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

好文-企管-這個世界對職場新人究竟有多不友好?



7 月很快就過去一半了,職場新人們很快就會度過他們工作的頭半個月。
但我相信,許多職場新人們依舊沒有適應工作的環境以及節奏。
在這裡,我想問新入職場的同學一句:想哭嗎?

從我們簽下勞動​​合同的那一刻起,我們的身份就正式從學生變成了上班一族,
和剛上大學的時候不同,踏入社會是一件極其殘酷的事,
因為這個世界對職場新人實在是太不友好了。


◆來自公司的不友好 ◆
我有一些在銀行工作的朋友。
他們在入職之前也知道銀行的工作任務其實很重,並沒有表面看上去那麼光鮮。
當初面試的 HR 也給他們打過預防針,告訴他們銀行的工作其實一點也不清閒。
然而他們聚會的時候還是向我吐槽:「知道工作多,不知道這麼多。」

認知偏差中有一種投射效應
簡單地解釋,就是以自己的標準去揣度別人對事情的接受程度
我同學以為 HR 所說的不清閒只是期中考試前一周的複習強度,
但其實那是期末考試前一晚的複習強度持續一周。
當然 HR 不可能和新人說太清楚,畢竟 HR 也害怕啊,
要是說清楚了之後新人跑了咋辦,招個人才可不容易。

想一下子適應公司這個大環境是很難的,
因為公司不像大學,會對自己的新生呵著、護著。
公司則希望新人能快速成長,獨當一面,因此只會往死了訓練你。

所以許多職場新人進入公司後會感到很失落。
因為他們之前對自己千挑萬選的工作期待太高,放大了公司的優點。
當真正進入公司的時候,很快就會遭遇到公司的各種缺點,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
那種感覺就像結了婚之後才發現根本認不出卸了妝的老婆。
離婚吧,但這婚才剛結。而且大家都是有感情基礎的,說離就離多傷人。


◆來自上司的不友好 ◆
下面這段文字可是我冒著丟飯碗的危險寫的。
當然,並不是說每個上司都不友好。我相信大部分上司都是很關心下屬的。
但是上司們最後表現出來的樣子依然是十分不友好的,這主要是由兩個原因導致的

還是投射效應
許多上司在面對職場新人時常常會很鬱悶,覺得他們怎麼連一點點小事都做不好。

很多時候上司都把下屬當成了另一個比較差的自己,
認為下屬的能力雖然不及自己,但也應該是很不錯的
但是上司卻忽略了自己在職場奮鬥過程中,
慢慢培養出來的心態和處事方法,並不是職場新人所具備的。

然後上司就會出現上述的疑問,
為什麼新人連一點小事都做不好,殊不知做不好才是常態,
若是新人初入職場就能應對自如,那麼上司當真是撿到寶了。

我們常說要換位思考。為什麼我們要 “常說”?
因為換位思考真的就是一件需要不斷提醒的事情。
心理學研究發現,我們總是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徵強加在他人身上,
認為別人也應該有和自己一樣的想法
投射效應使得上司和下屬之間不能很好地理解雙方的問題,工作時摩擦劇烈。


上司並不稱職
一般來說,除了一些公司入職前有入職培訓會讓高級領導層來培訓新員工。
大部分新入職場的職員的直屬上司,都是剛剛升入管理層的管理新人。
其上司自身也在慢慢適應身份的轉變。
所以其實,許多職場新人的上司並不具備培訓新人的能力,
或者說他們還沒有意識到身為一個管理人員應該做什麼

職場新人能力成長慢,直屬上司是要負一定責任的。
怎樣判斷你的上司會不會培訓你呢?以下是一些不友好的培訓方式

愛開培訓會議
有些上司特別喜歡抽個 1 小時出來給新人講講工作應該怎麼做,
但絕大多數的上司不是專業的教師,
他們並不能成功地在 1 小時內給予新人有效的培訓。
培訓員工絕不能偶爾為之,培訓員工也是上司的責任,
上司應當把培訓員工變成自己的習慣,把培訓帶入日常的工作中,
而不是在出現問題之後再開個培訓會批評下屬

授人以魚
有些上司看不過新人的工作效率,然後自己就把新人的工作給做了
這樣會導致三個問題:
(1)新人變得過度依賴上司;
(2)上司自身的工作量增多,忙不過來;
(3)新人對自己的能力不自信,變得消極​​散漫。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其實很簡單,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嘛。

