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6日 星期一

好文-讀書-錢鍾書是這樣做讀書筆記的

文章出處:錢鍾書是這樣做讀書筆記的


全文摘錄:
【編者按】錢鍾書讀過的書不僅多而且不易遺忘,這種本領歸功於他獨特的讀書筆記之法。
對於愛書之人,如何對於讀過的書系統整理,高效做好讀書筆記加深記憶是十分重要的,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拋磚引玉,讓你總結出適合自己的讀書筆記。
正文:
許多人說,錢鍾書記憶力特強,過目不忘。他本人卻並不以為自己有那麼“神”。
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
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
所以他讀的書雖然很多,也不易遺忘。


他做筆記的習慣是在牛津大學圖書館(Bodleian——他譯為飽蠹樓)讀書時養成的。
因為飽蠹樓的圖書向例不外借。到那裡去讀書,只准攜帶筆記本和鉛筆,
書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跡,只能邊讀邊記。
鍾書的“飽蠹樓書記”第一冊上寫著如下幾句:
“廿五年(一九三六年)二月起,與絳約間日赴大學圖書館讀書,
各攜筆札,露鈔雪纂、聊補三篋之無,鐵畫銀鉤,虛說千毫之禿,是為引。”
第二冊有題辭如下:
“心如椰子納群書,金匱青箱總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並無魚。
(默存題,季康以狼雞雜毫筆書於燈下)”這都是用毛筆寫的,
顯然不是在飽蠹樓邊讀邊記,而是經過反芻,然後寫成的筆記。

做筆記很費時間。鍾書做一遍筆記的時間,約莫是讀這本書的一倍。
他說,一本書,第二遍再讀,總會發現讀第一遍時會有很多疏忽。
最精彩的句子,要讀幾遍之後才發現。


鍾書讀書做筆記成了習慣。
但養成這習慣,也因為我們多年來沒個安頓的居處,沒地方藏書。
他愛買書,新書的來源也很多,不過多數的書是從各圖書館借的。
他讀完並做完筆記,就把借來的書還掉,自己的書往往隨手送人了。
鍾書深諳“書非借不能讀也”的道理,有書就趕緊讀,讀完總做筆記。
無數的書在我家流進流出,存留的只是筆記,所以我家沒有大量藏書。


鍾書的筆記從國外到國內,從上海到北京,從一個宿舍到另一個宿舍,
從鐵箱、木箱、紙箱,以至麻袋、枕套裡出出進進,幾經折磨,
有部分筆記本已字跡模糊,紙張破損。鍾
書每天總愛翻閱一兩冊中文或外文筆記,常把精彩的片段讀給我聽。
我曾想為他補裰破舊筆記,他卻阻止了我。他說:“有些都沒用了。”
哪些沒用了呢?對誰都沒用了嗎?我當時沒問,以後也沒想到問。
鍾書去世後,我找出大量筆記,經反复整理,分出三類。


第一類是外文筆記(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
除了極小部分是鍾書用兩個指頭在打字機上打的,其餘全是手抄。
筆記上還記有書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頁數。
他讀書也不忽略學術刊物。凡是著名作家有關文學、哲學、政治的重要論文,
他讀後都做筆記,並記下刊物出版的年、月、日。
鍾書自從擺脫了讀學位的羈束,就肆意讀書。

英國文學,在他已有些基礎。他又循序攻讀法國文學,從十五世紀到十九世紀而二十世紀;
也同樣攻讀德國文學、意大利文學的歷代重要作品,一部一部細讀,並勤勤謹謹地做筆記。
這樣,他又為自己打下了法、德、意大利的文學基礎。
以後,他就隨遇而讀。他的筆記,常前後互相引證參考,所以這些筆記本很難編排。

而且我又不懂德文、意大利文和拉丁文。
恰逢翻譯《圍城》的德國漢學家莫宜佳博士(ProfessorDr.MonikaMotsch)來北京。
我就請她幫我編排。她看到目錄和片斷內容,“饞”得下一年暑假藉機會又到北京來,
幫我編排了全部外文筆記。
筆記本共一百七十八冊,還有打字稿若干頁,全部外文筆記共三萬四千多頁。


鍾書在國內外大學攻讀外國文學,在大學教書也教外國文學,
“院系調整”後,他也是屬於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組的。
但他多年被派去做別的工作,以後又藉調中國古典文學組,始終未能回外文組工作。
他原先打算用英文寫一部論外國文學的著作,也始終未能如願。
那些外文筆記,對他來說,該是“沒用了”。
但是對於學習外國文學的人,對於研究錢鍾書著作的人,能是沒用嗎?


