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0日 星期日

文字-史記:管晏列傳的:「危」言「危」行

《史記:管晏列傳》(註1)云:
 其(晏子)在朝,君語及之,即言;語不及之,即行。
 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以此三世顯名於諸侯。

這一段在描述晏子如何處理公務,
當中有兩個「危」字,應當是同義,怎麼翻成白話比較好呢?

「危」,我第一個想到「危險」,便猜:
會不會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那類的危險,藉以表現:"謹慎的"?
從前後文觀之,完全可以這麼說。

而查國語辭典,「危」當形容詞,有6種意思。
1. 不安全;2. 病重;3. 高聳的;4. 正直的;5. 不正的、偏頗的;6. 艱困。
可以解釋得通的是:4. 正直的。
並且成語有"危言正行"(或作正行危言)、"危言危行",其釋義皆有"正直"的意思。
因此,《史記:管晏列傳》的兩個「危」,乃"正直"之意。


我之所以會對這段「危」字感興趣,
是因為我不了解為什麼:
1. "君語及之"時,晏子危言     →難道只說不做;
2. "(君)語不及之"時,晏子危行 →難道只做不說。
應該是任何時候,全要危言危行吧!

而下四句:「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就好理解多了,
語譯:
 國家有訂相關法令,則服從法令而行(合法);
 國家沒有訂相關法令,則斟酌而行(合理、合情)。


我試圖找他那麼寫「即危言」和「即危行」 的理由,
我想可能為了(1)上下句排比的優美,才這麼寫;
或是(2)場景不同,側重不同(說話、做事)。
舉個關於"側重不同"、以現代場景作為「即危言」和「即危行」的例子:
開會時,就正直地報告;沒開會時,就正直地做事。


我還想到另一個危字,書經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我讀的白話語譯(註2),將「危」說成:「難以安撫」。
意近於上述國語辭典的第6個意思吧!

「危」的意思真多真廣阿。



-----------------------------
註1:《史記:管晏列傳》


註2:
1.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的翻譯
人民的眾念是難以協調,處世的仁心需廣泛細膩,
須誠情精詳需上下一致,信守中庸大公無私之道。

2. :作文網:大禹謨翻譯
人心是危險難安的,道心卻微妙難明。
惟有精心體察,專心守住,才能堅持一條不偏不倚的正確路線。
沒有考核事實的言語不要聽,沒有徵詢群眾意見的主意不要用。
可愛的不是君而是民,可畏的不是民而是君失其道。
民眾沒有大君他們又愛戴誰呢?大君沒有民眾就無人跟他守邦了。
一定要謹慎啊!認真對待你所居的大位,切實做好你想要做的每件事。
如果四海百姓都至於窮困不堪,那你做大君的天祿也就永遠終結了。
只有這張嘴,最愛惹是生非,講話可得慎重啊!我要講的都已講完,沒有什麼再要講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