敘述多於提問
這裡的 “敘述多於提問” 是指上司在回答新人提出的問題時的表現。
回答問題為什麼還要提問?
這是因為新人初入職場,還沒能學會有效溝通,其思維方式還停留在大學期間
新人雖然提出了一個問題,但往往沒能抓住問題的精髓,
甚至不知道自己提這個問題究竟是想要得到什麼答案。
這時候上司應當通過一些提問來幫新人理清思路,塑造其職場思維

在《讓培訓成為習慣》中,
培訓大師 Michael Bungay Stanier 提出了 7 個能有效提高培​​訓效率的問題:
1. 你是怎麼想的?
2. 還有什麼需要補充嗎?
3. 當前你面臨的實際難題是什麼?
4. 你想要什麼?
5. 我該怎麼幫助你?
6. 如果你願意做這個,那不願意做什麼呢?
7. 對你來說,什麼最有幫助?

以上的 7 個問題,可以大大提高上司與新人的溝通效率。
如果你是一名職場新人,然後遇到了會詢問你以上這些問題的上司,
這個勞動合同可以簽一萬年。


◆來自自身的不友好 ◆
前段時間有篇文章叫《90 後,我為什麼不聘用你? 》,
文章自然是好文章,不然也不會刷爆了朋友圈,不過抹除標題黨的因素,
那篇文章真正的題目應該是《我為什麼不聘用你》。

然而假如那篇文章的題目真的是《我為什麼不聘用你》的話,我打包票這篇文章火不起來。
從 80 後、90 後再到 00 後。中國人民對標籤的偏愛已經到了一種無可救藥的地步。

我自身就是一名 90 後,說實話,我不喜歡別人稱呼我為 90 後,我覺得 90 後是個貶義詞。
在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總是小心翼翼,不想被同事或上司貼上 90 後的​​標籤。

我做事異常地踏實,一件特別簡單的事都要確認兩遍,
我不敢表達自己,怕讓別人覺得 90 後的​​想法就是幼稚和不切實際。

然後上司就罵我了:你怎麼這麼慫?這麼不自愛? (我才不慫,上一節我還吐槽您了呢。)
我是不願意承認我當時慫了的,不過我當時真的很不自愛。
其實大部分職場新人和我當時一般,不自愛。

新入職的員工無疑是公司地位最低的人,
作為一個新人,會很沒有安全感,因此會不由自主地想討好他人,給他人一個好印象。
而討好他人的代價往往是巨大的
有些新人會強迫自己接下一些費時耗力的工作來獲得同事歡迎。
而有些內向的新人則會逼迫自己和公司的同事社交

總之,就好像我剛進公司時盡力掩蓋我 90 後的​​一面一般,
新人剛到公司的時候總是在做自己以為的他人眼中的完美新人,並沒有在做自己。

和 90 後一樣,職場新人也是一種標籤,一種更容易讓人聯想到不好的東西的標籤。
所以在我們成為職場新人那一刻,因為中國 “標籤文化” 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們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甚至自卑的。

因為自卑,不自愛,我們往往就沒能發揮出當初公司招收我們時所看重的特質。
工作得併不順利,工作不順利又會責怪自己,然後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在初入職場的時候,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做自己。
不然就會被社會上的各種看法、標籤牽著鼻子走。

現在,我想再問新入職場的朋友一句:

還想哭嗎?

知道到這個世界為什麼這麼不友好之後,是不是感覺好多了。
面對這些不友好,最好的辦法無疑就是化敵為友

公司不友好,是因為你和進公司之前正好相反,
只是看到公司的缺點,但是有哪個公司是十全十美的呢

上司不友好,是上司自身能力的限制,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如人生導師一般的上司。
其實不管上司會不會問你上述的那 7 個問題,
現在的你也應該自己問完自己那 7 個問題之後再去找上司溝通,沒有人不喜歡高效的溝通

自身不友好,
是因為初入職場的迷茫讓你過於在意他人的眼光,你應該做好自己,發揮自己的特長


聽過一個冷笑話:
一個職場新人問同事:“咱們這份工作這麼辛苦,你想過辭職嗎?”
同事回答他:“有啊,只有一次。”
新人很驚訝,繼續問道:“怎麼只有一次?”
同事回他:“一周只有一次。”

路,從來都是很難走的;世界,也從來都是不友好的。但我想堅持下去。

校訂:吳巍、姚色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