第二是中文筆記。
他開始把中文的讀書筆記和日記混在一起。
一九五二年知識分子第一次受“思想改造”時,他風聞學生可檢查“老先生”的日記。
日記屬私人私事,不宜和學術性的筆記混在一起。他用小剪子把日記部分剪掉毀了。
這部分筆記支離破碎,而且都散亂了,整理很費功夫。
他這些筆記,都附帶自己的議論,亦常常前後參考、互相引證。
以後的筆記他都親自記下書目,也偶有少許批語。
中文筆記和外文筆記的數量,大致不相上下。


第三類是“日札”———鍾書的讀書心得。
日札想是“思想改造”運動之後開始的。
最初的本子上還有塗抹和剪殘處。
以後他就為日札題上各種名稱,如“容安館日札”、“容安室日札”、“容安齋日札”;
署名也多種多樣,如“容安館主”、 “容安齋居士”、“槐聚居士”等等;
還鄭重其事,蓋上各式圖章。我先還分門別類,後來才明白,這些“館”、“齋”、“室”等,
只是一九五三年“院系調整”後,
我家居住的中關園小平房(引用陶淵明《歸去來辭》“審容膝之易安”)。
以後屢次遷居,在鍾書都是“容膝易安”的住所,所以日札的名稱一直沒改。

日札共二十三冊、二千多頁,分八百零二則。每一則只有數目,沒有篇目。
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寫的,雜有大量外文,有時連著幾則都是外文。
不論古今中外,從博雅精深的歷代經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說院本,
以至村謠俚語,他都互相參考引證,融會貫通,而心有所得,
但這點“心得”還待寫成文章,才能成為他的著作。 

《管錐編》裡,在在都是日札裡的心得,經發揮充實而寫成的文章。
例如:《管錐編.楚辭洪興祖補注》十八則,共九十五頁,
而日札裡讀《楚辭》的筆記一則,只疏疏朗朗記了十六頁;
《管錐編.周易正義》二十七則,共一百零九頁,而日札裡讀《周易》的筆記,
只有一則,不足十二頁;《管錐編.毛詩正義》六十則,共一百九十四頁,
而日札裡讀《毛詩》的筆記二則,不足十七頁。


鍾書在《管錐編》的序文中說:“……遂料簡其較易理董者,
錐指管窺,先成一輯”、“初計此輯尚有《全唐文》等書五種,而多病意懶,不能急就。
”讀《全唐文》等書的心得,日札裡都有。
他曾對我說:“我至少還想寫一篇《韓愈》、一篇《杜甫》。”
這兩篇,想是“不易理董者”,再加“多病意懶”,都沒有寫出來。
日札裡的心得,沒有寫成文章的還不少呢。


這大量的中、外文筆記和讀書心得,鍾書都“沒用了”。
但是他一生孜孜石乞石乞積聚的知識,
對於研究他學問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總該是一份有用的遺產。
我應當盡我所能,為有志讀書求知者,把鍾書留下的筆記和日札妥為保存。

感謝商務印書館願將錢鍾書的全部手稿掃描印行,保留著手稿原貌,公之於眾。
我相信公之於眾是最妥善的保存。但願我這辦法,“死者如生,生者無愧”。

楊絳敬序 二零零一年五月四日
(本文摘自《錢鍾書手稿集》的序,楊絳著,商務印書館出版)


-------------
勤作筆記,書送人不必留。
再作筆記的筆記,這裡需要區別好文獻考據及自己思想。
文獻的部分,則清楚標明出處(乃至出版的年、月、日);
自己的部分,不斷思考加注釋、議論,前後參考,交叉引證。

❤閱讀-職場-入職一年,感到很難融入同事圈子,要考慮換個工作環境嗎?

