命是何等脆弱,人如螻蟻,
天地以萬物為芻狗,天地不仁的呀,
也就是說,你頭天晚上脫下鞋上床,第二天能不能穿你不知道的呀,
所以死它往往是一個,突然降臨的一個狀態。

所以其實心中永完保有這樣一個死字,
對人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你絕對,不會做惡,
你絕對會把當下該幹的事情,立即都要幹掉,
每天晚上上床之前你想想看,如果今天夜晨我要是醒不過來,
我有沒有對這個社會,對這個世界,還有慚愧之處,這就是向死而生境界。

其實人都是這樣的,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你看慈禧據說最後一道遺詔,他說的是什麼?
她說以後大清國女主不許干政,你看他知道的呀,
但是她只要不到死那一刻,她就不把這句吐出來。

還有一些人在臨死的時候,他會有非常好人性的展現,
比如說著名的被咔嚓一刀給拿掉的那個路易十六,
他臨死前據說最後幾秒鐘,他回首看了一看這個劊子手,
問了一問題說,我們法國那個拉彼魯茲控險隊回來了沒有?有沒有處?

這個控險隊在在太平洋上已經失踪了很多年,
現在我們那個日本北邊那邊那個宗谷海峽也叫拉彼魯茲海峽,就是以他命名的,
所以你看,一個國王在他臨死的時候,
他不是說反革命啊還是支持革命啊,王朝留點話啊,沒有,
仍關心的是法國民族的一個偉大的控險家的去處和消息,
所以你看這個人性,他才可以展露出來。

最讓我震憾的是,納粹的空軍司令戈林,大胖子,比我還啊,呵,
然後這個人怎麼說呢,他這一生幾乎就沒一點好。

因為一個胖子往往是慾望無節制的,無論是吃還是好色,
然後蒐集藝術品戈林是歐洲藝術界的一個大劫難,
然後這個人還非常殘暴,屠殺猶太人也有份等等等等。

可是他在他生命的最後刻,
這就是1946年的10月,盟軍法庭已經判了他死刑,
他最後的一個生命階段,他就是跟盟軍法庭博弈一件事,
他說能不能槍斃我,不要給絞死?

因為在歐洲人的觀念當中,砍頭絞死槍斃這完全是不同的死法,
絞死是給誰預備的,江洋大盜,最底層的老百姓。
砍頭是最高貴的死法,你看查理一世路易十六,都是咔嚓一刀,
至於槍斃呢,是軍人應該享受的死法,
所以戈林說我怎麼能跟江洋大盜搞到一起呢?
好歹搞個槍斃嘛,博弈半天,但是法庭最後沒同意,說你就得絞死。
戈林心情很灰敗,然後回到監牢裡,
就拿出來藏著的一顆氰化鉀膠囊吃了就OVER死了。

但是有意思的是,也是我今天特別想強調的是,
他在臨死的時候寫了一封信。
這封信即不是給孩子的,說我哪藏著金了拿走,也不是給納粹的這個,
繼承遺志的一封什麼公開信都不是。這個是給監獄長寫的一封信。

在信中他就詳細交待了,我這個氰化鉀是怎麼來的,
他說啊我一共帶了三顆,第一顆放衣服口裡,故意讓你們發現;
第二顆呢,我放在帽沿裡面,所以檢查的時候,你們沒有發現;
第三顆我是擱在我的手提箱的那個雪花膏的一個瓶子裡,你們到現在也沒發現。
最後,在信的最後,他寫一句話,
他說監獄長,我這種藏法,
你們檢查人員是不可能查的出來的,請你不要怪罪他們。

所以你看,在歷史留給我們一個如此不堪、骯髒背影的人物,
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暴露出來的是一顆慈悲的心腸,
你知道這個故事,你怎麼看他?

所以人帶著末日去活,和心中沒有末日去活這會活出兩種不同的境界。


&&&&&&&&&&&&&&&&&
最近讀到一篇文件,覺得很有意思,他是解釋費米悖論。
費米悖論是說什麼呢,就是外星人到底有沒有?

這個悖論他分兩邊,第一你說宇宙如此廣闊,
像地球這樣的環境的星球一定會有,
所以智慧生命一定會有,但是這個事情的另外一邊呢,
就是人類有史以來,沒有任何靠譜的記錄,
說外星人光臨過地球,所以你說外星人到底有沒有?

