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2日 星期日

❤閱讀-學習-簡書:為什麼說絕大多數人都是“低品質勤奮者”?

文章出處:為什麼說絕大多數人都是“低品質勤奮者”?


摘要:
◎可是問題是:你做完了以上所有事(讀書、旅遊),
你會如願得到你想要的結果嗎?或者你有認真考慮過結果嗎?
是的,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我們討論的絕不是“勤奮的姿勢”,而是“勤奮所帶來的結果”


◎這所有的一切,都與你制定目標時的雄心壯志想去甚遠,
壓迫著你的神經,以至於你會顯得忿忿不平:
我投入了這麼多時間,卻沒有收到預期的回報,實在是不公平!
事實上,我認為“說時間不公平”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進一步解釋,時間甚至是絕無僅有跨越國籍限制、打破階級邊界、
罔顧古今之別的神奇資源,它被無差別地分配到了每一個人手中。

而具體到用相同的時間資源產生大不同的結果,
原因也是有的,即每個人對時間的感知能力和利用效率不同。
這一點李笑來老師在《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裡已經詳細剖析過了—— 
不同的心智水平會讓同樣的時間資源在不同人那裡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這根本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表面上你很勤奮,實際上卻刻意迴避了真正困難卻更有價值的部分——
而這種“思維懶惰”的行為最終會導致你成為了文章開頭中所提及的“低品質勤奮者”


◎至於“旅遊去體驗生活”這件事,我很認同其價值,
不過我認為其美好特質依然與思維懶惰者無緣。我問過好多朋友:
你旅行的目的是什麼?令我吃驚的是,雖然答案五花八門,
但是好像沒幾個人能真正說出一個讓他們自己滿意的答案。

有一個女生想得比較清楚,
她認為“旅行是一種讓自己從例行公事般日常脫離,去體驗另一種生活的機會”,
也許正是她的這種認真思考所帶來的對於旅行的認同感,
讓她分外珍惜每次旅行的機會——往返機票和住宿的預訂、裝備行李的配置,
以及記錄心情的旅行札記——無一例外的精心規劃。
我幾乎能想像出這種積極的準備態度會讓她擁有怎樣高品質的旅行經歷

◎“思維懶惰”所帶來的“低認知水平”才是“低品質勤奮者”產生的原因。
不過依然困擾著我的是:費這麼大勁,苦也沒少吃,福卻沒多享,
從經濟學角度看,“低品質勤奮者”的勤奮行為性價比極低,完全不具備投資價值,
那為什麼包括自己在內的這麼多人還樂此不疲地投入其中?
也許美團王興的一句話道破了天機。
  "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 願意做任何事情"

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愣了半天,
我想如果你初次看到這句話,並且足夠走心,多半也會被震撼到。
這句話的力量在於它放棄了自我欺騙,毫不留情地拒絕了任何尋找藉口的可能
所以,經濟學上解釋不通的事情,就這樣在心理學上找到了突破口。
人是趨利避害的動物,在進化史上絕對長的時間內,
人類都沒有被賦予過多深度思考的任務,原因很簡單,
光是應激反應就足以解決掉過去95%以上的問題了。
但是讓基因萬萬沒想到的是,人類的進化速度竟然是如此之快!


§人偏愛應激反應(=反射)以及習慣動作,因為生物趨簡,大腦思考很耗能的§


◎事實上,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在其著作《快慢思考》中對此有過精妙描述。
他認為:
我們的大腦有快與慢兩種作決定的方式。

常用的無意識的“系統1”依賴情感、記憶和經驗迅速作出判斷,
它見聞廣博,反應快速,但很容易上當。

有意識的“系統2”通過調動注意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並作出決定,
它比較慢,不容易出錯,但卻​​很懶惰,經常走捷徑採納系統1的直覺型判斷結果。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種處理方式——
面對於變化緩慢的環境,基因採納系統1的直覺型判斷結果——不存在任何問題。
一方面,它做出了一個大概率靠譜的決定來應對環境的緩慢變化;
另一方面,懶惰地走捷徑也讓基因節約了能量,
這對於遠古時期食物獲取成本極高的人類而言意義非凡。

所以,當我們談到為什麼人會“思維懶惰”、或者為什麼不習慣於“深度思考”的時候,
我們實際上是在通過向基因施壓,
讓其減少對於“條件反射”這種救命神器的能量分配,轉而向“深度思考”這種奢侈品傾斜。
這對從遠古穿越而來的基因而言,無異於降低基因攜帶者的生存概率。
簡單來概括,深度思考在基因層面是反人性的。



◎有句話說得好,如果想得到與過去不同的結果,
就必須做一些與過去不同的事情,而這些不一樣首先要體現在認知層面。


◎“深度思考”才能帶來“認知升級”,從而成為“高品質勤奮者”

談到“深度思考”,愛因斯坦說過這麼一段話,讓我印象尤為深刻:
如果給我1個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
我會花55分鐘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是在問什麼。
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問什麼,剩下的5分鐘足夠回答這個問題。
死生亦大矣,這段話用事關生死的極端描述強調了“深度思考”的重要性,很有說服力。


而事實上,在真正生死命懸一線的戰爭場景中,
“深度思考”這種特質的地位不僅沒有因為兵荒馬亂的緊迫性而被削弱,
反而是因為沙場嗜血的殘酷特質被大大提升了。
我們都知道《孫子兵法》,在這部被譽為“兵學聖典”一書的“軍行篇”中有這麼一句: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意思是說,在兩軍短兵相接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努力收集一切渠道的信息,充分評估當下態勢,
殫精竭慮地質問己方一切的隱患和可能發生的問題,
然後在腦海裡推測、模擬戰爭可能的走勢,利用現存資源來精心籌劃出解決方案。
等到這所有工作都就緒,雙方真正踏上戰場的時候,
才能將一切了然於心而胸有成竹,這仗才會有勝算。

由此可見,對於精心準備的一方,戰爭的大部分工作在戰前就在深度思考的頭腦裡完成了,
上戰場打仗只不過是一個例行公事般的存在,勝負的天平早已傾斜。


◎我基本上也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勤奮很重要,
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它是優秀結果的必要非充分條件。

那麼如何讓它變得充分必要?我給出的答案是——
拒絕思維懶惰,習慣於深度思考,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
而至於如何深度思考,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嘗試著給出自己的答案,
我也會在今後的文章中就這一話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文章寫完,於我而言卻僅僅是一個開始,
因為我清醒地知道“拒絕思維懶惰,習慣於深度思考”其實是在同人性抗爭,
必須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同時,我也希望每一位真正勤奮的人都能撕掉“低品質”的標籤,
過上配得上你努力程度的高品質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