文章出處:入職一年,感到很難融入同事圈子,要考慮換個工作環境嗎?


摘要:
◎1. 職業化要區分工作和生活
 工作是手段,生活是目的,合理的優化工作手段,才能達成生活的目的。
 工作講價值,生活重體驗,生活可以體驗過程,工作必須貢獻成果。
 
 你可以在生活中選擇不和他們做朋友,但不能選擇在工作中不和他們做同事。
 從職業化角度,融入同事圈子,不是一個選擇,而是一個要求。
 只有融入,才能更流暢的協作,才能更好的貢獻成果。
2. 職業化要承擔責任積極行動
 無法融入同事圈,採取了什麼行動?感覺特別壓抑,採取了什麼行動?
 無論是參加培訓,尋求換崗;還是沉澱經驗;準備跳槽。
 感覺沒有價值,只有行動可以評估,只有行動可以反饋,只有行動可以優化。
 職場上不怕錯,錯可以改,只怕畏首畏尾,思前想後,
 沒有行動,從來沒犯錯,也從來也沒成果。
 職場是個協作體系,個人的想法沒有人理會,
 只有行動可以表達觀點,只有行動可以影響資源,只有行動能夠推動問題解決。
3. 職業化要聚焦客戶和績效
§用這一篇文章,來提醒自己要行動。



--------------
後面是溝通方法,因為已經懂了,就不摘入了。

❤閱讀-學習-新生大學:這個道理很重要,越早明白越好

文章出處:這個道理很重要,越早明白越好 2017-02-01


摘要:
◎因此,如果你常年和傻瓜在一起,
等到某一天你覺得對方似乎沒有以往那麼傻的時候,你就要格外小心了。
§因為你已經跟他一樣了。不是你變笨,就是他變聰明,前者比較有可能。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事物及過程都可以用能量守恆和熵增原理來解釋。
“熵” 的概念最初起源於物理學,表示事物的混亂程度。 
“熵增定律” 指熱量從高溫物體流向低溫物體是不可逆的。
桌上的東西沒能及時整理,就會越來越雜亂;
想做的事兒若是一拖再拖,就會越來越麻煩;
朋友之間沒有經常聯繫,彼此間會漸漸疏遠;
運動的時候總是偷懶,身體素質就越來越差;
而這些事情發生的背後,都隱藏著 “熵” 的痕跡。

人們常說 “冥冥中自有定數”,這個 “定數”,其實就是 “熵”。
從悲觀主義的角度看來,這是一條十分可怕的定律,
一旦世界的 “熵” 達到最大值,將會就此消亡。


◎那麼,有沒有辦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答案是:有的。
1969 年,比利時學者普里戈金在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基礎上提出了 “耗散結構理論”。
他認為:
當系統離開平衡態的參數達到一定閾值時,系統將會出現“行為臨界點”,
在越過這種臨界點後系統將離開原來的熱力學無序分支,
發生突變而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穩定有序狀態;
若將系統推向離平衡態更遠的地方,系統可能演化出更多新的穩定有序結構。

相比悲觀消極的 “熵增定律”,“耗散結構” 則帶來更多的勇氣和希望,簡述一下就是:
我們的世界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外界能夠產生能量交換的開放性系統。
“耗散結構” 的意義在於一個系統要想有序地發展就必須有所消耗,
在消耗的同時才能趨向有序、平衡。


這個理論同樣還可以用在自身的成長,因為知識也是需要被消耗的,只不過方式不同罷了。
判斷知識的 “耗散結構” 是否平衡的標准其實很簡單:
1. 是否持續大量地輸入?
2. 是否持續大量地輸出?