所以後來對費米悖論的第一重解釋說呢,
是因為熱核戰爭,任何文明只要發展到人類這個水平,
他就有了核武器,然後打架叮扛就沒了,所以文明自爆了。

但是我讀的這篇文章的作者,他提出了另外一個解釋,
他的答案是,外星人到底有沒有?有的,一定有的,
為什麼他們沒有來地球,因為他們在忙著玩電子遊戲,
所以忘了去開拓外太空,來到地球。 
呵,聽著這個結論很無厘頭吧?但其實我覺得他的分析特別有道理。

他說人其實在適應自然環境的過程中,尋找偉大,尋找成就感
可是你別忘了,尋找成就感的不是人,是人的大腦,
所以有幾種成就感都可以追逐,即可以是建造高樓大廈,
美妙的神殿往太空中發火箭,登陸月球探索火星,
可以是這種硬的、實的這種成就感。

也可以說把魔獸世界打通關,在某一個遊戲裡面已經成了最頂級的玩家,
也可能是一人Ipad,瘋狂的小鳥全世界積分第一,等等,
也可以追逐這種虛擬的東西,這兩種對人的大腦來說其實一樣。
所以他說,你發現沒有,近十年來人類的科技其實經歷了一次轉型。

在六七十年代的那時候,我們是探索太空,有阿姆斯特朗,有加加林,
我的宇宙飛船,我們的阿波羅登月計劃等等,人類追逐的是那個方向。

可是,近十年來我們追逐的是什麼?
ipad,更好的電子遊戲,更快的主頻,更亮麗的屏幕等等,
我們人類已經跨越這個文明階段,我們追逐內在的虛擬體驗這樣的成就感了。
那麼外星是不​​是也跟人類一樣,在這方面走向更遠呢?

其實我最近看了一幅漫畫,就是這樣的。
一個宅男嘴旁邊伸著一根管子,吃只要添兩口就可以了,然後坐著椅子,
其實就是一個坐便器,由機器來灌輸食物,然後自動的管你的排泄,
然後前面就是一個屏幕,手裡一個鼠標,他就可以在這個坐位上了此殘生啊。

所以這篇文章的末尾我覺得特別有意思,他說人類是怎麼滅亡的?
就是有一天,地球上還有一最後一個宅男還在玩遊戲呢,
這時候屏幕上出現一行字說,剛則世界上有最後一名女性剛剛死去,
你一直在玩遊戲,你一直在玩遊戲,而忘了繁殖,對不起,人類滅亡,GAMEOVER!

其實有末日真的不是一件壞事,
假設人類真的擁有這樣一個末日的話,我們人類太丟臉了。

假設有末日,我們希望當有外星人來考古,
翻開這個荒廢的星球,看到人類文明的時候,
還能給我們挑個大拇指,不要讓人認為,這幫人實在是死了滅亡了,活該!

為了這樣一個末日,為了人類的向死而生,
我們今天,要向王寶強說的那句台詞一樣:好好活,做有意義的事!

2016年4月7日 星期四

閱讀-讀書-為什麼別人看問題總能一針見血,而你總不在點子上?

文章出處:為什麼別人看問題總能一針見血,而你總不在點子上?
 
「人生不是完全由深度思考决定,但深度思考起到决定性作用。」

「積累可繁殖的知識:不能深刻思考的根本原因是見識少,知識積累量不夠。」
(這個我之前提過,讀之千遍,其義自見的前提)

「思考過程就像是盲人摸象,努力從多層次,多角度看待問題。」

「有時候我們對問題認識不深,一定程度上是對細節不掌握,
 僅僅了解個籠統的概念,沒往深裡追求。」

「語言基礎是文字,文字是思想和邏輯的基礎,概念清楚思想才能清晰、深刻。
 用寫作整理思路元。」
 
 
倘若對於自己喜歡的事物,都不能表達深度見解,失之膚淺,
那麼有什麼事物不草率呢?

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

閱讀-心理-你的房間即是你的生命狀態

文章出處:文丨你的房間即是你的生命狀態


摘要:
「一個人的居所或者房間,的確能夠反映此人多方面的內容:
 眼光、品位、日常生活狀態、乃至脾性與愛好。」

「(紅樓夢)賈寶玉的怡紅院怡紅快綠雍容奢華,
 林黛玉的瀟湘館除了藥味便是書香,
 薛寶釵的蘅蕪苑似雪洞一般冷清素淨,都可理解。」


整理房間、整理思考,只將珍貴、有價值的整齊地留下。

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閱讀-人際-你朋友很牛屄,關你什麼事?

