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8日 星期一

專欄-外史-八分鐘:(法國)羅伯·丹屯《華盛頓的假牙:非典型的十八世紀法國文化指南》(已)

視頻來源:開卷八分鐘:羅伯·丹屯《華盛頓的假牙:非典型的十八世紀法國文化指南》


我們不能以現在的情況,推想從前的情況。
舉個例來說,我們現在有網路、新聞媒體發達,
而18世紀的人們,他們如何得知國家大小事呢?

根據作者研究,18世紀的法國在1789年大革命前,
(皇帝)官方操控媒體,過濾新聞,警察四處監控輿論,
而產生了私媒(人們有充沛的好奇心),
在上流社會、底層社會傳播(宮廷)消息及私下議論。

且由於秘密進行,許多傳言不知出處,難能核實,
每經一手,多少加油添醋。
像當時有宮闈淫亂之傳聞,說得繪影繪聲,
最後提供了法國大革命,推翻貴族的道德基礎。

這本書,便是列舉出種種實例,讓我們了解18世紀的法國。


書中摘要:
Page 027:
讓我們把啟蒙運動視為運動、事業、改變見解和革新制度的活動。
像所有的運動一樣,他有開始、中期、在某些地方(別的地方則否),他有終止。
他是具體的歷史現象,可是定位於時間,限定於空間:在十八世紀早期的巴黎。
當然,他有起源,什麼運動沒有起源呢?它們追溯到古代,涵蓋歐洲的版圖:
笛卡兒的懷疑,牛頓的物理學、洛克的認識論、萊布尼茨和斯賓若沙的宇宙論,
格老秀斯和普芬多夫的自然法、貝爾的懷疑主義、理查德‧西蒙的聖經評論、
荷蘭人的信仰自由、德國人的虔信主義、英國人的政治理論和思想自由:
人們可以充分列出哲學來源,許多歷史學家也已經這樣做了。
不過若匯集這些來源,就失卻了啟蒙的要領,因為啟蒙運動並非是這些哲學的總和,
這些啟蒙思考家很少是有獨創性的哲學家....

(都是組合、比較、再闡述的工作)

Page 120
《憨弟德》
整部小說提出的問題,如同整個法國啟蒙運動一樣,而這個問題的答案
可以確立為:幸福存於耕耘我們的花園之中。
有四點看來很突出:
1. 斯多葛派的引退(自閉於花園中,憨弟德及其朋友不理睬政治)
2. 田園式的烏托邦思想(小社會通過農耕自給自足,切斷與商業資本主義的關係) 
3. 通過勞動進行世俗救助(群體中人努力勞作,防止貧窮、無聊和惡習)


4. 文化契約(耕耘意味著對文化志業的義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