輸入與輸出相輔相成。
只有輸入而沒有輸出會造成知識體系不牢,只顧輸出而沒有輸入則知識儲量很快見底。

古語云:“學以致用” 就是因為大腦儲備的知識需要通過耗散去實踐。
這種耗散可能是自己去做,也可能是教於他人。
總之,唯有用起來才能夠融匯貫通,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
在這之後,又會反過來倒逼輸入。

就像健身塑型,耗散脂肪成為肌肉。甩掉臃腫的肚腩,獲得健美的身姿。
又由於感受到健碩身姿的美,於是更加熱愛健身。這就是平衡的 “耗散結構”。

當我們有了錢,如果只是一味地攢著,不去理財、不去看世界、
也不用於投資自己,很快會進入一種不平衡的狀態,就像一個臃腫的大胖子。
若我們拿錢去 “耗散”,用於理財、學習、成長,
雖然看似錢是不斷減少的,但伴隨而來的是 “複利” 一般的平衡狀態。


“耗散結構” 對於個人而言,還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思考:
1. 開拓視角
 現代管理學認為:一個人在同一崗位上最好不要超過四年。
 互聯網時代,我們必然會接觸到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觀點。
 也就很自然地會產生更多的思維碰撞,
 掌握更多的知識,這意味著我們會獲得大量的輸入。
 由此,我們更應該大膽嘗試新事物,持續輸出,與外界交互。
2. 厚積薄發
 瘋狂地輸入是為了當機遇降臨的時候可以從容地輸出。
 畢竟誰也不知道自己學的東西什麼時候會用到。
 機遇難求,一旦遇上合適的機會,平日裡積攢的能力就能夠派上用場,
 否則就只能哀嘆:技到用時方恨少。
 所謂厚積薄發,就是持續輸入,找機會大量輸出,
 再利用輸出時接觸到的新的知識體系來完善輸入,打造一個平衡的耗散結構。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們也變得越來越焦慮,
 以至於不自覺地去尋找一種舒適的安全感。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
 無論過去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要保持一種警惕的心理,
 因為過去所取得的豐功偉績都會讓你深深地陷入舒適區,難以擺脫。
 放縱於舒適的人生,會由於 “熵增” 而走向無序、混亂,因而有約束的自由才有意義。

真正的自由從來都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讀書、寫作、健身、唱歌,這些都好。
從今天起,請做一個主動、自律的人。



-----------
這篇文章的冒題法(鋪哏)還真的久,
重點是怎麼善用耗散理論為什麼對?怎麼用?
而要做到 1. 開闊視野;2. 持續厚積薄發

閱讀-哲思-新的一年,極簡主義生活方式來了,你準備好了麼

文章出處:新的一年,極簡主義生活方式來了,你準備好了麼


全文摘錄(文章很短的關係):
◎極簡主義生活方式,是對自身的再認識,對自由的再定義。
深入分析自己,首先了解什麼對自己最重要,然後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
專注地追求,從而獲得最大幸福。放
棄不能帶來效用的物品,控制徒增煩惱的精神活動,簡單生活,從而獲得最大的精神自由。

1.慾望極簡
 了解自己的真實慾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響,不盲從,不跟風。
 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在自己最迫切的慾望上,
 如提升專業素養、照顧家庭、關心朋友、追求美食等。

2.精神極簡
 了解、選擇、專注於1-3項自己真正想從事的精神活動,充分學習、提高。
 不盲目浪費自己的時間與精力。

3.物質極簡
 將家中超過一年不用的物品丟棄、送人、出售或捐贈。
 比如看過的雜誌、書,不再穿的衣服,早先收到的各種禮物或裝飾品。

 明確自己的慾望和需求,不買不需要的物品。確有必要的物品,買最好的,充分使用它
 不囤東西,不用便宜貨、次品。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和紙袋。用一支好用的鋼筆,替代堆積如山的中性筆。
 用瓷杯、鋼杯代替紙杯。
 用電腦寫東西,少用紙。養成紙質文件掃描、存檔的習慣。
 整合、精簡電源線、充電設備。不重複購買電子產品。
 精簡出門行頭,只帶“身手鑰紙錢”。精簡銀行卡,僅保留一張借記卡一張信用卡。
 §我有想過銀行卡的問題,想精簡成兩家,但沒辦法,股票戶頭不能換§

4.信息極簡
 精簡信息輸入源頭,減少使用社交網絡、即時通訊。少看微博、朋友圈。
 定期遠離互聯網、遠離手機,避免信息騷擾。
 不關注與己無關的娛樂、社會新聞。精簡電子郵箱數量。
 關注少而精,寧缺毋濫。時間線乾淨。APP使用少而精,刪除長期不使用的應用。
 §這一點對我最重要§