文章出處:你朋友很牛屄,關你什麼事?
摘要:
「曾國藩說過這樣一句話:
 『倚富者貧,倚貴者賤,倚強者弱。倚巧者拙。』

 那些需要依靠別人求得優越感的人啊,往往自己無能。
 你的朋友再牛逼,跟你沒什麼關係。
 ——真正重要的,不是你認識誰,而是你是誰。」

「打造人脈最靠譜的辦法,是打造自己。
 有一句話這樣說:儘管絕大多數人不願意承認,
 他們的所謂“友誼”實際上只不過是“交換關係”。
 如果擁有的資源不對等,做不到“公平交換”,
 那麼一方將會成為另一方的負擔,
 關係也就維繫不下去了。」

「交朋友,要讓對方看到你的價值。
 你的人生,只有靠自己。盡扯淡別人,沒用的。」



---------------------------
把自己變成可以交往的人,不要造成別人麻煩。

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

閱讀-讀書-你這麼努力圖點什麼

摘要:

1. 龍應台在《親愛的安德烈》中說過:“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會給你快樂!”

2. 蔡康永說過一段話:“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 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

3. 安全感並不是來自於某個人或者多少房子多少錢,而是來自於自己對這是社會和世界的認識,多了解一些這個世界,心裡就多一分底,也更加有能力行走於整個世界,而不僅僅是自己上班的小格子或者城市裡不敢有絲毫的變動和離開。



--------------------------------------------


多學一點,還可以了解:原來世界上還有這種活法~
人生色彩又多豐富一點,多一條路可走~

2016年4月3日 星期日

閱讀-讀書-和免費比起來,收費的才是捷徑

文章出處:和免費比起來,收費的才是捷徑

摘要:
「以前我遇到問題,總是不好意思問朋友圈的一些大神,總覺得他們不一定會理睬我,而是自己去上網查。但是你知道,百度不會告訴你全部,尤其是一些你越想知道的事情。而當我真的去問人家的時候,人家說不定也是很忙碌的,沒有時間去回答你。而且中國人總是很在乎禮節,直接去問問題太尷尬,總是要寒暄幾句的吧。和不熟的人寒暄,其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然而寒暄之後怎麼接到你的話題上,也是一個技術活,這類事情,我常常做不好。
 
後來,我習慣了付費方式。有正兒八經的網上付費諮詢,也有找朋友圈的行業大神(反正懂我的疑問的人都是大神),發個小紅包,順便附帶問題。」


任何事情都是要成本的,想要免費的,
至少就得為搜索付出時間的成本,以及不能問答互動的代價。

2016年4月2日 星期六

❤閱讀-心理-我們是怎麼被別人控制的

文章出處:我們是怎麼被別人控制的
摘要:「
德國心理學家羅爾夫·多貝里,住在一幢大樓裡。
與他同一單元的,有幢房間出租,租給五個年輕人。


多貝里每天都在電梯裡,遇到這幾個年輕人。

當電梯裡只有一個年輕人時,
多貝里問:你們五個人合租,生活垃圾都是誰來扔呢?

第一個年輕人回答:是我,百分八十的垃圾是我扔的。

第二個年輪人回答:是我扔的,百分之六十的垃圾我來扔。

第三個年輕人回答:當然是我扔,全都是我扔。

第四個年輕人回答:都是我扔的,他們都是些懶鬼。

第五個年輕人,手裡正提著垃圾,聽到這個問題就大罵起來:伐克,射特,全都是我一個人兒扔的,他們只負責製造垃圾……

多貝里說,理論上,他們五個人,應該扔掉100%的垃圾,但統計數字表明,他們扔掉了320%的垃圾。

多出來的垃圾是什麼?
——是每個人過高的評估了自我的付出!」



套句弗洛依德的話,人做事的兩大動力,
(1)渴望偉大、(2)性
當有人滿足你的「渴望偉大」,
別自豪,也可能你被他獎勵控制了。
不一定是別人"想"控制你,而是你不能自拔了。

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

閱讀-哲思-為什麼站隊沒必要

文章出處:為什麼站隊沒必要

「站隊」就是對某件事表態,跟人對立而分派系、陣營。
或「挑主子靠邊站」、搞「派系、人馬」。

站隊不是那麼必要的,不是非得表態
一.這世界並不會因為你不存在(不說話)而毀滅
二.識別對錯、判斷好壞,是自己的事情,
  而不一定是非要說出來,乃至說服別人
三.非要說出來的話,應該是首先成為能說那話的人,
  成為能做那事的人
 
一流的人做事,二流的人評論,三流的人吐槽,
四流、五流的人評論或者吐槽別人的評論或者吐槽…
除了第一類人,剩下的都不可能失敗。
 
世界上只有一種人不會失敗,就是不曾努力的人,
人都在失敗中前進,進而修正進步,讓自己成為可以失敗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