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閱讀-兩性-愛我,就該懂我?

文章出處:愛我,就該懂我?

主旨:破解"愛我,就該懂我"思維誤區

摘要:

◎1情緒;2認知;3期待。
情緒指向的是當下;
認知是基於"過往"經驗對事情產生的認識。
期待是希望發生或選擇的行為。

而只有情緒是當下的,是可以被對方捕捉和理解的;
認知是基於過去的經驗,是很難被對方感知的,
只有在雙方願意溝通交流的前提下,認知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理解;
但是期待更加難以感知,因為它完全是內心的想法。

情緒
情緒具備一個重要因素:外顯,所以我們很容易理解對方的情緒。
大家對“懂”的基本要求也很容易得到滿足。
當然,經過特殊訓練的人,比如警察;或者自身控制能力極佳的人,
可以做到寵辱不驚,可以把自己的情緒隱藏的較深,
那麼一般人就會很難識別他的情緒是生氣?害怕?焦慮?還是平靜。
所以如果希望對方“懂你”,
那麼你就應該先表露出你的情緒,如果你深藏不漏,對方是很難懂你的

認知
我們的氣質類型、生活環境、教育水平均不同,
面對同樣的事情,每個人會基於過去經驗產生不同認知。
比如:女朋友讓男朋友幫她拎包,遭到男朋友拒絕。
女孩1的心理:
過往認知和信念——“愛一個人會為她拎包”
基於認知對事件的解釋——“看來他不夠愛我”
產生感受——懷疑、欺騙感、難過
採取行動——不理不睬或者指責抱怨
女孩2的心理:
過去的認知和信念——“男人肯為女人拎包說明他會照顧人”
基於認知對事件的解釋——“看來他不會照顧人”
產生感受——擔心,難過
採取行動——不理不睬或者指責抱怨
均表現為不理不睬或者指責抱怨,但是對事件的認知卻完全不同
“愛”只是走進一個人的動因,但是“懂”是需要一個非常漫長的了解過程
“愛你真的不一定懂你”。

◎期待
識別情緒→了解認知→理解期待
期待,是人內心深層次的需求,是指向未來的需求。
它可能基於現實發生的事件,
也可能完全與當下事件無關,是結合了過往認知以及個人特質,是很難被他人所感受到的。
如果當事人不說,他人是很難了解當事人的期待的。
同樣拿上面的例子:
女孩1的期待是這個男人是愛自己的,女孩2的期待是這個男人是會照顧自己的。

◎其實,女人心裡是知道的,這個人不可能完全懂我,
可是為何她們還樂此不疲地把“愛我就應該懂我”作為口頭禪呢?
我們試圖分析一下原因:
1. 文化下的矜持
 女人應該做的是聽從,而不是要求。
2. 表露有風險
 女人如果表露要求,是有風險的,會被男人認為此女要求過多,俗氣之至。
 在女人無法判斷一個男人的接受度的時候,她們是不會冒險的。
3. 做為考驗方式

◎“懂我”是婚姻關係久存的一種保障,也是婚姻雙方應該保持溝通的目的。
愛一個人,著實應該努力相互了解和理解對方,但是絕不等於“愛我,就應該立刻懂我”
也不等於“不懂我?那就是不愛我”,它們之間不是充分條件。
我們期待愛自己的人就應該懂自己,這裡面有個思維誤區,
這個和“你是學心理的,你就應該知道我在想什麼”是一樣的。
學心理學的人只是更容易捕捉對方的情緒,更容易理解對方的行為,
但是不等於“你不說,他就知道你在想什麼”“懂”是有邊界的

◎“我不問+你不說=誤解”,這才是真正的現實。

閱讀-哲思-我得到的都不是僥倖,唯有失去的才是人生

文章出處:我得到的都不是僥倖,唯有失去的才是人生

只喜歡這段:
生活中永遠不乏這樣一些人,
總是習慣在別人出現一丁點成績的時候跳出來奚落打壓,
卻從不探究別人為此失去了多少,經歷了什麼,
用天生幸運否定別人的付出,用僥倖而成安慰自己的愚鈍。


*****
意思是:
別人獲得,就說別人僥倖,而不管他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