5.表達極簡
 寫東西、說話,盡可能簡單、直接、清楚。多用名詞、動詞。少用形容詞、副詞。

6.工作極簡
 使用有效的GTD方法,不拖延。及時清理電子郵件,不要讓它們堆積起來。
 一次只專注做一件事,盡可能不做Multi-task。
7.生活極簡
 慢生活。不做無效社交。鍛煉。穿著簡潔、不花哨。
 少吃含有添加劑的食品。
 喝白水和純果汁,不喝添加了大量化學成分的碳酸飲料和果汁。
 §飲料問題在改善中§



------------------
3, 4, 5, 6點,是我所需要的。

閱讀-人際-關於春節的那些批評

文章出處:關於春節的那些批評


摘要:
◎那是我第一次見證了那一輩人的友誼,
在大家都還摸不准前面的日子是怎樣時,在大家都還沒活得特別明白時,
互相攙扶一起走的那種本能,是他們能給彼此的最後的安全感。 
其實無論是婚喪嫁娶,作為群體生活多年的他們,
詢問是一種本能,並非是要干涉你的生活,或者指導你的人生,
大多數人只是在這種教育和環境下成長起來,潛移默化地認為關懷,
就是共同度過一個個人生關卡,這是他們所受的教育,
所處的時代,對他們造成無法改變的影響。
當然,這些並不是干涉他人生活的藉口,
但是衰老的錯誤並不是他們應該受到的懲罰,就好像年輕也不是我們努力才得到的褒獎。


仔細想想,被過節被親戚逼問,在我看來都不是災難,
我需要的不是反感和抗拒,而是學會理解和放棄,
重新審視和認識這些問題,學會拿到你想要的,對於無法改變的人和事,放開就好。 
即使被舊觀念困住,也不可以是干涉別人生活的理由,
我可能很幸運,一直以來都是生活在鄰里關係和親戚關係相對平和的環境裡,
家裡人對個人的情況從來不會越線。
但是許多人的親屬未必能做到溫和,有的態度還很強硬,
所以我才說放棄,不要想著糾正他們的想法,任何會干擾到你的聲音忽略掉就好,
對於純粹的嘮叨,學會理解,正確的對待他,
而不是一邊刷著手機一邊不屑地放空父母,要兩個時代互相接受本身就是很難的事情。


◎他們其實是很不幸的一代,普遍沒有得到過很好的教育,
在變革下被飛速發展的社會和時代不斷拋棄,他們有更多的困惑,掙扎,與恐懼。
只能用自己習慣的方式表示關心,詢問
我們是西化的第一代人,要求自己的生活與父母長輩獨立開來,
在這之前的歷史,他們也未曾接觸過,所以同樣處在歷史中的我,不會嘲笑,也不會反感。

是的,我們跳出了一個時代,我們更加自由,開明。
但遺憾的是,我們不會跳出更多時代了。


------------
結語寫得好,豈知我們跟後生晚輩,就不會像上一代跟我們這一代一樣嗎?

閱讀-哲思-王路:好事不宜多做

文章出處:王路:好事不宜多做


摘要:
◎對自己有利的事,花五六分力氣做,還是好事;
花七八分力氣做,就很難講是好事還是壞事;
花十分力氣做,肯定會變成壞事。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智慧不足,眼界太窄。
初學下圍棋的人,只知道吃子,子越吃越多,形勢卻越來越差。為什麼呢?
沒有大局觀。在最不值錢的地方耗盡心力,還以為佔了大便宜。
§後面這個圍棋的比喻很棒


◎把糖和一百塊錢放在兩歲小孩面前,讓他選,他選糖。大人就哈哈大笑。
小孩幸運的地方在於,他總會慢慢清楚自己的無知。成年人卻往往沒有機會。

剛上幼兒園的小孩,如果可以自己選,很多會選擇在家玩遊戲而不是入學受教育。
受教育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路。
物理學家在上中學的時候,很可能不理解為什麼要學三角函數和解析幾何。
正因為接受了那些並不清楚其價值的東西,人生才有越走越遠的可能。
耽著於一眼就能看清價值的東西,只會讓人生越走越窄。

兒童的幸運在於他願意聽從大人教誡。而很多大人聽不進任何教誡。
有人一輩子沒見過世面,卻不肯承認自己的無知,別人提到什麼,他就想表示自己懂,
“我們那兒也有!” “跟我們那兒的XX差不多!” “我們那兒的XX比這還好呢!”

對這種人,孔子有一句評價:“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孔子說,什麼人可怕呢?後生可怕。長到四五十歲,就知道那麼一點,
還以為自己懂很多,這種人——孔子講話很有技巧,
他不說人家無能,他說——這種人真是一點都不可怕呀。


◎(1)修行不是去造作,去奢望得到更多,那些都是妄念。
修行是,“山人別無妄念,三茶兩飯便足。”
 因為“三茶兩飯便足”,才可能領略“夜半人聲何處,隔浦蘆花漁船”。
一有妄念,就與這種境界無緣了。連當下都不能滿意,卻奢望未來的滿意,是不可能的。

◎(2)有吃不上飯、睡不成覺經歷,也不是壞事。
因為這種閱歷,才更能體會饑饉苦難中的人們是何等感受,
才不至於太狹隘,才能一點點滌除“何不食肉糜”的無知。
 “飢來沒飯吃,睏來沒眠打”,雖然身體上不舒服,也有值得歡喜的地方呀。

§(1)不是在追求多,(2)在少當中,也會有所體悟


◎網上有人問:“最能燃起你學習激情的一句話是什麼?”
有人回答:“你不能把這個世界,讓給你所鄙視的人。”
這個回答得到很多贊。但它實在不夠好。為什麼不夠好呢?因為假。

假在哪裡?你嘴上說的,自己鄙視的人,其實你很尊重他。
你把他視作對手,要和他爭奪世界。
如果一個人不配成為你的對手,
你就算把世界拱手相讓,他也是連腳趾頭都伸不進去的呀。
所以,說鄙視,不是真鄙視,裡面不無艷羨和嫉恨。

一個人但凡有所鄙視,就證明他是弱者。
強者對不認同的人、不認同的事,也沒有鄙視,只有同情而已。
不是要把世界從鄙視的人手裡搶回來才去做事,
而是看到同類由於愚蠢把事情搞那麼糟糕,實在於心不忍。

不過,於心不忍的見地,仍然不夠徹底。同情他人,也是出於倨傲。
但凡有一點倨傲,就會像泰山一樣障蔽住視野。
世界上,並不存在強者和弱者,也不存在所謂誰的世界,
人們之所以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唯一原因就是,彼此是同類。
不過,儘管眾生在器世間,共享同樣的世界,
在心靈上,卻由於彼此心量不同、見地不同,
而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裡,哪有什麼紛爭和攪擾呢。

§因為“你不能把這個世界,讓給你所鄙視的人。”,
所以要得到所有一切,是種虛假,弱者的無知;

而自以為比別人強的驕傲以及同情,也是無知;
因為在心靈上,卻由於彼此心量不同、見地不同,而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裡,
豈能比較?全都是"自以為是"的無知。



------------
題目的「好事不宜多做」,應該是指自認為自己很強,一切非我不可。

閱讀-人際-忘掉「客廳」這個概念吧,一個家首先需要的是「核心區」

文章出處:忘掉「客廳」這個概念吧,一個家首先需要的是「核心區」


摘要:
◎從功能的角度,我認為小戶型、
普通人家可以考慮放棄「客廳」這個分區概念,以「核心區」替代它。


核心區是一家人待在一起的地方。
如果僅僅是同住一個屋簷下,卻不發生任何交流,那麼這個家就像群租房一樣無聊。
所以,每個家裡除了要有保證個人隱私的區域外,
至少需要留出一定的公共空間來,讓一家人都能有機會待在一起。
這個讓大家都待在一起的地方,就是現在很流行的概念——核心區。
美國一些家庭也有這樣的核心區,直截了當地就叫做 family room


◎現在很多大城市裡生活的年輕人過年回父母家,
也覺得越來越不適應,本質也是交流變少了。僅僅待在一起就很好。

這樣的感覺就很像辦公室或者教室。
中學時代,每天都是一樣的教室、一樣的同學,卻能發生很多有趣的事情;
回頭看看,保持到現在的友誼,很多也都是從中小學時代就留下來的。
反到了大學,都是一個班的同學,選的課不一樣、去的教室也不一樣,
反而沒有同一個寢室不同專業的室友聊得來


◎奧巴馬、貝克漢姆、「雷神」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都是特別戀家的男人,鏡頭內外都是和家人度過愉快的親子時光。
反而越是花在家人身上的時間越多,一家人都越親密,工作也越順利。
所以我認為,一個家,
不應該把大家分散在一個個自己獨立的房間裡,而是需要把大家都聚集起來。
一家人最主要的活動,決定了核心區到底在哪兒
§家和萬事興


◎早年大家生活沒有太多樂趣,
聚在一起看電視成了全家人唯一的娛樂,所以客廳是家裡的核心區。
現在我們的生活有了很多的選擇,自然不必再把核心區局限在「客廳」裡。

融合了一家人愛好的核心區。
核心區不應該是讓大家「不得不」聚在一起,像老式筒子樓一樣,吃喝拉撒睡都擠在一起。
核心區應該是讓大家不由自主「想要」呆在一起的空間。
所以,核心區應該匯集了一家人的喜好。
爸爸喜歡打遊戲,不如把電腦桌搬過來。媽媽喜歡種花,就把陽台封起來,
配上水池和便於工作的操作台。
寶寶喜歡玩玩具,那麼就鋪上地毯,並且低處預留出幾個大箱子收納玩具。
這樣,不用特地強調,一家人自然而然就聚集在了一起。
§很有趣的想法。


◎核心區不需要隱私,但需要取捨。
家的意義,最終還是要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呀。沒有摩擦,也就沒有交流了。


---------------
核心區的想法不錯,這才有家的感覺。

閱讀-醫健-腰酸背痛,在冰櫃里呆一會兒就好了?不靠譜!

文章出處:
腰酸背痛,在冰櫃里呆一會兒就好了?這個連科比和詹姆斯都愛用的方法,不靠譜!


摘要:
這些設備背後的科學依據卻很匱乏。 
2016年7月,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FDA)發布警告表示,
沒有證據證明冷凍技術有助於緩解肌肉酸痛、失眠、焦慮,或者能帶來醫學上的益處。
相反,FDA還警告稱,這種療法可能造成凍傷、燒傷、眼部損傷甚至窒息。
在致《科學美國人》的一份聲明中,FDA補充道:
“FDA從來沒有批准或通過任何全身冷凍設備。我們沒有必要的證據,
無法證明這些設備擁有它所宣稱的任何醫學價值。”

FDA這份警告的依據有兩條,
一是FDA對於已發表文獻做了非正式的回顧;
二是治療的低溫環境由氣體製造,暴露在這種低溫空氣中是公認有害的。
更可怕的是,冷凍療法價格不菲,做5次(每次2分鐘)治療的打包價可達數百美元。


◎科斯特洛說:“跟不做干預相比,
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全身冷凍療法可以更好緩解肌肉酸痛或在運動後促進恢復。


◎除了運動損傷,全身冷凍療法的推廣者還宣稱這種方法對多種疾病也有療效。
現在還沒有任何科學研究能夠證明這一點,這些說法還沒有接受隨機試驗的嚴格檢驗


◎馬克·默多克(Mark Murdock)是CryoUSA的管理合夥人,
他並沒有否認全身冷凍療法宣稱的很多用途都缺乏科學證據。
在推廣設備時,這家公司特意說它能減少疼痛和炎症,增強活力。
但是,以他的角度來看,這套設備提供的是只是一種“撫慰”作用,而不是醫學上的幫助。
他還說,推廣宣傳說這套設備能從醫學上起到減肥的作用,這簡直“瘋了”。
他還說,應該支持FDA在2016年7月發布的那份警告,FDA應該介入管理,控制類似的言論
現在的問題是,不僅沒有證實冷凍治療可能帶來的好處,
連它可能對人體造成的風險,科學家也缺乏清晰的認識。



--------
冷凍療法,仍存在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